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一部分分给了那些较早拥立都护府的大名。
  大阪以及周边的地区划给了大都护府直接管辖,这块直辖的领地也不小,包括了神户、奈良、和歌山、京都等一大片地方。
  这块原本都是倒幕军占领的地方,现在由大都护拿出来分,当然是自己先挑最好的一块。
  剩下的才会拿出来给其他大名瓜分。
  幕府所在的扶桑国面积是最大的,基本上囊括了江户湾周边的地区。算是给那些幕府老臣一个交代。
  第二大的是萨摩学宫的领地。现在的萨摩学宫因为立功又被奖励的了大量九州地区的土地。
  与肥前国几乎平分了整个九州地区。
  在其后就是长洲国、肥前国、土佐国……
  最后整个倭国一共被分成了86个藩国。
  其中较大的藩国16个,中等的藩国28个,微型的藩国42个。
  当然,这个结果是在复兴三年末的时候才最终定下来的。
  在此过程中齐彬将扶桑大都护府转移到大阪城。
  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并下才最终确定了各个藩国的地域划分。
  其中有的藩国不服气挑起战争,最终被灭掉,领地被别人瓜分。
  有的藩国趁别人不注意灭了相邻的藩国,结果也被齐彬带兵给灭掉了。
  齐彬给诸藩国立的规矩就是要听从安排,不能挑起战争。
  反抗都护府统一调配者灭之,挑起战争者灭之。
  在大都护府的强势之下,这种规矩终于在扶桑诸国立了起来。
  只要几个大藩国稳定下来了,整个扶桑大都护府就基本稳定了。
  高杉晋作带领的冲锋队和奇兵队的残余势力,打着恢复天皇统治的旗号躲进了深山之中跟都护府打起了游击。
  一开始的时候,齐彬没有怎么重视这支叛军,只派出了少量的陆战队配合着藩国的藩兵前去围剿,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还吃了不小的亏。
  高杉晋作的手下一帮人都是天皇的拥护者,他们打出了旗号,在藩国自治的情况下,竟然还有很多人去投靠他们。可见天皇制度在倭国还是深得人心的。
  而他们正是利用了各个藩国现在独立的状态。挑选那些小型的藩国攻击。
  这些小藩国很多总人口都不过万,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下子86个藩国又减少了好几个。
  他们会避开都护府的军队,避开那些大的藩国。
  一时之间本州中部山脉地带被打的一团糟,小藩国国主纷纷跑到都护府哭诉。
  齐彬只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围剿。
  好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都护府可以要求各个藩国出兵。
  倭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董书恒的耳中。
  “呼,这样子倭国应该不会再翻身了吧。”临时行在的办公室内董书恒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也留下了一些隐患。
  但是只要将倭国给拆分了,那些藩国尝过了自己做主的甜头,他们哪里会舍得再将权力给交出去。
  董书恒这几天除了视察武昌府的建设情况之外,就是泡在特种船厂。
  到船厂的时候,就连笃姬都不能跟着。笃姬倒是也很乖巧,从来也不问董书恒到船厂干什么。
  这个船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摆在明面上,主要生产小型的内河炮艇、运输艇,也能生产近海巡逻艇,甚至是江河级护卫舰。
  还有一个部分在一个隐蔽的水湾,这里戒备森严,外人根本进不来。
  这里是董书恒的主要目的地。
  董书恒这次过来看的就是复兴军的潜水艇研发基地。
  是的,就是潜水艇,这个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早就已经有人尝试过来。
  达芬奇当年就提出过潜水艇的概念。
  1620~1624年间,科尼利斯·德雷贝尔研制了一款木制潜水艇。
  他在英国制作了一艘木制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外涂油,艇内有羊皮囊。向囊内注水,艇就会下潜,可潜入水下3~5米的深度。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由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
  它可以在水下停留半个小时左右。这艘潜艇第一次执行攻击任务是在1776年。
  “海龟”号潜艇形似鹅蛋,尖头朝下,艇内仅能容纳一人,艇底设有水柜和水泵,另装有手摇螺旋桨,艇外还挂有炸药桶,可以偷偷潜入敌人军舰下方对敌人的军舰进行爆破。
  但是董书恒做的潜艇可不是这中过家家的玩意儿。
  他现在已经掌握了鱼雷的技术,虽然还是最原始的触碰式鱼雷,但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鱼雷与潜艇才是绝配,他们组合在一起才是水下的暗夜杀手。董书恒要造一艘可以携带鱼雷的真正潜艇。
  造船厂的这处研究基地位于江边的一处山谷。
  除了江滩上的一块平地,一面对着大江,其他三面被高山环绕。
  青山掩映着绿水,抛开研究所这样的神秘面纱,这里绝对算是一处风景绝美的地方。
  与其他的实验室一般,这里的保密工作也做的非常的严实。
  山顶上都有隐蔽的哨所,基地与外面联系也不通过山路,而是通过这处江湾与大江之间联通的水道。
  此时同书恒正站在一个长十几米的铁家伙的边上。
  这个黑乎乎的铁家伙现在搁在船台上,从外表上看有些类似于江河级护卫舰流线型的船型身躯。
  董书恒也曾跟科研人员提出过制造水滴型潜艇,但是奈何现在的技术根本就做不出来。
  因为潜艇必须要有一个艇艏舵。不然没办法控制其机动状态下的平衡。
  董书恒不知道后世的水滴型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是他知道水滴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
  复兴军的鱼雷弹头就是水滴型。这种形状在水中的受阻情况,复兴军的实验室早就已经验证过了。
  只是鱼雷是使陀螺仪保持平衡,而潜艇的块头太大,陀螺仪就不大适合了。
  在水面航行的潜艇其本质是一艘密封良好的船,也遵循船舶的一些规律,它们会随海浪左右横摇,而复原力矩令其自动扶正。
  “这是你们的零号艇吗?”董书恒指着这个黑乎乎的铁家伙问道。
  虽然跟董书恒想象的不同,但是至少是董书恒熟悉的样子。
  这个东西外表看起来就跟的后世德国人造的“U”型潜艇一般。
  “是的,总统,我们这艘零号艇主要是来验证我们当前的电力驱动系统、氧气系统以及水下的航行性能,你给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都非常有用。”
  潜艇项目的负责人邓柏林以前是船厂的工程师,参与了的江河级护卫舰的研究、制造。
  算是复兴军自己培养出来的船舶人才。
  潜艇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因此,董书恒当初将比较年轻,头脑活络的邓柏林调到武昌船厂来负责这个全新的研发项目。
  “整体上来说潜艇与船舶的很多原理是相通的,可以看作是一艘密封性能良好的船。但是它的各项要求又很高,因为它要在水下航行。我们必须要解决其水下航行平衡性,还要控制其在水中的深度。还有就是受制于咱们现在电池,我们这艘零号艇的水下航行距离只有十公里,速度只有五节,并不能满足您所说作战需要。”邓柏林有些惭愧,他的这个项目非常烧钱,还要其他的实验室跟他们配合,很多的技术都是最新的。
  比如说电池技术,就是电力实验室最新研制出来的,外面都还没实用,就先供应给了潜艇项目。
  比如测量潜艇水下深度的水压仪也是专门帮潜艇研制的。
  再比如潜艇最重要的水下密封技术,艇壳的铸造技术,都是突破原本技术的新挑战。
  “你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不错了,虽然以前有人尝试过制造潜水艇,但是真正将其用在军事用途,咱们可是头一家,以后你说不定可以得到一个“潜艇之父”的头衔呢。”董书恒并没有怪罪他们,他不是那种急功好利的人,现在复兴军还没有那么急切地需要潜艇。
  他希望这支研发团队能够做的扎实一些,稳步推进这个项目,做好技术的积累,让复兴军的潜艇技术能够将别人远远地落在后面。
  接下来,董书恒跟着邓柏林一起走近这艘“零号艇”。
  “当潜艇下潜时,稳心高度逐渐降低。艏、艉组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处于半潜航行状态,此时稳心高度很低,复原力矩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倾覆,是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当潜艇潜入水下,情况与水面有所不同。因为水线面消失了,所以浮心与稳心重合,初稳性高度变成浮心与重心的距离。”
  “随着压载水舱注水,潜艇重心不断降低;入水体积增大,潜艇浮心也不断升高,最后变成浮心在上、重心在下的情况。此时浮力与重力形成新复原力矩,将潜艇扶正。”邓柏林指着潜艇上的一些部件对董书恒在做详细的介绍。
  很多专业的术语都是邓柏林跟他的研发团队初创的。
  “潜艇在水面纵倾幅度很小,基本不用考虑。但在水下时,纵倾幅度变大,受很小的影响也能让潜艇纵倾发生很大变化。”
  “为了控制纵倾,潜艇除了艏、舯、艉三组主压载水舱外,还有专门的纵倾均衡水舱和均衡水舱。各种水舱就占据了艇内的很大空间。”
  “通过水泵、中压气和管路在各舱间移注水,调整各水舱水量就能让潜艇保持平衡。所以除了各种舱,咱们的潜艇内还有很多的管道和水阀。这些水阀和管道因为强度要求高,都是我们找相关的兄弟工厂特制的。”
  得益于复兴军的体制,国属企业就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够保证如此高效地协作。这就是下一盘棋的好处所在。
  “总统,您看这里是艏艉水平舵、方向舵,上面叫指挥台围壳。指挥台上安装有潜望镜。”
  “这些舵就跟鱼鳍一般,是控制平衡的重要工具。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水平舵面产生升力。通过精确调整舵面角度,就能精确调控潜艇平衡。方向舵,不但能控制方向,也能辅助调整潜艇左右平衡,都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高大的指挥台围壳像鱼的背鳍一样,起到垂直舵的作用。潜艇水下高速转弯时离心力很大,搞不好会侧倾翻滚。高大的围壳能对抗侧倾,提高适航性,在潜艇水下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
  邓柏林对着这艘十几米长的潜艇不断比划着,还带着董书恒钻进去看看,只是这艘零号艇里面太过狭小,连生活区都没有。
  因为是一艘实验艇,庭上只能载上五六名科研人员在里面操纵各种设备。
  光用鼻子闻就知道里面的环境很恶劣,全都是柴油机的味道,董书恒打消了乘坐它去水下看一下的打算。


第五九五章 汉阳钢铁厂
  当然了,随员们也不可能让董书恒乘坐这个玩意儿下水的。
  这可是一个试验品,就是技术成熟了之后,潜艇兵也是高危行业。
  “你们再接再厉,争取做出一艘更大、刚稳定,能够投入实战的潜艇。”董书恒对邓柏林勉励道。
  “嗯,总统,我们一定会努力的,零号艇的各项实验参数很快就能够收集完整,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生产一艘五百吨级的真正作战潜艇。”邓柏林保证道,有了零号艇的实验数据,他对于造出可用的潜艇,是有信心的。
  “对了,总统,电力实验室的新型蓄电池不知道研制的怎么样了?”邓柏林趁着这个机会旁敲侧击地问道。
  各个实验室之间没有隶属的关系,他们都是由各自的条线管辖。
  能够直接命令到各个实验室的也就是只有董书恒了。
  这些重点实验室一个个牛的很,领头的人大都是科学院院士级别。
  哪怕是那些内阁的高官,他们都不鸟。但是对于董书恒,他们大都是还是服气的。
  不是因为董书恒的权力大,而是因为他总是能够给那些实验室提出不错的建议。
  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
  现在限制潜艇发展的主要还是没有可靠耐用容量大的蓄电池。
  就连董书恒这个文科生都知道,潜艇在水面航行的可以是依靠柴油机带动螺旋桨,同时给艇上的蓄电池充电。
  但是在作战的时候潜艇要潜入到水下行进,这个时候潜艇是与外界隔绝的,没有氧气的来源。
  此时就连艇员呼吸用氧都要通过再生的手段,或者是通过艇上的储备。
  柴油机是肯定不能运转的,除非向海面上伸出一根输气管道。这个时候就要用艇上蓄电池中的电力来驱动电动机运转驱动螺旋桨。
  所以在潜艇的底部通常都是安装了很多的蓄电池,这些蓄电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