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洞庭湖南面的潭州和西面常德府,杨幺军却异常顺利,占领了半个潭州和整个常德府。
这次华容之败和西军陈庆的强势登场,使杨幺内部产生很大的分歧,一部分将领想把老巢撤到常德府,但另一部分将领却不肯离开君山,杨幺也左右为难,他当然也不想离开‘龙兴之地’君山,只是陈庆的到来让他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杨幺并没有华容兵败放在心上,黄潜是江夏水贼,目前是杨幺手下第二大势力,黄潜军队被陈庆全歼,反而有利于杨幺对手下众贼将的掌控。
只是陈庆凶狠的杀戮动摇了杨幺的军心,这一点让杨幺十分被动。
“我记得大王说过,你曾和陈庆交过手?”军师黄诚问道。
杨幺点了点头,“还是去年的事情了,他只有两人,居然杀死了我数百名手下,逼得我不得不撤离,算是我最窝囊的一次败绩。”
“此人除了强悍外,谋略如何?”黄诚又问道。
“军师的空江之计他没有上当,就足见他并不愚蠢。”
黄诚摇摇头,“这不是他识破我们,而是王彦,包括王彦在华容县设下陷阱,引诱我们弃船北上,最终遭遇骑兵的全歼,这些都是王彦的布局,陈庆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一旦陈庆进入岳州,他将独立作战,我就更关心他的谋略能力了。”
杨幺不屑地哼了一声,“他有谋略又能怎么样?在我看来,谋略只是辅助,实力才是根本,在陆地,他的骑兵我打不过,但在水中,那就是我的天下,他就算是诸葛亮再世,一旦下水,就得乖乖束手就擒!”
黄诚干笑两声,“这倒也是,实力是根本嘛!”
杨幺重重一拳砸在桌上,“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他引入水中来战!”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快步奔上堂,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大王,齐国特使到来!”
杨幺一怔,连忙道:“快快有请!”
早在三年前,伪齐皇帝刘豫就派人前来招安杨幺,但被杨幺一口回绝,他野心极大,才不想成为伪齐的臣子。
去年,伪齐改变了策略,不再招安杨幺,而是承认他的地位,表示愿意和他结盟,这一点符合杨幺的利益,两家一拍即合,在去年秋天两家正式结成了联盟。
这一年间,伪齐利用长江水路向杨幺提供了不少兵甲物资,光兵甲就提供了两万套、帐篷五千顶,使杨幺的直属军队从一万五千人迅速增加到三万五千人,至少从这一点,杨幺还是很感激伪齐国。
一名年轻精明的特使走了进来,此人是伪齐礼部郎中,大宋名臣张叔夜的孙子张明中,曾经和吕绣订过亲,吕颐浩在得知他在伪齐为官后,便毫不犹豫废掉了这门婚事。
张明中去年就作为特使出使洞庭湖,代表刘豫和杨幺签署了同盟协议,他也因此从礼部员外郎升为礼部郎中。
杨幺热情地将张明中迎入内殿,指着一把金光闪闪的椅子笑道:“这张椅子如何,是我用六十斤黄金打造而成,上面镶嵌了八百多颗宝石,富贵吧!”
张明中微微笑道:“果然不是凡品!”
嘴上夸赞,他心中却鄙视异常,用黄金做椅子,却用大海碗喝茶,一个粗鄙不堪的家伙。
“我这次过来,是奉我家的天子之旨,谈一场大战上的合作,不知大王是否有兴趣?”
“你具体说说看!”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上任
张明中一只象牙椅上坐下道:“我们决定配合金兵发动中线进攻,进攻襄阳荆州一线,我们天子希望大王也在洞庭湖发动攻势,牵制宋军,使宋军无法全力防御荆州。”
说着张明中取出一份天子的亲笔信交给杨幺,杨幺看了看又把信递给了黄诚。
杨幺极为精明,他眼珠转了几圈,试探着对张明中笑道:“这次你来得很巧,正好陈庆出任岳州知事,还带来一支精锐西军,我想知道,你们发动中线进攻,是不是和陈庆有关系?”
张明中迟疑一下道:“我们知道最近宋廷的人员调动,我们发动中线进攻其实也是针对最近一连串的局势变化,其实更多是因为宋军在东线的失利,导致他们把主力军队防守在长江一线,而无暇顾及中线,这个时候正是中线薄弱之时,是一个机会,所以我们才决定发动中线攻势,和具体某个人没有关系。”
黄诚看完信,向杨幺点点头,表示对方的理由可信,可以合作。
杨幺苦笑道:“其实我们已经和宋军开战了,就在几天前,我们一万多军队在华容县大败,陈庆实在残酷,竟然把我的军队斩尽杀绝,投降的士兵也全部杀死,一个不留,还在洞庭湖北岸用阵亡士兵人头构筑京观,简直残暴之极。”
张明中点点头,“他就是以残暴出名,在西北每战必杀绝战俘,被称为人魔,以至于齐国幼童听到他的名字不敢夜啼,其凶残可见一斑,听说他被调离西北,陕西路的将士敲锣打鼓欢庆。”
杨幺听得目瞪口呆,半晌道:“可是他现在来对付我们了。”
“大王有天下无敌的水军,何必担心西北旱狼?”
这个马屁拍得不错,杨幺心中大悦,“说得好,我不敢和他在陆地较量,但他若敢下水,我保证送他去见龙王。”
张明中一路辛苦,杨幺派人送他下去休息,他又和黄诚商议道:“我觉得齐国和我们合作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把陈庆牵制在洞庭湖,能不能牵制住是一回事,但既然齐国有求于我们,那我们是不是该向齐国提一点要求,比如他们一直不肯给我们的火油。”
黄诚笑点点头,“这个要求我认为可以提!”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在殿外禀报,“启禀大王,湖口有急报!”
“带上来!”
片刻,一名报信士兵进殿禀报,“宋军战船队约两百余艘经过长江湖口,声势浩大,弟兄们兵力太少,无法应战!”
杨幺愣住了,宋军的长江水军在江州鄱阳湖,只有几十艘战船,什么时候又冒出两百艘战船?
……
陈庆军队已经返回江陵府,华容县的一万石粮食也通过缴获的船只沿着华容水进入长江,送至江陵府,这时,朝廷已将泉州调集过来的近两百艘战船送到江州,交给湖广宣抚使李纲。
李纲接到了王彦的请求,立刻派出船队赶赴江陵,护卫陈庆的军队前往岳州巴陵县。
其实主要是通过二十里宽的洞庭湖湖口,也叫荆江口,防止埋伏在湖口内的水贼进行狼群式进攻。
有了战船的护卫,陈庆的船队顺利通过湖口,甚至包括骑兵也上船过了湖口,湖口内的贼兵不敢轻举妄动,不到一个时辰,船队便通过湖口,使杨幺的空江之计落空。
至于护送吕绣一行回临安,陈庆没有动用水军战船,他们缴获了几艘千石战船,陈庆派三百士兵乘坐五艘战船,又从王彦交给他的三千岳州军中挑选了一批操船手,驾驶五艘战船护卫着吕绣一行的船只返回临安。
只要离开洞庭湖一带,路上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伪齐国没有水军,虽然润州一带局势紧张,但他们会提前在芜湖进入溧水,直接沿着溧水前往太湖,就不用绕远路走江南运河了。
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的商船都走这条线,避开大军压境的润州,商船直接进入西太湖,想去苏州、常州都很方便,如果想去临安则横穿太湖到湖州,再走官塘河就到临安了,比走江南运河至少节约五天的时间。
至于吕绣回临安后如何筹备婚事,那是后话,现在不必细述。
巴陵县就是今天的岳阳,在宋朝是一座大县,县城城墙在建炎四年因为钟相、杨幺造反而重建,新建的城墙高大坚固,才使得几个月前贼军没有能攻破巴陵县。
这次陈庆出任岳、鄂镇抚使兼岳州知事,他任务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不是让他来治理地方、安抚民生,而是让他来剿灭洞庭水贼,出任知事也是为了更好的集中资源给军队,至于恢复民生,那是剿灭匪患以后的事情了。
城内有很大一座军营,可以容纳两万人,陈庆安排军队入军营住下,又将钱粮物资搬进城内,包括从华容县转移过来的一万石粮食,也一并运入仓库。
岳州通判叫做晏筠,是北宋著名词人,相国晏殊的孙子,年约四十余岁,进士出身,在官场也混了近二十年。
“都统有所不知,巴陵县在建炎四年曾被杨幺攻陷过,在城内大肆掳掠,城内百姓损失惨重,后来很多百姓都逃走了,原本近二十万人的大城,现在只剩下三万余人。”
陈庆点点头,“难怪我感觉城内很空旷,人口稀少,那这样的话,空房子应该很多吧!”
“当然多,一大半房子都是空着的。”
“是这样,我带来很多随军家属,他们也需要住房,目前是住在帐篷,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我就想知道,官府有没有区分有主房子和无主房子?”
“这个……官府没有区分过,不过我们有个小诀窍可区分出来。”
“什么小诀窍?”
晏筠笑了笑道:“很多人只是出去避难,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园,他们总会回来看一看,拔掉门前和院子里杂草,所以如果发现一座房子院子里和门前长满杂草,说明这户人家十有八九不回来了。”
陈庆点点头笑道:“原来如此,我受教了,另外城内百姓粮食情况如何?”
晏筠摇摇头,“情况很不好,今年夏粮都被水贼抢走了,城内百姓这几个月一直靠官府赈济,接下来还不知该怎么办呢!”
陈庆想了想,现在是八月底了,种什么都来不及了,他又问道:“秋天有粮食可以收吗?”
“东面有八千亩稻子,是我们抢种的,大家就指望这点稻米了,如果水贼再来抢走,问题就严重了。”
陈庆淡淡道:“他们不敢再来了,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反抢他们的粮食,除非他们把粮食种在湖中,既然我来了,那局势一定要扭转过来!”
晏筠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这一天我们盼望太久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条件
在巴陵县西面有一条小河叫做巴陵水,这条小河直通长江,从东南山区蜿蜒流来,和洞庭湖没有交集,陈庆缴获的一百多艘船只就停泊在巴陵水中,由一千士兵负责看守。
在一百多艘船中有两艘杨幺的车船,这可是宋军第一次俘获杨幺的精锐利器,陈庆极为看重,专门有一百士兵负责看守这两艘车船。
陈庆抵达巴陵县后的第二天,宣抚使李纲也赶到了巴陵县,和陈庆商议破敌之策。
陈庆带着李纲来到巴陵水河畔,参观者这两艘车船。
“卑职觉得,破敌有三个关键点,其中之一就在这两艘车船上。”
陈庆指着车船笑道:“这是杨幺纵横洞庭湖和长江的法宝,如果我们能找到针对它们的办法,就能将他最得意的法宝破掉了,等于斩断了他的翅膀。”
“找到破解的办法了吗?”李纲捋须欣然问道。
“我军中首席工匠正在研究!”
正说着,谢长治拖着瘸腿从船舱里出来,李纲一怔,“你不是……谢大匠吗?”
谢长治连忙施礼,有些激动道:“李相公还记得小人?”
“怎么不记得,当年你造出的千步炮狠狠打击了女真人嚣张气焰,女真人才不得不从汴梁第一次撤军,我记得还亲自嘉奖过你呢!”
“正是!正是!可惜后来庸臣当道,千步炮被妖道郭京废除了,才酿成后来的靖康灾难。”谢长治长长叹息一声。
陈庆好奇地问道:“千步炮是什么?”
谢长治笑道:“就是将军从甘泉堡带回来的超大型投石机,我们起名叫做千步炮,实际上到不了千步,可以将三十斤的火药桶抛射五百步外。”
陈庆更不解了,要知道导火索是他发明的,之前都是点燃了火药后再抛射,或者点燃油纸,但成功率太低,很多油纸在空中就熄灭了。
“那你们是怎么点燃火药桶的?”
“回禀都统,刚开始我们是用油纸,但发现不行,空中容易熄灭,后来用火药长筒,就是绑在火药箭上那种,它一旦燃烧到头,就能点燃火药桶了。”
陈庆理解了,这个办法不错,它其实也是一种导火索,粗筒型的导火索,当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导火索便捷。
这时,陈庆见李纲还在一旁眼巴巴看着,有点不好意思笑道:“我走题了,说说这艘车船,谢大匠有没有破解它的办法?”
谢长治得意一笑,“破解这种船我至少有十种办法!”
李纲眼睛一亮,“快说说看!”
“要破解这种车船,就要从它的外叶轮入手,这里面有两个关键部件,一个是轴,一个是叶片,开始我以为它们的轴是铜铁铸成的,后来才发现居然是木头的,叶片也是木制,李相公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