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大唐王-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聿鐭根本毫不在意,说到一半时顿时有些愣住了。
  原本朱聿鐭是想也不想便要将曾国维提拔至三军统帅的位置上,但是一想却又有想不妥,毕竟军情紧急至此,再这般空投一个元帅出来,也是极易引起军中的思想混乱。
  再想想还是以自己的名义,全军还能更好的接受一些,还以为已经比较完善了,突然想到对方说的稳定军心,朱聿鐭顿时明白了对方说话的真正意思,顿时呆立当场。
  朱聿鐭斜眼看了这这家伙一眼,敢情说了半天,这家伙的真正意思是让自己当个靶子,给全军立一面旗帜。
  这倒也是,只要自己没有提前撤退,那军心士气肯定能够稳定如恒,甚至为了让自己早点脱离险境,各部撤退的速度肯定也会快上不上,再也无人敢于推诿或者恶意争抢。
  毕竟一旦这样做了,那便是置皇帝于险境,事后也只能从全族投清和全族都去法场走一遭两个选择先一个了。
  “臣死罪!陛下,臣斗胆请陛下将皇旗留在臣这里,臣愿意代替陛下坚持到最后一刻!”
  看着身边的人都对着自己怒目而视,这个时候曾国维也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究竟说出了什么脑残的话了,立即跪地请罪道。
  “起来!皇旗在,朕不在,那这面旗又有何用?而且,朕又岂是畏战之君!今日朕就在这里,哪也不去!曾卿,朕许你以朕的名义,调动全军撤退,数万忠勇将士安危,就全交托你手了!此事若成,朕自不会吝啬封赏!”
  朱聿鐭亲自将曾国维搀扶了起来,平静而又坚定的说道。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以死相报!”
  曾国维再一次噗通跪地,语气有些哽咽的说道。
  士为知己者死,皇帝都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甚至将自己和全军的安危都交到了他手上,这份信任和支持,那也唯有以死相报一途了!
  对于曾国维的表态,朱聿鐭是十分满意的,这一次没有再搀扶于他,而是准备静等他叩完头,便即立即执行他的指挥方略。
  但是还未等曾国维叩头完,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许门泽便跟着跪下,颤声说道,“陛下不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更身负国家社稷,岂能身处险境之中?此事万万不可!”
  “陛下三思!”
  身边一众人全部跪下,无论心中是如何想的,但这会儿不表现一下自己的忠心耿耿,更待何时?
  “朕虽然不能披甲上阵,与将士们沙场厮杀鏖战,但也决不做遇敌先退的废物!朕意已决,无需再劝!”
  对于劝解的人,朱聿鐭一率选择无视,斩钉截铁的说道。
  开玩笑,这里距离大营只有两三百步之遥,就算真的大军溃败,想要逃命还不是轻松的跟玩一样?这样表现自己风骨的好机会,怎么可能就此错过?
  “曾卿,朕和数万忠勇官兵的安全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可以做的到!”
  在这种危局下,朱聿鐭却突然觉得轻松起来,能够发挥一个已经初露峥嵘的帅材,更是让他心情也开始好转起来。
  “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曾国维深深拜服于地,声音低沉而又坚定。
  “开始吧!”
  朱聿鐭再不说话,直接立身于瞭望台上,让全军都能远远看到他那一身拉风的金色盔甲和迎风招展的红色披风。
  至于这曾国维到底行还是不行,就以这次敌前撤退为参考吧,只要他能够做到以少量损失,挽回大部分的军队,那这个人就值得自己好好培养一番。
  就在朱聿鐭心中欢喜之时,曾国维已经开始走马上任,一条条命令如同流水一般的向着全军流淌而去。
  撤退行动已经开始,一切就全看结果如何了。


第171章 阴冷
  明军的行动根本就没有任何掩饰的意思,后军撤回大营后,带出无数的铁荆棘,三角钉之类的东西,开始明目张胆的在阵前大肆铺洒。
  在清军目瞪口呆之中,无数的明军开始疯狂的在脚下挖着陷马坑,这些陷马坑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技术含量,不用太宽,不用太深,唯一的要求便是数量足够的多。
  满清大军不可能就这般坐视明军开展行动,但却也毫无办法可言。
  以步兵对阵,根本不是对手,以骑兵冲锋,在防御严密的步兵方阵面前,根本是一点便宜也不可能占的到。
  不过临敌撤兵,向来便是军中大忌,一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收场。
  清军的应对办法依旧是没多少花样,号角声连绵不绝,骑兵左右佯攻,但这一次在明军面前,他们的佯攻却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已经在阵前开辟出巨大的陷马坑缓冲区的他们,对于骑兵的佯攻,心理上已经淡定了许多。
  火炮的轰鸣伴随着清军骑兵的袭扰,有一声没一声的表现自己的存在,但是大部分火炮已经开始随军而退。
  在左翼明军开始缓缓后退之时,清军也开始向前压迫而来,几番试探之下,发现明军的火力已经大不如前后,数千立功心切的蒙古骑兵迂回自侧后呼啸而来,这里没有三角钉,也没有铁荆棘,面对着已经开始后撤的明军队伍,他们似乎已经能够看到明军在追击下尸横遍野的场面。
  但等到他们奔行至数十步时,这才骇然的发现距离明军阵地不足百步的地方,竟然有无数的火绳在滋滋的冒着烟雾!
  这给清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东西,哪里还会有人不认识,还没等前排的骑兵勒住战马,他们便已经在战马的驮伏下来到了跟前!
  眼见前面的震天雷似乎还未燃烧到跟前,无数的蒙古骑兵松了口气,急忙策马冲了过去,堪堪跑出十数步,这才惊魂未定的准备给后面的族人示警。
  但还未等他们开始示警,便即一排排的摔倒于地,在他们面前的是无数挖好的陷马坑,战马在这种环境下,根本就别想奔跑的起来,随时都会马失前蹄。
  在前排的蒙古骑兵一排排倒下之时,已经燃到尽头的震天雷便即轰然炸响,一股股硝烟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腾空而起,接着便是无数的惨叫声与战马的悲呜声。
  前冲的蒙古骑兵先头部队,立即变得稀稀拉拉,数百上千的骑兵,只是一瞬间便即成了一地的尸体和伤员。
  在蒙古骑兵惊魂未定,纷纷勒马之时,田雄、马得功部火铳兵迅速前冲,连续三轮火铳输出,又是让百多骑跌落下马。
  在蒙古骑兵骇然后退之时,却是发现明军骑兵已经滚滚而来,这一次蒙古骑兵再无任何侥幸,直接选择打马便逃。
  论起骑术以及控马的能力,无论中原王朝的骑兵如何训练,都不可能比的上蒙古人这种游牧民族,在对方一心想逃之下,根本就不可能追的上他们的背影。
  被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后,还敢趁乱上前沾便宜的清军已经没有了,大部分都远远的立于一箭之地外,谨慎的向前推进着。
  明军的撤退速度很快,在朱聿鐭这根定海神针压着全军后,曾国维的命令被各个将领十分听话的依令而行,全军虽然都在运动着,但却能够保持着慌而不乱。
  这也是因为大营距离大阵十分近,大家都能保持镇定的缘故,否则的话,就算朱聿鐭亲自站在殿后军队的最前面,估计都难以让全军保持安稳。
  在收到明军开始大规模收兵回营的消息后,清军上下都是一片振奋,按照一般情况来看,军队一旦撤退,就会从上而下失去战斗欲望,只要施加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就是全军溃败的节奏。
  在这种气氛下,原本被揍的鼻青脸肿的绿营兵们,也一个个再次鼓起了斗志,纷纷摩拳擦掌的想要将场子找回来。
  清军上下士气旺盛,令苏克萨哈多少有些安慰,但是他没有想到明军撤退的速度是如此之快。
  在他刚刚调配好军队出战序列,明军左翼的军队便即已经完成了旋转,自一条半曲线,变成了以大营为中心的半圆形防御阵。
  背靠大营,又有赣江环绕侧后,完全变成一只刺猬。
  明军的这次撤退,与其说是撤退,还不如说是变阵更加确切,不同的是,明军有近半的人可以从容回营休整和进食,恢复体力。其他的人则是还在坚持着,后队停止,前队自阵势的缝隙中不断的后退,然后在最后方停下脚步重新列阵,周而复使,却是距离大营越来越近。
  苏克萨哈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一旦明军全军退入大营之中,依托坚固的大营防守,他将失去野战击溃明军,一举平定江南的所有机会。
  若是战事真的发展到强攻大营来解决战斗,那他还不如选择自杀来的痛快。
  但越是靠近明军大营,骑兵的步伐就越是艰难,无数的陷马坑直接将清军的骑兵机动力完全废掉了,
  不过绿营的行动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而且立功心切的他们,已经杀至明军面前,希望能够咬住明军的后卫,最好能够趁明军慌乱之际杀入其中,摧毁他们的殿后军队,然后突袭正在撤退的明军主力,驱赶败兵入营,彻底击败明军。
  但是令他们绝望的是,无数火铳快速的在他们面前排好阵势,然后便是一阵炒豆子一般的轰鸣声响起。
  数百个冲的最快的绿营将兵,直接被打的横尸当场。
  不仅仅如此,火铳的轰鸣声一轮接着一轮,三轮火铳齐射后,绿营的步伐已经变慢了许多。
  当震天雷再次被远远掷了过去后,刘一鹏满意的看到原本兴奋吼叫着冲来的绿营,再次被放了羊,直接溃逃的到处都是。
  绿营的崩溃来的极其突然,又在情理之中,明军的抵抗依旧强烈,根本就看不出撤退时的慌乱,殿后部队根本没有任何动摇的情况在内,甚至那迎面飘扬的皇旗都在战场之中稳如泰山。
  “大将军,若不将火炮运来,这仗怕是没法打了!”
  谭泰立于苏克萨哈身边,看着又一次逃的漫山遍野都是的绿营,再看看在战场上举步为艰的蒙古骑兵后,轻轻的叹了口气,抱拳行礼道。
  “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明皇帝不是要当缩头乌龟么?本大将军这就将江西杀成一片白地,我看他还出不出他这硬壳!”
  苏克萨哈脸颊肌肉不断的颤动着,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憋屈和不甘,目光死死的盯着已经开始缓缓向大营中撤去的大明皇旗,声音阴冷的说道。


第172章 呆立当场
  苏克萨哈是一个果决之人,想到便要去做。
  在留下三万骑兵与明军周旋之后,亲率大军越过南昌南下,不理会坚固的大城池,只在乡镇村落之间来回扫荡,所过之处,人烟断绝,村镇都只徒留下冲天黑烟。
  大肆的杀戮,源源的战利品不断的进入囊中之下,原本士气低落的清军快速的重新焕发斗志。
  甚至有些军队已经耐不住性子,开始化整为零,直接将瑞州府,临江府境内搅的天翻地覆。
  当苏克萨哈大军窜入江西腹地的消息传至朱聿鐭跟前时,朱聿鐭不由的脸上也出现了僵硬之色。
  这些地方虽然已经被清过场了,但是地方上一些不信邪的人还大有人在,现在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清军屠刀下的亡魂和怨灵。
  虽然有些不忍,但是朱聿鐭却也没有别的选择,明军骑兵极少,与清军这种机动力极强的敌军周旋,先不说胜负的问题,单单一个追击,就算明军步兵跑断腿也不可能追的上对方的尾巴。
  更别说清军虽然分散兵力,四处屠掠,但若是他们愿意,随时都能快速集结起来向明军发起反击战。
  远离大营,又不可能带着大量的火炮等利器,想要与骑兵决战,那只会是找死。
  因此当麾下众将纷纷义愤填膺,向朱聿鐭请战之时,朱聿鐭一概直接予以拒绝。
  “若是切断鞑子退军路线,当以何处着手?”
  在拒绝了所有将军的请战要求后,朱聿鐭死死的盯着屏风上画的抽象地图,对着身边的曾国维问道。
  “鞑子若要撤军,当以水路为先,东可走赵家围入鄱阳湖,由昌江直入南直隶,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而且山脉连绵,不适合骑兵纵横,更极易被官兵伏击。
  北路则不同,沿昌江而北,由芦潭、吴城入鄱阳湖,由湖口沿江而下,地形平坦,无论行军还是作战,都有足够的挪腾空间,对以骑兵为主力的鞑子最为有利!
  官兵只要能够扼守九江、湖口,就能令鞑子进退两退,不败而败!”
  曾国维根本就没有问朱聿鐭问这问题的原因,而是看了一番地图之后,便即十分自信的说道。
  “湖口不算什么,我大明水师占优,攻占这里并不难。但九江却是坚城一座,末将老家便是九江一带,曾经见过九江城防极为坚固,虽然我大明将士骁勇差点,但若没有足够的时间,怕是难以奈何。”
  在朱聿鐭点头的时候,一边的赵士元却是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