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4章 只身回洛面见曹叡
正当此时,司马懿在半个月之内把大部分兵马撤回长安,而魏帝曹叡也已经从长安返回洛阳,这期间朝中并没有发生大事,这让曹叡倍感欣慰,陈群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抚军大将军已经回到长安,现在正在等待陛下诏令是否回京。”蒋济走上前来对此刻安下心来的曹叡拜道。
针对司马懿与蜀军交锋的战绩来看,他的所作所为的确不能给魏国带来就近的收获,但如果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是在拉开双方军事差距。
可能是曹真病重的缘故,倘若让司马懿长期执掌西北兵力,那么在曹真去世后,朝廷对西北军事就只能转移到司马懿这个谁都看不破的人的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曹叡和曹真二人非要决断让司马懿撤军的原因,无论曹真病好与坏,在他病重离开的那天起,司马懿都必须要接受撤军的命令。
坐在龙椅上的曹叡眯了眯眼,胸中已有定数,这些都是在他离开长安时,曹真嘱托给他的事情。
“下诏,命令司马懿只身返京,西北军队都由郭淮管理,夏侯衡为长安太守,协助郭淮治理雍凉军政。”曹叡面对眼前和司马懿交好的这些官员丝毫不惧,这魏国是他曹家的,凭什么要听你这个外姓将领的?
这句话倒是把一直以来暗中支持司马懿的官员惹得蠢蠢欲动,这大殿中的治书侍御史王观、廷尉高柔、羽林监夏侯玄、中护军蒋济等人都是支持司马懿的朋党,因此曹叡的诏令让他们都为之警惕。
而这时高柔站出来对曹叡先是拱手一礼然后拜道:
“陛下,抚军大将军跟随大将军征讨蜀军有功,不知陛下对抚军大将军有何封赏?”
高柔此问无异于是在试探曹叡对司马懿的看法,但这一问倒是使得曹叡越发警惕起来,好歹高柔你也是曹魏老臣,怎么关键时候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呢?
不光是他,还有周围的蒋济和王观等人,就连同是曹魏宗室的夏侯玄的脸色都为之警惕,可见司马懿此时对曹叡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但曹叡也恰好料到有这么一个突发情况的发生,于是他抿了抿嘴唇,然后振了振精神问道:
“那以廷尉之见,朕应当封给抚军大将军什么官职呢?”
“臣以为……”高柔刚想说话,他猛然间看到大鸿胪刘晔一个劲的朝他暗示别再说下去了,因为他此刻的行为正在激怒本来对司马懿没什么信任的曹叡。
很快,高柔停了下来,陈群走上前来接下了他的话茬说道:
“陛下,如今西北战事结束,我们应当注意东南战场的战事,而不是在这里商量这件事!”
说着,陈群的眼神变得格外犀利,他看向站在对面的高柔和王观等人,那几人被陈群那凛冽的眼神看得全身冷汗。
而那几人再看向面带笑容的曹叡,瞬间意识到自己的确说错了话,并且马上退了回去以示道歉。
………
这时,司马懿同公主曹绫一起从长安出发向洛阳返回,这一路上曹绫一直都在观察着司马懿的举动,并且随从将领牛金也紧紧跟随曹绫观察着司马懿。
“司马将军这次回京,你认为陛下是怎么想的?”曹绫双眸瞟向一旁的司马懿冷声问道。
他自然知道曹叡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司马懿却摇摇头回答道:
“懿不知。”
“………”曹绫没有说话,她知道自己的这番试探已经惹得司马懿警觉起来,但这也可以从旁推敲出司马懿一直都在防备周围的所有人。
踏踏——
很快,当他们抵达到华阴附近之时,被曹真命令至华阴镇守的陈泰带领部分兵马出城迎接,见司马懿和公主曹绫率领几百人的兵马缓缓而来,陈泰当即命令麾下部分兵马跟随司马懿回京。
“拜见公主,司马将军。”陈泰策马上前拜道。
曹绫和司马懿都微微点头,曹绫策马上前对陈泰说道:
“陈将军,陛下召抚军大将军回京,这期间雍凉地区由郭刺史和夏侯衡将军负责治理。”
“末将知道。”陈泰点点头,然后看向一旁的牛金问道:“牛将军的兵马足够吗?”
在旁的牛金微微点头回答道:
“足够,就不劳陈将军费心了。”
看着眼前的陈泰,司马懿策马上前笑着说道:
“玄伯,许久不见了。”
“见过司马将军,近来可好?”陈泰自知其父与司马懿交好,倘若与他交恶,虽说对自己的仕途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总比与他交恶好很多。
见陈泰如此,司马懿坦然一笑,看样子陈群那边对自己的态度还是可以的,不过他得知前一阵子曹叡离开洛阳前往长安之时以陈群为监国,看样子曹叡已经有所举动,打算拉拢陈群这些人以巩固宗室权力。
“哈哈哈,老夫好着呢,你父长文近期如何呀?”
“承蒙司马将军念想,家父身体健康。”陈泰二人寒暄一阵,在旁的曹绫看着二人的交谈也不禁警觉起来,看样子司马懿和陈群的关系依旧很近。
紧接着曹绫突然开口提醒道:
“时间不早了,启程出发吧。”
说着,陈泰率领华阴部分兵马跟随其后,司马懿同牛金在前面行进,而曹绫和陈泰却是在后面前行。
这期间,曹绫和陈泰的交谈也可以能够了解到近期陈群的情况,对于司马懿在西北战场继续担任统帅的问题,陈群处于中立状态,这让曹绫心中也有了一些定数。
三天后,陈泰在护送司马懿和曹绫等人至洛阳西郊后便领兵回华阴继续驻守,而这几人则是领着部分长安兵马缓缓向洛阳行进而去。
得知司马懿和曹绫回京的消息,曹叡马上命令所有文武大臣全部上朝,而这时正是正午时分,也被称之为午朝。
踏踏——
进入洛阳后,担任城门校尉的曹爽马上率领大部分洛阳守备军前来迎接曹绫。
“参见公主。”曹爽看着眼前依旧冷漠,但却并未受到一点伤害的曹绫,心中尽是激动。
见曹爽亲自相迎,曹绫微微点头,而身后的司马懿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对于曹爽这个人来说是不被司马懿看好的,就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根本就不够格。
“起来吧昭伯,听闻皇兄已经在皇宫等候已久,刻不容缓,现在就去吧。”曹绫对眼前行礼的曹爽出奇和善地说道。
曹爽抬起头来看着曹绫那可人的脸庞微微点头没再说话,但一旁的司马懿却都看在眼里,曹爽此人也不过如此,和他父亲曹真相比,根本就是蛟龙对蠢猪。
踏踏——
很快,他们几人带着部分士卒来到皇宫之外,只见总管太监辟邪站在大殿前喊道:
“宣,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公主曹绫觐见!”
第115章 胜利凯旋城外相迎
成都城外。
此时正值夏季,南方地区烈日炎炎,如同蒸笼一般炎热,但这些官员们却都心甘情愿地来到城外为诸葛亮凯旋归来而迎接。
郭攸之和费祎两人站在蒋琬身旁时不时地说上次的赌约,并且还说邀请姜维到郭攸之府上去喝酒。
“也罢也罢,赌约我输了,当然要认输,待过些日子发放俸禄我便买些上好的菜品为伯约接风洗尘。”郭攸之也被赌约失败的事情而被动屈服,要知道他平常都不请人到府中喝酒的。
而侍中董允则是与刘禅站在一起,这段日子没能顾得上刘禅的学业是他的失职,但李福暂时接替他的这一段日子里,刘禅竟然把李福气走好几次。
其实刘禅心里也清楚,哪怕是董允忙碌,他也会派一个和他一样的人接二连三的来烦他,与其天天躲避,倒不如自己把这些人都“请”走不来烦自己才最好。
“休昭呀,相父何时能归?”刘禅说话依旧是那么随意,董允有些愠色,这些日子刘禅接二连三气走李福,他也没了办法。
站在他旁边的董允满脸正经和严肃地说道:
“陛下,请注意言行……根据前方消息,丞相已至阳平关附近,预计半个时辰后就能抵达城外。”
而一旁的黄皓却贼眉鼠眼地看着眼前这些官员们不知道在想什么,站在侧边的李福却注意到了他的表情与动作,并且一直都在观察黄皓究竟要干什么。
但苦于周围都是丞相府的属吏,黄皓根本不敢靠近刘禅多说一句话,甚至自己和刘禅之间的距离也被隔开了一个侍卫,自己也就只能站在这个侍卫的身边。
邓芝站在最前面对旁边的蒋琬说道:
“近期南中事务依旧不断,虽然同濑县的益州百姓都被迁出,但也造成了相当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扩大化在所难免,因此丞相回来,尽可能的把这些事情交给我们自己处理。
丞相太过忙碌,要辛苦针对新收土地的安置问题,又要对朝中矛盾进行调和,何况前些日子得到叔至的书信,李严在永安又在发牢骚,这些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于李严被外派到永安驻扎,他们这些丞相府的属吏们都清楚诸葛亮到底什么意思。
一直以来李严都认为自己的地位不平等,殊不知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李严一直在背后捅刀子,并且还说自己地位与他不对等,倘若一心为国,地位不平等的事情自然解决了。
蒋琬对此也无可奈何,这么长时间处理朝中事务他也有些疲倦了,大多数都是针对于各派系集团进行弹劾或者是一些与国策不对等的建议,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
“哎,待丞相回来,一切就都好说了。”
………
踏踏——
前部骑兵马蹄踏进成都地界,北伐大军已经越过阳平关进入成都郊外,这一路上诸葛亮没少与这些将领们讨论他当年在襄阳学业堂的趣事,这也是第一次与他们十分愉快的闲聊。
这些将领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幽默健谈的诸葛亮,今日一见,诸葛亮与这些将领们的关系越发亲近,是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在紧绷,如今诸葛亮亲自与众人闲谈,大家的心情也都舒缓了很多。
“丞相,陛下携文武百官在城外等候多时了!”赵统策马上前对行进的诸葛亮拜道。
坐在四轮车内的诸葛亮挥挥羽扇微微点头回答道:
“传令下去,全体加速行军,如此烈日,莫要让陛下他们等久了。”
“诺!”说着,赵统擎着缰绳鞭笞战马高声喊道:“丞相有令,加速行军!”
而姜维在诸葛亮身旁一边策马前进一边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近期南中之事如何了?”
“哎,伯苗已经尽全力平息同濑的南中百姓的怒火,在同濑县居住的益州百姓被迫搬迁出来,这些人都被迁回他们的原住地多有怨言,甚至还有些人不愿搬迁,但也只能如此了。”诸葛亮连连叹息,这几天邓芝也是操劳,但也只能辛苦他一阵子了。
对于这个事情,姜维并不敏感,本来自己在那里住的好好的,却因为当地人的排斥而被迫离开那个地方另谋住处,这些事情在他眼中已经不少见了。
“丞相,维想针对南中治理举荐一位人才如何?”姜维突然想到了一个能够治理平定南中问题的人才,而他现在正在牂牁郡当太守。
听到姜维想要举荐一位人才,诸葛亮顿时来了精神,羽扇也换了一只手握着,脸色颇为惊喜地问道:
“哦?不知伯约想举荐哪位人才来治理南中合适?”
面对诸葛亮的发问,姜维笑了笑然后说道:
“丞相,此人现在正在牂牁郡当太守,说到这里,您应该能猜得出来此人是谁吧?”
可见,诸葛亮对益州郡太守十分熟悉,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由他或者是地方发掘而提拔,牂柯太守是谁他还不知道吗。
“哈哈哈……原来是他呀,好,那亮便向陛下举荐他来处理南中事务,若他能力足够处理南中事务,就调任他当庲降都督,现在的庲降都督就让伯恭代任,但实际权交给他。”
当姜维说到牂牁郡太守的时候,诸葛亮心中顿时对姜维识人的能力刮目相看,这牂柯太守并不是个庸才,而是他一直以来着力培养的全能型人才。
而此时北伐大军也已经进入成都城外不到五里处,二人也结束了谈话,脸色颇为严肃望向眼前旌旗蔽日,王旗招展的成都城门方向。
“哎,诸葛姑娘,你说伯约此人如何?”跟在诸葛果身旁的宁随见她看着姜维眼神迷离,颇为好奇地问道。
当宁随发问的那一刻,诸葛果还在沉思,然后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