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区杏-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哪估计得出啊?到处都是灾民,只要听说哪里有口吃喝的,就那么千里迢迢的跑来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周云欣这个区长可是最了解实情的,就这年末的两三个月,涌进山里的灾民从最初的几十几百,已经发展到了每天上千的地步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噢!

    最强区小队

 第三百六十五章 战时管制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国家不稳,家庭不安,是要出大问题的!历朝历代,“吃”的问题向来是第一位的,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饿肚子的滋味可是不好受的!

    山中缺田少地,物产贫瘠,加上不便的交通,所以向来就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所以,即便是山外饥荒已经笼罩到了头顶,说实话流动逃荒的灾民们也没有完全往山里来,大部分的灾民四散流浪着向外省逃跑,真正涌到山里的只是极小一部分罢了。

    凭良心说,统算山里的粮食储备,估摸着约莫有十二三万吨,足够五万大军放开来吃个两年的。但现在整个中王山区,有一个纵队,下辖四个整建制团,兵力超过了一万人;再加上民兵、栗山警备部队、中王山区委下属民政机关、隶属军管的各处工厂、矿山的工人,也有一万多,这样可以说真正应该纵队负担的人口,也就是不到三万人。假如不管不顾,倒是根本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可这是不可能的事。且不说什么纵队是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样的高调,即便是这些战士的家人,那也是不能眼瞅着他们饿死的。同理,四面来投的灾民,难道就能看着他们饿死在眼前?良心上也过不去啊!

    “虽然俺们力量有限,可俺们也是中国军人,哪能就看着眼前的老人、娃子们饿得哇哇叫呢?那俺们端着饭碗能吃的下去?!”陈龙说的情真意切,指着院子外大门口躲躲闪闪着偷窥的一众孩童道,“所以,俺们必须要尽自己的全力,拿出所有能动用的粮食来救助相亲们。这一点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打折扣。俺建议从今天开始,往后两年时间,在中王山区实行军事管制,对粮食、油料、肉食、布匹等生活物资实行统一调配发放,大家都把肚皮紧一紧,共同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我完全赞成陈队长的意见,应对这样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就是要有计划性和统一性,厉行节约,算计着过日子。”曲缙云也第一时间表态。

    “嗯,我也赞成。但我要提醒大家,即便是军管,部队的基本生活还是要得到保障的,不能影响了战斗力。”谭思虎倒是站在了部队的角度看待问题,毕竟日本鬼子、二鬼子还在四周环视,顽固派、土匪、地方自卫团练也不是什么善茬,天下还远没有到太平的时候。

    最后,大家进行了表决,军管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通过,大灾当前,离开了这个集体,谁也没有独自渡过饥荒,生存下去的的把握。

    会议决定成立军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龙,副主任有曲缙云、魏春生、周云欣、万古泉四人担任;下属两个处,军政处统管部队、民兵、厂矿企业的物资供应,万古泉兼任处长,胡大康、谭思虎、陈老山、洪旭三人任副处长;民政处统管集镇居民、农户、猎户、灾民的物资供应,包括新建灾民安置点、统一编户齐民,调度生产等工作。周云欣兼任处长,魏春生、陈三爷、王兰、孙国卿、陈小富五人任副处长。抽调李志春、孙国俊、滕之友三个县城出来的高中生,出任鲁庄、栗山、铜锣寨三个灾民安置点的乡长,负责灾民的安置管理。

    。。。。。。。。。。。。。。。。。。。。。。。。。。。。

    军事管制的制度是严格的,大灾之年,世道纷乱。乱世当用重典,这是军政联席会议达成的一个共识。经反复讨论,一直到了年三十才正式出台了《中王山区临时战时管制规定》。

    第一个方面是针对物价的,尤其是粮食、布匹、盐巴、油料等生活物资,一律保持按照1941年10月1日的价格保持稳定。集体供应商店必须按照区政府的指导价格执行,不准随意变动。对于私营商户,允许随行就市进行买卖,但不得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军队方面,包括警卫部队、民兵。所有干部、战士平时每人每天可得口粮一斤三两,早中晚三餐,按照三两、半斤、半斤的比例供给;每人每天植物油半两,每周安排一次肉食。遇到重大军事演习、参加战斗,供应翻倍。军饷按照本人申请,可以折算成粮食、布匹、香烟等物资供应,部队后勤部门可每月代办送达家中。

    工厂、矿山、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医院、学校、集体商店一律实行工资制度,确保按照区政府的物价水平,一个工人的薪水,除了他自身的吃穿外,还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夫妻二人参加工作,足够保证每周能吃上一顿肉食,还小有积蓄。同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只要是能实行计件工资的岗位,全部采用计件制,鼓励工人多加班加点,多产出,个人也多得。

    农民、猎户、灾民,确定颗粒无收的,可以参加区政府组织的统一劳动,统一获取每日工分,按照一个工分一斤粮食、半两油的标准,获取劳动报酬。原则上,一个健康劳力每天的工分定为1。5,健康女性的工分为1。2,16岁以下的青年和55岁以上的男性老年定为1,当然,具体还要看实际的工作能力最终确定。

    但有个强制的规定是,愿意参加的农民,除了自家的自留地外,其余田地要上交区政府统一打理。撑得住的农民,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田地,保持私有独立性,不参加集体的统一调度,但也不得享受集体的分配。这个不搞一刀切。而且,区政府鼓励私人开荒建自留地,可以种植蔬菜、瓜果,全部留作自家的生活补充。

    在社会保障上,只要是参加了集体的工农兵户,均可享受集体的社会保障:老人按照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可以领取每人每天一斤粮食的劳保;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婴幼儿,按照年龄段领取劳保。1…8岁的,每天八两;8…14岁的,每天一斤;14岁以上的必须要参加劳动,获取工分。油料统一按照每月一斤配给。

    这样统一规划后,经过测算,即便是按照十万人的口径,每人每天1。5斤的标准,一年下来也只得两万七千三百多吨,加上军饷、工资开支,也不会超出四万吨的。以现有的储备粮,应该可以对付上两年到三年。

    “咱也不能光守着坐吃山空吧?咱还得要发动生产自救啊!”陈龙看到了最终的测算数据,心里定多了,总不枉自己呕心沥血,力排众议地一番筹划,“咱要大干水利,修水库、打水井,努力克服旱灾!就算是用担子挑,水罐提,也要从地里弄点收成补充。徐有进、糜家那边生意还得抓紧了做,能买到的粮食继续买。再说了,俺们身边这不还有小鬼子的嘛,不行就抢他娘的啊!”

    “哈哈哈,这才像俺们队长的作风嘛!”众人听了哈哈大笑,“二狗、小牛,你们可盯紧了鬼子的物资运输,不行就抢他娘的!”

    最强区小队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生产

    既然投奔到了中王山区,享受了中王山区的活命之恩,那么,所有接受编户的灾民就必须要服从区委会管辖,为中王山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灾民百分之九十都是方圆几百里的农民,太多的手艺也会的不多,千百年的传承:男跟女织,男娃子耕田种地那是必须的生存技能,女娃儿纺棉织布,也是打小就学习了的。君不见,好多逃荒推着的独轮车上,大多带了镐头、锄头、铁锹、镰刀外,就还有不少的棉签子、家织布机。

    所以,没得说,男人们从十四岁到六十的,全部要参加区委组织的开荒拓地、兴修水利、盖房打井等等的农活中,二会织布的女子也被组织起来,发给棉花,纺线织布。一些会些手艺的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那就有福了,经过考核会被各式各样对口的工厂招徕,一下子就吃上了工资,多挣了好多。

    “俺们的目标很简单,每家每户至少要开出三分自留地,一亩山果园。趁着冬天翻开冻疏了,春天一到,正好可以种菜栽树。瓜菜半年粮啊!咱们这可是归自己家老婆孩子吃喝的,老爷们不加把劲,小心晚上婆娘不让你上炕啊!”陈龙颇有兴致地亲自给这个居住点地灾民们讲话,时不时还打趣两句人家已婚的汉子婆娘,惹得还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的灾民们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也活泛多了。

    “俺们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把这边的济水河、栗山的中条河、野猪林那边的野猪水库、玉皇顶的玉皇涧四个大水库抢在春天桃花水前建成,力争多多蓄水,保证俺们春耕夏收的用水。这几个任务必须要按期完成,哪怕大伙儿脱三层皮也要干好!”陈龙说的斩钉截铁,他看着一张张满面菜色的男男女女道:“乡亲们,俺们这是遇到百年不遇的大灾了呀,俺们要么逃荒、等死,要么团结一处抱团求生,努力求生。关键是什么?是水啊!有了水库,俺们就能留住水;有了水,俺们就能种活苗;苗活了,俺们才有的收,才有的吃,才能活命啊!大家接下来的辛苦,那可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说说,俺们能不豁出命去干吗?”

    “干,俺们愿意跟着你豁出命去干!”男人们都点头赞同。

    “大兄弟,你就说咋整呗,俺们家连男人带娃子、闺女,能去五个劳动力,都跟着你了!”娘们也不是不懂事,事关活命,家里年满十四的全都出阵了。

    “只要有口吃的,能让俺们活下去,你就尽管吩咐吧!”绝大多数都是死里逃生一路迤逦来到此处的,老百姓知道好歹,能保着有口活命的粮食,那就是再生父母了呀,还有什么好说的?!

    。。。。。。

    “那中嘞,俺们马上开饭,大家集体吃一顿大年夜的团圆饭,吃完了俺们就开拔,挖河!”陈龙见民心可用,兴致昂扬,大手一挥:“开年夜饭!”

    年夜饭很简单:咸菜烧肉、干辣椒炒萝卜干、干菜炒鸡蛋、土豆烧咸鸡(鸭、鹅),配上大葱、青菜汤,主食是杂面馒头,管够吃。亏得去年闹蝗灾,鸡鸭都吃蝗虫吃的又肥又壮,即便腌好了、晒干了,拿出来一煮,还是油腻腻肥笃笃的,吃的肚里少油的灾民们头都不抬。十个人一桌,呼呼啦啦全是咀嚼吃饭声,甚至都见不到停顿下来片刻。

    大灾之年,能有这样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吃着吃着就泪流满面了:家里的亲人只要能多撑两天,也不至于饿死在路上啊!什么叫天堂?这眼前就是啦!吃到一半,不知谁呜咽了一声,满场几千号灾民顿时哭声一片!

    知道灾民苦,却不知道灾民心里哭得哭不出来!这是安了心,恢复了人性了,这才思念起倒毙在路上的亲人,泪水涟涟啊!在时代的灾难下,个人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生死由命,随风而逝,没有谁人在意的!

    。。。。。。

    “大队长,俺们都吃好了,俺们该干活了!”一拨拨的汉子起身,扛着锹、荷着锛,斗志昂扬。

    野猪林,一片低洼的林间空地,汽灯高悬、篝火闪耀,等着陈龙挖出第一锹后,大家齐齐动手,开挖野猪林蓄水水库。

    夜色深沉,寒风呼啸,立在高岗上,看着这一处洼地不断地变深、变阔,影影瞳瞳地光影晃动,倒树地倒树,挖掘的挖掘,运土的运土,一副战天斗地的盛大场面。而这样的场面,在鲁庄、在栗山、再玉皇顶下,都有差不多的场景。

    人定胜天!这是陈龙此刻能想到的,只有那个伟人用宏大气魄得出的论断!

    。。。。。。。。。。。。。。。。。。。。。。。。。。。。。。

    “你的意思是,从十四岁到六十岁的男子,十四岁到五十五岁的女子,全部要参加军训?”谭思虎有些呆滞地望着陈龙,“你这是要。。。。。。全民皆兵?”

    “必须的!兵民乃胜利之本,参加军训,保家卫国,匹夫有责啊!”陈龙合上谭思虎拿来的民兵训练计划,笑着说道:“再说了,这样的全民军训,又不是真要拉着他们去上战场,锻炼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不是!退一万步说,敌人来了,转移起来也要利索点啊!”

    这个军训计划是陈龙提出来的,交由谭思虎他们参谋部统一制作训练计划。计划完成了抢修水利的计划后,利用农活之余,开展的基础军事训练。要求基本能全体执行队列、中短跑、红缨枪、大刀等冷兵器的使用等等。

    “这个。。。。。。五六十的老头老太,嘿嘿。。。。。。练了能管用吗?”谭思虎嘿嘿地笑着,“有些等不到训练结束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