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整整一夜,邓艾率领三万大军在历城北门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把蜀军向北追击的道路彻底封死,无论他们如何发动进攻,都被邓艾巧妙化解。
最后诸葛亮下令暂停追击,在第二天清晨时,城外的魏军已经在夜里全部撤退,但这也因此在诸葛亮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艾此人日后绝非今日如此地位。
放眼一片血海尸渊,诸葛亮不禁潸然泪下,想当初在成都誓师何等豪情,如今却再也见不到那些壮志满怀的英魂们。
“传令下去,让文长率领三万部队与南安方面的子远南北夹击,在明年年初前收复天水失地,再向陛下禀报我军惨胜的消息,亮要整理整理这一年以来我军在与魏国军队作战当中的所有战斗以及我军伤亡情况……”
第447章 魏廷震动曹叡大怒
十二月初,西北雍州战事已经进入结尾阶段,张郃率领六万残兵败将一路向北打算抵至西城,并且依托此地与魏延追兵一较高下。
可没曾想魏延看破对方策略,命廖化率领一万兵马绕路急行军先一步抵达西城,断了他们最近的路。
不仅如此,蜀军主力全面追击,袁綝与姜维二人率领两万兵马紧随魏延之后,向宠与孟琰二人率领约七千精锐与他们并驾齐驱一路追赶。
于是张郃被迫更改计划,留郭淮的部队拖住追兵,自己率领大军转进天水,打算在这里与蜀军进行最后的较量。
可是由于南安方面魏军罗羽被吴懿的两万兵马前后夹击一时间陷入苦战之中,在十一月中旬时遭到蜀军突如其来的猛烈反攻,罗羽被迫只能带着这剩下的一万兵马向天水撤回固守。
而当历城战事迎来决定性转机的那几天,整个西北战场都为之轰动,诸葛亮的军令传达到南安方面之后,吴懿趁着司马懿还在撤往天水途中立刻下令陇西南安所有能战部队南下攻打天水。
就在十二月三日半夜时分,吴懿与张含二人率领三万大军连夜突袭天水城,罗羽与王基二将对此感到始料不及,在惊慌失措之中调集不到六千兵马登城作战,而其余尚在睡梦中的士卒也被喊杀声吵醒而被迫参战。
因天水城久为大汉经营,吴懿对此城熟悉之程度可谓轻车熟路,他当即下令与张含分兵两路,一路向天水以东发动进攻,一路则是奔着天水北侧发起佯攻,虽说二者进攻态势不同,但起到的效果却是相同的。
双方大战整整三天时间,天水魏军方面得知司马懿大军在历城之战中被蜀军主力伏击狼狈而逃的消息之后,主将罗羽和王基二人露出难以置信的脸色,麾下将士更是军心大乱。
这时,吴懿趁着这个消息也传到魏军之中开始向他们发动语言攻势,在心理上彻底瓦解他们,这样一来敌军不战自乱,本方攻城还能轻松一些。
果不其然,司马懿在历城兵败如山倒的消息真的被坐实,守城魏军士气涣散,哪怕是罗羽和王基这样的沙场宿将也无法再振士气,于是吴懿与张含二人乘机而入,在八日当天顺利攻破天水。
…………
而就在十二月十四日当天下午,被打出天水城的罗羽与王基终于见到主力,可是这座城也被对方夺了下来,张郃的内心顿时感到万分压力。
“…………这一切都是陛下算计好的,哼哼!张将军若还信得过我,就将大军指挥权重新交给本督。”司马懿一路上片言不发,而到这个时候他才肯放话。
其实张郃心里是并不相信司马懿的,但是别无他法,对于他的能力所有人都毋庸置疑,于是张郃被迫地将虎符又归还给司马懿,请他指挥部队如何行事。
而曹绫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虎符重新落回司马懿之手,但事实上大家心知肚明,如果由张郃指挥,那么面对这等困境,结果也必不会太好。
反之由司马懿指挥,凭借他的乌龟和逃跑战术,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可以避免再度受到蜀军沉重的打击,只是这种方法未免有些难看了点。
但为避免大军士气损耗太过严重,这些人也只能如此为之,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可他“轻敌冒进”的事实却是得到众人的认可。
“大都督,将士们的性命安危全交给您身上了。”张郃双眼之中尽是惆怅与恳求,事已至此也只能请司马懿重掌大军率兵突出重围。
…………
此时此刻,远在洛阳的曹叡正坐在太极殿内气得直瞪眼,站在大殿之下的文武百官们也是满脸无奈。
而之所以他们陷入这等愁苦之景中,是因为合肥被破,吴军大举反攻一路北上,夏侯儒率领淮南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寿春才停下来。
“报——西北急报,西北急报!”
忽然,大殿之外跑来一名魏军士卒,其掌中手持一封浸染着鲜血的军报,站在此地的文武群臣们纷纷看向那人惊惶不安的神色就知道一定出了大事。
还气在头上的曹叡听到西北军报传来的消息心情顿时转好,可当他接下军报将其阅读一番之后,其脸色再度变为怒红,紧紧抓着军报的两只手青筋暴起,浑身上下都在颤抖着。
站在大殿之下的蒋济看着曹叡如此表情,于是便斗胆走上前来拱手向其拜道:
“陛下,西北战事莫非……有什么变化?”
“………哼!可真是变化!朕将大魏西北边军二十余万悉数交给司马懿,你们这些人好好看看,给朕看看!”曹叡气得直接瘫坐在龙椅上,并且将手中的军报狠狠地甩在御案上对他们吼道:“司马懿指挥不力,竟然被诸葛亮打了埋伏,麾下将士伤亡众多,被俘更是不计其数!凉州战事更是令人气愤,只剩下敦煌与酒泉二郡坚守,而且徐邈竟然失踪了!”
群臣听着曹叡有气无力的声音,他们内心中对司马懿的期待彻底落空,西北战事完全失利意味着魏国在长安以西所有领土的掌控权彻底失去。
不仅如此,西北边军损失惨重,由二十余万人在这场大战之中仅剩十万有余,虽然灭敌约二十万,可这对于两国都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大战。
而且南方战事更是令人出乎意料,夏侯儒竟然没能挡住陆逊的二十万大军,直接让对方打到寿春城下,这在历任节制合肥的将领之中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紧接着,中书令孙资与中书监刘放二人这时突然站了出来对气在头上的曹叡劝慰道:
“陛下,司马懿指挥不力还有张将军,难道还怕蜀贼吗?”
“……哈哈!二位爱卿说得对,有张将军,朕还怕诸葛亮的蜀军?哈哈哈哈……”曹叡忽然想到自己曾经给张郃下了一封密诏,只要司马懿指挥不力对大军不利,他立刻接手军权架空司马懿。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张郃为保大军能够安全撤出敌军的包围圈,他把兵符又交给了司马懿,请他主掌大军指挥突围行动。
站在大殿右侧位置的大鸿胪刘晔眼神迷离,自从司马懿出征以来他的头就一直有些隐隐作痛,如今一语成谶,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不仅如此,秦朗的死也对曹叡造成不小的打击,在那之后他的精神就有些恍惚,毕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并且还是叔侄的关系。
紧接着,刘晔站了出来对逐渐恢复精神的曹叡拱手拜道:
“陛下,臣以为应当下诏令张将军退回长安保存实力,凉州如今仅存二郡,失去此地也是时间问题。
然此战我大魏与蜀贼消耗持久,再打下去于我不利,与其这样,倒不如转回长安休兵罢战数年,与诸葛亮达成共识!”
第448章 北伐胜事大汉欢雀
“陛下,陛下!喜报,喜报啊!”
这时,成都皇宫甘露殿外传来尚书仆射李福那颇为高兴的喊叫声,刘禅坐在殿内无所事事地玩弄鸟笼里的鸟儿,听到李福口中的喜报,他的内心便知道此次北伐战事即将要告一段落。
却见其十分自然的将左手提着的鸟笼子放在御案着李福的到来。
踏踏踏——
脚步声急促而轻快,李福踏进甘露殿见到坐在龙椅上拿着书卷眯着眼睛颇为认真的阅读典籍,于是他便收起那刚刚激动的心情向刘禅弯腰拱手行礼道:
“臣李福参见陛下,丞相身在前线有喜报传来,臣特来相告陛下!”
“哦?哈哈哈,孙德公,刚刚可没见你如此正经!”刘禅正了正脸色,随即露出寻常人般笑容对站在面前拱手行礼的李福笑道:“罢,朕不开玩笑了!公且起身,相父有何喜报,请孙德公细细道来!朕也许久没有听到相父的消息了,但愿此战能够快些结束好再见相父。”
于是李福便直起身子又露出笑容的模样对刘禅畅然说道:
“陛下!丞相北伐大捷!司马懿及其主力部队于历城遭到我大汉主力的袭击,歼敌并俘虏约六万余。
并且丞相还下令文长公与元俭公率领三万步骑北上追击魏贼溃军,想必在数日后就可以得到又一捷报。
不仅如此,凉州战事即将结束,征北将军伯瞻公率领大汉铁骑纵横西北荒漠,消灭魏贼于此五万大军,凉州刺史徐邈失踪!”
“………哦,好!哈哈哈……好!相父竟然能够力挫魏贼主力,还能将凉州夺下成为我大汉领土,待相父归来,朕要为这次北伐将士接风洗尘!”刘禅听完李福的话先是一愣,而后双眼便瞪得溜圆对李福颇为高兴地回答道。
诸葛亮北伐在历城重创魏军主力的消息在十二月份这段日子里风靡蜀国,家家户户都对诸葛亮用兵如神感到震惊与叹服,朝中文武那本应不和谐的声音瞬间被这次北伐所建立的基础弄得鸦雀无声。
但是对于这个消息来说,还是有些漏洞的,诸葛亮吩咐的是要如实交代本次作战伤亡情况,他们这次北伐乃是惨胜,是用二十万参战人员的血肉之躯铺垫的结果,而负责这个消息的杨仪却只说好的一面,这让知情的向朗对此感到十分无奈。
十二月十八日下午时分,成都皇宫。
为商讨诸葛亮北伐大胜归国的事情,刘禅特意找了一个时间来与文武百官议定本次迎接北伐将士的仪式,可见其对此还是比较上心的。
但在这之前,内侍黄皓忽然提出应当以最大的排场迎接丞相的归来,一是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二是诸葛亮乃刘禅相父,此战他功不可没,应当以最大的礼仪迎接于他。
因此,刘禅就按照黄皓那“感人肺腑”的建议,把议定这件事情的时间定在了这天下午,而文武百官们也都操心这件事情,正好君臣之间“心有灵犀”,刘禅亲自下诏他们岂能不来?
只见站在文官之列丞相府令史董厥脸色红润地走上前来对坐在龙椅上的刘禅拱手行礼道:
“陛下,臣以为应当以国礼待丞相归来,以盛礼迎接大汉雄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体现出陛下皇恩浩荡,而且又能够使三军振奋,日后北伐更能为大汉拼死效力!”
“启禀陛下,微臣附议!如今大汉百姓家家户户都拿出他们的特产要迎接大汉将士凯旋归来,可不能负了百姓期望啊。”车骑将军刘琰这时走上前来也向刘禅表示同意董允的建议。
但是有些人提出了与这些朝中重臣相反的意见,诸如像大司农杨敏、劝学从事谯周、光禄大夫来敏以及大长秋许慈等大臣都表示了反对。
之所以出现意见不相同的状况,是因为这次北伐国内消耗民力与财力过于巨大,如果百姓们要迎接大汉将士归来这完全可以,但排场上,想必诸葛亮也并不希望太过隆重。
见双方进入相持僵局阶段,身为朝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董允这时候忽然站了出来向在场所有文武大臣们高声呵斥道:
“诸位皆大汉之臣,怎能因这等事情互相矛盾!丞相北伐大胜,可伤亡巨大,这些事情身为丞相参军的杨仪根本就没在战报里细说!
如果排场太过隆重,丞相心中肯定深感愧疚,难道你们想让丞相陷入无情无义的境地之中吗?臣提议一切从简,之前怎样现在依旧怎样!
谁要是胆敢因为这件事情而故意发生内讧矛盾或者是投机取巧,可别怪老夫不客气!”
“…………”站在刘禅身边的黄皓忽然脊背一凉,他的眼神略略瞄向站在
听着董允义正言辞的劝说和训斥,刘禅那被黄皓迷惑的内心瞬间清醒起来,他连忙改口对在场群臣下诏令道:
“诸位爱卿皆以侍中之言行事,迎接丞相归国事宜一切从简,谁胆敢借此投机取巧谋取利益,定斩不饶!”
“臣等遵命。”群臣们得到统一的意见之后自然矛盾尽失,他们面带笑意地向刘禅一同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