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租赁了仓库,开设了商行,又在本地雇佣了几名账房管事,然后通过商行和几名大粮商建立了联系。
  今天是周宽采购的第一批粮商到岸了,粮食是从阆州采购,共一千石,价格是五百贯钱,另外再付五十贯的水运费,然后还要掏一百贯钱雇佣蜀道驼队将这批粮食运往秦州。
  “靠岸了!”船老大大喊一声。
  周宽回头对一名管事道:“现在可以搬运吗?”
  “随时可以!”
  “那就现在动手,把粮食搬运到仓库去。”
  管事一挥手,一百名挑夫跑了上来,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是从船上把粮食背上岸,另一路负责利用独轮车把粮食从码头运到仓库。
  一百名挑夫如蚂蚁一样忙碌起来,这时,另一名本地雇佣的管事上前对周宽道:“大管事,刘掌驼来了!”
  从梓潼县北上,一般都是用骡子背运,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把能负重的骆驼引进来,这些骆驼运量大,也比较容易照顾,所有深受商人的欢迎。
  周宽也和一支由百头骆驼组成的骆驼队签署了运输协议,负责给他们运输粮食到秦州,如果顺利的话,就要长期签约了。
  片刻,一名身材健壮的中年男子走上来,他真名叫什么大家都忘记了,因为他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大家都叫刘疤子。
  刘疤子在蜀道上走了快三十年,对蜀道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周宽之所以找他,是因为在建炎三年之前,他经常率队去秦州。
  “大管事,粮食到了,我们今晚就可以出发了。”
  周宽点点头,“一千石粮食一次运完没有问题吧!”
  刘疤子咧嘴一笑,“当然没有问题,两百头骆驼就能运走。”
  “到成纪县要几天?”
  “最快半个月!”
  周宽心中暗算,来回要一个月时间,第二批粮食自己一个月内应该能采购回来。
  这时,周宽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道:“出了北仙人关后走直线北上成纪县,不要去走陇州绕远路。”
  周宽昨天接到杨元清的鸽信,特地叮嘱他,粮食运输队不要绕陇州。
  刘疤子眉头一皱,“走直线要经过羌人的地盘,那些羌人可不好打交道。”
  “放心吧!秦州军的军粮,他们不会为难的,再说,有我们的军士跟随,一路关隘你都不用担心!”
  “好吧!回来以后我们结帐。”
  周宽点点头,“你把回单收好,到时我就看回单付钱给你。”


第一百九十八章 调查
  朱胜非派出的调查特使沈大渊在陈庆走后第三天抵达了成纪县,沈大渊也是朱胜非带来上任的心腹。
  沈大渊并非科班出身,他原本只是蔡州的一名小文吏,但他是朱胜非的远亲,攀上朱胜非这条大腿后,他便开始飞黄腾达,被任命丹阳县尉,还不到三年,又调入刑部,现在又跟随朱胜非来到川陕,出任宣抚使官衙司法参军事,权力很大。
  这一次沈大渊也憋足了劲,要为朱胜非好好收拾陈庆,他带着二十几名随从来到军营,杨元清把他迎进军营,沈大渊打量一下军营,冷冷问道:“你们陈统制呢?我奉命找他问事,请他来见我!”
  杨元清躬身道:“沈参军有所不知,西夏军入侵西宁县,陈统制在三天前已率大军赶去了西宁县。”
  沈大渊愣住了,陈庆不在成纪县,这个停职命令怎么执行?
  “他何时回来?”
  “这个就不知道了,期待战争早点结束吧!”
  沈大渊稀疏的眉毛挑了挑,期待战争结束?宋金之战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呢!
  既然正主不在,那就只能先敲边鼓,收集证据,把人证物证拿到,就算他不回来也无关紧要了,宣抚使要的可不是停职,而是革职。
  “好吧!你们这里有个叫做张简的将领吧!让他来见我。”
  “张简已经不在这里了。”
  沈大渊‘砰!’的一拍桌子,咬牙切齿问道:“什么叫做不在这里了?”
  杨元清一脸平静,“半个月前他违反军纪,被郑统领责打,他心中怀恨,已经离开军营走了,如果不相信,可以看每天晚上的巡点记录和军务记录,上面很清晰地记录了一切。”
  “把记录拿来,我要抄录一份副本!”
  杨元清命令手下去取副本,沈大渊又道:“另外,我还有一些事要问一问杨将军!”
  “沈参军请说!”
  沈大渊给手下使个眼色,让他做好记录,沈大渊问道:“大概半个多月前,杨将军带人去关中运了一批物资,没错吧!”
  杨元清去终南县搬运物资,沿途关隘都有记录,这个无法否认,陈庆也不想否认,但他们当初去终南县运输钱物时就做好了准备。
  杨元清点点头,“确有此事!”
  沈大渊精神一振,又连忙问道:“我想知道,搬运的是什么物资?”
  “主要是粮食,还有兵甲、火油、弓箭等军用物资。”
  “一派胡言,你们搬运的是铜钱和白银、布匹,到现在了,你们竟然还敢欺瞒?”
  杨元清冷笑道:“我怎么是胡说,我们有运输清单,搬运什么物资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沿途关隘的检查印章,而且这次搬运,我们统制专门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吴都统,难道沈参军来之前都没有调查过吗?”
  沈大渊一时哑口无言,他和朱胜非都是刚到汉中,对这种物资搬运流程一无所知,仅仅是因为傅选的告密,而傅选又是通过他亲家潘大官人的告密,潘大官人则是通过张简的背叛,最后张简不知所踪。
  沈大渊忽然意识到,调查这件事还真不容易,人家那边做得严丝合缝,他们却没有任何突破口。
  “那参与搬运的士兵呢?我要和他们谈一谈。”
  “回禀沈参军,他们都跟随统制去迎战西夏军了,不在成纪县。”
  沈大渊有点抓狂了,咬牙道:“打开仓库,本特使要巡视你们的仓库!”
  杨元清随即命令军士打开仓帐营栅大门,准备好仓库账簿,所有的钱财根本就不进军营仓库,不怕对方查。
  沈大渊走了一圈,终于发现了端倪,他异常兴奋问道:“呵呵!我要知道,你们从大户手中购买粮食,从羌人手中购买羊只,所花费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告诉我,这些都是你们统制私人的钱财?”
  “沈参军说得一点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统领动用个人钱财购买,另外,羊只是羌人送我们的,一文钱都没有花。”
  沈大渊气得眼睛里喷火,怒不可遏道:“你们统制又哪来这么多钱?”
  “天子赏赐的,沈参军不信可以去问天子。”
  沈大渊猛地瞪大了眼睛。
  ……
  西宁县又叫做甘泉堡,这座堡城的人口和规模与县城没有什么区别,说它是县城也不为过,它在州衙的地图上叫做西宁县,但在军方的地图上,它却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插在秦州的最北面,以至于会州和德顺州的西夏军都不敢轻易南下。
  西夏对甘泉堡一直虎视眈眈,多次想得到这座军堡,但金兵却始终不肯答应,即使金兵放弃熙河路东撤,甘泉堡内还是象征性地留下了一百金兵驻扎。
  可别小看这一百金兵,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西夏对甘泉堡垂涎三尺,却又不敢轻举妄动,金国是要把熙河路转给齐军,而不是西夏人。
  这也是陈庆要前往西宁县的主要目的,他也要先拿下甘泉堡,然后以甘泉堡为后勤重地,向驻扎在德顺州北部的西夏军发起进攻。
  陈庆军队昼夜兼行,这天傍晚,大军抵达甘泉堡以南约十里的一道山谷内,这一带也属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地落差很大,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就藏匿在一座座巨大的沟壑内。
  陈庆驻军的这条沟壑叫做柳皮沟,是极少数有名字的沟壑之一,因为山沟内有一个柳皮村的得名。
  金兵倒是没有屠杀这些山沟内的村庄,因为金兵也需要它们的存在,给金兵做向导,或者成为巡哨的补给点。
  天刚擦黑,赵小乙便将两名年迈的老者带到陈庆的大帐。
  陈庆很热情地请两名老者进大帐坐下,笑道:“想必你们也明白,我大军到这里肯定是要取甘泉堡,但我对甘泉堡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里面还有金兵,两位老丈能不能给我说一说?”
  两名老者对望一眼,年纪稍大的老人小心翼翼道:“其实甘泉堡的金兵已经撤了,只留了一百人,已经不足为虑,关键要当心西夏人。”
  “西夏军也来了吗?”陈庆两名问道。
  “西夏军一直有探子在甘泉堡附近活动,但就在前几天,又来了一支探子,但人数比以前多得多。”
  “以前有多少,现在有多少?”
  “以前只有几人,但前几天却来了两百人,现在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一定还在甘泉堡附近。”
  陈庆眉头一皱,难道自己出兵被西夏人得知了?不应该啊!自己出兵很隐秘,连成纪县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知道。
  难道是……因为朱胜非上任?
  陈庆隐隐有一种直觉,因为朱胜非上任而导致西夏和齐军的异动,可能性更大一点。
  “对方只有一百守军,两位老丈觉得我怎么夺取比较容易?”
  “这个问题让我兄弟来回答吧!他以前也是宋军士兵。”老者指了指旁边一直沉默同伴笑道。
  “这位老丈原来是宋军?”陈庆肃然起敬。
  瘦小的老者叹了口气,“永乐城的亡魂罢了,提它做甚?”
  陈庆默然,原来是永乐城的败兵,那是大宋攻打西夏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宋神宗也因此病亡。
  老者又对陈庆道:“甘泉堡的重要性不亚于永乐城,更关键是它有水源,西夏一直对它虎视眈眈,却不敢得罪金兵,但一旦将军出兵,西夏肯定也要豁出去了,我建议将军今晚就出兵,一旦被西夏人发现将军的军队,很可能他们今晚也要夺城了。”
  陈庆点点头,甘泉堡附近已经出现两百名探子,那么大部队一定就在附近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抢关
  黑夜中,陈庆率领五千精锐士兵出现在甘泉堡一里外,虽然他对甘泉堡已经从书面记录上比较了解,知道它高大坚固,扼守战略要道,易守难攻,现在却亲眼看到了甘泉堡,着实让陈庆震撼不已,它位于一座大山的边缘,矗立在高处,就是一座山峰。
  更重要是,它扼断了德顺州通往会州的必经官道,它的旁边不远处又是南北主官道,尽管黄土高原上各种小道很多,但能走骑兵和辎重的官道就这两条。
  夜空很晴朗,星河璀璨,黑黝黝的巨大城堡矗立在深蓝色的漫天繁星下,看起来多了几分神秘,尤其城头上高高的尖型眺望塔,颇有几分中世纪欧洲城墙的感觉。
  这时,赵小乙弯腰上前低声道:“卑职手下发现东面一片树林内也埋伏一支军队,约有三千人左右,距离甘泉堡约有三里。”
  陈庆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西夏军准备今晚夺城了,现在是一更时分,很可能西夏军夺城时间就在两更。
  在一更时分夜袭城池的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部分士兵一更时分都没有睡着,或者睡得很浅,一般夜晚攻城时间都安排在两更或者三更,陈庆原本也是决定在两更攻城,但现在,他必须改变计划了。
  “传令张都头,飞猿队上!”陈庆下达了命令。
  张都头叫做张尹,原本是终南山的一名年轻猎户,他在终南县加入了陈庆的军队。
  这个张尹最大的本事就是爬树攀岩,陈庆亲眼看见他只借助一把刀就徒手攀上了三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只用短短一盏茶时间。
  陈庆便以他为核心,成立了一支二十人的飞猿队,隶属于斥候营,他们基本上都是猎户,对于这样有绝活的奇人,陈庆一向都积极招揽,比如定西寨给他们引路那个年轻猎户,也被陈庆招揽进了飞猿队。
  一名年轻男子一挥手,带着十九名手下扛着攻城杆猫腰飞奔而去。
  陈庆又吩咐刘璀和牛皋各率一千弓弩手和一千长矛军,埋伏到东面官道两侧,应对西夏人的偷袭。
  张尹和他手下今晚是用长杆攻城,张尹之所以不用刀攀城,他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这甘泉堡是用糯米浆和上石灰做成灰浆,用大青石修砌而成,也只有十几多年的历史,这样的城墙根本就没有缝隙,刀也插不进去。
  所以他们就采用了另一种攀城方式,用长杆上城。
  这种长杆是用竹竿做成,可不是直接从山上砍来,而是类似攻城车的抛竿,用竹竿浸泡数月的油,再晾晒数月,如此反复四五次,大概耗时两年时间,如果是攻城车的抛竿,那需要时间更长,要至少九浸九晾。
  这样浸制得到的竹竿极为坚韧,很难折断,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