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夏季作战?俺。。。。。也不知道啊!”胡尚良诧异了一下,陡然垮下了脸色:“那帮鳖孙的玩意,也太不讲究了。就因为俺们不是正规的皇协军,他们居然连通知都不通知!去他娘的夏季作战,就让那帮鳖孙去打好了!稻盛太君,这事你就当没说好了!”
正规的作战命令,皇协军独立第九军都敢不通知,还要通过日军教官体系来获知,胡尚良简直气炸了肺!这里面的关系可大了:首先是部队的准备工作,总不能到时候临时抓瞎,慌乱一团吧?!再一个这么大的作战,相应的军资补助呢?枪弹啊、粮食啊、军饷啊,让俺们白扛活呢?!第三一个,不知道作战计划,鬼知道那帮鳖孙玩的什么花样,搞不好就是想把自己部队当替死鬼呢!
“哎,不不不,胡桑,这次的作战可不是皇协军的命令,是松本旅团统一部署的。我们必须要执行!”独眼龙泰勒一下眼皮,拿出他收到的命令递了过来,话语里很是强硬地说道:“不过,旅团的命令应该是下到了皇协军军部。。。。。。。嗯,放心吧,该是你部的东西,我会一分不少的为你们讨要回来。但是旅团的作战命令是一定要全力执行的!”
“嗯,这事儿俺要见到东西才能决定!不瞒稻盛太君说,俺们其实就是一个地方上的绥靖部队,比不上人家正规的皇协军,吃皇饷的。要说维持个秩序,打个杂跑个腿的,俺们还凑乎;真要是拉着俺们去玩命。。。。。。俺们也要核计核计的!”胡尚良以退为进,但也没把话说死,不阴不阳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行啦,胡桑。你的不就是需要张小浪队长的命令么,我会让他给你明确的指示的!”看不出这个独眼龙了解的还挺多,直接堵死了胡尚良的拒绝,“我这就给旅团部打报告,让他们尽快把作战命令和补给物资发下来。你的,还是尽早做作战准备吧!”
“呃——,中吧!俺先问问小浪再定!”这可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胡尚良遗憾地丢了手上的建筑计划,挥了挥手示意散会!
最强区小队
第六百四十七章 号战役
这边中王纵队谋算着张小浪的伪军部队,那边冈村宁次可是按捺不住了。没办法,大本营催的紧,根本就不等他布置完善就要求他出兵。不过冈村老鬼子可不是个冒冒失失的小毛头,面对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超出30万军队,他可不希望打成个僵持胶着的夹生仗来。那样太有损他冈村大将的威名,所以他必须集中能调动的全部兵力,狮子搏兔,一口气打垮支那军的一战区部队,突破黄河防线,实现“一号作战”的开门红!
这边日军忙着调兵遣将,集聚物资,策划作战计划细节,甚至各路大军都开始派出小股侦查部队探路了。真真是对一战区形成了泰山压顶、阴云密布的战略重压。
而反观中方的准备呢,却是不堪的很!
上回书说到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早已腐化堕落,再也不是昔年北伐路上的飞将军了。但第一战区的弊端还远不止于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是老蒋黄埔系的得力骨干,与司令长官蒋鼎文看不对眼,一个不服一个的,各拉各的弦,各唱各的调,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对庞大的日军强敌,这哥俩根本就没有大敌当前和衷共济的胸怀,简直是把委座“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友爱精神抛到了九霄云外!
本来面对日军的庞大兵力就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再加上思想上根本就没有重视,那么一战区的作战结局就是尚未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的——必定是在日军强悍的攻击下,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但是出乎全国人民预料的是,这个一败涂地,实在是涂地的太不像话了:自1944年4月17日至6月19日,号称国。军精锐的“汤军团”被揍得毫无还手之力,“飞将军”成了逃跑的“飞将军”!居然创造了豫中37天连丢38城的败绩,简直就是一触即溃的大惨败!
实话实说,此时凭借一战区的实力与部队战力,是挡不住日军发起的这次有预谋、有准备的攻击的。毕竟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战略僵持,国民政府也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资材,各部队均存在武器严重不足、士气低落、训练底下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战区落败是意料之中,可以理解接受的。
毕竟日军谋划准备了许久,又集中了15万精锐部队,尤其是一马当先的日军战车第3师团,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对于严重缺乏攻击装甲部队的中国军队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无解的存在。在一马平川的豫中大地上,面对敌人呼啸来去的坦克、装甲车,寒酸的中国士兵唯有组织敢死队,身上挂满手榴弹去拼命。可训练有素的日军战车第3师团,不仅有两个战车联队(战车13、17联队),还拥有机动步兵第3联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机动工兵联队、速射炮队等,步坦协同战术很是熟练,让中方士兵即便是想拼命也很难碰到战车,抵抗效果不是一般的差!
应该说,日军这一次的战术使用是极为先进的,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投入一个完整战车师团参战。日军第3战车师团出动坦克255辆,其中大部分为97改进型战车。另外还有部分95式豆战车,老式97式战车和装甲车。
另外,日军在战场机动力也远远优于中国军队,15万日军配备有6100辆卡车,平均不到30人配备一辆卡车,军车与人员比例甚至绝不低于德意两国的非洲军团,拥有较强的机动力。日军十几吨级别坦克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道路交通情况,直接一路穿插挺进,执行包抄封锁的战术意图。
在日军初期的攻势中,国。军官兵对日军突然采用战车集团冲锋的事情感到十分突然。85军直属炮兵营当时正在自登封向临汝转进中,途中官兵纷纷议论:“以往鬼子的坦克车都是用来掩护步兵攻击,从没听说过单独集合这么多坦克车来打冲锋,而且又冲得这么远,真是怪事!”该营第二连观测员以前听过自德国留学的邱清泉将军讲解过德军的闪电战术,他说这就是”邱主任讲的机动与火力密切配合,就是闪电战术,“也是现下最时髦的战术!”
而且小鬼子鬼的很,完全是把这支破锋尖刀部队当杀手锏来使用的:日军对该师团参战的消息严格保密,即便在12军召开各参战师团长会议上都没有公开宣布有战车部队参战的信息。4月17日晚,战役开始;但4月20日夜,秘密集结在新乡的日军战车第三师团才开始经过修复后的黄河铁桥南下。为了保密,日军全部在夜间渡河,渡河后的战车部队隐蔽在黄河铁桥南平汉路以西氓山各山坳中,隐忍不发!一直到4月29日,整个“豫中会战”打的最惨烈的许昌保卫战打响时,第三战车师团才奉命突击,迅速切断中国守军的联络,协助第37师团攻破许昌城。
本书这么说当然不是为了汤司令来洗地,而是想让读者大大们心目中有个真实的实力对比,体味到当年中日之间的国力差距,真正理解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凉、无奈局面!我们且不说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凭借着更原始、更落后的武器,甚至是冷兵器,都顽强坚定地和侵略者搏命。就说这次会战中的“许昌保卫战”,也是打的可歌可泣、悲壮英勇的:
南门守军新29师,面对日军天上飞机轰炸,地面坦克冲击,毫不畏惧积极利用老祖宗留下的城垣工事,和鬼子反复拼杀,数度展开激烈的白刃战,逼退敌军。从下午三时一直打到深夜兵疲力竭才奉命撤离。像如此拼命抵抗的情形,即便是最后落败,相信也不会为国民有怨言的。然而,这样的抵抗在整个会战中也才出现在了许昌一地,其余大部分城池几乎都是一触即溃、未触先退的局面,令人嗟叹摇头!
亏的日军“华北方面军”认为:“当时在重庆军当中,第八战区的第1军和第一战区的第13军是各该战区中的精锐核心兵团。核心兵团一旦被打垮,全军就要支离破碎,因此打垮第13军,就等于打垮了汤军团”。日军第12军动用战车第三师团参战的主要意图即利用该师团高度的机动性,快速穿插到国军侧后,以达到合围国军主力汤恩伯兵团的目的。
当然,在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后,汤兵团还是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一路仓皇逃奔向豫西山区。至于原本应该负担的守卫河南的责任,早就被丢到爪哇国去了!
豫中会战,最终是以“洛阳保卫战”来作为收尾的。日军在守军第15军的坚强抵抗下,一直到5月25日才完全占领了洛阳城。不仅顺利达成了打通平汉线,使得华北、中原、华南沦陷区接连成片,还一口气奔溃了国。军一战区坚守长达三年多的黄河防线,将蒋鼎文和汤恩伯这对难兄难弟赶进了豫西山区苟延残喘,狼狈不敢窥视豫中老巢!
总之,豫中会战仅30余天,日军即打通了平汉路南段,并占领了沿线各要点及古城洛阳,击溃了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实现了战役企图。第一战区的军队损失严重,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撤退中牺牲。
后据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抗日战史》记载,第一战区在此次战役中伤亡官佐817员、士兵人,日军伤亡4000人;而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统计,日军伤亡3350人,中国军队阵亡人,被俘7800人,数字略有出入。但第一战区在战役结束后所作《会战之检讨》中说:“此次中原会战,挫师失地,罪戾难辞。”确是事实。为此,蒋委员长震怒之下,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均被撤职查办,以谢国人!
最强区小队
第六百四十八章 战败的原因
豫中会战,打出了国。军的难堪老底,实在是有碍国际观瞻!蒋委员长震怒之下,甚至想逼迫汤恩伯自裁以谢国人。要知道此时此刻,人家苏联军队、美国大兵可是都在忙着反攻呢!苏军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英美联军正在忙着准备诺曼底登陆。就连共产党鲁中八路军解放村镇千余个,人口30万,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的联系;新四军则攻克淮安东桥镇,让日伪军举起白旗。远征军也在缅甸发起全面对日反攻,怎么就整个豫中会战就是让委员长蒙羞啊!光头领袖真心是杀人的心都有了!
但尘埃落定,战败的原因还是要总结的。那么,此次失败的如此之快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从客观上来说。
其一,经过13年抗战,中国的军力和国力已经消耗殆尽。抗战前国民政府训练的精锐部队在抗战伊始就损失大半,到了抗战后期,已经根本来不及整训部队,往往征集的青年,甚至连枪都没有摸过,就被匆匆投入进了战场。国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其军队素质日益低下。其二,当时国军精锐多集中在滇西缅甸那边,远征军更是占用了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其中驻印军3个师全部美式装备,在云南的26个师为半美式化。为了国际观瞻和保卫大西南,光头委座也把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了西南那边的部队里。
三是老毛病,吃空饷、收编河南各地的各色游击部队,使得部队战力严重不足。好多新编部队甚至连整训都没有进行过,匆匆给个番号,就算是正规的国。军了,这一遇上庞大的鬼子,可不就散了架了!
第四,作战中日军破译了中方的部分关键电报。日军通过先进的无线电侦听和破译密码技术,随时了解国军的布防和行进动态。轻松获知了对手的底牌,再进行针对性的布置,日军焉能不胜!
第五,日军集中使用了战车部队。河南大部为平原地区,利于日军坦克装甲车、汽车等的机动。日军依靠战车部队,很快形成了汝河沿岸的封锁线,从战役上割裂了汤恩伯集团与伏牛山区的联系而使其陷于被动;对步炮联合、空地协同难以得手的许昌、洛阳等大城市,和灵宝弘农河西岸,均由于战车部队的加入,形势很快改观。
最后,因油料困难、飞机数量不足等原因,中美空军在豫中会战出动仅400架次,而日军出动达则有1700架次,日军出动架次是中方的4倍多。
客观的讲完了,主观上却才更是应该好好反省的。
首先1943年以后,国民政府高层认为日本已经不可能在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有依赖盟军等待胜利的思想。甚至国民党一直让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盘踞在陕西,一直防备着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各地的大小军头都对八路军、新四军保持着相当的压力,根本就不把心思放到对日作战上去了!
其次就是战略上的认知失误了:统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