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大唐王-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读着这道从金华府抄录而来的明旨。
  “……朕继统于偶然,非敢擅贪天位,奈桂王怯懦,闻敌便远遁,绝非人君所行事。彼时粤省人心尽沮,士民兵心皆惶恐难安,需广州监国以安定人心为上……”
  当读到这一段,整个鲁王系上下都是一阵阵的沉默,他们当然清楚当时那段急如星火么般的局面,唐王初时也没有直接上位,而是宣布监国天下,委实算是权宜之计,毕竟鲁王收到风声之时,也是第一时间宣布在浙江监国了不是?
  但却是谁也没有想到,同样是监国,但唐王却是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一路横勇不败,直到拿下南直隶后,所有人这才愕然的发现,根本无有再能与他相争者了。
  在鲁王君臣读着绍武明旨之时,远在湖广的李过等人也同样在读着这道明旨。
  “……朕这一生,锦衣玉食过,也曾三餐难觅过,更曾见过赤地千里,人食人之惨状。每每午夜梦回之时,似乎还能看到那一幕幕人间惨剧!
  烈皇曾言,‘贼亦吾赤子’,但朕每每反思,究竟为何,赤子竟然悍然揭杆,尽管官兵不断剿杀,揭杆者却愈发不可收拾,各地皆处处烽烟,宁可死于沙场,也誓要对抗朝廷到底?”
  读到这里,李过顿了顿,不由的跟着再默念了一遍最后一句,眼框中也有些湿润,他们李家不就是如此么?
  自李自成起兵后,李家在造反这条路上死的族人已经多不可数,到了如今,李自成一脉之人,只余自己一人,连后辈子侄都再也找不出一个了。
  “……甲申国难后,朕随皇兄一路颠簸南下,沿途所过士绅官吏锦衣玉食,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继而为盗,狼烟四起,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痛心之余,却亦满腹不甘和愤怒!
  烈皇聪颖过人,又十数年来兢兢业业为国,最后却依旧壮烈殉国(美化,政治需要)。朕不过中人之资,又如何与烈皇比拟一二,更是不能理清其中缘由。
  既无法理清,故无所判断。但朕虽愚,却知鞑清是我中华死敌,彼辈国朝之初所救济之野民,不知感恩天朝收容,反而狼子野心悍然噬主,数十年间屡起边事,毁吾家园,易吾衣冠,屠杀吾民,掳民妻女为奴,所过之处血流飘橹,尸积若山!罪行滔天,不共戴天!
  因而朕在此立言,绍武元年之前,除里通鞑清者,其他一切全部揭过,再有攀扯旧事者,罪同谋逆!”
  这句话读完,整个闯营大帐内鸦雀无声,人人都是目瞪口呆的僵立当场,委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话虽然简单,但却是向天下人公开承诺,闯营之前的一切都全部揭过不提了!
  这份旨意可是明颁天下的,几乎已经可以视做绍武皇帝对于闯营上下的盖棺定论了!
  毕竟君无戏言,也就是说,就算现在绍武皇帝反悔想要食言,也已经来不及了,除非他真的愿意让自己冒在天下人面前失掉所有信用,进而让他的统治基础出现动摇的风险。
  在闯营上下一片死寂之时,舟山的张国维却是已经在这里停止了诵读,因为此时愤怒的吼叫声音,已经响彻整个简陋的议事厅内,鲁王君臣个个怒不可遏,对于唐王这般轻易的揭过君父之仇,人人都是出离的愤怒!
  甚至已经久久没有出声,最为死硬的官员,已经开始喊出誓死不从贼的口号了,毕竟这已经不是胡闹的问题了,而是政治路线的严重冲突了!
  不过这毕竟只是少数人,尤其是鲁王,却是始终一言不发,在所有人看过来时,他并没有出声,而是示意张国维继续往下念。
  这章写的委实不太好,根本没有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本人确实尽力了,修改了几遍,但却依旧不满意,我知道这章会有争论,但还是那句话,有事冲我来,不要扩大打击面,谢谢。


第236章 凄凉
  眼见鲁王都一言不发,正面闹腾的正凶的文武也一个个焉了下来,再次将目光集中在张国维身上。
  “……江南之行,更是令人扼腕!弘光天子何等声势,最终败于内争,皇兄何等英武了得,却是内部掣肘,殁于门户之争!唐鲁之争,唐桂之争,漫漫何其远兮!
  大明再也经不起门户之争,朕也不愿自家人再多作杀戮!苍天为证,朕以列祖列宗之名立誓,若诸王率其部来京共襄盛事,朕绝不责难,并会量才而用。自今日起,若有人再提门户之争,便视若挑拨天家相残,朕亦决不姑息!绍武元年十月初九!钦此!”
  随着一声钦此,张国维的声音停了下来,再环顾周边,却是再也不见一个跳脚的同僚了,人人都似乎被封住嘴巴一般,彻底陷入死寂。
  虽然赦免闯营让鲁王系上下均极为不满,但圣旨最后将他们也列于赦免之列,却是让他们都沉默了。
  虽然这些人不惧死,甚至大多都做好了为大明殉国的心理准备,但老实说,若是能不死,甚至继续坐在官位上,那无论谁都不会拒绝这种好事。
  “都说说吧,孤该如何应对?”
  鲁王朱以海轻轻敲击着桌案,平静的看向这一众心腹文武,沉声问道。
  众人均是一片死寂以对,原本他们是准备陪着鲁王一起殉国的,毕竟在大明站错队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身死族灭。
  但如今绍武皇帝已经言明不再追究前事,那这股死志便直接随着这道圣旨而消散大半,但若是让他们就这般劝说鲁王投降了事,他们又个个觉得说不出口。
  “噗嗤。”
  虽然大家都说不出口,但是鲁王却是突然笑了出来,这一笑开了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片刻间便变成哈哈狂笑,就在自己的坐位上笑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殿下……”
  张国维上前一步,有心想劝解两句,但却只能吐出这两个字,便即再也无法继续向下说了。
  “殿下恕罪,既不能光复故国,亦不能解殿下之辱,是臣等无能!”
  张煌言噗通一声跪倒于地,眼中更是流出两行清泪,不断的叩头哽咽。
  “张卿这是哪里话?孤不是自爆自弃,也不是得了失心疯,而是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与唐,不,才明白与陛下差距有多大。只是在笑自己糊涂啊!”
  眼见这位心腹大臣如此模样,朱以海慢慢收起狂笑,上前一步,亲自将张煌言扶起,却是忍不住叹息道。
  “殿下此言何意?”
  这一下不仅张煌言不解了,其他文武都有些疑惑的看向朱以海,均是不明所以。
  “陛下之所以能成就这般伟业,并不仅仅是用兵如神,更兼胸怀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所以才成别人不能成之事!
  其他先不说,单单郑家小儿,孤若换在陛下的位置上,那是决不可能委以重任,并倚为干城的!
  还有祸乱天下,逼死君父的闯营,孤也决不会有点滴信任于他们,势必会加派人手,严密监控,逼迫他们与鞑子打个两败俱伤,最好能同归于尽!更不用说如陛下一般派遣监军太监给他们撑腰,为他们向地方讨要粮饷物资了。
  但一旦这般做了,湖广官兵别说联手攻打洪老贼,将之牢牢牵制在湖广了,估计早就被洪老贼从中寻机各个击破了!若是没有了湖广官兵牵制,洪老贼沿江而下江西,陛下别说在江西大捷,能够守住江西不败便是侥天之幸了!”
  朱以海缓缓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废力的拨掉自己保护修剪的极为精美的指甲的套筒,但往日里极为赏心悦目的长指甲,此时看起来却是如此的刺目。
  轻叹一声,鲁王直接抽出匕首,二话不说的将它们全部斩断,这才轻舒一口气,将手探入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若是之前,哪怕只是数月前,朱以海能够如今日这般斩断这些花里胡哨的爱好,鲁王系上下估计都会觉得精神振奋,更加认可他这个领袖。
  但今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封书信吸引住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书信,想必肯定不是一般事物。
  “上一次陛下天使至,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封诏书,还有给孤的一封家书。内容与这道圣旨中对于本藩的处置别无二致,只是孤当时根本不信而已。”
  朱以海将书信递给张国维,一脸落寞的解释道。
  若之前朱以海还觉得这或许是绍武皇帝逛他入京的手段,但如今在明旨颁行天下之后,这份顾虑已经完全不存在了,绍武皇帝显然是真的早就已经这般打算了。
  快速的将书信翻阅后,张国维将书信传递了下去,等待众人全部看过一遍后,人人脸上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殿下……”
  这里的人没有一个傻子,甚至可以说都是人精,在朱以海将这封家书拿出来后,大家就都明白了朱以海的打算,那便是放弃一切抵抗,入京朝见新皇。
  “孤意已决,这便入京觐见天子!孤这几年来,连累各位爱卿风餐露宿,车马劳顿,没有一天好日子可过,今日孤便问一声,可有人愿与孤一同入京共享富贵?”
  到了这一刻,朱以海却似乎是完全缷下了包袱,又是一脸乐呵呵的模样,似乎再次变成了之前那个富贵王爷派头的鲁王。
  “殿下若是真心实意,臣愿追随左右!殿下若是为了我等委屈求全,臣誓死不从,宁可从此泛舟江湖,也不背主苟且!”
  张煌言上前一步,再一次大礼拜下,极为坚定的说道。
  “哈哈!大明有陛下在,又何需孤多去操心,孤本就不是成大事的料,这些年更早就累了,就看皇叔如何安定中兴大明了!”
  朱以海哈哈一笑,说话虽然十分洒脱,但是声音中那股萧索,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谁都听的出来。
  “殿下……”
  所有文武全部跪倒于地,人人都是备觉得凄凉,数年磨难,君臣之间早就相知相得,眼见鲁王这般俯首,人人都是滋味难明,一片愁云惨淡。
  在鲁王系上下都备感凄凉之时,唐王系上下却是士气如虹,人人似乎走路都带着风。
  因为此时雄伟的南京城已经出现在他们视线尽头,而他们是自弘光之后,第一批护着皇帝重入祖宗龙兴之地的从龙之师,得胜之师!
  尤其是当看到远远出城数十里相迎的人海,更是人人挺着笔直的胸膛,正如他们此时的皇帝,王者归来!


第237章 临京
  朱聿鐭委实是高估了自己出行的速度,还有地方官们拍马屁的速度和频率。
  原本计划李过大军开拔后第三天全军进发南京,但是附近各个府县络绎不绝的官员们觐见,却生生的将朱聿鐭的步伐再次延误了足足五天。
  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让地方迅速平静下来,这些人朱聿鐭还不得不见,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他特意多等了数日,直到附近府县官员到齐,这才一并接见。
  而沿途之中,各府县的士绅代表更是多到不计其数。
  因为这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又没有之前紧迫的战事,若是再全速向南京进发,那肯定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朱聿鐭的脸皮虽厚,但还是觉得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也是需要开始积攒自己的体面了。
  在这样的耽搁下,原本朱聿鐭觉得十月中旬就能到达南京的企图已经全部泡汤,到了十月中,朱聿鐭的大军依旧还在江西境内,络绎不绝前来表忠心的士绅官员多的令大军根本无法向前。
  不过虽然大军无法向前,但前锋赵士元黄自键部已经在曾国维的统领下,提前向南京进发,并且会在抵达后接管南京城防。
  李成栋无论表现的如何乖巧,他也不可能与朱聿鐭本部的嫡系相比,注定只能是外军,护卫皇帝的只能是皇帝绝对信任的军队,这一点李成栋必然也是明白的。
  若是他足够聪明的话,皇帝嫡系大军一到,他就会主动让出南京,出城驻扎本部军马。
  虽然不喜欢,虽然身为皇帝老儿,名义上是最大的boss,但是朱聿鐭却也不能不理会这些表忠心的狗东西们,依旧是如湖广那般,再次停留数日,统一接见一番,听着大家说着差不多的吹捧和赤胆忠心,然后好言安抚一通。
  不过朱聿鐭也没闲着,他那道大赦天下的圣旨,便是在九江停留之时颁下的,顺道也给江西官场敲打了一番,这才施施然的离开江西,直奔南直隶而去。
  但是让朱聿鐭心烦的是,他人还未至,铺天盖地的奏折便随着他的那道大赦天下的旨意汹涌而来。
  这些人中以苏观生为首,几乎完全是气急败坏的哭诉皇帝这封旨意是如何的不合情理,对于士民的影响会有多大。
  无数地方官员还在奏折中言称,地方士绅大多都有些不稳,对于皇帝忘记先帝血仇的做法极为的不满。
  甚至还有人为投降建奴和为建奴效力的人洗地,其中最常见的言论便是‘钢刀加身,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俯首’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