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刘青南就呆在这个地方。
到了南阿米利亚转了一圈之后,刘青南实实在在过了一把打仗的瘾。
这种掌控力量的感觉真的很好。如果他想,那些位于中阿米利亚地峡上的拉丁人小国,他分分钟就能够灭掉一个。
就像是布拿马一样。
不过加华的军队建设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董书恒派他过来就是为了练兵的。
这里距离本土毕竟太远。不到万分紧急的情况,董书恒是不会从本土派兵过来的。
况且这里是董书恒留给自己跟手下勋贵们的自留地,他是不会让复兴军以官方的名义插手这里的。
大盐湖这里气候干燥,演兵场上的尘土在士兵们整齐的步伐下四处弥漫。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勇于拼搏,敢打胜仗……”
口号声不绝于耳。
加华地区很多地方都是荒漠,或者就是干旱的戈壁。
所以加华陆军的军装是采用土黄色的底色。
士兵大部分都是移民过来的华人青壮,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半岛人和扶桑人以及不到百分之一的白人。
这些白人都是留在加华的治下,且已经归化的白人。
刘青南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一个个连队方阵前方走过。
这个训练基地现在一共驻扎了两万新兵。加上驻扎在加华各地的守卫部队。
现在加华已经有十万常备兵,这还不算华尔手中的那五万堪萨斯军团。
另外每一座华人建造的城市还有自己的民兵部队。
这些民兵部队的数量非常的灵活,就连加华政府都无法准确掌握。
像新郑州城,现在一下子就扩充了一两千人的民兵。
“刘司令,已经确认了我们在怀俄明地区地区的一个牧场就是被当地的白人民兵攻击的。对方之前派人到牧场宣布他们是非法占地,要他们限期搬走,那户华人牧民没有理睬他们的威胁,这些人就使用武力,仗着人多抢了牧场。那户牧民也被他们残忍杀害。”
阅兵结束之后,一个参谋军官找到了刘青南汇报道。
怀俄明地区是落基山脉的东北角。这里向东是达科塔地区,向北是蒙大拿地区。
这两个地区都在密苏里河沿岸。
而那些白人移民正是沿着密苏里河逆流而上迁徙的。
华人的势力发展到了这里正好跟白人势力产生交叉。
有了接触,矛盾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些白人移民大部分都非常具有攻击性,他们自己人之间都会相互攻击,弱肉强食。
更何况是碰倒他们在心中瞧不起的黄种人呢。
“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人多是吧,老子就让他们瞧瞧什么是人多。”
“去集结两个旅新兵,老子带他们去武装拉练,准备上十天的干粮的。”
刘青南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动怒过。
这种矛盾以前也发生过,但是华人很少会吃亏。
因为在早起的移民活动中基本上都是官方的有组织移民。
新的移民点一般都还有武装保护。
反倒是那些喜欢单打独斗的白人移民要小心。
不过加华的核心控制去已经要饱和了,很多移民开始自发地向中部大平原地区迁移。
这其中就有一些单打独斗的移民,单门独户地圈一块地埋头过苦日子。
这些人跑的太远,以至于加华军队和政府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那些地方。
这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地带。
事实上,现在整个大平原地区都基本上还是无政府状态。
联邦没有在这里设州,也管不到这里。
这里的人习惯于用自己的枪杆子来说话。
很快,部队就集结完毕,两个新编的骑兵旅,实际上顶多全是骑马步兵。
在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战马还是最主要的代步工具。
这次只是去对付那些白人牛仔,刘青南带上两个旅七八千人绝对足够了。
再多的话后勤补给就跟不上了。
刘青南让他们带上十天军粮,并不是说他就只出去十天。
这些战士携带的军粮只是用来救急的。
他们一般会在途中解决大部分的军粮问题。
刘青南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走就走。
现在王严不在,张广顺坐镇洛城处理长江安保公司在中阿米利亚的事物。
这里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司令官,咱们要不要跟老爷子汇报一下。”手下的参谋小心地问道。
老爷子刘明远已经到了加华。他现在是加华的幕后主事人。
“一点小事儿,那里要去劳烦老爷子?”刘青南摇摇头,回绝了参谋。
“咱们又不是去跟米利坚开战,怕什么。我组织个拉练的权力还是有的。”刘青南道。
反正拉练的时候顺手消灭几个不开眼的马匪又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这些马匪撞上他们拉练的队伍,那就是那些马匪的问题了。
骑兵沿着山间的平缓谷地向东北方向飞驰而去。
沿途偶尔能够看到一些华人的小农场,相邻的小镇之间都要相隔上百里路。
事发的农场位于后世黄石河的一条支流旁,确实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出事的这户家庭来自山西,户主实际上是草原人。
这户人家一共十二口人,有四个青壮年。
被发现时,十二人全部被残忍杀害。
甚至被剥去了头皮,女人的下身没有衣服,显然死前被凌辱过。
草原人喜欢扎辫子,跟殷地安人的习惯很像,那些白人也许是将他们当做殷地安人了。
“弟兄们,从这里向东、向北一百公里内的白人,只要有枪的全部歼灭。”刘青南下令道。
他给手下画了一条线。
不过刘青南的这个命令基本上可以判处这周围所有的人死刑了。
因为这里的人,哪怕是女人可能都拥有一把枪。
在这蛮荒的西北之地,火枪就跟人们吃饭用的勺子一般,不可或缺。
新兵们急需见血才能够走向成熟。
刘青南将手下以营连为单位派了出去。
这里地广人稀,没必要集中行动。
他自己则带着一个团的士兵向北沿着黄石河向密苏里河的上游地区杀去。
刘青南此人的戾气一向都很重。底下的士兵也都很愤怒。
他们都是从国内迁徙过来的移民。
对于这样的种族残杀,大家可谓是感同身受。
在这新大陆,尤其是中西部的蛮荒之地,没有说理的地方,只能用自己的拳头说话。
一路过去,白人的农场、牧场全部铲除,粮食和牲畜补充士兵们的军粮。
刘青南一路向北速度也很快。在这种没有什么危险的军事行动中,刘青南是不会躲在后面的。
很快他就到了密苏里河南岸,不过出来的时间还不长,刘青南带着队伍寻找渡口过河,然后继续向北活动。
再往北就是加拿大的地界了。
不过现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刘青南即使带着地图都找不到边界。
英国人与米利坚也只是在东部的大湖地区划分了边界而已。
刘青南难得北上一次,现在刚好又是夏季,他索性北上去看一下复兴军的开拓点。
按道理复兴军的开拓点都是沿着中部南北大湖一线。
刘青南的北边就是温尼伯湖。
不过开拓点属于复兴军直辖,与加华这里的联系不多。
董书恒一直在刻意分割加华与复兴军之间的关系。
没有让双方之间有太多的交集。
只有在位于后世温哥华岛上的温州城与南边的加华会有贸易上的往来。
从地里上来说东州、朱州地区还是跟本土的远东地区联系紧密一些。
这里与远东地区之间的北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北海水师的保护之下。
正当刘青南帅军一路向北扫荡的时候。
前锋的士兵碰倒了一名受伤的华人民兵。
这个民兵不属于加华,而是属于北边的开拓团。
第七五六章 北方噩耗
伤兵骑着马一路向南跑。
他的身后跟着七八名身着红色军装,头戴圆帽的英军轻骑兵。
“砰砰砰”的枪声惊动了正在搜索前进的加华骑兵。
一支百人队的东华骑兵迎了上去。
领队的连长一眼就看出向着己方这边逃来的那个骑手是个华人。
那人身着绿色的民兵军服。事实上大部分的开拓团,平时都是穿着这种式样的衣服。
开拓团本就就是跟兵团一样的准军事化组织。
对于这些加华的移民来说,这样的装束在他们的记忆中是那样的熟悉。
多少半大的小子努力地打零工赚钱,就是想到供销社中买上属于自己的绿军装。穿上了绿军装就是村子里最靓的仔。
骑兵连长谭端生当即决定对英军的追兵左右包夹。
追击这个开拓团民兵的英军来自第9皇家骑兵团。
他们在五月份的时候就是就已经顺着海陆到达了蒙特利尔。
这批到达加拿大省的远征军总共有将近五万人。
要知道在此之前,英国人驻守在加拿大省的常备军的数量只有不到一万人。
这批士兵的到来受到了刚刚上任的加拿大省总督查尔斯·斯坦利·蒙克的热烈欢迎。
实际上蒙克也才刚刚上任不久。
上一任总督赫德爵士在处理华尔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加拿大省渗透的问题上处理不当。
因此受到了追责,坦普尔趁着自己还在位子上,将属于鹰派的蒙克爵士给派到了加拿大省。
坦普尔期望他能够在这里开辟对复兴军的第二战场。
为了在夏天的时候发动对复兴军在中部大湖区开拓团的攻势。
蒙克爵士让这批远征军在蒙特利尔短暂的修整了之后,就通过五大湖水道转移到中部地区的桑德贝,并且通过那里转移到加拿大省在西部地区的桥头堡温尼伯。
此时的温尼伯还只是一个小镇规模的军事要塞。
这里还是在复兴军的开拓团进入中部地区之后,才由一个贸易站升格为要塞。
自从去年赫德爵士派了一批流放犯过来,接着在中部地区被复兴军的先遣队消灭了之后。
这里就被赫德爵士布置了一支两千人的步兵,以遏制住开拓团不断地渗透蚕食。
开拓团这两年倒是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在消化吸收自己之前开发的地方。
董书恒一年来忙于处理次大陆的战事。
在移民方面也是先紧着加华和南华。在朱州、东州地区的投入确实少了很多。
还有这个地方的气候与远东地区差不多。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冬季,开发的回报率比较低。
董书恒当初派开拓团跳过西部落基山脉区域直接进入中部的沼泽草原区域就是为了划出一条事实上的分界线。
复兴军上下都没有想到英军会派遣五万正规军到荒凉的加拿大地区。
还是在次大陆的战事如此紧张的时候。
蒙克的保密工作又做的很好。
他甚至将靠在他边上的米利坚都蒙在鼓里。
复兴军根本就得不到消息。
所以位于温尼伯格西斯湖西岸的原乡堡开拓点被英军攻击的时候。
守卫开拓点的民兵还以为是温尼伯驻军。
他们知道温尼伯有两千英军。
原乡堡有三千多人,能够组织出一千五百多民兵。
这里的开拓团成员大部分都是青壮男女,几乎没有老人和孩子。人人都能战斗。
如果仅仅是几千英军,他们依靠堡垒还是能够坚守的。
不过随着英军后续部队来了之后。
开拓团的人傻眼了,英军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几万人?
紧接着更加令开拓团绝望的事情发生了。
英军还带来了重炮。
在英军重炮的轰击之下,开拓团修筑的堡垒被轰击的千疮百孔。
英军还将堡垒给团团围住。
这些那些复兴军的开拓团就是想要撤离都做不到了。
英军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攻下了这个堡垒。
守卫堡垒的开拓团团长利用敌人攻进堡垒的短暂机会。
派出还保持战斗力的几十名骑兵突围。
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对英军的一个薄弱点进行反冲锋,给那几十个突围的民兵制造机会。
马永清就是这几十个旗手中的一个。
他按照团长的吩咐,匍匐在马背上,用尽一切力气抽打战马向外跑去。
英国人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附近的英军都向他们开枪。马永清能够看到不远处的同伴连人带马翻倒在地。
他们原本都是向北逃跑,但是英军的骑兵紧追不舍。
马永清调转马头准备甩开他们,甩着甩着就变成了向南跑。
因为英国人追的太紧,马永清也无法再调整方向。
他想着先甩掉英国人再说。
突然,他感到自己的后背传来一声刺痛。
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