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我来看,丞相本意是想让你与他们多接触沟通,日后将不会成为你的阻力,这步棋,丞相下得很对。

    张嶷性格爽朗豁达,与人友善,并且讨张慕贼时,亲自冲进敌军阵中,俘虏贼首,胆气过人,可以与其多接触。”

    二人一边说,一边走着,看着练兵场擂台上的热闹场景,姜维与宁随一同来到擂台旁观看比武。

    “伯约啊,赵统小将军武艺的确让人难以置信,可以多加培养一番,但相比之下的赵广将军,就显得与他的哥哥大不相同。”宁随指着前面观战一直都在沉默不语的赵广说道。

    其实在赵云府邸里,姜维也观察过赵广的性格以及状态,的确和他兄长不同,不过在谈论的过程中,赵广的兵法韬略倒是比赵统略胜一筹。

    见姜维从外面回来,句扶朝着姜维径直走来,自从大军被安置到这个营地后,训练热情越来越高,战斗力和士气也显著提升。

    “伯约,这些日子针对将士们的训练,你有何高见?”

    在周围的将士们争先恐后的比武切磋过程中,姜维看到了他们的勇气和胆气,但不足的是他们只注重猛打猛冲,却忽略了战法的灵活性。

    他脸色颇为轻松,和曾经连败三十场战斗的他们,现在的他们与众不同,这些日子也针对大军的训练方法做出了相对于贴切的方式。

    “我军士卒勇气和胆气过人,略微不足的是,战阵缺乏协调性和灵活性,倘若这二者可以中和协调,那么这支军队不能说常胜无敌,但也差不多了。”

    听完姜维的分析,宁随颇为满意地点点头,而句扶揣着手也作出一种思考的表情。

    不一会儿,几人回到营帐,顺便把赵广也叫到了这里,宁随想要和他谈谈心。

    身体和脸色十分拘束的赵广看到如此熟悉的面孔就显得放松多了。

    “小赵将军,我有句话想和你说一说。”

    “什…什么?”

    “别太拘谨,坐下吧,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不是宁随,是街亭不听丞相指挥的马谡。”宁随很坦然地对赵广说道。

    说到这里,赵广抬头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宁随,将头上束冠摘下披头散发下来的他,和曾经马谡的模样真是大相径庭。

    二人相对而坐后,宁随微微一笑,看着赵广那眉宇间的疑惑和不解,他缓缓说道:

    “懦弱不是你的本意,你身为子龙将军之子,而你的哥哥又像极了他,你感到在一种强大的光环在你周围,压迫着你。

    而你的路,本不是效仿赵云将军提着银枪征战沙场,你极力的想和哥哥靠拢,因为他的光环,你无动于衷,只能在这种光环下生活。”

    这些话,说进了赵广的内心里,在这一刻,仿佛宁随就是他的知己,他说的没错,赵统的热情和极力想效仿父亲的举动,让他内心倍感压力。

    本身就是将门出身的他,却无法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因为长期的熏陶,让他一直都没有从这之中逃脱出来。

    “是的……或许我根本就不能成为像我父亲那样的将军。”赵广沉默良久随即低声回答道。

    宁随爽朗一笑,然后面色和蔼地说道:

    “你适合兵法,并不适合在战场上亲自作战,你没有感觉到吗,你说的每句话,其中都有兵法的道理。

    但……要付诸于实际,兵法是死,人是活的,可别像我那样,注重于古板的兵法……”

    说罢,赵广心中陷入了思考,或许他真的可以考虑改变自己的风格,禁锢在一个将门虎子的牢笼里太久,自己的想法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对于他来说太痛苦了。

    “嗯。”

    ………

    永安议事厅,陈到亲自送别出使东吴的邓芝和尹赏二人……

 第026章 出使外交吴国分歧

    顺荆江而下,至扬州之地,自古以来荆扬江南之地风景独好,战略意义也极为重大,扬州有长江天堑抵挡,赤壁之战曹操也不断惊叹着长江气吞山河的壮丽和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

    次日清晨,永安督陈到同出使东吴的邓芝和尹赏二人来到城外江边,早早便准备了一条船只在此地等待,并且随从护卫的还有三条满载精锐士卒的艨艟。

    “伯苗,此去东吴,多加小心。”陈到心中也是有些担心,但表情还是露出了信任的笑容。

    站在船板上,邓芝身着绫罗翠玉袍,腰间翡翠玉佩,两腕精铁护手,身着甲胄,挎着宝剑,满脸肃穆地向陈到远远一拜,并且也露出了爽朗地笑容。

    而在一旁的尹赏则是蜀锦碧蓝袍,面容和善,腰间亦配宝剑,这次是他投蜀以来第一次从事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工作,心中有期待,也有一些紧张。

    离开后,邓芝同尹赏稳稳地坐在船内看向眼前一片苍茫长江,尹赏不断惊叹,江南风景独好,身为凉州人的他第一次看到此等景象,不禁阵阵感慨。

    “这大江大河,在凉州可是见不到啊。”

    在一旁品茶的邓芝坦然一笑,面向眼前若隐若现的岛礁说道:

    “放心,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你都会看到这等风景,好好领略一下江南这独特的魅力风景吧。”

    尹赏看着这些连成一片的岛礁,连声赞叹,不过这里的气候相对于北方凉州生冷风沙,他就有些水土不服了。

    此时吴国王宫群臣分站两侧,孙权坐在王座高台之上沉着冷静地对群臣淡淡问道:

    “蜀国已派使臣出使我大吴,以诸位爱卿之见,应当如何应对?”

    “臣以为,表示我大吴尚有实力,与蜀国不过多交往!”张昭站了出来还是保持他的意见,坚持不邦交,拒绝与蜀国联盟的想法。

    而孙权却没看张昭一眼,转而看向站在武将首位的陆逊,因在石亭战胜曹休,前些日子刚刚被孙权加官进爵为东吴上大将军,总领东吴全国兵力军事。

    “上大将军有何建议?”孙权亲切地向大吴的功臣陆逊问道。

    沉默良久的陆逊见孙权发问,走出武将序列来到大殿中央深深拜道:

    “臣以为,先试探,再决断!”

    紧接着孙权又向站在诸葛瑾身旁的长史鲁淑问道:

    “鲁淑,你为子敬(鲁肃)之子,你的建议呢?”

    “臣以为上大将军所言不错,昔日我父促进孙刘联盟因为曹贼势大,而如今魏国实力基础早成定局!

    因此臣以为,应以继续与蜀国联盟,若断绝邦交关系,于我大吴百害而无一利,甚至魏国会借此出兵我大吴,到那时,我们只有承受魏国全力的进攻。

    但如果与蜀国继续联盟,诸葛亮会以我大吴互为依托,出兵为我国减缓压力,为大吴计,大王应先试探蜀国想法,再做决断!”

    听完鲁淑这一番话后,陆逊和诸葛瑾二人颇为欣赏地点点头,不愧为鲁肃的儿子,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简直像极了鲁肃。

    孙权对鲁淑的话若有所思,不过张昭还是想再说他的立场,但是孙权双眼城府深沉,看向张昭的位置,仿佛有一种眼神杀人的意味。

    “既然如此,孤就先试探试探蜀国使者的来意,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想的。”孙权转过眼神看向群臣决心接触蜀国使者,这意味着张昭的策划彻底胎死腹中,也将代表他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当年赤壁之战,张昭力主投降曹操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孙权和孙策相比,少了一些独特豪放的英雄气概,多了一些帝王城府,这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而,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些让张昭怀疑,他究竟能否担得起大业,但现在看来,从合肥战败后,孙权的确已经没有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哎……若孙策主公还在,江东何至于此?”张昭眉头一皱,心中不觉想到孙策曾带领他们征战四方的壮志豪情,所到之处,皆以拜服。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吴国王宫外跑来一传信士卒,说是蜀国使者邓芝和副使尹赏带着三艘战船护卫已经抵达船坞,现在正在被接领到官驿等候接见。

    “邓芝在几年前曾出使过我大吴,前段日子在箕谷同赵云诱敌曹真取得相当可观的战果,至于尹赏……只听说他是从北伐天水的时候投降过来的小官。”陆逊把这二人的情况都向孙权详细地交代了一遍,他其实很好奇,为何诸葛亮要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尹赏来?

    很快,孙权下诏蜀国使者邓芝和尹赏二人前往王宫商榷外交事宜,刚刚落脚官驿的邓芝和尹赏还没等坐下就被吴国前来传达命令的宦官叫了过去。

    看着吴国王宫,这几年的变化还真是挺大,在刘备驾崩那年他来到这里的时候,这吴国王宫还没有如此之多的旌旗与甲士,看样子孙权这几年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登上王宫台阶,邓芝手持使节,尹赏手捧国书,二人身后跟随着数十名蜀国甲士,在这一刻,他二人感受到了无上荣光。

    “宣,使者邓芝,副使尹赏觐见!友国甲士,在外等候!”

    只见站在高台之上的宦官面向站在王宫面前的邓芝和尹赏压着嗓子喊道。

    接着,邓芝脸色紧绷,尹赏亦是如此,二人物件沉沉稳稳地拿在手中,两脚踏进吴国王宫的一刹那,他二人感受到了一丝丝的不自在。

    迈进吴国王宫,邓芝双眼炯炯有神,眉头微张,脸色平和,看着坐在王座的孙权,他感觉到了岁月沧桑。

    站在王宫中央,邓芝同尹赏二人拜道:

    “外臣邓芝(尹赏),参见吴王!”

    看到久违的面庞再度出现在孙权面前,他颇为亲切地望着殿下的邓芝说道:

    “伯苗啊,这些年没见,你的鬓角都白了。”

    一直持使节的邓芝坦然自若,笑道:

    “外臣虽老,但雄心壮志仍在!”

    听着邓芝的话,有些人就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这不是在嘲讽孙权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偏安一隅,雄心壮志几乎全无吗。

    但孙权却笑笑摆了摆手,然后开始了正式的交谈。

 第027章 曹真回京觐见魏帝

    “子丹叔叔,您身经百战,此等败仗便让您六神无主,魂飞魄散,这不像您的风格啊。”

    此时,在洛阳撤退途中,东乡公主曹绫坐在马车里,对在外面策马前行的曹真颇为不理解地说道。

    而曹真满脸沮丧和淡漠,听着侄女的质问,其实他也有错,这场战争自己错估了蜀国实力,而且姜维的变数也让这场战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以至于曹真的第一步棋便错了。

    “绫儿啊,我其实有时候真希望你是个男儿身,你每次都能准时地出现在我面前为我分忧代劳,只是……”

    听着曹真的纠结,曹绫无奈地笑了笑,他说这些其实也是影射他的儿子曹爽,堂堂男儿不征战四方,非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这让曹真很是苦恼。

    “您也别难为昭伯(曹爽)了,他的脑袋灵着呢,如果要是多多引领他,或许能成为大魏的可塑之才。”

    但这也只是曹绫安慰他的话,自己的儿子自己若不知道,那岂不是有失身为人父的本分了吗?

    当年曹爽做出了向曹绫求婚的荒唐事,差点儿被曹真打个半死,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这一路上,曹绫和曹真聊了很多,但聊到关于姜维这个刚刚投身蜀汉半年的天水中郎的时候,曹真眉头紧皱,脸色微红,口气也变得有些严肃。

    “姜伯约,此子不可限量,但偏偏就为何投身蜀汉呢……”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少府杨阜策马走上前来,平静地说道:

    “大将军,姜伯约其人,性情坦率,精通兵略,乃天水四姓郡望姜冏之子……然,大魏多年忽略对雍凉的经营,诸葛亮便有了可乘之机。”

    “少府公认识姜维?”曹真有些疑惑地问道。

    叹了一口气的杨阜,回想起来当年马超入寇天水的那些往事,他淡淡道:

    “当年马超入寇天水,杀韦康赵昂,害姜叙老母,这些种种,老夫不敢忘,而姜叙是我姑表兄弟,姜维的父亲姜冏和姜叙是同宗兄弟,与我也有些亲戚关系。

    他少年志向远大,喜交豪杰,崇拜郑玄之学,父亲姜冏战死后朝廷为表彰其父功绩,让姜维担任天水中郎,太守马遵处处打压于他,天水失陷,马遵独自带着亲信逃跑……”

    “原来如此,呵呵呵……”曹真露出了深不可测的笑容,他此刻心里想道:“姜维日后必将成为我大魏劲敌,可惜啊,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些人的了……”

    ………

    此刻洛阳皇宫大殿,皇座之上的曹叡身着龙袍,容貌俊美,但脸色有些差得出奇,只因为曹真雍凉挫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