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这一刻整座营帐内忽然出现了一种对姜维的异样,尤其是在费诗身侧的杜义与樊岐两人在看向姜维的眼神中夹杂着一些嫉妒与不平的意味。
而坐在那里的魏延与马岱等人见到这等场景便马上开口化解这个氛围,随着姜维屡次被派出战其他将领难免会有些嫉妒与羡慕,出现这种情况也并非偶然。
而这时前线突然来报,说司马懿带着安定八万主力正在向扶风移动,此刻安定只剩下不到两万兵马,这个消息倒是让诸葛亮很是疑惑,司马懿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于是诸葛亮便看向在场所有将领令道:
“传令下去,今日休整一番,明日一早根据既定计划,伯瞻率领你麾下两万兵马向安定发动进攻,在一个月内将其攻破。
我断定司马懿是想在扶风与我军进行对决,那么就以文长为先锋,高翔为副先锋各领一万兵力向绥阳小谷与陈仓开进,先行一步占据主动。
其余各部随亮进驻五丈原,待伯瞻将安定攻破与我大军互为依托时,便是我北伐大军反攻之日!”
坐在那里的姜维见这次作战任务没有自己倒也是不奇怪了,从刚才众人的举动和眼神来看他就知道为何诸葛亮是这样安排的,但经过诸葛亮的严密部署和安排,在场诸将纷纷向其回应道:
“遵令!”
。
第246章 仲达移军意在对峙
二月十九日下午,司马懿率领安定九万主力抵至五丈原对岸的马家堡驻扎下来,并且在这之前又令郭淮率领一万人驻扎在北原城以备不虞。
不过依照司马懿这种布防来看,把主力大军全都放在马家堡实在是令人吃惊,朝中传闻司马懿性格隐忍,但却没想到在行军作战中更是像一只乌龟般畏畏缩缩。
甚至在行军途中各营士卒得知司马懿要往马家堡驻扎的消息顿时陷入一阵喧嚣,还有些将领急于求战干脆命令本部兵马停止跟随,这让司马懿恰好抓住把柄,把他就地斩首,其麾下部队并入中军。
而这些宗亲将领们观察司马懿的种种举动再略加分析才发现其中的问题,他要利用蜀军一路凯歌骄兵必败的心理来引诱诸葛亮至五丈原对峙,不仅如此在离开安定前他又嘱咐王基一定要依托安定周边所置各个要塞抵御蜀军。
可见司马懿对于此次作战十分重视,如果安定这边顶住压力拖延蜀军进攻速度,那么进攻扶风这边的蜀军主力就会因为战线太长而导致补给线无法大规模供应粮草只能被迫撤退。
在临走前,被司马懿允诺为帐前将军的崔谅也留了下来,并且命令其一定要协助王基积极守城,如若不然,先前允诺的奖赏都将作废,无可奈何的崔谅只能在王基麾下继续忍受着被其来回驱使。
入驻马家堡之后,司马懿下达一系列有关于应战对敌的军令,尤其是那些不从命令随意出战的将领,如果有如先前行军途中那样不听指挥的将领依旧立斩不赦。
黄昏间,其与二子来到武功水前望着对岸的五丈原不禁陷入沉思,司马懿身着甲胄蹲在地上,用手掌舀了一点水,而后将水又洒回河内站起身对身后的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淡淡道:
“武功水真是清澈无比……师儿,昭儿啊,知道为父为何要在这里驻军吗?”
“………”站在左侧的司马师没有答话,而是转向站在右侧沉思的二弟司马昭看他如何回答。
见兄长看向自己,司马昭只是微微点头,他对于此次在武功水驻扎备战的原因对眼前两人回答道:
“回父亲,您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有几种:
第一,您知道派兵救援广魏一定不会成功,甚至还有可能给蜀军再度扩大战果,所以将主力分布在扶风与安定两地。
第二,我军广魏之败士气消沉,反观蜀军士气大振,而且其军中不乏骁勇善战骄傲自矜之将,诸葛亮若继续进攻,必须以两路兵马分别进攻。
第三,就是父亲您所问的问题所在,为何要在武功水与诸葛亮对峙,因为父亲想在这里与诸葛亮堂堂正正打上一场,不仅如此还要将他们挡在五丈原,让其此次北伐战果在扶风彻底结束。
父亲,您在临走前特意叮嘱王基驻守安定各个要塞,还把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分给其一部分,这说明您对安定的战局十分重视,如果那里兵败城陷,将会导致我方深陷被动。
但若王基守住安定,战局将会彻底逆转,诸葛亮长驱直入,大军战线过长,后方粮草补给不足,他们由于经历广魏大胜再迟迟不破我军主力,士气肯定大幅下滑,到那时便是父亲在大魏扬名立万之日!”
说到这里,现在两人面前的司马懿不禁露出一丝笑容,而这是发自肺腑的笑容,他不禁一阵感叹自己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才能出众,见识过人。
他望着眼前的武功水缓缓点头,眼神中竟然流露出一丝丝的感情,而且又对司马昭说起了陈年旧事:
“昭儿智谋如今已不亚于为父了,哈哈哈……为父清楚,你从小就不喜杀戮,都怪你这个娘啊……但为父也不希望你们心生怨恨,毕竟当年你们的娘替我做了很多不能做的事情。”
说着,身后突然飞马一骑匆匆赶到,司马师与司马昭两人转过身来看向来人拱手行礼道:
“见过郭刺史。”
“啊,见过二位公子。”郭淮向眼前两名公子行礼后便神色匆忙地来到司马懿身后拱手拜道:“大都督,前线急报,诸葛亮于今日清晨兵分两路,以马岱为主将,吴懿为副将率领两万精锐兵马向安定而去;诸葛亮则是率领主力部队,以魏延为先锋,高翔为副先锋率领两万兵马向绥阳小谷奔袭而来。”
得到诸葛亮已经提兵直奔扶风而来的消息,司马懿此刻的内心突然变得没有那么紧张与急迫,反而更想同诸葛亮正面战上一战,他要看看这个世人都对其称赞有加的卧龙孔明究竟有什么实力。
于是站在岸边的司马懿整了整披在身上的黑裘皮袄转过身来到郭淮跟前小声嘱托道:
“伯济啊,本督素知你谨慎善战,而且又同诸葛亮为敌多年,命你明日率领本军两万与那新平太守苏宁汇合驻扎北原。
记住,让你驻扎北原是为保全我大军命脉,切记不要让其攻破此城,若此城被破,诸葛亮便可派兵以此为据点绕路奔袭两郡背后,到那时我军必败,你可知晓?”
“郭某明白,大都督深谋远虑,末将佩服。”郭淮面对眼前的司马懿竟然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些信赖之感,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让郭淮脑海里思考的东西都化为现实。
比如说司马懿让其率领兵马驻扎北原,而郭淮的脑海中恰恰就有请战北原这一件事情,不得不说这位大都督和自己的战略思想已经达到了一种十分契合的体现。
当其离开此地后,司马懿望着郭淮的身影,眼神也由平淡转为混沌,紧接着抬了抬两臂向后振了振对身后的两个儿子淡淡道:
“走吧,回营。”
………
这时的魏军兵营内对于司马懿龟缩不战的行为很是不满,甚至还有人起头给其冠为“乌龟大都督”的名号,许多人都对其乐此不疲,而司马懿得知营中将士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名号,他既不下令处罚,也不制止他们,好像是对这个名号默认了一般。
实际上“乌龟大都督”的名号也让司马懿很是恼怒,不过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将士们多有怨言也是应当的,谁让自己不按套路出牌命令大军退到这个碰不着敌军的地方了呢?
而此时此刻,在绥阳小谷驻扎的扶风太守邓艾也已经严阵以待,他对于这场作战十分看重,自己在豫州沉寂多年终于被赏识重用,而面前的蜀军先锋正是蜀国负有盛名的上将魏延。
坐在营帐内的邓艾想到能够与魏延这等上将正面交锋就激动不已,于是其抬头看向营外将传令兵召进营帐命令道:
“传…传令…令下去,没…没…没有本…本太…太守的命令,谁…谁也不许…许主动出战!”
。
第247章 扶风邓艾险策袭延
驾——
踏踏踏——
二月二十三日,魏延与高翔率领先锋两万步骑以最快的速度横扫眼前阻挡他们的魏军,在短短的三天里他们便从汧县一直推进到隃糜,所到之处守军皆是望风而逃。
次日清晨,他们率领的两万先锋星夜疾驰终于赶到散关之外,负责守关的将领乃是贪生怕死之人,见其来将乃是蜀国征北大将军魏延索性直接大开关门放魏延这两万人进关。
一路上蜀军先锋高奏凯歌,而跟随其后的诸葛亮大军也是很顺利的通过魏延所走的城池与关卡,只不过抵达至绥阳小谷的那一刻,魏延却有些迟疑,很显然多年的作战经验在告诉他守谷将领绝非善类。
从出兵扶风到至今为止已经过去七天,但是抵达绥阳小谷却是迟迟停滞不前,高翔认为魏延太过警觉,这七天以来他们所到之处魏军皆望风而逃,本部兵马无一伤亡,想来扶风守将不过也是泛泛之辈罢了。
望着眼前的谷口,魏延轻轻一喝,胯下战马闷声低鸣缓缓上前,身后的高翔亦是跟随过去与其观察面前如同葫芦口一般的谷口,高翔没瞧出个所以然来,反观魏延却是比平常格外谨慎地对身后传令兵开口令道:
“派出三路探马,给我分批探查谷内情况,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放弃探查返回本军。”
说罢,将命令传达给那些探马们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地按照先后顺序分批进入绥阳小谷,看着周边竖起几杆魏军旌旗,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但又看不出来哪里不对劲。
踏踏踏——
而进入谷内的几名蜀军探马很是谨慎,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出现别样的态度来对待这次探查任务,他们经过三次探查,三次魏军都不战而逃,因此在内心中就会生出一种魏军肯定还会一退再退的心理。
“放心吧,魏军尽是一些胆小如鼠的家伙,连着三次出任务,结果人家跑了三趟。”
“还是小心点儿好,魏将军作战经验丰富,他认为这里有诈不是没有原因的。”
“………魏将军有时不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吗?要我说他还是对这场仗没有信心,要是让征西将军来……”
“嘘……行了,别打草惊蛇,曹贼那帮将领虽然都是一些无胆之辈,但也不乏有郭淮和张郃那样的当世名将,更何况前些日子刚传来消息,司马懿已经率领主力抵达扶风,绥阳小谷便是我军的第一道屏障。”
…………
而远在这些人的两侧谷峰上却是人头攒动,利刃出鞘,扶风太守邓艾就蹲在左侧谷峰之上默默地观察着谷内情况,实际上此次伏击魏延部队是他自己的主意。
原本他应当是在陈仓镇守,结果得知魏延的进攻路线是绥阳小谷而并非陈仓,于是他便无视司马懿的镇守陈仓的军令直奔绥阳小谷而来打算伏击魏延,如果在这里打魏延一个措手不及,对于连败数场的魏军士气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可他毕竟还是低估了魏延的警惕性,连续派了数路探马进谷探查,所幸的是他已经把兵马都布在了两侧谷峰和山谷的另一侧,不然一旦为其所得知谷内有重重埋伏,一定会想方设法绕路过去。
只是经过邓艾的精密策划,魏延所经过的城池关隘都没有受到猛烈的阻击与抵抗,而是见到魏延的兵马就弃城而走,这些被魏延所不屑的逃兵此刻也正在这里暗暗等待准备打一场翻身仗。
很快,谷内探马纵深探查一番没有发现任何敌军的存在后便拔马回撤,蹲在左侧谷峰之上叼着一根细长稻穗杆的邓艾站起身来不急不慢地向身后的士卒命令道:
“传…传令下去,所…所有人…没…没有…有…我的命令…谁也不…不…不许露头!”
说罢,身后的传令兵站起身拿着两面令旗向对面埋伏的魏军士卒进行旗语命令。很快,对面的旗手也向邓艾这边做出清楚的回应,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魏延落入彀中。
………
踏踏踏——
驾——
此时还在谷外等候的魏延望向从谷内匆匆赶回的探马心里犹豫不决的状态顿时变得格外坚定,这几个探马一人未失,可能是他真的多虑了。
带队的探马队长策马上前向等候多时的魏延抱拳拜道:
“将军,谷内空无一人,魏军乃是虚张声势,早就已经望风而逃!”
“………传令下去,所有人紧握兵器,每人都给我贴着山谷两侧走,盾牌手护在外面,确保大军快速通过!”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