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战场是最消耗物资与国力的地方,只有退兵休战,才能把大部分的物资运输到东南战场支持满宠与孙权交手。
“丞相,那您的意思是?”杨仪这些日子面对魏延的脸色已经习以为常,性格上也收敛了一些,但现在的他与司马懿倒是有一些相似。
诸葛亮挥着羽扇看向众将跃跃欲试的脸色,他沉默了一会儿后命令道:
“传令下去,大军收拢,控制陇西和南安一线,我军消耗过多,经不起长驱直入追击敌军,只能采取固守措施,稳定被攻打下来的城池,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可见,这个命令不太被魏延看好,但赵云却赞同诸葛亮的命令,他也就没有过多的话说出来,只能跟着赵云一起接受了这个命令。
而此时的成都方面也已经忙得焦头烂额,面对如此前线和南中事务如此巨大的任务量,丞相府的官员们日夜不停,每天都在政事厅处理政务。
几天后,当北方前线魏军退兵的战报传到成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为这个消息而感到激动。
尤其是董允和费祎等人,他们刚刚松下了一口气,南中却传来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噩耗。
“诸位,德昂……德昂他,他……去世了。”
(天水麒麟儿卷,完。)
第107章 突来噩耗始料不及(求订阅)
“什么?德昂去世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丞相府的众人都始料不及,董允和蒋琬等人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所措,仿佛这一切都是在和他们开玩笑一样。
但是这个消息刚刚已经被确认,庲降都督李恢于前夜急病去世,孟琰和孟获二人连忙传唤医师急救李恢,却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恢在他们面前默默离世。
坐在书案前处理政务的费祎脸色沉默,他手上的笔微微颤抖,如此清正廉洁之人,怎么会突然逝去……
“丞相那边知道了吗?”董允一脸沉重地看向前来通知这个消息的李福问道。
站在那里的李福怔了怔,脸色也与他们那样凝重与沉默,他微微点头回答道:
“我已书信一封快马送出,想必明天丞相就会知道这个消息。”
“那南中事务如何了?现在谁在主持?”郭攸之站起身来颇为着急地对李福问道。
李福走上前来面对着郭攸之回答道:
“现在伯恭主持南中事务,休明和孟获两个南中大族首领也在极力协助伯恭,但伯恭对待南中人素来是强硬的手段,倘若再度爆发冲突,伯恭以武力手段解决矛盾的可能性极大。”
众人心中顿时打起了响鼓,倘若真的发生冲突这可就糟了,张翼早年跟随刘璋没少和南中人交战,并且大部分南中人对张翼以武力屠杀平定叛乱的行为表示十分不满。
并且李恢一死,对张翼心生不满的南中豪酋肯定会有所动作,近期内他们断定南中一定会发生一些不可小觑的大事。
“伯苗回来了!”
突然,一身甲胄的邓芝面带难色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政事厅的众人见邓芝如此,想必他也刚刚知道南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着眼前这些同僚们,就在刚刚他得知李恢于任上病逝,心中尽是惊讶与压抑。
“德昂……真的…去世了?”邓芝强忍心情面对眼前的众人缓缓问道。
众人没有应声答话,这种漫长的死寂让所有人都为之压抑,要知道李恢在他们的眼里那是一个十分和善友好的同僚伙伴,可如今他病逝在边疆任上,这些人却无法为他奔丧。
正当大家沉默不语的时候,蒋琬也站起身来对众人开口说道:
“目前我们不是悲伤的时候,德昂病逝,南中事务尚未平定,倘若我们如此沉寂,那德昂的经营不就白费了吗!”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蒋琬的牵头带动下,政事厅内的所有官员们都匆匆忙忙的忙碌了起来,邓芝亲自坐镇政事厅与众人一同忙碌,并且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
“诸位,丞相派我回来是为了协助德昂处理南中事务,如今德昂病逝于任上,现在身在南中的还有谁?”邓芝看向拿起一把竹简的董允问道。
神色匆忙的董允顿时冷静下来,他想了想后说道:
“目前南中除了孟获和休明以外,便是协助德昂的伯恭。”
邓芝自然清楚张翼是什么态度,对于南中人的叛乱与闹事,他只会以更加严厉强硬的手段镇压与平定,长期如此,南中对益州的仇恨只会越来越严重。
踏踏——
突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众人的眼神看向政事厅门外,定睛一看,这不是偏将军张嶷吗?
“末将张嶷,拜见诸位。”
当邓芝看到张嶷的那一刹那,他脑中突然闪过了一丝念想。
“伯歧,你来的正好!快过来。”
在邓芝的召唤下,张嶷走上前来拜道:
“将军,对于庲降都督的事,我也是刚刚知道……”
“哈哈,伯歧呀,丞相果然没有看错你,这个关键时刻你能出现在我们面前,真是让我高兴。”邓芝听完他说的话后得知,张嶷前来是想协助南中大族共同处理南中乱局,这一想法正好合乎邓芝的想法。
很快,政事厅的众人对于张嶷前往南中协助共同平定当地矛盾的问题表示没有任何问题,何况他当年也处理过部分南中人的尖锐矛盾,总比没有经验好得多。
“那伯歧,你明日处理好军中之事。后天清晨与我率领百骑前往同濑县处理当地矛盾,若拖延太久矛盾加剧的话,恐怕就不止是闹事了。”
邓芝很清楚,李恢与那些百姓相约五天期限的约定已经不能实现,所以为了那些人不冲动,只能采取安抚手段来暂时性解决问题,其余的便等他们抵达再说。
………
三天后,天水城。
魏军已经全面撤退,对面的营寨也只不过是一座空寨,诸葛亮对于姜维私自放走曹绫的事情也并没有过多追究,只是敷衍了事。
而这时董允从成都来的消息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报,不好了!丞相,大事不好!”
突然,议事厅外跑来一名丞相府属吏,见他手执书信脸色匆忙,在议事厅内商议如何稳定当下城池局势的众将军们的眼神纷纷看向那名属吏格外疑惑。
诸葛亮看向眼前的丞相府属吏挥着羽扇疑惑地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慌张?”
“不好了丞相,董侍中急信!南中有变!”丞相府属吏说着便把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诸葛亮。
接下书信后,诸葛亮把信封拆开审阅一番后,又是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了心里,这个消息真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人不知所措。
“德昂……德昂…”诸葛亮眼神迷离,心情顿时低迷,嘴上连连叫着李恢的表字。
坐在一旁的赵云和魏延等人看向诸葛亮现在的模样连忙把他叫醒,诸葛亮回过神后,把信递给了赵云和魏延,让他二人好好看看这上面的内容。
接下书信的二人看完这封信后脸色沉重,心情也顿时由高兴变为难过。
而这封信也被传遍了整个议事厅,所有人看后都格外压抑,姜维看完这封信后,心里咯噔一下,一代贤才就这么走了吗?
“德昂病逝,这是我大汉的损失,这么多年以来,德昂兢兢业业,在南中庲降都督任上恪尽职守,亮定会上奏陛下为他追封。
但如今南中群龙无首,亮已命伯苗先行回京处理南中事务,而我们现在的首要目的则是当下我军攻下的城池如何巩固……”
诸葛亮对于李恢的病逝如何不伤心,只是当下最重要的是他们刚刚经此战取得大量城池,如果这些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再度出现反复作用。
“伯约,你和梁虔兄弟是本地人,你们来负责处理天水问题,而陇西和南安方面则由高翔和巨达处理。”诸葛亮分配明确,处理这些事务后,他屏退众人,只是呆呆地坐在帅案前思考着。
第108章 名将郝昭投身蜀国(求订阅)
而面对如此境地,被俘的郝昭和王双二人被关在天水俘虏营里也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郝昭还好说,但王双性情火爆,且家人都在洛阳……
这时的宁随又来到了关押郝昭所在的营帐,他看到面相精神,一身甲胄的郝昭笑了笑说道:
“郝将军,你我的赌约还算数吗?”
“………”郝昭只是闭着眼坐在书案前默默不语,面对宁随的问话,他也闭口不言。
站在他对面的宁随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郝昭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毕竟事实就是如此,魏军主动退军,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结局。
倘若郝昭后悔,这对于他的名声来说也是一个打击,但投降,对于他的名声依旧也是一个打击,他此时闭口不言并不是因为想后悔,而是在思考他们的约定到底能不能照着他们既定的去实行。
“郝将军呀,你是在思考如何辩论这个既定的事实,还是想后悔这个约定?”宁随脸上露出了颇为狡黠的笑脸,仿佛在这一刻,郝昭说错一句话就要被杀死的一样。
但郝昭却是个行事光明磊落的人,面对眼前的宁随,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后悔的想法,毕竟他的主动权在宁随手中,自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呵呵,宁先生难道就不能把郝某想的光明磊落一些?”郝昭突然开口对眼前的宁随淡淡问道。
而宁随此时对郝昭的话产生了兴趣,他坐在郝昭对面颇为好奇地问道:
“那将军的意思是什么呢?”
突然,郝昭睁开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他站起身来,宁随看着眼前这位身长八尺,体态健硕,面目严肃的郝昭,也不禁对他的态度感到十分赞赏。
“既然郝某与先生达成约定,那么如今大魏主动退兵,也就是在向我们表示魏军败局已定,我自然不会后悔……”郝昭这番话让宁随心中格外舒坦,紧接着他又说道:“只是宁先生的话,郝某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实现?”
原来郝昭担心的不是如何才能辩论这些,而是他二人的约定究竟能不能成为实际的问题,宁随这才放下心来,他站起身来面对眼前比自己健硕的郝昭笑着说道:
“哈哈哈……郝将军这话从何说起,我大汉丞相说话向来算数,将军若归降大汉,丞相自会向陛下举荐你,而且你的军职也被定了下来,若将军答应,征北将军的任命立即生效。”
“如此,可否带我去见诸葛丞相?”郝昭走上前来对宁随问道。
见郝昭如此,宁随自然是非常高兴的,紧接着他微微点头对郝昭说道:
“好,就等将军这句话了!”
说着,宁随掀开帐帘让郝昭先行出营,自己随后跟上,既然郝昭已经答应他见诸葛亮商量投降事宜,那么他也就不担心他有反悔的意思。
………
踏踏——
驾——
很快,宁随同郝昭驾着一匹马飞奔来到了议事厅外,由于俘虏营位于天水城最东侧,因此他们只能骑马前去议事厅。
而这时的诸葛亮正在处理三郡官吏任命问题,当宁随带着郝昭前来,诸葛亮马上放下手中事务,命令议事厅的所有人全部退下,只留那二人在此。
“郝将军,你终于想通了?”诸葛亮站起身来以国士之礼向郝昭行礼道。
见诸葛亮愿降低丞相身段以国士之礼相待,郝昭自然也是格外吃惊异常,他连忙向诸葛亮回礼拜道:
“诸葛丞相如此,郝某真是受宠若惊!只是丞相愿降低身段以国士之礼待我,郝某真不知道丞相到底是诚心相待还是……”
但诸葛亮却不以为然,郝昭乃是当世良将,受此国士之礼,他怎能当不得?何况他说的也有道理,倘若假心假意对待郝昭,日后真的投身蜀国受到冷落,又当如何?
“哈哈,郝将军的顾虑不无道理,只是亮愿放下身段向将军行礼,是因为将军的才能令亮钦佩不已。”诸葛亮挥着羽扇笑了笑,口气十分真诚且和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站在身后的宁随也附和诸葛亮的话对郝昭说道:
“将军在魏国虽有镇西将军之职,节制两郡之军,但以将军之才不应如此被埋没……”
“宁参军和亮说过你与他的约定,这也是亮的意思,如果将军你投身大汉,亮一定会保证你的才能继续在战场上发挥光芒。
你与我大汉诸位将军们不同,文长胆烈,擅长奔袭作战和守御作战,子龙有勇有谋,擅长攻防作战,伯约初出茅庐,但他的作战方式像极了文长。
可见我大汉将领像您这样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