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方的粮食都是大规模种植,种粮食的人是不需要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必须要将粮食给卖出去。
另外修路还需要炸药、建材等物资,这些东西一部分从当地就地取材,一部分从本土的工厂运来。
工人的工资一部分是官府发放,一部分是用沿途开发的土地抵扣。
这个过程中政府付出的就是货币、土地和各种资源。
货币是复兴军自己发行的。发行这些货币需要黄金白银作为储备金。
而西加拿大地区有拥有最重要的金矿。
这里的淘金者必须要将开采的黄金卖给政府,不允许卖给其他人。
政府用这些黄金就可以发行几倍的货币。
这些货币必须要先从政府的手中花出去。
怎么花,这就又回到了一开始。政府出面投资修路。
这个过程中有人开采黄金,有人生产粮食,有人生产火药、建材以及各种修路机器设备,还有人专门出卖劳动力。
大家都在做事情,只要生产粮食的人生产出的粮食足够所有人享用,生产设备的人能够满足其他生产的需要,修路的人就能够一直将路给修下去。
政府发行货币,只是将这些分工给联系起来,让每一个行业生产的东西流动起来。
这就是市场的神奇之处。
能够将所有人都给调动起来。让所有人都按照分工创造价值,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玄妙。
实际上就是将所有人进行分工,然后将他们创造的价值进行交换。
一部分人生产粮食,这粮食需要够所有人需要,一部分人生产机器、设备,一部分人进行建设,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打仗,保护其他的人。
国家通过给这些人分配货币,让这些人可以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国家发行货币却也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因为要是发行的太多的话,就会出现有人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那么这个东西就会涨价,因为东西少了,大家都想要嘛,就会出现竞价。
当货币多了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解决。
那就是你的货币到这个系统外部也能够买到东西。
那么就需要这个货币是别人也承认的,在当时大家都承认的货币就是真金白银。
所以货币发行需要以真金白银基础。
这样当大华夏圈内部某一样东西不够了,就可以从其他的市场去购买。
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自然是越大,分工越明细就愈加的稳定。
因为明细的分工,能够给市场更多的反应时间,让市场自己做出自我修正。
比如系统内部的某一部分的产出满足不了需求了,可以通过其他地方补充进来。
董书恒正是把握着这一点,一直在让复兴军带头花钱。
各种建设基本上都没有停止过。
虽然治下的百姓生活似乎都变好了。就连半岛和扶桑以及安南这样的地方老百姓都能够通过劳动吃饱饭了。
但是每个人却都过的非常忙碌。工厂的工人的劳动时间依然很长,农田中,农民依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们的生活虽然变好了,但是却比以前更加的忙碌。
以前的农民家长就那么点土地,等到农活做完,运气好的还能去找点短工做做,运气不好的只能蹲在家中混日子。
现在却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变多了。
另一方面,农闲时候,也大都要去各种修路、修水利工地上去干活赚钱。
赚的钱,他们可以去买建材重新修筑自己的房屋,可以去购买新生产工具。
可以生养更多的孩子。
劳动创造价值这句话,董书恒研究的非常的透彻。
如果要创造更多的价值,自然不能让民众们闲着,要让大家都转起来,还要提高生产效率,让民众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董书恒可以这样做,但是同样拥有大量领地的大英帝国却不能这么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本土人口。
在不能向新领地大规模输出人口的情况下,就谈不上开发了。
即使是开发了也可能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在伦敦城外的一处外表普通庄园中,正在进行一场聚会。
聚会的房间布置的非常的古朴,墙壁上的装饰还有泛黄的木地板都能够看出这栋建筑年代久远。
房间中的墙壁上除了一个眼睛空洞的鹿头装饰之外,只有一个发出滴嗒声的古朴挂钟。
蒙着白色桌布的圆桌旁围坐着五个年纪不同的男性,他们最大的有七十几岁,稀疏的头发已经几乎全白。
最小的也有四十几岁。
他们全都穿着黑色的礼服,从做工来看似乎很平常,衣服上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在领口的地方有一个纽扣大小的徽章。
在看他们的手上也都带着一个相同的戒指,戒指上也有同样的图桉。
这图桉似乎也没去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远远看起来像是一枚古老的金币。
这几个人看起来跟正宗的英国人还是有区别的。
皮肤比英国人稍黑,看起来与阿拉伯人的区别不大,也是黑眼珠黑发,即使是年长的人也能够看出来原来的头发是黑色的。
要是他们站起来,你仔细观察,还能够看出这些人的上身都比较长,下身较短。
这是他们的这一民族的特征,只有血统纯正的此族之人才能去保持比较完整的民族特征来。
而作为一个流浪民族,能够保持自己纯正血统的无疑都是一些大家族。
由此可见这几人的身份都不低。
“诸位,英国可能真的不是复兴军的对手。我们要考虑是否支持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了。”出乎意料的是最先开口的是那个最年轻的中年人。
这个人的脸上没有胡须,脸颊瘦削,露出了颧骨凸出,但是眼睛有其他几人一样都是细细长长的。
“可惜那个东方国度不跟我们合作,要不然我们去支持他们也未为不可。”
“不可能的,他们是一群连宗教信仰都没有人,不会接纳我们的,当初我们提出那么优厚的条件,他们都没有答应,现在他们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就更加不可能跟我们合作了。”一个秃顶的胖男人说道。
那个年轻人继续说道:“坦普尔政府已经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原来我们看错了这个人,他也就只会夸夸其谈罢了,一个个好好的日不落帝国就要毁在他的手中了。”
这时候那个年纪最大的人说道:“其实也不能怪罪坦普尔,他比前几任首相要有作为的多了,只是这次遇到的这个对手太强了。我听约翰说,即使是集合整个欧罗巴的力量也不一定能够战胜对方。”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每次大英的舰队失败,都是因为对方使用了新武器。我听说那个东方的总统手中有一本预言之书。要不然他们为什么总是能够造出新的武器。还有他们明明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这样的程度。”
那个最年轻的人听了之后冷笑一声:“预言之书?哈哈哈,难倒那些黄种人还能得到上帝的庇佑。这都是无稽之谈罢了,那个国家可不是弱国,西班牙人在阿米利亚开采了几百年的白银几乎都流到了哪里。所以他们一点也不缺钱,另外他们人口的数量那么多,即使是一万个人种才出现一个聪明人,他们这个国家聪明人的数量也不少。”
他冷笑一声将话题拉回来:“好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些现实些的东西吧。”
第七三六章 未亡人维多利亚
那个最年轻的会议主持者继续说道:“最近弗兰西的同行正在大批量的购进大英帝国的国债。他们没有因为战争中受到一点点损失,反而趁机大赚特赚。”
“我们可能最后没有拿下东方的市场,反而将我们自己的地位给拱手让人。那些弗兰西放高利的土财主已经开始将手伸到伦敦来了。他们要干什么?”
“再明显不过了,他们这是要抢夺欧罗巴金融行业的主导权。”
年轻人说的没错,他们这一派的大本营在伦敦,在此之前是在尼德兰。
他们一直都是欧罗巴金融业的最大幕后掌控者。
他们通过大量持有国债,独占货币发行权来对政治进行间接的掌控。
在欧罗巴,他们是无冕的帝王!
海峡对面的那些弗兰西本土金融家一直都是他们的对手。
那些人现在还在放高利贷,仗着自己是本土势力,一直对他们进行排挤。
当年他们在尼德兰,那些人就撺掇弗兰西趁着大英和尼德兰海战的机会,从陆地上进攻尼德兰。
最终导致尼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以及金融中心的地位。
于是,这些人将势力转移到了势力如日中天的英国。
现在好不容易掌控了英国的金融业,他们自然不会的眼看着胜利果实再次被他人给摘走。
矮胖而秃顶的男子说道:“我觉得还是要尽快结束这无意义的东方战争,要让英国将目光转回欧罗巴。”
“如果让弗兰西从新成为霸主,就像几十年前一般,我们不知道有要浪费多少资源去压制他们。眼前的敌人总比远方的敌人重要。”
矮胖秃顶的男人说的是几十年前弗兰西出现的哪个怪胎。那个人带着弗兰西几乎打下了大半个欧罗巴。
大英联合了几乎所有的欧罗巴国家发动了几次战争才将那人给打败。
这其中很多的投入都是他们出的。
这个时候一个瘦瘦高高,眉毛弯弯,目光深邃的老者说道:“坦普尔似乎并不想就这样结束。现在就认输了,那么所有的错误和罪责都是他的,他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现在有《战时法桉》,他的权力很大,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没办法。”
见到众人都有些失望,那个最年轻的男子说道:“别人拿他没办法,但是宫里那位女人却有办法,我们只要让那个女人看到现在的情况足以威胁到她的统治就好了。”
“在她的眼中,那些远方的殖民地怎么比得上自己的位置重要呢。”
矮胖的男人继续问道:“没错,可是要怎么让她觉得自己的位子不稳呢?要知道她现在的位子可是稳得很呢。而且这位女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呢。”
矮胖男人所说的那个女人正是维多利亚女王。
她是乔治三世的孙女,爱德华王子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的姐姐维多利亚公主的独生女。
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其父英年早逝,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下接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
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维多利亚即位为王。
她在位期间,日不落帝国的权势达到了最高层次。被人们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这位年近四十的中年女士,身高只有一米五几,原本脸上就有些婴儿肥,现在她的身体已经跟大部分西方女人一般开始发福,脸庞显得更加丰腴。
但是,丰腴的脸庞也无法掩饰她此时脸上的愁容。
雪上加霜的是她最亲密的爱人阿尔伯特亲王恰恰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去逝了。
阿尔伯特亲王不仅仅是她的爱人,她众多子女的父亲,还是她政治上的参谋。
顶点
阿尔伯特是一个成熟稳重,高大帅气,极其自律的男人。
他在的时候,维多利亚的生活以及整个大英帝国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此时,维多利亚穿着黑色的寡妇装,愁眉不展。此时面对大英帝国的危机,她丝毫没有头绪。
刚刚是去男人的寡妇是最没有安全感的。此时的她们敏感而怯懦。
她甚至都不想听到任何外界的消息。
从料理好丈夫的生活之后,她就搬到了位于苏格兰的巴尔莫拉城堡。
这座城堡位于苏格兰,1390年建成。
1848年,维多利亚和丈夫艾伯特亲王第一次到访这里便对其青睐有加,购买后一直为皇室所有。连同城堡在内,巴尔莫拉庄园共占地5万英亩。
此时,维多利亚只有呆在这里才能够感到一点点心安。
但是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
她上来就注定要成为一位君主,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的。
她不仅仅是她自己,同时还是大英帝国的女王。
虽然她不愿意,但是从伦敦赶过来的财政大臣詹姆斯·哈里斯她还是要见的。
“女王陛下。”哈里斯本来想要寒暄几句,但是当他看到女王冰冷的脸色之后,很多话都说不出口。
那些原本算是宽慰的话,讲出来后似乎就成了嘲讽。
“哈里斯,如果你是来汇报东方战争的事情,那么就不用复述了,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议会已经完全交给内阁了,我不想再管。”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