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省吃俭用,到处抠,每年抠出将近一千万两的军费,养着辽东几十万大军,但是直到崇祯五年袁崇焕总共才收复了两百余里失地,这不是夸夸其谈是什么?
  去年辽河大捷具体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从袁崇焕上报的奏折来看,辽河大捷的确是靠死守西宁堡,筑大辽河堡才最终获胜的,难道这个袁崇焕真的只会守城不会进攻?
  这段时间,他本来就有点紧张过度,以致难以入眠,这会儿一收到辽东大败的消息,他顿觉头晕目眩,整个脑子里都乱了。
  袁崇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搞不清楚了,正好,温体仁就在跟前,他不由问道:“长卿,你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承担起收复辽东的重任吗?”
  温体仁装出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这个,微臣和袁大人不是很熟,不敢妄加揣测。”
  崇祯却是不依不饶道:“说说你的看法。”
  温体仁这是在欲擒故纵,他早就准备了一堆坏话,什么不敢妄加揣测,他只是为自己胡说八道埋下伏笔而已,他就知道崇祯不会轻易“放过他”,这话都问出口了,他不回答,崇祯这性子,能答应吗!
  他仍旧装着一副惶恐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道:“皇上,真要微臣说,那微臣就实话实说了,如有冒犯,还请皇上海涵。依微臣之见,这袁崇焕最起码是不思进去,什么五年平辽,他就是在骗皇上!辽东每年军费将近千万两,养着二十多万大军,他又干了些什么呢?连续数年,无有寸进,皇上不催促,他就不出兵,六年了,要不是皇上英明,去年硬逼着他出兵,这会儿他可能还窝在关宁锦防线睡大觉吧!”
  这连带拍马匹的损人方法是崇祯最喜欢的,他不由点头道:“嗯,这个袁崇焕的确有点不思进取,朕不逼他出兵,他就窝在那里不动,这样怎么收复辽东!”
  温体仁又接着道:“微臣以为,这袁崇焕也没什么本事,他只是运气好而已。传闻,当初宁远大捷就是因为一枚炮弹擦伤了努尔哈赤,建奴才退兵的。宁锦大捷则是因为毛文龙在后方不断骚扰,皇太极担心后院起火才匆匆撤兵。还有辽河大捷,听闻全是火炮之功,这会儿他却把二十门火炮推进河里,简直是不知所谓。这次海州的大败足以说明,他一旦没了运气,就是个庸才!”
  崇祯闻言,脸色又有点难看起来。
  温体仁之所以一直获得崇祯的信任,就是因为他说话能顺着崇祯的脾性来,比如说袁崇焕这件事,如果温体仁直接开口说袁崇焕是个没用的饭桶,皇上,您赶紧把他撤了吧,那崇祯反而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但温体仁却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虚虚实实,将辽东的情况经过一番“加工”说出来,让崇祯自己去“思索”。
  崇祯果然开始思索了,如果袁崇焕真是这么一个无能之辈,那自己把收复辽东的重任交给他,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粮饷!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有点想将袁崇焕撤职查办了,但他还有点犹疑不定,毕竟他还没收到袁崇焕的奏折,辽东到底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
  他想了想,干脆挥了挥手,颓道:“好了,你先下去吧,一旦有辽东的奏折,马上给朕送过来。”
  温体仁没再说什么,他依言拱了拱手,恭敬的退了出去。
  这样就完了吗,当然不是。
  第二天,弹劾袁崇焕的奏折便如同雪片般的飞来,大致意思就是从各种途径获得了辽东战败的消息,袁崇焕却一直隐瞒不报,这是有意欺君,必须严惩!
  袁崇焕是故意隐瞒不报吗?
  当然不是,他那天忙了个通宵,的确累的不行了,一觉睡到当天晚上才起来,第二天,他还要统计战损,考虑怎么写奏折,所以,直到下午才把奏折发出去。
  崇祯可不知道这些缘由,他看到那些弹劾奏折已经恼火到不行了,这个袁崇焕,难道真的想欺君吗,整个朝堂都知道他战败了,他竟然还没把奏折传过来!
  等到第四天,袁崇焕的奏折终于到了,当然,他的奏折是经过一番润色的,大抵意思就是,皇太极故意设圈套,想引他上钩,他没有上钩,反而乘机干掉了上万敌军,自己这边损失也不是很大。
  崇祯看了,顿时大怒,败了就是败了,还说成是挫败了皇太极的阴谋,简直无耻之尤!
  温体仁这两天的铺垫让他对袁崇焕已经失去了耐心,他甚至真的以为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袁崇焕都是靠运气获胜的,这么个庸才,怎么能担负起收复辽东的重任,他直接下旨,将袁崇焕撤职查办,押回京城受审!


第四十四章 惊天逆转

  袁崇焕兵败海州,随即便被撤职查办,一切来的如此突然,张斌甚至还没想好对策,崇祯就已经下旨押袁崇焕回京受审了。
  这下就连张斌都没辙了,崇祯之冲动,这会儿谁都挡不住,因为他是皇上,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
  当然,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他想怎么样,而是温体仁想怎么样。
  还好,这个时候温体仁已经权倾朝野,他并不需要一个惊天大案来排除异己,争夺朝堂的控制权,他只是需要蓟辽督师之位,需要辽东二十多万兵马的控制权。
  所以,袁崇焕并没有再次被污通敌叛国,也没有被判凌迟处死,最终他只落了个轻敌冒进以致兵败的罪名,崇祯念他在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辽河大捷中有功,只是罢了他的官,甚至牢饭都没让他吃几天,就把他给放了。
  袁崇焕心里这个憋屈啊,他在辽东出生入死十余年,先后获得三场大捷,竟然就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被罢了官,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他出来之后找人一打听就明白了,这洪承畴是首辅温体仁的亲信,如果他去告人家,恐怕刚出来又得进去!
  他算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天启朝,他被魏忠贤抢夺军功,有理没地方说,崇祯朝他被洪承畴背后搞鬼,有理还是没地方说,这大明朝堂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
  不过,在归去之前,他特意给张斌府上投了封拜帖,一为感谢张斌这些年来的帮助,同时也想跟张斌诉诉苦,让他小心朝堂之上的这些奸妄小人。
  张斌这会儿已经大致搞清了辽东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总结起来就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个袁崇焕,一得意,便忘形,迟早得出事!
  张斌都跟他说过了,让他不要急,稳打稳扎,慢慢推进,结果,这家伙,一场辽河大捷就飘了,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还真以为凭他的本事能干翻皇太极呢。
  要他真这么厉害,六年时间,皇太极不早被他赶回建州去了,问题他就没这么厉害,六年时间,他才推进了两百多里。
  张斌也知道,崇祯在催他,但是,崇祯再怎么催,他也应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啊,如果他能未雨绸缪,先在辽河东岸修筑一座堡垒,皇太极就算能飞到天上去,又能拿他怎么样!
  当然,这会儿说什么都迟了,袁崇焕已经被罢官了,他收到袁崇焕的拜帖,立马就给了回复,让袁崇焕第二天晚上来,他在主宅大堂设宴,请袁崇焕喝酒。
  这会儿袁崇焕反正都被罢官了,倒也不用忌讳什么了,张斌也没打算再帮袁崇焕去抢夺蓟辽督师之位,更没打算将袁崇焕拉入自己的阵容,袁崇焕这动不动就翘尾巴的毛病迟早会出事,他可不想老给人擦屁股,他之所以请袁崇焕吃饭,只当是给朋友送行了。
  袁崇焕也没有请张斌再帮他什么,因为他早就听说张斌被温体仁给进了谗言,这会儿日子也不好过,崇祯对张斌也颇有些看法,只是还没将张斌罢官而已,他们可谓“同病相怜”。
  这晚上袁崇焕喝了很多,喝到最后,他甚至都喝醉了,他一个劲的感叹生不逢时,自己空有精忠报国之志,却一再被阉党打压,根本就无法一展抱负。
  张斌听了,也没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安慰他,功名利禄皆是浮云,只要人没事就好。
  袁崇焕自然听不懂张斌是什么意思,因为他已经喝醉了,就算他没喝醉,也不能明白只要人没事就好是什么意思,他这个时候还是有那么点自傲的,自己数次击败建奴,取得不世功勋,难道皇上还能把他给宰了?
  张斌也没跟他解释,这会儿崇祯杀人可不看你的功勋,也不看你的能耐,崇祯也是“身不由己”,因为他身边始终被奸臣围绕。
  历史上,崇祯重用的权臣,王永光、温体仁、张至发、薛国观、杨嗣昌等人都是只顾争权夺利,不管国家兴亡的主,崇祯被这些人耍的,不知道“害死”多少忠臣良将,袁崇焕这个还不算什么,因为他有得意忘形的毛病,又爱吹牛,多少有点咎由自取,像孙传庭和卢象升死的那才叫冤呢,他们都是空有精忠报国之志,最后只能憋屈的战死!
  袁崇焕最终还是走了,离开了辽东,离开了京城,正值壮年便回家养老去了,紧接着,洪承畴便如愿以偿的接任蓟辽督师之位,崇祯倒是一如既往的催洪承畴赶快进攻,争取一年之内收复辽东,洪承畴却没袁崇焕那么傻,他可不想去跟建奴拼命,他只想以蓟辽督师为阶梯,爬上更高的位置,至于收复辽东什么的,他没有一点把握,也没有一点兴趣。
  于是乎,他又使出了拖延大法,一个劲的抱怨袁崇焕海州大败以致辽东军伤亡惨重,这伤亡惨重自然需要休整,他是想拖到寒冬降临,冰封天地,这样他又有一年时间可以想办法往上爬了。
  要说洪承畴这运气还真是逆天的好,他想着法子在背后捣鬼,想害得袁崇焕兵败,结果,他还没出手,皇太极便“帮”他把袁崇焕击败了。
  这会儿,他想着法子拖延时间,结果,他才拖延了不到半个月便不用想办法拖延了,因为崇祯已经无暇顾及辽东了!
  崇祯为什么无暇顾及辽东了呢?
  很简单,因为农民军又起来了,而且声势大的吓人!
  农民军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也要拜温体仁所赐。
  崇祯六年到崇祯七年,温体仁利用京察大计排除异己,提拔亲信,培植党羽,掌控朝堂,整个大明朝堂可谓风声鹤唳,曹于汴、吴宗达、郑以伟、毕自严等清正廉洁的官员纷纷被他拉下马,换上的几乎都是依附于浙党、齐党的官员,这些人大多是有问题的,要不也不会心甘情愿依附阉党余孽,在朝堂之上他们还算比较收敛,因为崇祯并不是天启那种不问朝政的瞎子聋子,如果做的过分了,他也是会发火,会杀人的。
  这些官员到了地方上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之所以依附阉党余孽,不就是想捞点好处吗,所以,温体仁掌控朝堂之后,好不容易清明一点的吏治又滑向了贪腐的深渊,张捷和史范是被张斌给收拾了,但是,温体仁派到其他地方掌权的官员却没人能收拾的了,他们贪腐起来那叫一个可怕啊,有钱的地方,刮地三尺他们都嫌不够,没钱的地方,他们就举起刀子往老百姓身上刮!
  南直隶、山东、浙江这些沿海省份还算好点,因为受灾不是很严重,老百姓多少还有那么点油水,贪官污吏一通搜刮还不至于逼的他们铤而走险去造反,河南、湖广、四川、山西、陕西这些受灾严重的内陆行省就不得了,老百姓原本就受灾严重,饿的两眼发黑,这些贪官污吏不但不想办法减免税赋,还一个劲的巧立名目,增加税赋,逼的这些老百姓压根就没了活路。
  没了活路怎么办,唯有加入农民军,反他niang的!
  这下,农民军又如同滚雪球一样的发展起来,其中发展的最快的是农民军高迎祥部,怀庆兵败之后,高迎祥听从了李自成的建议,选择了河南、陕西、湖广三省交界的郧西地区,来回在三省穿插,将河南、陕西、湖广三省的地方官员耍的团团转,实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温体仁利用京察大计将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都干下去换上自己的党羽之后,高迎祥手下的队伍更是如同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农民军高迎祥部竟然从五万余人发展到将近二十万!
  这还是因为缺乏粮食,征兵的时候只能挑选青壮,要不然,再翻一倍都有可能。
  农民军中的另外一个枭雄张献忠也发展的不从,他听从了罗汝才的建议,选择了四川、陕西、湖广三省交界的竹溪地区,与郧西的高迎祥遥相呼应。
  一开始,他也是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来回在三省穿插,将四川、陕西、湖广三省的地方官员耍的团团转,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等温体仁掀起的贪腐之风一吹过来,他手下的实力也急速膨胀起来,很快就发展到了十余万人,就连赛曹操罗汝才都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