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呵……诸葛亮啊诸葛亮,到头来你还不是要做出退兵的打算,你要记住的是,在益州本地你要想真正打上一场出彩的北伐,就得需要与这些本土世家打好关系,否则的话……哼!不光是我不会让你得逞,还有那些早就看不惯你的那些益州本土世家,只要我在这里继续支持那些益州人,那么你诸葛亮就别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出征!”
突然,门外传来阵阵清脆的脚步声,李严颇为解气的将手上的军报放在桌案上看向站在门前来人,但是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却是吓了一跳,此刻站在议事厅门前的人并不是他的心腹手下,而是刚刚升为丞相府长史加抚军将军的蒋琬。
“公琰啊,你来此地所为何事啊?”李严面对眼前的蒋琬丝毫不慌,甚至眼神中还带着一些不屑的意味,他对于这些丞相府的属吏官僚们根本就没看在眼里,甚至每次见面都不正眼瞧他们。
紧接着,站在那里的蒋琬也是颇为恭敬地走上前来向李严拱手行礼道:
“正方公,在下于数日前接到丞相亲笔手令,这道命令就是蒋琬此刻前来代替骠骑将军接管北伐督粮转运事务,而您则是就地卸任,暂时在官邸内歇息一段日子,并且生活起居都会有人照顾,就不劳您费心了!”
“什么?!你说什么?!就地卸任?”李严顿时瞪大双眼拍案而起,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诸葛亮竟然会做得这么绝,现在的李严此刻脑袋一片空白,嘴上还不断呢喃着“不可能,诸葛亮怎敢如此对我,我李严可是先帝钦点托孤重臣”之类的话。
可是蒋琬却拿着诸葛亮亲笔手令指着李严高声喊道:
“李严,你藐视丞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先帝以你与丞相为托孤重臣正是让你好生辅佐陛下共谋大汉复兴之业,可你却屡次不从丞相之命,一切都以自己获利为目的,你还有什么话讲?
你所犯之过丞相都已经陈列下来,永安都督陈将军也将你在江州不作为的事情全都禀报丞相,还有在此次北伐期间你暗中勾结氐人挑唆其起兵劫掠我大军粮草,此等罪名足以将你凌迟处死,然丞相之命只将你禁足起来,一切生活供给依旧如初,待丞相归来再将你另行处置!”
被气得瞬间站起来的李严此刻却瘫坐在地上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紧接着蒋琬身后的几名士卒则是脚步一致迈进议事厅来到李严面前将其“好生”带走,只见那李严双腿软趴趴的缓慢前行,无神的双眼此刻更为浑浊,嘴中还在嘀咕着自己是先帝指定的托孤重臣,他诸葛亮没有权力让自己下台。
站在议事厅中间的蒋琬看着被拖走的李严一脸无奈地劝说道:
“丞相屡次三番委你重任,你次次都辜负了丞相的期望,甚至还险些将我北伐大军的将士们彻底置于险地之中,本次北伐前线三军将士都被你连累成什么样子你清楚吗………哎!但愿你能好自为之,带下去吧!”
“不可能…不可能……诸葛亮你怎么敢如此对待我!不可能!!我是先帝钦定托孤重臣,你诸葛亮怎么敢这么对待我!!!!不!!!!”李严在踏出这扇门的那一刻突然向天长啸诉说着苍天对自己的不公,但这一切真的是不公平吗?实际上都是他咎由自取罢了。
待其被卫兵带走后,蒋琬坐在书案上向门外守兵令道:
“召集城中所有将领前来议事,我要把丞相的命令向这些人如实的传达一遍!”
说罢,那士卒便抱拳一应转身向镇守汉中的所有将领们转达新上任的督粮官蒋琬的命令去了,坐在书案前的蒋琬此刻的内心也是万分紧张,这是他第一次以督粮官的身份出战北伐,往常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官邸中或者是朝中处理政事,这次属实让他有些感觉压力担在了身上。
………
而此时,正在组织大军撤退的诸葛亮也把前段日子他写了一封手令送往成都的事情公之于众。
“亮在几天前写了一封命令送往成都,这封命令是有关于全军督粮官的任命,由于李正方勾结氐人起兵劫掠我北伐大军粮草的证据已经确凿,两方互相往来的书信也都在其官邸暗中搜查而得,现在就在亮的手中……”诸葛亮命杨仪将前几天岑述送来的信件全部拿了出来给在场的所有将军们看上一看然后继续说道:“诸位将军,大军征战沙场实属不易,然后方却出了这样不思作为和一己私利的人实在是令亮痛心,因此亮便以蒋公琰为本次北伐督粮转运官,代替李严接管节制全军粮草,而李严则是暂时卸任所有职务于汉中官邸休养,直到北伐结束后将其进行公开审理。”
众人听完诸葛亮的话后顿时对李严心生怒意,他们在前线流血牺牲以死报国,而他却在背后做捅刀子的勾当,要某些将领来说,这样的人就不必再将其软禁起来,直接杀掉除之后快,想必刘禅那里也同意这种做法。
但诸葛亮却笑了笑对他们的话进行了否定,倘若真如这些将领们的方法去做了,非但不会解决问题,事态反而还会变本加厉,那些支持李严的投机者就会更加坚定李严的想法,从而向刘禅上疏弹劾对诸葛亮以及这些将领们进行全面的政治进攻。
第287章 以维前部退往段谷
三月十九日清晨,这天正值阳光明媚之时,北伐军已经陆续地撤出五丈原转向天水段谷,而且负责进攻安定的马岱也在几天前留下了一座空营于夜间全部撤出。
途中,姜维率领本部第十三营以及魏延所部第四营和第十二营于大军前部担当先锋之责,并且两人一前一后紧密相连,倘若姜维所部受到敌军突袭进攻,魏延就可以马上做出反应稳住阵脚排开反击阵势。
在前头带领先锋骑兵的姜维此刻十分警惕,这或许是征战多年以来久而久之所形成的下意识的举动,即使是进入了自己所打下的地区范围之内,他也并没有任何放心的意思,如果他是郭淮的话,自己一定会以一支几千人的尖兵绕路到他们的背后抵达段谷设伏,从而达到最大杀伤的程度。
一旁的宁随看着沉思的姜维不觉开口向其问道:
“伯约,在想什么呢?”
“………没,没想什么,就是总觉得这一路上太顺了些。”姜维听着宁随的发问,心中的忐忑不安更为强烈,但却又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预感迫使着他马上警惕起来防范周围的一切环境。
其实不光是他这么想,宁随也是这样想的,在他的思考中,如果有先见之明的将领一定会提前做出预判,并且在他们全面进攻的同时忽略了后方的防守,敌军完全可以派出几千人的精锐部队神不知鬼不觉越过战场跑到他们的背后伺机而动,可这一路上风平浪静,完全都不像有事的样子。
但反之,诸如军中将领们大多都没有这种意识,即使是有这种意识也都是抱着大战一场的心理去看待这种突发情况,而对于他们这些统领一支大军的主将或者是参军却并不是如此随意,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那他们面对的选择可就不是大战一场获取胜利的唯一性了。
“驾!伯约啊,你就是有些太累了,敌军几乎所有的兵马都已经被我军牵制在北原和五丈原周围的地区,这后方能藏住几千人的部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想穿过我军封锁直接跑到我们的背后,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句扶这时突然策马上前对姜维一阵安抚,认为他只是操劳过度缺少休息从而形成的精神高度紧绷产生了一些他所认为,但在其他人看来发生概率不大的事物。
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他们也只是猜测而已,倘若郭淮真的有这种意识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大概已经埋伏在了段谷之中,因为在他们的撤退途中,只有段谷这一条路可以就近进入天水,而且还是十分便利的近路。
过了约有一刻钟的时间,姜维在脑中充分的推演和思考最终还是决定向众将开口令道:
“传令下去,为保证大军能够安全撤入天水地区,第十三营全体将士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任何人不许疏忽大意!”
“好吧,我这就去通知弟兄们!”句扶见姜维态度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便调转马头向身后行进的全体将士传达这道军令去了。
不过诸葛亮为保证大军撤退的顺利性,又派樊岐和杜义两将暂时调至姜维帐下听命,只不过这两人貌似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好姜维,甚至还有些排斥的现象,不过这些姜维都并没有放在心上,既然同为大汉将领,那么就没有必要搞一些怀疑彼此的事情,于是便将两人安排在了柳隐麾下的探马骑兵队中充当队率一职。
经过这几天的行军,他们也已经从五丈原撤到距离汧县三十里处的平原地带,这一路上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消极情绪,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次撤退并不是真正的撤退,而是避其锋芒,待敌锋锐已钝再以最猛烈的攻势席卷回去。
而与姜维并驾齐驱的杨兰这时突然想起向姜维打探他家乡的所在具体位置,之前也只是听说他是雍州天水人,但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地方的,当他将她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完后,杨兰顿时陷入了沉思,但是这种沉思是她自从加入第十三营后从来都没有过的表现,这让姜维很是好奇她为什么要问这些?
“杨姑娘,我冒昧的问一句,你怎么突然问到了这些问题?”姜维颇为疑惑地看向陷入沉思的杨兰开口问道。
当听到姜维向她提出疑惑的时候,杨兰只是轻轻点头,仿佛就没有听到姜维的问话一样,那双饱经风霜的小手紧紧握着战马的缰绳和兵器,青涩而又娇小玲珑的面庞也皱了一皱,这让姜维内心中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她到底在想什么?
“………当年,冀城之乱的时候,我也在场……”突然,杨兰抬起眼眸转向身旁的姜维张开那樱桃小嘴对其回答道。
经此回答却直接让姜维目瞪口呆,因为这场叛乱是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七年这一年的时间里,而且自己的族叔姜叙也参与了这场反抗马超的斗争当中,而时年刚刚十岁的小姜维也参与其中,与十多个姜氏本家的家丁将杨阜之妻与其还在襁褓之中的小女带路护送出去。
时隔十多年之久,姜维对这件事情也是历历在目,但当杨兰突然提到她也在冀城之乱的现场是令人意外的,要知道她的年龄不过十八岁,那时候的她可能都还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在现场,这让姜维不由得心生怀疑。
但是接下来杨兰的回答却让惊诧的姜维更为震惊,她沉着脸轻轻叹息一声继续说道:
“没错,当时的我确实是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但我的母亲却是这场乱战之中的主导者的妻子,也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可我在母亲去世的那年也并不知道父亲的真实名字,只知道他当年参与过冀城之乱。
而且我的这个名字也是母亲坚持给我起的,虽然在她去世那一年我才刚刚两岁,但是在母亲同族的亲人慢慢抚养下,在我五岁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情的大概来龙去脉,而那时候他却被彻里吉残忍杀害,冀城之乱的这件事情我也牢记于心。
不仅如此,我还戴着一条项链,据说这是母亲在生前时给我留下来的遗物,在那些人临死前他们把母亲的话也留了下来,说让我根据这条项链去中原雍州天水寻找我的父亲,可我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又经历了数年的魔鬼般的生活使我不再想着找父亲,而是过一种杀人如麻的日子……”
听完这番话后,姜维彻底明白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他已经都在心里捋顺清楚,眼前的杨兰可能就是当年自己率领家丁护送出城的杨阜之女,从她那条项链的小木块所刻之字“阜”就可以推敲出来一个当年参与过冀城之乱的领导者,而且他现在还是本次魏军参战将领的参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两人还有过一次见面……
第288章 士载奇兵横插腹地
踏踏——
这一路上,邓艾所部六千余人横跨山野沟壑,清晨则伏,午夜则出,他们的行军速度也是极快,短短七天的时间就已经穿插至广魏临渭城附近的无人村庄,但由于队伍太过庞大,他们也只能定下规矩,分十批人马在五天内全部穿过临渭地带。
这附近的蜀军兵马不过几百人,而且防范极其松散,只要他们稍加小心分批次绕过那里,对方就不会心生怀疑之心,在这之前邓艾也命张安世探过路,发现临渭的守兵巡逻时间大多都在清晨到下午,夜间巡逻只有两轮岗,因此他们便定下夜间以最快的速度全部通过这里奔向去往天水的必经之路——段谷。
三月二十日午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