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正常的生活,又怎么来的战斗力。
“这些以后都会有的,等这次回了母港,我就帮你们改装上去。”
潜艇支队到了位于保克海峡的贾夫纳之后。
郭岩也没有让手下闲着。
在邓工的带领下,大家自己动手开始对潜艇进行保养。
岛上的施工队已经帮他们挖掘好了船坞。
一艘艘潜艇轮流开进了船坞,然后将水给抽干,潜艇落在了预设好的支架上。
水手们亲自上手清理船体。邓工则带着轮机手在艇内保养柴油机,更换机油,保养电机,查看电瓶中的电瓶液是否泄露。
郭岩则带着几艘已经保养好的潜艇去海峡中熟悉海峡情况。
保克海峡的航道大部分地方不超过一百米,还有很多的岛屿和礁盘,可以说是相当复杂。
“支队长,我们再往前走就进入马纳尔湾了,那里的海水深度超过了两百米。”郭岩所在的艇是鱿鱼101艇,报告位置的是艇上的航海长姜立福。
“姜立福你将刚才的那几个礁盘着重标一下,周围的礁石太多了,回头告诉各艇进入这个海域的时候尤其要多注意。”郭岩吩咐道。
郭岩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
这跟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关。相比于同龄人,郭岩显得要成熟很多。
“是,支队长。”
“支队长,我们要是能够在这里伏击敌人的舰队的话,一定能够将他们的主力舰全部干掉。”
一路探来,他们对保克海峡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只不过敌人的舰队不会送上们来。
人家完全可以走锡兰岛的南面。
以潜艇现在的航程还有机动性,也就适合做一些守株待兔或者是偷袭的打法。
“是啊,这里的航道狭窄,敌人没有办法散开队形,只能一字长蛇阵通过。我们只要将潜艇一字排开,在水底下等着他们上门就好了。”
“打完之后,我们沉到水底下去,他们没有对付我们的手段,只能干瞪眼。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敌人会走这里。”郭岩分析道,语气中还有些有遗憾。
复兴军每一只新兵种的成军都是用自己的大胜来作为献礼的。
“江河”级护卫舰埋葬了西班牙的远征舰队。
“镇海”级打赢了普丹战争,打赢了南阿米利亚海战。
“海狼”级鱼雷艇消灭了大英帝国具有代表意义的两艘铁壳战列舰。
可是他们潜艇部队,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建树。
“是啊,关键是怎么样让敌人过来?”
科伦港在锡兰岛的西侧,是整个锡兰道最关键的地方。
这里是整个岛上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
大英海军与联合舰队的决战肯定是在西部海域。
要不然科伦港怎么守?
哪怕是主力舰队直接撤到东边来,英军也会选择先打科伦港。
完了之后人家还有可能会选择走南部的航线。
毕竟海峡的航道狭窄且水浅,也不是太适合大型战舰行驶。
两人正讨论着,忽然,瞭望手紧张地报告道:“九点钟方向发现两艘护卫舰。”
听到瞭望手的报告之后的,郭岩立马过去,一把抢过潜望镜。
几个呼吸之后,郭岩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
“呼,不要紧张,是自己人,我们靠上去,看看他们能不能提前发现我们。”
“潜艇立即下潜。”随着郭岩的一声命令,一束电波传到了另外几艘潜艇上。
随即,三艘潜艇潜入了大海之中。
此时,鲍有志正在“江河”级护卫舰的甲板上散步。
他脑子里还在想如何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海战。
但是这可是海战啊,海上作战,尤其是铁甲舰之间的对抗,完全就是实力的比拼。
所谓的战术、谋略在海战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的有限。
他现在乘坐护卫舰来贾夫纳就是要来看看,这所谓的总统的新玩具到底怎么样?
能不能够称之为一张底牌。
“沙河”号护卫舰上,有一根像是桅杆一样的瞭望塔。
年轻的水兵战士丁家富正在放哨。
因为这里算是后方海域,丁家富的确有些懈怠。
再有几十海里就要进入海峡了。贾夫纳就在前方不远。
司令官在甲板上散步,眉头紧锁。
丁家富的眼睛不时地偷偷瞄向甲板上的总司令。
正是这样,刚才潜艇发现他们的时候,他才没有见到潜艇。
当然了,刚才潜艇处在半潜的状态,只露出一小部分舰桥。
加上潜艇又是涂成了黑色,在远处很难发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瞭望手都没有见过潜艇,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观测潜艇。
突然间,丁家富看到了诡异的一幕。
距离护卫舰几百米的海面上冒起了气泡。
莫非是鲸鱼?
丁家富也在海上生活了好几年。经常会看到鲸鱼伴随军舰前行。
那些大家伙出水的时候都是一阵气泡,然后喷出一道水柱。
丁家富将眼睛套到望远镜上,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一看,吓了丁家富一大跳。
这哪里是什么鲸鱼。
最先出水的是潜艇的舰桥,上面分明是泛着金属质感。
没时间报告了,丁家富直接拉响了警报。
因为这个不明目标已已经出现在“沙河”号的边上两百米左右的位置。
“各炮位准备!”
鲍有志听到了舰长的发布命令。
甲板上的主炮炮塔也很快转动起来,向边上出现的不明物体瞄准。
鲍有志也看到了海上的黑家伙。
他没有慌张,反倒是嘴角一翘。
这时,“沙河”号的舰长才跑到他的身边。
“司令,请您先进指挥塔。”舰长恳求道。
“孙舰长,解除警戒吧,是自己人,命令舰船减速,迎接客人。”鲍有志压了压手,带着微笑说道。
第七一五章 普奥和谈
“沙河”号的指挥舱中,此时摆上了一个茶台。
鲍有志是一个喜欢享受的人。
这还是在他临时乘坐的护卫舰上。要是在他的旗舰“镇海”号上,那些专供他使用的家伙事儿更多。
鲍有志现在已经三十几岁,更加的成熟稳重。坐在他对面的郭岩看起来就稚嫩多了。
面对这个海军中的前辈,联合舰队的总指挥,郭岩还是有些局促不安。
他只听过一些有关这位的传言。这位鲍司令虽然长的斯文,但是性格上可以用狂放不羁来形容。
当年他在北海舰队留下了很多流传的故事。
其中以带领江东各屯百姓抗击沙俄的故事最为精彩。
此时自己竟然就与这位前辈面对面; 平起平坐?
虽然说郭岩甚至都去总统家中做过客,跟总统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
但是此时面对这位同行中的前辈,还是有些紧张的。
“郭岩,不错,真是一表人才,兵也带的很好; 竟然就这样潜伏到我们身边,我的手下都没有发现。不愧是总统手下的十三太保啊。”鲍有志端起茶壶,给郭岩倒了一杯茶。
这十三太保的称呼是近两年在新京穿出来的; 指的是少年军校中已经出来的做事儿,并且在自己的领域内小有成就的十三位少年。
郭岩就是其中之一。
郭岩谦虚地连道不敢当。
“鲍司令,属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实验一下潜艇潜行的性能。”
“其实,主要还是军舰上的瞭望手缺乏对潜艇的认识。要不然,刚才在潜艇下潜的时候,瞭望手就要发现我们了。”郭岩担心鲍有志会多想,所以先解释了一下。
“不不,敌人对己方的无知,本身也是我们作战时的优势。还有你跟我说话不用紧张,有啥就说啥,你应该也听说过我的为人。”鲍有志长的有些秀气的脸庞带着微笑,试图舒缓一下聊天的氛围。
“是是,鲍司令,对了,司令您这是要去贾夫纳吗?”郭岩问道。
“是啊; 这不就是来找你们的嘛!”
接下来,鲍有志将大英舰队的情报跟郭岩说了一下。
郭岩虽然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他也能够看出双方的差距。
这一仗单单凭借联合舰队很难打。
吨位与火力方面的差距太大了。
“鲍司令,我们潜艇支队请求参战。”郭岩知道这是潜艇支队的机会。
“参战?你们怎么参战?”
“我知道你们能够在水下潜伏,但是舰队决战的战场上,火力太密集了。你们怎么靠近敌人呢?”
“先不说会被炮弹误伤,就是你们的速度有追不上行进中的敌舰啊。”
刚才跟郭岩了解了一下潜艇的参数之后,鲍有志的心就凉了半截。
这潜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太弱了。
随便被一颗落在海中的炮弹误伤一下就可能会玩完儿。
这种初级的潜艇在水下前进的速度就连十节都达不到。
水面航行速度倒是不慢。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电池还有电机的技术还不到位。
这样的速度根本就追不上正在战斗中的大英舰队。
“司令,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混进战场,但是我们可以设置预设战场啊。”
“当然这必须要舰队的配合!”
鲍有志随着潜艇一起回到了贾夫纳。
潜艇基地位于一处隐蔽的海湾内。与保克海峡之间还隔着要一些岛屿和半岛。
鲍有志基地逗留了一天,离开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
似乎是找到了破局的办法。
另外一边,大英军队位于孟买的海军基地内,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在一个夜晚悄然进驻了港口。
因为战舰的数量太多,有的战舰的吨位太大。
很多军舰都无法靠岸,只能在港湾内抛锚。
靠近港口五公里以内全部都处于戒严状态。
就是原本英军最信任的印人劳工都不能靠近港口。
就连向军舰上面补充物资的活计都是有英军自己完成。
英军的护卫舰被派到港口外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巡逻。
突然,港口外传来了炮声。
驻守在港口内海军远征舰队司令部,立即加派船只前去查看。
一个小时后,消息传回了迈克尔·西摩爵士的耳中。
海军上将迈克尔·西摩爵士是这支大白舰队的指挥官。
这位将军在东方服役了几十年,对这里非常的了解。
“报告将军阁下,我们发现了两艘复兴军的护卫舰; 不过对方跑得太快,我们没有追上。”一名负责情报的上校军官汇报道。
“这些复兴军的鼻子很灵敏啊; 看样子我们的行踪还是泄露了。传令给舰队抓紧时间修整,我们南下去找他们算账。”
西摩爵士身材瘦高,面目英俊,是个富有挑战性的清教徒,高高的鼻子给他的整个面目带来十足的贵族气,头发和胡须又像是个猎人。
一双鹰眼在说话的时候似乎能够穿透人的心灵。
“是,将军。刚才的行动,让我们发现我们的护卫舰在速度上已经跟复兴具的差不多。”
“这是一个好消息,今后战舰的速度将是战斗力的重要指标。我们的蒸汽机应该已经能够赶上复兴军军海军蒸汽机的动力输出。海战的时候就不会在速度上吃亏了。”
这只大白舰队几乎是完全按照复兴军海军的样子复制出来的。
但是又要比复兴军海军的战舰更大,数量也更多。
这也是西摩将军信心的来源。
随着大英海军浮出水面,印度洋上决定两个大国国运的大海战即将打响。
然而,此时的欧罗巴,所有人的视线都被普奥之间的兄弟对决所吸引。
南北德意志之间集结的军队已经达到百万之多。
为了表现出自己中立的态度,王韬最近半岛了巴黎居住。
虽然,人在巴黎,但是王韬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
此时普奥开战已经将近两个月。复兴六年,1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
两路大军都因为并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又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颇为缓慢。
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个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
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白白地坐失了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1月26日,进到山南的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1军团,在伊塞尔河西侧与奥军阿尔贝耳特将军率领的2个军相遇。阿尔贝耳特不敢固守伊塞尔河,未经严重战斗即撤出该地区,主动朝东南方向退却。
易北河军团抓住良机,乘胜追击。此时,普军第2军团还在翻山越岭,艰苦推进。
同一天,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已经到达易北河上游亚罗默希以西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