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们放开胆子,把能够调出的兵力全部调出,全力攻击,准备在江北大营反映过来之前就将江南大营灭了。
那边向荣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跳脚。
张国梁在连续接到了五封催促文书之后,只能仓促命令大军开拔回去。
这一下子,底下官兵们不愿意了,刚刚从江南大营的山旮旯来到了大城市,还没喘口气,就又要回去,哪个愿意啊?
此时,不知是谁在军营里传播谣言,说是江南大营要被太平军攻破了。现在让大军回援,那不是让大家去送死吗?
张国梁平时在军中虽然还有一些威信,但是那只是相对于江南大营的其他军将。
进城的时候能够用军饷约束住部队不劫掠,已经是张国梁的极限了。事实上,进城抢一次、出城再抢一次一直是清军的传统。在对地方的破坏上,清军做的比太平军还过火。
难怪在历史上太平军二次东征的时候常州、苏州都是不战而下。长期与太平军战斗,苏常的驻军换了几批,城市就被抢了几次。百姓们能不恨清军吗?
突然间的撤退,加上失败的传言,彻底让张国梁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作为一名清军将领,张国梁知道此时该怎么做。
士兵们需要发泄的渠道,那就让他们发泄好了,等抢好之后,士气必然大增。之前清军一路打过来都是这么做的,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至于百姓遭殃,不好意思,那不在这些将领的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一场有组织的抢劫在常州城内蔓延开来。那些几天前还洋洋得意的常州官僚士绅们这个时候傻了眼。
那些当初率先主张邀请江南大营来守城的人,此时成了众人指责的对象。可是,此时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城内的几千江南大营的官军分成一支支队伍,挨家挨户地抢劫。那些商铺还有富户是首先照顾的对象。
前几天还在对淮海商行被抢劫冷眼旁观的掌柜们,此时欲哭无泪。早知道自己也早点撤出常州城,还能减少一些损失。
一个富户的宅院内,清军的一个把总带着百十号兵丁把院子里里外外都扫荡了一遍,连姨太太的首饰盒都没有放过。搜到的东西堆满了院子。
“哈哈,这常州城还真是富得流油啊,弟兄们没白来一趟。”长相彪悍的把总狞笑着说道。
“你们这群兵匪不得好死,朝廷不会放过你们的!”一个被反绑着的老士绅瞪圆了眼睛咒骂道。
“把这个老东西给我扔到井里去。没有军爷们的保护,你们早就被长毛砍了。”
“老东西都没用了,还霸占着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太没天理了。”
说着看向了跪在一旁哭泣的十几个姨太太、丫鬟。
“弟兄们,拿出你们看家的本领,帮老东西把家里的女人都给喂饱了。哈哈哈!”说着扛起一个最年轻漂亮的女人大笑着就向房中走去。
底下的兵丁连忙丢下手中的东西,往那群女人跑去,那些跑的慢的,只能排队等着喝汤了。
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去苏州,张国梁手下的兵丁全部集中在了常州城,人数非常多。
实在无处可抢的兵丁,开始冲击府库,常州知府带着衙差还有巡防营的兵丁去拦截,结果被张国梁的手下一阵冲击就溃散了,连知府都被这些人杀掉。这些溃散的衙差、巡丁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
整个常州城就犹如人间炼狱。
还是常州县衙的一个知县跑的快,他之前就已经投靠了淮海军。因此,这位知县带着手下到江边找到了一艘小船,乘船北上找到了淮海军。
第二师还有长江水师一直扎营在常州对面,就等着这一刻呢。
参谋部之前对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有预案的。
当即水师的轮船开动,将早已准备好的第二师第一团送过江去。他们是先头部队,先行控制常州城局势。后续的部队则直接迂回包抄,防止溃兵逃跑祸害乡里。
在这个县令的引导下,淮海军很快就到了常州城外。
此时的常州城连看守城门的士兵都没有。一团在团长带领下,先是分出士兵把守住了四城的城门。
然后士兵以连为单位,冲入城中。
此时城中的张国梁部根本不成建制。士兵们全部分散开抢劫军官根本就无从约束,只有基层军官还跟自己的手下在一起。
淮海军就跟老鹰捉小鸡一样,把这些清军给从一个个大院中捉了出来。
一户城中的居民从门缝探出头来,惊恐地看着这些穿着军绿色花衣服的士兵。生怕又是一波新的乱兵。
“老乡,别怕,俺们是淮海军。是来救大家的。”一个面色黝黑、短小精悍的淮海军排长露出一排大白牙,笑着说道。
那个露出头来的住户,被他这一笑,吓得赶紧把头又缩回去了,就跟受了惊的乌龟一样。
“二蛋,俺笑起来很难看吗?”许三多挠了挠头,问身边的一个班长。
“呃……排长,确实如此,下次见到百姓你千万别笑。最重要的是相亲的时候别笑,否则你可能就要一辈子打光棍了。”
“滚,总统上次大会上可是讲了,面对百姓,我们淮海军要露出亲人般的微笑。你小子也忒没觉悟了。”许三多踹了旁边的二蛋一脚,嘴里头教育道。
“走,把这些人押走。”
就这样,淮海军从北城一直往南城清扫。当然这过程中,抢劫的清军不可能束手就擒,但是面对全副武装,以有心算无心的淮海军,这些抢红了眼的清军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基本上是淮海军一枪毙掉那个领头的军官后,剩下的士兵就举手投降。
张国梁一直和自己的亲兵呆在南城。他在这里等候士兵们抢完了过来会和。此时,他才后知后觉感到不对劲。
这还不是有士兵过来报告他,而是他自己从枪声中听出来的。自己的士兵装备比较混杂,大部分还使冷兵器,只有少数人用的是火枪,根本就打不出城内这种齐射的声音。
于是,张国梁赶紧派身边的亲兵去打探,可是打探的亲兵还没有回来。
北面已经逃过来了一批溃兵。
张国梁赶紧让人把溃兵中的一个把总抓了过来。
“快说,到底什么情况?是太平军打过来了吗?”
那个把总气喘呼呼一时说不出话来。
“快点说,不然老子一刀砍了你。”说着张国梁抽出了自己的佩刀,做势就要砍下去。
“不是太平军,是一群穿着花军装的士兵,全部配备火枪,见到我们的人就抓,稍有反抗就别乱枪打死。”那个把总总算吸进去一口气,把话给说出来了。
“该死的淮海军,竟然敢对老子下死手,他们这是想造反吗?跟老子杀回去,我倒要看看这些太平军到底有几斤几两。”说着一把推开抓在手里的把总,对身边的亲兵招呼道。
这些亲兵相当于张国梁的亲信家丁。现在的清军很多跟明末的将领差不多,都是有自己的家丁队伍的。
这些亲兵的装备都是最好的,享受的待遇也最好。张国梁就有500人的亲兵营,这是他的根本。
“弟兄们,跟我上我们把这些淮海军赶回去。”
说着跨上战马带头向城内杀去。张国梁一边跑一边收拢从北边跑过来的溃兵。
不一会儿就收拢了将近两千人的队伍。
他们最先遇到的是二师一团三营一连的队伍。一连一看对面冲过来这么多人,赶紧依托街道构筑了防御工事。
张国梁没有鲁莽地冲上去,他已经从溃兵的口中了解到淮海军的火枪厉害。
因此,他派出了一队收拢的溃兵,先冲上去试探一下。
近三百人的队伍向街头阵地冲去,如果不是街道太过狭窄,张国梁会派更多的人上去。实在是街道太过狭小了,不利于部队的展开。
不过狭窄的街道对于防守方显然是有利的。一连除了正面阻敌之外还能分出一部分人手对侧翼的岔路口进行警戒。
三百多人冲到150米的距离立马受到步枪猛烈地射击。
张国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远的距离能够把人成片的射倒,说明淮海军的步枪射程肯定更远,这远远超过了自己手下火枪的射击距离。
看样子,淮海军能打的传言不虚。识时务者为俊杰,张国梁果断下令撤退。
这打仗就不能置气,虽然张国梁让手下继续冲,或者迂回包抄可能吃得掉这队淮海军。但是淮海军的援军也会赶过来,自己到时候就可能无法脱身了。
张国梁不愧是江南大营的战将,他的果决救了自己一命,因为此时,淮海军二师二团已经从城外向南城包抄而去。
张国梁要是晚跑一会儿,就会被淮海军包围在常州城内。
逃出城的张国梁部还剩下一千多人,他们向着溧水方向一路退去,准备从那里绕道回江南大营。
第一零六章 江南大营覆灭
张国梁虽然逃出了城,但是心中依然忐忑不安。
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他只能在前方多加哨探。但是现在张国梁的手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只想早点跑出去。
队伍过了溧水后拐向北行。在赵庄的位置,突然有一队太平军精锐杀出。
这是罗大纲从镇江带出来的太平军精锐。接到天京进攻江南大营,以及张国梁部在常州的消息之后。
罗大纲就看准了这是次绝好的机会,运作得好的话,可以一举灭了江南大营,极大地改善天京的外部形势。
要说打仗的战略眼光,在太平军中除了翼王石达开,恐怕就要数罗大纲了。
历史上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
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
可惜这些具有战略观点的正确建议未能为专权的杨秀清所接受。北伐军临行,洪秀全也以“诏告”叮嘱:“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以縻时日。”真是昏庸已甚。
对此,罗大纲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果不出所料,北伐军惨败于天津,太平军最终被消灭。罗大纲的话,都不幸而言中了。
这次,罗大纲兵分两路,一路是1000多精锐,由自己亲自率领埋伏在张国梁回江南大营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伏击张国梁。
当然罗大纲当初计划是袭扰迟滞张国梁的队伍。因为张国梁原本手上有5000多人,不是自己能够一口吃掉的。
可是没想到等到的是张国梁率领的1000多残兵败将。罗大纲不知道张国梁这是被谁攻击了,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张国梁是不可能是再摆苦肉计的。
所以他二话不说全军杀出,张国梁的手下原本就士气低落,还一口气跑了上百里路。
现在哪里是如狼似虎的太平军的对手啊。一个照面就被太平军打的溃不成军。
张国梁在逃跑的时候被罗大纲一箭射中后心,一届满清名将就此陨落。
这一战,太平军诛杀张国梁及手下1000多人,缴获战马700多匹,还有大量兵器、甲胄。
罗大纲都不知道该去感谢谁。到底谁是那个好人,将张国梁打的狼狈不堪,然后又送到了自己的手上了呢?
罗大纲派遣的另外一支队伍则大的多,有3000多人,由自己的副将齐刚率领,沿着陆路由金坛前出,向常州方向进击。
他们原本以为张国梁仓促退出,常州必然空虚。
之所以走陆路,是因为在江面上太平军被彭玉麟的长江水师彻底打怕了。
哪怕是罗大纲这样的水战名将,也拿淮海军的长江水师没有办法。舢板对战蒸汽轮船,武器上的代差太大。
因此在江面上罗大纲都是避开淮海军的水师,利用镇江的炮台进行防御。还好太平军的水师也一直没有攻击镇江。
这三千人的速度非常快,本来就是为了打常州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有人比他们更快,二师的骑兵团奉命追击张国梁部正好跑到常州西南的牛塘,双方的哨兵都提前发现了对方。
让太平军奇怪的是对方明明都是骑兵,却没有直接冲杀上来。
实际上因为这个骑兵团还只能算骑马步兵团,他们的训练时间不够,只能骑马赶路或者追击敌人,并不能在马上冲阵。
而且这个地方四周都是水稻田,并不利于骑兵的展开。
骑兵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