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他在这个停车场中至少见到了四五辆汽车。
像是朱建文引导他走向的那辆,显然更好一些,至少从外表上来看是这样的。
旁边的车子有只有三个座位,有的没有车顶棚,还有的很明显是木头框架。
“包令先生请进。”朱建文走到车子的左后方,拉开车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包令很大方地坐进了车子内,车内的沙发座椅,让他感到吃惊,还有那用真皮装饰的内衬,将金属外壳的粗糙全部都给遮挡住了。
这个时候,包令才突然想到自己的两个菲佣,他的行礼还在两人的手中呢。
没等他开口说话,朱建文那张帅气的国字脸就伸了过来。
“先生,您的行礼放在后备箱,那两个菲佣,我租了一辆马车给他们,他们会到酒店跟您汇合,我想您也不会想跟他们挤在一辆车子里。
包令看了自己身旁,确实还有一大块空间,但是要让那些土人挨着自己坐,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车子里面的设计还真是精妙,堪比豪华马车了。
很快车子启动起来,声音并不是太大。至少比蒸汽机要小多了。
车子离开了停车场,行驶到一条宽阔的马路上,马路的中间电车的专用道,两边行驶马车。
路上汽车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还是马车。
由此可见,复兴军并没有完全普及这种内燃机车。
此时,包令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马路的两边。
靠近马路已经看不到农田,马路的两边全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工厂。
围墙遮挡住了一部分的视线,只能看到高高的烟囱,还有白色的反应塔。
马路的两旁树立着一排排的电线杆子,几乎每一个工厂都通了电。
这些东西,包令都是认识的,英国人现在也在推动电气化。
伦敦已经有了电车。
不过要论电气化,还是柏林做得比较好。包令在年初的时候去过一趟德意志联邦。
那里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已经成为了欧罗巴地区的一颗新星。似乎跟这里有些相似。
在德意志联邦也到处都是电线杆子,跟这里一样有活力。
汽车的速度要比马车快上很多。这说明复兴军制造汽车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一个半小时后车子来到了天津城郊的使馆区,这里有一座专门接待外宾的宾馆。
“包令先生,今天有些晚了,而且您舟车劳顿,就请您先在在酒店休息一下吧。”朱建文见车子要到目的地了,跟包令说道。
他这个临时的接待员可没有权力去跟包令谈两大强国之间停战的事情。
他这两天只负责带着包令走走看看,让包令看看真实的复兴军,主要是感受一下复兴军的实力。
董书恒喜欢在谈判之前先示敌以强。
“好吧,谢谢你朱先生,辛苦你来接我,今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天津,要是可以的话,明天我想去看一下你们的新京城。”包令说道。
他确实也想再了解一下复兴军,这几年时间,在英国人的眼中,复兴军越来越神秘。
以至于在大英帝国的国内,很多人都将最近的失败归结为对复兴军情报的缺失。
很多大英帝国的贵族阶层甚至还以为复兴军都留着辫子。
包令这次过来,不仅仅是要谈判,也担负着了解复兴军的目的,至于刺探情报,包令一个人还做不到,那个事情有专门的人去做。
沪上码头,张勇穿着一身青色上衣,上衣的里面还有一件深褐色的毛衣,头上还带着一顶帽子,是在南洋非常流行的圆边木隧帽。
不过在沪上,大部分人都是戴着毡帽,因为这里已经是冬季了。
虽然位于江南,温度不是太低,但是潮湿的空气,化成刺骨的寒风,还是让人感到寒意逼人。
码头外面的小摊上就有售卖棉帽和围巾的。
小贩们都很精明,知道这些南方过来的客人大都缺乏御寒的衣物。
张勇的家在粤东,他却在沪上登岸。
这当然是大英帝国的情报人员安排好的。
张勇之前被选为谍报人员,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其中包括情报刺探、密码以及暗杀等等。
这次培训着实让张勇涨了不少见识。
他当初被复兴军情报部选中,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什么培训。原本他就是个野路子,现在竟然是自己的敌人培训了自己。
英国人也不是完全放心这些华人,让他们三个人一组。
每个小组都与情报部门的头目单线联系。
张勇是自己所在小组的头目,手下两个人都是开普敦出来的,其中一人是张勇之前发展的下线。
但是另外一个人并不可靠,英国人组建小组的时候的,是刻意随机组队。
领队是一个英国情报人员,那人是以弗兰西人的身份躲在沪上的自贸区内,也就是原本的租界。
现在自贸区内,是洋人们最自由的地方了。
张勇他们乘坐尼德兰人的商船到达尼德兰在爪洼的殖民地。
现在的尼德兰人殖民地与当地的华人小国之间犬牙交错。尼德兰人的殖民地方式原本就是控制一些主要城市。
除了城市之外的地方大都是土人自治。
而那些土人根本抵抗不了华人国家的扩张。
现在的南洋都是以大种植园为主,单独拿出一个大种植园的武力都足够碾压周围的土人部落。
尼德兰人现在根本无法跟这些华人国家搞摩擦,否则不需要复兴军出手,就是那几个南洋的华人小国就能将尼德兰人给彻底赶走了。
第七八七章 变化
张勇他们先到了巴达维亚,在那里短暂地停留了一段时间,接受了进一步的培训。
英国人主要是告知他们怎么解释自己的新身份。
当然了,可能英国人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在巴达维亚,他们被禁止外出。因为在这座城市中也有很多的华人,东印度公司当局也不知道究竟这其中有没有复兴军的眼线。
现在的东印度公司才不敢驱赶华人,也再让土着屠杀华人。
那样正好给了华人对他们开战,驱赶他们的借口。
已经有好几次,尼德兰控制的城市内的华人发动武装暴动,赶走了殖民当局,然后成立了新的国家。
这背后必然是有复兴军情报部门的影子。
尼德兰东印度公司非常清楚,复兴军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侵蚀他们,早晚有一天,复兴军不需要一兵一卒就能将他们从这里给赶出去。
公司这些年在这里搞的建设,投入的巨额资产都将成为华人的嫁衣裳。
所以复兴军与大英帝国的战争爆发之后,尼德兰人一直在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在帮助英国人。
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都是一帮子聪明人,他们不可能看不出复兴军的意图。
就连大英帝国都无法在东方立足,那么他们一个小小的尼德兰又有什么资格赖在这里呢?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复兴军都没有对他们正式动手,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也有些想不明白。
但是他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这几年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不再继续向自己的控制区追加投资。不仅仅如此,他们还在加紧对当地的掠夺。
他们以前不会抓捕当地的土人作为奴隶使用。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贩运当地的土人到自己非洲的殖民地。
在当地的庄园中也开始使用奴隶。这样的行为自然受到了一些土人部族的抵制。各地的反抗层出不穷。
尼德兰东印度公司也一改往日怀柔的政策。
他们拉拢一部分土人去镇压那些反抗者。起事的部落基本上都被连根拔起,轻壮人口全都当作奴隶运走。
这种穷极一切的掠夺手段,让很多土人部落带着自己的土地去投靠华人的国家。
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而董书恒的打算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逼迫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出手削弱土人的人口。
然后华人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成为这里的主导。
张勇在巴达维亚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趁着夜色转移到了爪洼岛北部地区。
通过丛林间的密道,他们来到了一个名为三宝垄的华人小国。
这个华人国家的模式跟兰芳国很像,就是几个大家族合伙组成的一个共和国。
执政官的位置由几个大家族轮流做,人选由大家族的代表推举。
这个共和国从后世的爪洼岛的三宝垄一直延伸到东边的泗水城,由两座主要的城市组成。几乎占据了半个爪洼岛。
该国已经加入大华夏圈,而且是那种内附的藩属国,复兴军会按照条约保护三宝垄的安全。
所以,即使尼德兰人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就在边上,但是依然不敢动对方。
这实际上有些欺负人的感觉。
但是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弱肉强食,正是这里的规则。
张勇他们被从一条山间的丛林小路带进了三宝垄境内。他们被带到了一家华人开办的种植园。
种植园属于当地的大家族卢家所有。管事儿的人显然是被尼德兰人收买了。这人帮着张勇这些华人密谍假造了身份。
南洋这里原本散落在各地的华人本就很多。突然冒出来一个华人也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南洋的这些华人小国大都是初创,管理制度也不完善。
尼德兰人想要通过一点手段伪造人口信息并不是太难。
为了掩人耳目,张勇他们还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巨大种植园。里面有上万亩刚刚开辟好的橡胶园,不过都还是幼苗。
这些年橡胶产业发展很快,需求旺盛,尤其是复兴军开发出汽车和拖拉机之后。
橡胶的价格增长了近十倍,从东华进口橡胶只能解决一部分分缺口。
而且从东华运输过来的成本要高很多。
南洋这里种植橡胶的气候条件非常好。
而且这里可以搞到廉价的劳动力。
那些土人,你让他去做别的事情,他也做不好。不过他们非常擅长钻林子,正适合做割胶工人。
不过这个岗位的死亡率也蛮高的。割胶一般都要在凌晨的时候做,正是蛇虫出没的时候。
种植园中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被咬伤,送回来及时的还能捡回一条命,要是晚一晚,人就没了。
在南洋的华人小国,那些土人只能依附于华人生活。
因为以前的仇恨,华人将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源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确切地说,主要的生产资料都控制在大家族的手中。
华人除了一些商人、手工业者还有一些小地主相对独立,大部分也是依附于这些大家族。
不过华人一般都是担任管事儿以及种植园的保卫人员。
这些华人大家族在当地更像是一种领主似的存在。
他们成立的国家也是几家的联合。
实际上几家之间在当地都划分好了势力范围。
张勇进入了卢家的庄园,虽然只在这里呆了几天时间。
但是也感受到了这里华人的优越感。
他甚至看到有土人试图逃跑,直接被沉入流经庄园的一条大河。
张勇在这里碰到了一个祖籍潮州的华人管事。
两人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当地的事情。
张勇才知道,原本华人在当地生活一点安全感没有。
尼德兰人用亲近自己的土人部落,充当地方上的管理者。
华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收入最后大部分都被搜刮。
甚至没有家族庇护的华人,一个不小心就会突然失踪。然后他的产业就会被那些土人占据。
现在他们之所以对土人狠,完全是在以直报怨,以牙还牙,一雪前耻。
张勇在卢氏庄园呆了一段时间,就跟一群同伴离开了这里。
他们登上了从南洋到沪上的邮轮。
每天都有大量的海外华人回到本土探亲。
复兴军允许藩属国的华人到内地活动。
不过仅仅局限于探亲、游学和旅行。
要想回去定居是需要审批的。
这主要是担心移民回流的问题。
毕竟这些移民都是董书恒花了很大的代价送出去的。
短时间内,内地人生活的条件改善肯定会更快一些。
难保有些人又想趁着探亲的机会回到内地生活。
张勇他们从复兴军理藩院驻藩属国的办事机构获得了入境一个月的探亲机会。
就这样,张勇离开祖国多年之后,再次回到了国内。
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还是感受到了物是人非的感觉。
在他的印象中,内地最繁华的地方当属广州十三行了。
他没来过沪上,不过他知道这里曾经被英国人占了租界。
也算是一处繁华之地。
他也在开普敦生活了几年,那里也算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