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丞相,天水郡由谁镇守好呢?”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杨仪的问题,而是又看向营帐所有将军们,他自然清楚如果安排郝昭去天水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所以他没有立刻下令。
对于郝昭的军职任命问题,诸葛亮也单独找过赵云和吴懿等人,之所以没找魏延,是因为魏延性格火爆,郝昭刚刚新降就跑到他的头上,这无论如何都不现实。
但是这次魏延所立战功不小,甚至远超于在场的大多数将领,完全可以升为四征将军,所以诸葛亮同赵云拟定魏延为征北大将军,郝昭为征北将军,二人区别开来,职权要比魏延低一层,这样一来就可以化解这个矛盾的风险。
“伯道,亮已拟定你为我大汉征北将军,这次回京,你随亮等一同回京面圣接受陛下册封。”诸葛亮把答应郝昭的所有条件都对在场的所有人公之于众,很快,有人便露出不屑与不解的脸色。
特别是魏延的脸色更为难看,一个新降将领拜为征北将军,这无论如何也都说不过去,何况郝昭在魏国也不过是镇西将军,和他比只能往下排。
很多将领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向站在王平身边的郝昭,而姜维和王平这二人都是从魏国投身过来的将领也都对他表示同情,因为他二人也曾被这样对待过。
见众将如此,郝昭便显得自己提出的条件有些太过分了,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对诸葛亮拜道:
“丞相,末将新降便被拜为征北将军,位在魏延和赵云二位老将军之上,这让郝昭实在是过意不去,请丞相另定末将军职,哪怕让末将任一名偏将也好!”
这句话说出来,姜维和王平二人的脸色就好很多,因为他们曾经也是如此,姜维更是被破格提拔,要不是因为自己冲锋陷阵赢得众多将领信赖与钦佩,恐怕他很难在这里待下去。
听到郝昭如此说,魏延的态度就缓和了一些,他对郝昭说道:
“郝将军的能力我也有所耳闻,以你的军事才能完全可以在我大汉处于高层将领的地位,倘若你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战功,众将心服口服,自然平步青云……”
可见魏延嘴上虽然赞美郝昭的军事才能,但对于他的官职的确有些不满。
诸葛亮早就料到有这一个场面,所以他变通了一下说道:
“既然伯道如此推辞,那么征北将军之职仍然闲置,待到伯道建立战功,这个位置依旧为你留着。
我会向陛下表奏你为安北将军,如今陇西和南安两郡已有守将,亮欲让你镇守天水,可否?”
“末将刚投大汉便被委任如此之职,郝昭怎能不以死效力?请丞相放心,有我在,天水便固若金汤!”
郝昭此刻对诸葛亮的看法依旧没变,他是一个能够懂得如何协调军中矛盾的人,在刚刚的那一段小插曲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魅力所在。
而身为诸葛亮门生的姜维也自然不会落下,他这次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众多将领们的拥戴与钦佩,因此诸葛亮看向站在一旁的姜维亲切地说道:
“此次伯约立下赫赫战功,这些战绩都是诸位有目共睹的,亮打算上奏陛下伯约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啊?这……”姜维有些意外,他惊讶的是自己的地位竟然在魏延和赵云之上,这让他十分不安。
见姜维如此惊讶,诸葛亮也是预料之中,紧接着他笑着说道:
“伯约此功当得征西将军之位,而这次文长和子龙功劳颇多,因此亮表文长为征北大将军,镇守汉中,子龙为镇军大将军,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也就是说,这次战役有功之人都有相当可观的封赏,魏延和赵云二人论资历和能力也足够做到那个位置,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升迁,是因为关羽张飞那些人的地位一直高于他们,因此才在他们之下。
“谢丞相!”魏延其实并不反感姜维以后可能会在他的头上,只是觉得随着姜维的地位越来越高,周围的一些人可能会对他而有所作为,这也是身为知己的魏延所担心的事情。
………
建兴七年夏,年仅二十七岁的姜维因第二次北伐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征西将军,而他的地位也随着这次北伐平步青云,牢不可破,但潜藏的隐患也随着他地位的牢固而缓缓出现……
第111章 北伐大军凯旋而归(求推荐票订阅)
次日,随着北方军备以及驻守官员将领们的分配完毕,诸葛亮也要率领北伐大军凯旋回国了。
这大半年的作战让许多将士血洒疆场,也有很多将士因此次作战荣归故里,但就此次战果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胜,这是自汉中之战以来,又一次对魏国的重创。
回军途中,诸葛亮乘着四轮车坐镇中军面带笑意,看来这次北伐的战果也让诸葛亮为之高兴,但这次胜利也仅仅是初步胜利,下一次与魏国交手那将是真正的龙虎对决。
“伯约,你觉得这次魏国实力与上一次相比如何?”诸葛亮转头看向随从一旁的姜维格外亲切地问道。
策马前进的姜维听到诸葛亮的发问,不由得陷入一阵思考,他清楚自己如果贸然回答问题,肯定不会合乎诸葛亮的意愿,因此认真严谨才是问题正确的答案。
“维以为此次魏国只是用出七成实力,因为曹真半道病重,司马懿接替曹真主持军事的缘故,使得魏国西北战场的真正实力没有得以体现。”姜维面对这个问题十分严谨地对诸葛亮回答道。
的确如此,曹真病重退出前线战场,并且把指挥权和调动兵力的权力交给司马懿,这让很多魏军将领都为之不服,有这个前提条件,西北战场的魏军大多都消极怠战。
因此,姜维说魏军目前只用七成实力的确是事实,如果司马懿没有让张郃出阵赵云的事情,可能魏军的实力还会大打折扣。
诸葛亮坐着四轮车望着炎炎赤日,如今已经进入仲夏六月,西北地区丝毫没有减弱它那猛烈的狂风,只不过现在的风是热风。
“你说的没错,对于魏军来说,他们仿佛已经使出全力来对付我们,殊不知只有曹真清楚他们的实力根本没有全面爆发出来。
此次交手,的确值得我们诸位深思,七成的实力,甚至还没到七成的实力就把我们的大部分兵马打得七零八落,这是我们的问题,必须要从中找到根源,并且拔掉它。”
虽然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比登天还要难,目前蜀军士卒存在着训练力度不足,装备制造不精,士卒本身体质不强的问题,以上这三个问题在姜维的眼里是必须要克服的。
也就是说,如果想对抗比自己强大数倍的魏国,必须从自身找出问题,并且从中彻底根治它,否则一旦留下病根,后果不堪设想。
当姜维把以上几点的问题讲给诸葛亮听之后,坐在那里的诸葛亮顿时陷入了沉默,他双眼迷离,两眉紧蹙,手上的羽扇挥动的幅度也慢了下来。
这种状态下的诸葛亮,能够仔细揣度人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并且从中得到一些经验,这也是诸葛亮令众人钦佩的原因之一。
踏踏——
负责后军压阵的糜威和法邈二人策马上前来到诸葛亮面前,他二人本不是第十三营麾下,糜威是成都虎贲中郎将,而法邈还是梓潼太守,长时间离开岗位,事务定然繁多。
“拜见丞相!”糜威和法邈二人来到诸葛亮四轮车旁拜道。
见他二人前来,诸葛亮对他们二人在此战争的战功颇为满意,他挥着羽扇笑着说道:
“糜威,法邈,你二人跟随大军北伐战功颇多,亮甚感欣慰。”
“谢过丞相夸奖,此次跟随姜将军的军队行军打仗收获颇丰,但现在北伐结束,我身为梓潼太守离开岗位已久,事务积压肯定繁多……”
法邈其实也很不舍军营的生活,但毕竟自己身份是梓潼太守,应当回到本职岗位中继续工作,说到这里,法邈突然流露出一些不舍之色。
见法邈如此,诸葛亮笑了笑说道:
“你乃谋主之子,幼年时期便受军营熏陶,如今北伐你终于如愿以偿,但却有不舍之心,亮当然看在眼里,只是……军营苦寒,你身为一方太守保境安民又有何不可呢?”
“丞相,邈虽为太守,但这是基于我父的恩宠赏赐与我的,而并非是我一人的功绩……”法邈面对诸葛亮的反馈也是感同身受,但他并不想深受父亲法正之名的庇护。
在一旁的姜维看得出来法邈的确喜欢军营生活,并且这些日子和他并肩作战也感到他与周围的将领们莫名有一种亲切感。
不仅如此,糜威身为名臣之后,长于弓马,颇通兵法韬略,见法邈请求进入军营,他也想跟随法邈一同加入出征大军中,而不是在宫中当这么一个护卫郎官。
“那好吧,亮自会向陛下表奏,但大汉各营中可没有多余的兵马供你二人调用……”诸葛亮不经意间看向策马前进的姜维,糜威和法邈自然也清楚诸葛亮的用意,只是他们都不挑明而已。
紧接着,糜威和法邈二人看向全然不知的姜维颇为坚定地说道:
“请丞相让我二人到姜将军麾下效力。”
“啊?二位……二位乃名门之后,到我军中,是不是有些太屈才了?”姜维十分诧异,自己只是与他二人打了一次仗就如此深受赞同,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但这一段日子的征战,也让法邈和糜威二人看到蜀国还有姜维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精通兵法的年轻将领,并且他们也都清楚诸葛亮的真正用意,因此在姜维麾下听命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哈哈,姜将军不要惊讶,既然赵老将军的儿子能到你的麾下效力,那么我二人怎么就不可以了?”糜威笑了笑,他对于姜维的武艺还是比较钦佩的,并且性格上待人亲切,态度诚恳,更是糜威愿意到他军中的原因。
而法邈的理由就更简单了,面对姜维当下的地位,在他麾下效力听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与成长空间,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姜维的地位可能还会上升,他们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既然如此,第十三营欢迎二位!”姜维十分高兴地对二人行了一礼,可见现在的他已经越来越受人注意,嘴上虽然高兴,但内心却想道:“随着我的地位水涨船高,一些名门后人也都纷纷齐聚麾下,朝中大臣虎视眈眈,难免会出现问题,日后的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随着大军缓缓行军,五天之内便抵达汉中,得知北伐大军已达汉中的刘禅,马上让黄皓加速筹备凯旋大典,而黄皓在筹备期间,却做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
此时,成都皇宫偏殿门口的一些富商大贾站在黄皓面前低声下气地说道:
“黄公公,这次凯旋大典筹办大量物品肯用上我们,真是荣幸之至,这些东西就算是我们的一些心意,还请千万收下……”
这些人心里自然清楚黄皓在刘禅那里的分量,虽然董允等人把持朝政,但这些人毕竟是臣子,和刘禅有着一定的距离,而黄皓才是刘禅真正亲近的人。
并且由于这些朝中大臣对这些富商本就看不上眼,导致他们不得不向这些宦官折腰屈服,以乞求在地方能够过活下去。
………
而这时西北战场结束了战争,东南战场却打的异常激烈,已经步入六月,魏吴双方依旧僵持不下,双方连续交手六次,满宠都将其全部打退,惹得吴军士气一度低迷……
第112章 合肥僵持吴军内讧(求推荐票和订阅)
“伯宁,已经打退吴军六轮进攻了,想必孙权此时心情已经快被我们打崩了吧!”田豫站在合肥城议事厅内看向站在书案前的满宠笑道。
而满宠的脸色此时却是意外的严肃,平常的他并不是这个样子,连续打退吴军六轮进攻,这让所有魏军将领们都为之振奋。
转身看向地图,满宠指着合肥周围的一片地界若有所思,他转过身来对议事厅内所有将领们说道:
“吴军虽然退向我军对岸,但是经过这六轮交手可以看得出来吴军实力仍然没有被锐减,甚至他们的核心主力可能都没有出动。”
众人这么一想,好像的确是这样,这几次进攻,通常都是留赞或者是像丁奉那样的将领带少数兵力登城作战,后面的大军几乎一动没动。
站在孙礼旁边的文钦听完满宠的分析后,他对于这次作战吴军的进攻态势分析貌似有一些问题。
“诸位将军,针对吴军进攻合肥,我以为陆逊是在保存实力,不仅仅是陆逊在保存实力,而是整个出征的吴军都在保存实力。”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