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大唐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摆明这是要一个投名状,需要的就是他的一个站队,而不是站一边给皇帝加油鼓劲。
  什么时候起,大明的皇帝竟然如此的狼性,攻击性如此之强了?至少百五十年来,再也没有这种皇帝了吧。
  嘉靖皇帝当年初登基时,也是比较强硬,但却根本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蔑视整个士绅阶层吧?
  这个机缘巧合下登基的外系藩王,本身得位的基础就不正,不好好拉拢天下士绅为其站队,又怎么会有这般强硬的姿态而君视天下的?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苏观生却是明白,如今这个当口只要他摇摇头,就能推却了这个差事,而且因为他是第一批劝进的从龙功臣,注定不会有什么残酷的下场等着他,他多半能够安然加乡颐养天年。
  但是他苏观生宦海一直沉了数十年,刚刚登临高位,眼看能成为大明中兴名臣之际,却是变成了回乡逗弄孙儿的结局,这又让他如何甘心?
  当苏观生听到皇帝看似客气,实则催促的话语后,终于彻底将所有包袱放到了一边,深深吸了口气,行大礼于地,“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自然不敢有负陛下所托,谢陛下看护和成全!”
  这话听着似乎是全靠皇帝照拂,是皇帝给他机会,实则是向皇帝要求庇护。
  苏观生深深明白,一旦踏出了这一步,他几乎将成为文官公敌,没有皇帝的护佑,估计攻击他的弹劾就能将他完全淹没!
  “卿不负朕,朕亦不会负卿!放手去做,任何事都有朕担着!”
  朱聿鐭当然不会让真正愿意办事的人担责,他觉得一句话很对,上位者若不能为下面真正做事的人当一把保护伞,如何能让下面的人心甘情愿的为上位者背锅。
  “老臣晚间便会整理出一个章程,明日朝会便会上奏朝廷,时间不早,老臣这便先告退了!”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苏观生再不耽误,躬身行礼说道。
  “去吧!莫要让朕失望!”
  望着行礼离去的苏观生,朱聿鐭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
  这般的激烈的进行社会变革,带来的绝对是血风腥雨。
  当然还免不了一群肯背叛自己阶层的官僚们,好在这些的官僚,朱聿鐭正好有一批,而且还是比较苦大仇深,与江南士大夫们仇怨纠缠极深的一批。


第266章 纠结
  这一批人当然是阉党,而且还必须是北地的阉党成员。
  能够放弃北方基业,死咬着牙,跟着南明小朝廷一路坚持到如今的阉党成员,至少在忠诚问题上已经没有大碍,至于人品和操守,这向来不是朱聿鐭所操心的问题。
  只看看崇祯朝时,满朝的正人君子干的人事,朱聿鐭就觉得他更喜欢真小人一些。
  起码这些人是拿钱就办事,不像是正人君子们,拿了钱之后,还得先酝酿个几日,再商议个十几日名目问题,然后既当了婊子,又将牌坊修的又高又大。
  在这帮效率极为低下,每日间除了骂别人这错那错的正人君子操纵下,敢做实事,能做事的官员不是被骂自闭,便是被骂的退群,干事的越来越少。、
  毕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每日间忙死忙活,哪有舒服的抄着手,专挑别人的错来的容易?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空耍嘴皮子,大言指点江山的喷子却越来越多。
  到了崇祯朝后期,朝廷中已经基本没人干活了,大家上个朝都是在锻炼嘴皮子,相互指责踢皮球,好好的朝会完全被这帮嘴破子们变成了菜市场。
  一群嘴强喷货,外再加上一个性情急燥,又没什么水准的拼命三郎般,越做越错的皇帝共同努力下,唯一苦了的只有大明,直接朝着万丈深渊一去不回头。
  朱聿鐭自然不喜欢跟一群嘴最喷子吵架,在拳头更硬的情况下,他更喜欢砍人。
  本来这工作最适合的人,是广州城外他创立的书院里的那群烈士遗孤们,但眼下书院刚刚起步,想要这些人派的上用场,没个三五年,根本不行。
  而真正能挑大梁的时候,估计都得十年之后了,他根本等不及更耗不起。
  既然这些人用不到,那北地被掩护的阉党成员便成了次优选了。
  首先这些人家产全在北方,在江南大动干戈根本损不到他们分毫利益,其次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收拾这帮子宿敌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在这场变革之中,他们注定能够从中分一杯美羹!
  这个税务总理衙门的第一任天官,朱聿鐭心中已经有了人选,那便是之前朝会之时将江南文官们恶心了个遍,战斗力极强的户部郎中彭温韦。
  另外那十数位阉党人士,朱聿鐭觉得除了留下三两个在朝堂上与自己搭台之外,其他人都可以直接塞进这个税务衙门之中。
  如今南方大定,北方虽然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但估计这一手海路登陆偷袭的大计,绝对是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起码历史上的满清见识到这手绝活之时,是在两百年后了。
  这次前往北方的舰队规模极大,所携带的物资更是充裕,几乎将朱聿鐭的家底搬去了近半,若是能够偷袭得手,守住一座大城数月功夫问题应该不大。
  就算满清方面最后能够将任良朋他们打出大陆,他们也需要面对着郑家舰队无休无止的海上袭击,短时间内别说向南大举进攻了,能够守住漫长的海岸线,就已经可以烧高香了。
  而南方基本上已经平定下来,士绅阶层在没有外力的干预下,想要反抗自己,绝对是一件取死之道。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大变革下,各地的降军也是可以从中分一杯美羹的,可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大明的圈子里。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云贵二省的西营,这是一支不可侮的大军,尤其是孙李一旦联合起来,估计整个东南都得震动三分。
  虽然如今闯营与西营打的热火朝天,但朱聿鐭却是明白,闯营虽然如今得到了自己绝不追究的承诺,但对方却势必还会对大明朝戒心依旧。
  轻易之间,是不可能为了大明将自己的本钱全部拿出来的,能够将孙可望牢牢堵在贵州出不来,就已经是闯营上下能够拿出来的极限诚意了,更多短期内就不要多想了。
  而朱聿鐭要的也只是如此而已,他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完全的环境,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整理内部矛盾,将一口口啃食大明血肉而肥硕无比的豪猪放血吃肉,将元气先补充过来再说。
  至于说因此让整个江南百业凋零,朱聿鐭觉得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权力真空这东西根本不存在,少了你刘老爷,还会有无数个王老爷爬上来填补这个空位,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断层的危险。
  金钱的价值就在于流通,不能流通的金钱就是垃圾,而偏偏就是这些大士绅们手中握着最多的财富,却是只肯埋在地下,让市面上的贵金属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穷。
  他将这些钱财拿出来,作用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朱聿鐭可不会死抱着这些东西不放,毕竟他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估计到时东南的各行各业都会因为他的订单刺激下,让整个东南不再死气沉沉,会因为财富的重新大分配而涣发生机。
  朱聿鐭如今最担心的是,这些人会不会扯虎皮做大旗,十倍百倍的放大他的变革,不仅将一些可以拉拢,或者说暂时稳定住的士绅逼反,最后更会因为祸害地方让江南处处烽烟。
  对于这一点,朱聿鐭是绝对相信文官们能干的出来的,阉党虽然是阉党,但归根结底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他们干起这种事来,可能会比那帮正人君子更加的不要脸,更加的狠辣下作。
  虽然这些阉党们在地方上的行事,会有锦衣卫监督他们,同时也会有东厂的人伏于暗中跟随,按理说应该不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朱聿鐭最担心的就是这三方本就是一家,而且还都不是省油的灯。若是真个因为利益共通的原因彼此勾结起来,欺上瞒下,将他的耳目完全封堵还是小事。
  若是因为巨大的利益被人收买或者钻了空子,那对于他来说,就委实是一场灾难了。毕竟朱聿鐭是怕死的,为了这一场大变革,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不再轻易出宫的打算了。
  完全将希望寄托于别人有面对海量财富而不动心的操守上,朱聿鐭觉得这委实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既然无法做到化身无数,亲自监督这些人行事,那引入竞争机制,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且这个监督方必须不能与这三方利益共通,最好是与他们的利益背道而驰,这才能形成真正的监督。
  但思来想去,朱聿鐭却是觉得有些矛盾和抓瞎了。


第267章 默契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徒。
  朱聿鐭最后也是放弃了强力监管的打算,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后世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代更加不可能解决的了。
  他要分清楚的主次矛盾,而不是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制度。
  如今最主要的矛盾,已经从满清转移至江南不肯老老实实纳粮纳税的士绅们身上了,毕竟他要养军的话离不开赋税,虽然靠着之前的红利得过且过可以,但红利老本总有吃完的那天,不在这之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制度,最后依旧免不了因为财政崩溃而身死族灭的下场。
  这是一场剧烈的变革,不仅仅需要他朱聿鐭下定决心,更需要众多的既得利益者参与其中,若是不给足够的人以利益,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阶层,这种变革是维持不下去的,迟早会被那些被打压的旧士绅们反攻倒算。
  新的税收制度是如今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根本不能有任何的从长计议,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推行下去。
  另外需要朱聿鐭头疼的事情还有很多,军队改制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如今以营为单位的军队,无论是规模还是统驭方面,都是弊端重重。
  有心想将后世的军制施行拿来主义,但是朱聿鐭再三思量之后,还是觉得步子迈的有些太大。
  生怕扯到蛋的朱聿鐭最后还是觉得这事先缓缓,需要循序渐进才行。
  不过大明的大小相治,在太平年间是保证军队不会做乱的灵丹妙药,但却是完全不适合如今的局势。
  一方总兵想要指挥的动一个游击将军,本身没有威信的情况下,都需要先杀鸡儆猴一番,这样靠着战时权威,勉强把一堆长期没有直接管辖权的将领揉合在一起的军队,在战场上战斗力是个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有鉴于此,朱聿鐭首先改革的便是军队的领导权,加强高级将领的权威,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高级将领对于下面的军队都需要有管辖权。
  不过这样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重大问题,那便是军队长期被一人把控的话,很容易产生军阀,甚至会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况。
  这对于朱聿鐭来说,并不算是什么难事,后世已经有了足够的应对措施,那便是各大军区老大,十年之内便即轮换,既可以保证军队指挥的完整性,又可以避免在一地权威过重,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当然后世这种玩法是建立在军队正规化,官兵职业化的基础上,我天朝还有正委这种可以确保军队思想不乱套,监督军事主官的存在。
  朱聿鐭手下可没有这样的人才,也没有足够正规化和素质化的官兵,他有的只是一帮子为了荣华富贵拼命的糙汉子,还有一群身残志不残,最为擅长祸害人和揽财的皇家太监们。
  这些太监监军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事实已经证明,让自命不凡文人监军,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势必会反客为主,而由他们带领着的,之前的绝大多数大明精锐军队,最后都会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而太监就比较好办了,只要给前线将领直奏权,太监就翻不起多大风浪,贪钱是肯定会贪钱的,只要军队还能维持的下去,就不算什么。
  甚至军队出现哗变这种情况,朱聿鐭也不太担心,到时只需要将这死太监脑袋朝营门上一挂,然后将他贪的钱财和军队来一个五五分,估计立即就能让这群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士兵们,再次高呼皇帝圣明,然后大家继续给自己卖命。
  皇帝想捏死一个太监,那不比捏死一只蚂蚁难到哪里去,但想要这般捏死一个文官,那就是一件麻烦事了。不仅程序繁杂,而且罪名还得伤脑筋费力去编,不,按上去一个。
  起码在大明朝,这绝对是一件大麻烦事。
  虽然朱聿鐭自己觉得,已经摆明了不要脸了,但是自己不要脸归不要脸,他还不想被天下人都指着后背骂不要脸,适当的脸面还是要的。
  朱聿鐭觉得这帮子文官不是最喜欢张口闭口都是祖训,那按排他们罪名就以祖训贪纳六十里剥皮就行了,虽然不人道了一些,但是毕竟是祖训,就得遵守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