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振兴蜀汉:从天水麒麟儿开始-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龙椅之上的曹叡被这二人说得头昏脑涨,就差没昏厥过去,他颇为头疼地看向另一旁的司马懿想要寻求帮助,但司马懿却直接低下了头根本不给曹叡面子。

    不光高堂隆和杨阜二人在劝曹叡出兵辽东,就连司马懿也附和他二人的建议,如果辽东问题不解决,幽州变动迟早是个问题。

    但是曹叡却被这几人的连珠炮式上奏折磨得顿时大发雷霆,他脸色颇为愤怒对殿下的几人吼道:

    “好啊,好啊!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朕就让你们这几个人自己去打公孙渊啊!不给你们兵将粮食,你们自己去!

    大魏刚刚经历两次大战,国力急需恢复,你们可倒好,根本不了解大魏当下国情实际,而且如果我们出兵,鲜卑和匈奴那边不会呼应吗!”

    这下曹叡彻底被这些人弄得怒气冲天,他最烦这些文官在他耳边絮叨,现在不光烦,而且还很痛恨这些不顾圣意乱上奏的文官。

    而殿下的几人也被曹叡的愤怒顿时戛然而止,看来有关于辽东的问题只能等到公孙渊真正反叛的那一天才能得到解决了,只是高堂隆却无奈地想道:

    “倘若等到公孙渊真的反叛的那一天,我们面临的压力可能就不止一个辽东还有可能牵扯到高句丽,吴国与蜀国的联动进攻。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大魏将会面临三线作战,唔……也可能是我多虑了吧。”

    而此刻司马懿却抬起头来颇为小心谨慎地拜道:

    “陛下,高散骑和杨少府说的在理,臣也希望陛下能够三思,公孙渊狼子野心,前一段日子其滥杀我大魏分配过去的官员,他们放出消息说这些人触犯了法律,但实际上是他们的一面之词!”

    “…………唔,太尉你怎么也……”曹叡此刻心里急得是怒不可遏,当看到眼前这些人此时站在同一条战线内,不禁一阵叹息。

    这几人在司马懿的支持下,一同向曹叡请求道:

    “请陛下斟酌,辽东之事刻不容缓!”

    “…………”曹叡双眼凛冽,但内心却早已耗尽所有精力,他看着殿下的六人也只能面对现实地说道:“容朕想想吧……容朕想想。(可恶啊,这些人竟然都站在司马懿那一边,高堂隆,杨阜……亏得朕如此信任你们!)”

 第175章 赴任南中伯恭担忧

    南征出战的所有将领的官职封赏都已经落幕,而新任的庲降都督马忠和荡寇将军张嶷等人也要离开成都前往南中述职。

    清晨,已经步入八月中下旬,这天马忠和张嶷等人已经准备好所有东西前往南中,而留京待用的张翼突然出现在南门外,马忠走上前来拱手拜道:

    “伯恭,这段日子你放心,南中的问题我会解决的。”

    “嗯,我放心德信你的能力一定能把南中问题解决,只是你远离朝堂,对这边的情形可能知道的晚些。”张翼这话里有话,马忠和张嶷二人都能够听得出来,这些时间朝中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动。

    一旁的张嶷脸色颇为严肃与毅重,双眼顿时一阵精光,他看着眼前的张翼和马忠说道:

    “伯恭的意思我明白,他是说……伯约。”

    “还是伯歧反应快,伯约迎娶诸葛姑娘,这代表着伯约正式投入丞相所领导的荆州集团。

    而对于我们这些益州本地人,伯约投入到荆州集团那里,无异于是给我们增添了负担。”张翼与他们一边向前走一边对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些问题马忠同张嶷的确考量过,身为益州本地人的他们,对于姜维这个凉州人投入到荆州集团的门下,的确是个巨大的情形改变。

    而这三人也都是李严所领导的益州集团的代表,只不过除了张翼以外,马忠和张嶷二人名义上虽然在益州集团体制内,但实际上他们被诸葛亮所提拔,心也就自然向荆州集团靠拢。

    只听马忠颇为无所谓地对张翼说道:

    “伯恭啊,政治争斗对于我们这些武将来说,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历朝历代因武将而卷入政治斗争的例子还少吗?

    何况,如果陷得太深,不光是你自己身在其中而无法自拔,其他被你拉进这场政治斗争的其他益州人也会因此而堕落深渊。

    政治斗争不是好事,我希望伯恭你能够向丞相请求外调边镇,或者是去伯约的第十三营麾下发展,在保护我们益州人利益的前提之前,就先让自己爬上去。”

    可见,马忠的心思并不在朝中内斗,这也是张翼所钦佩的一点,最起码他不用担忧周围的人随时捅刀子。

    而张翼不同,他跟随刘璋数年,早就已经把政治斗争能够给益州人带来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想要让他安心下来,除非能够解决大汉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却见张翼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他看着眼前的马忠与张嶷颇为失望地回答道:

    “哎,想不到德信你会这样想,也罢,你就做好你的庲降都督,我就在朝中好好当我的尚书吧!此去南中,不知何时再见,德信,伯歧你二人要珍重啊。”

    “伯恭,不要想太多,陷入朝廷内斗,对你自身利益以及我们整个益州人的利益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在临走前,马忠和张嶷再三嘱咐,让他不要插手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否则场面就会变得一塌糊涂。

    望着张嶷和马忠的离去,张翼独自一人站在成都南郊的官道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空白,他到底要不要参与这场政治斗争?

    于是张翼便看向那湛蓝的天空颇为不痛快地喃喃道:

    “谯周是我敬重的学者,而丞相也是如此,哎……想要维护益州人的利益就这么难吗?孝直,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么拥护刘备,这是为了什么?”

    …………

    五天后,路上。

    这一道,马忠同张嶷二人想了很多,有关于朝中政治集团纷争的问题,他们实在是不想太过插手,只因为这其中的水实在是太深,一旦把持不住,不光是自己,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被牵扯进去。

    驾——

    马忠身着柳叶甲,顶着烈日炎炎的太阳策马缓缓前行,全身早就已经被强烈的阳光照得全身湿透,一旁的张嶷亦是如此。

    “哎,越到八月份,这南中的天气越发的闷热无比啊。”张嶷虽然是益州人,但是对于他来说,益州本地的天气就已经够他受的了。

    但是马忠在此地任职三年之久,对于南中气候也十分了解,虽然全身已经被汗水打湿,但是并不影响他正常的行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被汗水打透的甲胄里衣。

    “哈哈,到了这个地方,就要多多适应这地方的气候啊,南中不比成都温和,这里相对于益州来说更为闷热无比,在这里任职,最先克服的不是南中人的风俗,而是天气。”马忠不愧是在牂牁任职三年的太守,对这里的气候可以说的上是了如指掌。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张翼在他们临走前的嘱咐,也让张嶷心中耿耿于怀,特别是说到姜维投入荆州集团的时候,他的眼神有一些异样。

    “德信,你没发现伯恭在临走前对我们说有关于伯约投入到荆州集团麾下的眼神突然变了样吗?”

    “………的确如此,如今伯约迎娶诸葛姑娘已成定局,而他的政治立场也将站在丞相所统领的荆州集团麾下……”马忠眼神变得格外凌冽,他仿佛已经意识到了些什么,他捋了一下思路说道:“那也就是说,伯约日后可能要面对多方政治集团对他的拉拢,倘若伯约稳定局面平衡还好,反之不能的话……唔。”

    从二人的谈话来看,这两人对姜维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况且这两人都是姜维亲口提出举荐的人才,马忠和张嶷也不可能不报被他举荐的恩情。

    驾——

    ………

    洛阳徐府。

    却见这徐府卧房内躺着一位风中残烛的老者,他面色苍白,两鬓如霜,那抖动的右手无论怎样抬动,都无法成功抬起,而这人正是御史中丞徐庶。

    而坐在一旁照看他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大鸿胪刘晔,这段日子管家前往蜀中未归也是徐庶的安排,但是刘晔却依旧对他不放心,于是便亲自前来照看徐庶。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徐庶病得如此严重,刘晔在一旁不断地为他舒缓气息,而且还为他端药倒水,可谓照顾得十分体贴。

    “哎,元直呀,你这是何必呢?”徐庶看着徐庶这个模样不禁一阵叹息道。

    徐庶尽全力地抬动眼皮看着眼前的刘晔,口中话语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话音刚到嘴上,却又咽了回去,不知道应该对他说什么。

    突然,徐府门外传来一阵开门的声音,刘晔迅速起身来到卧房门外,远远的一看,这管家怎么回来了?

 第176章 挚友孔明来世再见

    “唔……咳咳咳,不是不让你回来吗…怎么又回来了?”徐庶那黯淡无光的眼神看向缓缓走来的管家有气无力地说道。

    踏踏踏——

    此时洛阳城内大雨倾盆,那管家踉踉跄跄地走上前来来到徐庶和刘晔面前,他那包含风霜的脸庞在风中残烛的徐庶面前显得格外沧桑。

    只见老管家在怀中掏出一份书简,这是诸葛亮在他临走前特意托他送出的回信,管家将其双手送上颇为艰辛地说道:

    “中丞,这是诸葛丞相托小人转交给您的回信。”

    “……嗯,好,孔明,我要看看孔明的信,拿过来。”徐庶那颤颤巍巍地右手缓缓伸过,当他抓住那书简的那一刻,心中顿时激动起来。

    而站在身后的刘晔望着那封书简一言不发,这是徐庶的事情,他不应该用政治的立场来看待事情,因此他停下了那冲动的想法与思考。

    紧接着,徐庶接下那封书简,心情颇为激动地打开了那封书简,他的双眼顿时一阵精光,嘴上也不禁念出了这书信上的内容:

    “吾友元直,惜当年没能与兄共同辅佐先帝兴复汉室之大业,君于曹营忍辱负重,誓不为汉贼献一策,弟钦佩之至,兄之言句句感人肺腑,还请远方吾兄元直安心,亮虽才能驽钝,但先帝之志,亮始终铭记于心。

    且如今大汉人才济济,而亮也寻得可以托付的接班人,三足鼎立之势已定,亮有生之年或许不会打破这种制衡………”

    门外徘徊的刘晔一边听着屋内徐庶的声音,一边在想当年徐庶离开刘备之后的那种失意与无奈,感叹世事无常,如今曹刘都已西去,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想要再回到曾经,已是不可能了。

    而当徐庶看到姜维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便不禁陷入一阵沉思,于是因为好奇,他继续看了下去有关于诸葛亮对他的评价。

    “维者,凉州上士也……”徐庶这才明白,诸葛亮这是在培养蜀国日后的继承人,他心中暗暗道:“孔明啊,难道你也想退出这个时代的舞台了吗?”

    待他看完这封书信之后,将这手上的这封信缓缓放下,徐庶双眼迷茫地盯着眼前那柄在剑架上的青锋剑一言不发,而他的眼角却已泛出泪花。

    站在一旁的管家见徐庶看完了这封信,于是又把诸葛亮在他临走前嘱托的话又给徐庶复述了一遍:

    “中丞,诸葛丞相在小人临走前也嘱托了一句话让小人转达给您:吾与元直,襄阳学堂,一时同窗,一世好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啊!孔明,一时同窗,一世好友……只是,你我二人终究还是只能以书信的方式再见了……”

    徐庶顿时被诸葛亮当年曾在襄阳学堂离开那天对他说的话突然变得振奋起来,但回过神来却回顾过往,真的怀念当年与庞统,崔州平等人在襄阳学堂学习的日子,可惜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站在门外许久的刘晔此刻也走了进来拍着他的肩膀安抚着他的心情,曾经过往已成过去,如今还是保重身体为好。

    “元直,曾经的过往云烟留在心里,而你现在最需要的则是保重身体,诸葛孔明也希望你能够痊愈起来,至少你活着,迟早会有一天你两人会见面的。”

    “痊愈啊,哈哈……子扬啊,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治之症罢了,与其这样,倒不如让我死了痛快啊……也能让我忘却这世上的痛苦与艰辛,带着好友的挂念而离去。”徐庶却摇了摇头,他死意已决,刘晔无需再劝。

    听到这番话,刘晔的内心也颇为震动,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从未想过徐庶的痛苦,总是认为他有朝一日能够为曹魏建言献策。

    可现在他错了,原来徐庶一直都心向大汉,而当刘协被废的那天起,徐庶的心就已经死去,但刘备称帝于成都的那一刻,徐庶却是有心无力,而当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