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巴伐利亚对普鲁士非常的重要,他是北德意志地区最重要的煤炭和铁矿石产地。
几乎每一门克虏伯火炮所使用的钢铁都跟巴伐利亚有关系。
普鲁士早就有想法通过武力将巴伐利亚拖入到北德意志联盟当中。
但是俾斯麦知道,奥地利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征服巴伐利亚不难; 但是这之后就意味着与奥地利开战了。
虽然知道迟早要与奥地利一站,但是这位未来的铁血宰相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心。
“外相; 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到米利坚的情况。”王韬突然讲话题转到了米利坚。
俾斯麦的脑筋极速转动; 希望能够寻找到两件事情之间的联系。
“王先生; 你指的是米利坚南北双方的矛盾?这个我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普鲁士出口到米利坚的武器比之前多了很多。”
“这难道跟欧洲的事情有关联吗?”
“那时自然; 外相大人,米利坚南北之间必然要爆发一场大战,他们现在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很有可能就要当选总统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林肯当选,必然要动现在南方蓄奴州的特权,到时候,南北分裂;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俾斯麦分析道。
“是啊,一场大战,现在英法的纺织厂基本上都用的南方各州的棉花,你说他们能不牵扯进这场战争中吗?”
这自然是不可能,按照大英帝国的习惯; 就是跟他没关系,他都要搅和进去。
“外相大人; 你算一算法意奥这一仗至少要打到今年的年底。明年紧接着米利坚又要打仗。而且我听说,弗兰西人要加入墨西哥的战争,墨西哥最近闹得很凶,他们似乎要赖账了。”
“什么?墨西哥战争?”俾斯麦对复兴军的情报能力感到震惊。
“外相,拿破仑三世已经秘密在墨西哥部署了; 我这么跟你说吧; 弗兰西人肯定是要出兵墨西哥的,就是没有墨西哥人赖账的由头,他们也会找别的理由。”
“那么这就意味着弗兰西这两年是没有精力干涉德意志内部的事情了!”俾斯麦补充道。
“是呀; 外相大人; 正是如此。”王韬的言外之意就是普鲁士现在要做什么赶紧做啊。
过了这个村; 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
就在王韬与俾斯麦会面之后,这场欧罗巴南部近年来较大规模的一场战争终于扭扭捏捏拉开了大幕。
在之前的4 月份,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撒丁王国解除武装,遭到撒丁王国的拒绝。
于是,奥地利集结了17 万大军在居莱元帅率领下集结于皮亚琴察和米兰之间。
将拿破仑三世统率的撒丁和法国军队分隔成两部分。
奥地利的底蕴还是非常足的; 一下子就拿出来将近二十万大军出来。
撒丁和法国联军一部分是已经集结在瓦伦察附近的5。6 万名撒丁军队。
另一部分是正从都灵和热那亚出发的11。6 万名法国军队。
本来奥军完全有可能将两部分敌军各个击破,但由于居莱优柔寡断,使撒、法军队得以在5 月中旬汇合于亚历山德里亚和卡萨列蒙菲匪拉托地域。
直到6月初,双方除进行过数次小战斗外,仍尚未进行过大的决战。
6月4日,麦克马洪将军率法军第2军团4。95万人同居莱率领的奥地利主力集团5。3万人,在马真塔进行了一次会战,结果奥军被打败。
但法军没有乘胜追击,所以奥军在损失6000 人之后,撤退到明乔河一线设防固守。
居莱被撤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接任奥军统帅。真正好戏就要上演了。
拿三在欧洲的君主中指挥作战的能力已经算是青铜级别了。
万万没想到,约瑟夫一世就是一块废铁。
索尔费里诺战役是奥意法战争中最后一次战役。
具有骑士风度、对拿破仑的荣誉梦寐以求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向我们表明,当“天生的统帅”掌握了指挥权时,其结果将会如何。
奥军最初应当占领卡斯提奥涅高地上的阵地,但是却在大家都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次会战的时候,毫无理由地不战而放弃了阵地,退到了明乔河东岸。
但是弗兰茨·约瑟夫还嫌这样不足以说明自己的软弱无能和不合逻辑的行为。
当军队刚一到达明乔河东岸,我们这位“年轻的英雄”就改变了他的决定。
因为对于哈布斯堡王朝说来,没有抵抗就退出战场,是有伤体面的。
约瑟夫随即命令军队向后转,重新渡到明乔河西岸,攻击敌人!
弗兰茨约瑟夫以这样幼稚的、时而向后时而向前的运动,大大地加强了军队对自己的至圣的统帅的信任之后,就率领军队去攻击敌人。
奥军最多有15万人,甚至连喜欢说实话的拿三也没有说出比这更大的数字。
奥军在至少有12英里宽的正面上进攻。这样,每英里正面上最多有12500人,当正面比较窄时,这一密度在一定条件下当然是足够的,但是在如此宽阔的正面上无疑就不够了。
而对进攻说来则更不合适,因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密度都不能保证在个别的重要地点进行足够强大的突击。
敌人无疑地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因此,奥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比较强大的敌人几乎必定能在任何地方突破进攻军队的如此薄弱的队形。
6月23日星期四; 奥军开始了总攻;他们轻而易举地击退了敌军的先头部队; 占领了波佐伦哥、沃尔塔和圭迪佐洛; 并于傍晚推进到索尔费里诺和卡斯特尔霍夫勒多。
第二天早晨,奥军又将敌军前卫向后压缩了一些,而左翼几乎进到基泽河岸,但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敌军主力,于是会战就全面展开了。
奥军的两翼都取得了胜利,特别是右翼,他们狠狠地打击了和他们对垒的皮蒙特军队。
这里,奥军显然是胜利了。但是在中央却显出了错误的部署所造成的后果。
索尔费里诺这一中央的锁钥阵地,经过顽强的战斗最后落到法军手中,同时法军还对奥军左翼造成了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这两个情况迫使弗兰茨约瑟夫发出退却的命令,弗兰茨约瑟夫大概已把自己的全部兵力一直到最后一个人,都投入了战斗。
奥军显然在没有受到任何军队追击的情况下秩序井然地退却了,并且毫无阻碍地回到了明乔河东岸。
1859年6月23日,奥军兵力不少于9个军,其中第一、二、三、五、七、八军都已经全部或部分地参加过战斗,而第九、十、十一军还完全是新锐兵力,与敌人一次也没有接触过。
前6个军共有13万人左右,后3个军有7。5万人。这样,奥军可以用来对付敌人的兵力不少于20万。
但是弗兰茨约瑟夫作了些什么呢?他将第十军和第十一军从曼都亚派到阿左拉(在基泽河岸),企图从后方打击法军,而为了掩护军队的这一调动,以免受到据估计配置在附近的法军第五军(由拿破仑亲王指挥)可能进行的袭击,他又将第二军留在曼都亚。
结果,弗兰茨约瑟夫只剩下了6个军,即24个旅,而他就是企图用这些兵力对法国—皮蒙特联军的战线展开进攻的。
但是,军队运动得如此缓慢,6月24日的进攻在上午9时才开始。
当然在法军中引起了忧虑,结果不是奥军在9时开始预定的进攻,而是他们自己在5时遭到了袭击。
为了对付奥军21个旅(共约13。6万),联军陆续投入的兵力不少于33个旅(皮蒙特军队9个旅,4。5万人,法军24个旅,15万人)。
换句话说,联军用来对付他们的兵力不少于19万人;此外,联军方面还有皮蒙特军队的近卫军1个旅和法军布尔巴基师的2个旅作为预备队。
这样,在战场上联军的兵力就不少于21万人。联军掌握了这样的优势兵力,胜利是有保障的。然而贝奈德克将军率领奥军第八军仍胜利地击退了全部皮蒙特军队的攻击,并在右翼大获全胜。
虽然他自己的军只有4个旅,可能还从培斯克拉守军中得到了1个旅即第五旅的增援。
由奥军12个兵力薄弱的旅占领的中央阵地,遭到了法军14个强大的旅的攻击,结果奥军被击退了。左翼8个旅,经过长时间战斗后也被法军配属有大量骑兵和炮兵的10个旅的优势兵力所击退。
在左翼以及在中央阵地,奥军本应当集中大量炮兵,但是弗兰茨约瑟夫却宁愿让预备队炮兵的13个连(104门火炮)安然无事地留在瓦列卓一弹未发!
由此可见,法军炮兵占有火力优势的原因很简单,这完全不是因为线膛炮占有优势,而是因为奥地利皇帝的庸碌无能和不可救药的糊涂,他在战斗中根本没有使用自己的预备队炮兵。
但是,第十军和第十一军在哪里呢?当战斗在加尔达湖和圭迪佐洛之间进行的时候,他们正在南面相当远的平原上游荡。
据说,第十一军远远地看到了一些敌军部队,而第十军甚至连这种情况也没有遇到。当会战胜败已成定局的时候,这两个军不仅没有来得及放一枪,而且还在很远的地方。
因此,原来准备阻止奥军这一迂回运动(法军早就知道了奥军的这个行动)的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军,才得以把自己全部兵力直到最后一个师(路易·茹尔·特罗胥师)都用去对付奥军的主力,因而在奥军左翼赢得了会战的胜利。
这时,第二军占领着曼都亚阵地,准备抵抗想像中的普隆普隆亲王的攻击,而普隆普隆亲王在那一天正和他的全军在离战场有8日行程远的帕尔马大设盛宴呢!
这里,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它说明,当指挥权掌握在德国“天生的统帅”手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两个军(5万人)毫无目的地在远离战场的地方漫游,另一个军(2万人)为了对付假想的敌人在曼都亚扼守着战线,而104门火炮则毫无目的地编在瓦列卓的辎重队里。
也就是说整整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全部预备队以及炮兵,都被故意调离战场,以便使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力毫无理由地被敌军优势兵力所粉碎,——这种彻头彻尾的蠢事,只有伟大的约瑟夫一世才做得出!
奥地利军队作战非常勇敢,以致兵力相当于他们一倍半的联军,只是在作了最大努力以后才把占领着三个阵地的奥军从两个阵地上逐出,而且联军的这些优势兵力甚至不能打乱奥军的队伍或者试图进行追击。
如果把弗兰茨约瑟夫没有利用的7万人和104门火炮配置在沃尔塔和波佐伦哥之间作为预备队,那末,会战将取得怎样的结局呢?
法军无疑将被击败,而战线将重新由明乔河、基泽河向前推到提契诺河。
奥地利军队不是败于联军,而是败于他们自己的皇帝的愚蠢和傲慢。
此役使奥地利的失败已成定局。但拿破仑三世慑于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害怕普鲁士干预,突然中止了军事行动,并于7 月11 日单独与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克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奥地利放弃伦巴第,由法国转交撒丁王国。法国获得了原属撒丁王国的萨伏依和尼斯。此次战争由于拿破仑三世推行利己政策,使原定的战争决心未能完全实现,奥地利虽被削弱,但仍霸占着威尼斯的一部分领土。
意大利却是完全被摆了一道!
第六四二章 东华的白奸
约瑟夫一世主导的这次战争,给奥地利带来的损失倒是在其次。
最主要的是让奥地利人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另外,大家对这位皇帝陛下的信心也丧失殆尽。
连带着这位皇帝陛下现在治下的几个王国都开始渐渐与奥地利离心离德。
对于撒丁王国和意大利的进步势力来说,这次虽然被弗兰西摆了一道,没有实现他们统一的愿望。
拿三为了讨好教皇,甚至派兵进驻罗马,保住了教皇国。
但是这更加激发了意大利人民建立统一国家的决心。
事实证明,当一个国家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倾轧之时,内部的矛盾更容易化解。
所谓“兄弟阋墙,外御其辱。”
这次战争促成了两年后意大利王国的成立。
由此意大利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重新走上了欧罗巴的政治舞台。
与此同时,普鲁士也没有闲着,俾斯麦不会浪费这宝贵的机会。
在奥地利忙着打仗的时候,普鲁士先是收了荷尔斯泰因地区。
当然了,表面上看,是荷尔斯泰因地区的百姓全民公投加入了普鲁士主导的北德意志联盟。
荷尔斯泰因的人民将奥地利选派来的统治者给礼送出境。
紧接着,在六月间,普鲁士军队开到了巴伐利亚的边境。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