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临安,御书房,陈庆和吴阶的两份战报以及川陕宣抚司的报告都已经放在官家赵构的御案上,三份报告在述说同一件事,却出现两个不同的结论,在朝廷中引起了强烈争论。
  陈庆的军报只是阐述了他作战的详细过程,包括全歼一万两千协从军,杀死投降金国的前宋将张中孚,俘获了一批女真人的家眷,陈庆在报告中并没有说完颜兀术撤军是他的功劳,因为金兵撤军时,他已经离开凤翔了。
  这是一份比较务实的战报,包括行军路线,歼敌经过,自身伤亡情况,以及粮草筹备等等,非常详细,很难找茬。
  陈庆写这份战报交给朝廷的意思就是说,事情我已经做了,封赏你们自己看着办!
  引起争论的是吴阶的战报和川陕宣抚使司的报告,当然,川陕宣抚使司的报告其实就是朱胜非的报告。
  吴阶在战报中极力表彰陈庆的功劳,他认为完颜兀术撤军完全是陈庆的功劳,吴阶自然也没有忘记自己将士的功劳,‘每日数次进攻,昼夜不息,金兵伤亡巨万,守军死伤数千,前赴后继,剑门关始终屹立不倒。’
  但川陕宣抚使司的报告却否认了陈庆的功劳,也否认了吴阶军队艰苦抗敌的事情,报告中把吴阶和陈庆的作战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却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他们怎么组织百姓撤退,怎么在汉中坚壁清野,导致金兵在汉中觅粮无果,军中粮食不足,再加上冬天寒冷,金兵不适应气候,以及完颜兀术准备不足等等,不得不撤军。
  御书房内,张浚毫不客气地斥责朱胜非寡廉鲜耻,身为川陕宣抚使抢先逃到成都,不管不问前面宋军在敌军作战,最后却把金兵撤退说成是自己坚壁清野的功劳,简直无耻之极。
  “陛下,事实摆在这里,陈庆威胁到金兵老巢的安危,加上吴阶率军艰苦抗敌,才是金兵撤退的根本原因,朱胜非却颠倒黑白,居然说金兵撤军是他的功劳,简直让天下人耻笑,这样的人还适合做川陕宣抚使吗?”
  张浚看似在为陈庆和吴阶请功,但大家都明白,他其实是在攻击朱胜非。
  赵构看了一眼旁边的秦桧,问道:“秦相公怎么看?”
  秦桧可没有朱胜非那么蠢,现在否定陈庆的功劳,不就是在否定天子的决策吗?
  他不慌不忙道:“陈庆围魏救赵的方案是陛下批准的,也是陛下命令沿途支援的结果,如果没有陛下的支持,陈庆不可能以岳州镇抚使的身份前往关中。
  所以微臣认为,陛下才是这才大胜的主帅,陈庆是实现陛下策略的主将,主帅策划得好,主将落实得力,所以这个方案便成功了。”
  秦桧的无耻献媚让张浚和赵鼎差点吐了,李回却暗暗佩服秦桧会说话,关键时候把功劳归给天子。
  不过,秦桧这次没有支持朱胜非倒是难得,张浚和赵鼎也就保持沉默。
  虽然秦桧的马屁有点太直白了,但赵构心中还是很舒服,至少秦桧有一点说对了,陈庆只是大将,他上面的主帅是谁?当然是自己,这个方案的名称就是自己拟定的,叫做‘攻凤翔救汉中之策,’自己为此下了几道密旨,要求李纲全力支持陈庆北上。
  这次成功不光是陈庆的偷袭凤翔,也是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成功。
  赵构简直就想给自己加官进爵了。
  赵构把朱胜非的报告放在一边,问道:“大家说说吧!怎么奖赏善后?”
  一直没有说话的赵鼎道:“陛下,事实证明,陈庆留在西北更加适合,卑职建议陈庆坐镇熙河,在外部牵制金兵,力保汉中不失,巴蜀不失!”
  “枢密院的态度呢?”赵构笑着问李回。
  李回是出了名的中间派,专门做老好人,他心中已经有数了,天子派陈庆去偷袭凤翔,本意就是把陈庆放回西北,连秦桧都没有反对,自己又何必做恶人?
  再说他私人对陈庆的印象非常好,陈庆还送了一套汝窑杯壶给他,这个人情他得还。
  “陛下,枢密院赞同让陈庆坐镇熙河路。”
  张浚也道:“赵相公说得很有道理,陈庆灵活机动,擅出奇兵,吴阶、王彦、刘子羽等大将都一直认同他适合在外围作战,牵制金兵,微臣也赞成让他坐镇熙河路,另外,微臣草拟了一个方案,请陛下过目。”
  说完,张浚取出一本奏折,呈给赵构,最上面附有一份知政堂的讨论结果,其实就是表决结果,张浚、赵鼎赞成,秦桧反对,李回弃权。
  赵构瞥了一眼笑道:“让朕先仔细看看吧!时辰不早,大家可以回去了。”
  众人起身告辞,秦桧连朝房也没有回去,便匆匆回府了,他找妻子王氏有急事。


第三百七十六章 密议
  秦桧刚刚到府中,便在大门口遇到了妻子的车队,王氏坐着一辆宽大华丽的马车,前后有数十名带刀侍卫替她开路和保护。
  倒是秦桧自己不太张扬,坐一辆普通马车,随从也少,他毕竟是宰相,表面的清廉俭朴要做到位。
  “娘子从哪里回来?”秦桧拉开车帘问道。
  王氏指了指上方,就是告诉秦桧,自己刚从太后那里回来。
  秦桧连忙道:“我找娘子有急事,请娘子随我去书房。”
  “待我换一身衣服。”
  “不用换,娘子恐怕还得出去。”
  王氏眉头微微一皱,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王氏来到丈夫书房,秦桧也来不及喝茶,便问她道:“太后知道陈庆攻打凤翔的战果吗?”
  王氏点点头,“她听说了,有点不太高兴。”
  “她是怕陈庆又升官吗?”
  王氏走到外屋门口,向两边看了看,关上门,这才回来对丈夫道:“表面上她是不愿陈庆再升官,但我知道,她不高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听说陈庆俘虏了完颜喝离撒的家眷,她就说了这句话,她说有些女人很不自爱,甘心伺候女真人,这种女人就不用再回来了,你懂她的意思吗?”
  秦桧微微皱眉,“她是不希望这些女人回来?”
  王氏点点头,“她当然不希望这些女人回来,她们知道得太多了,郑太后被她逼得几乎要出家,赵珊儿回来不久就出嫁了,其中的原因你还想不到?”
  秦桧明白了,韦后在金国的一些事情她绝不允许宋朝人知道,这些女人回来后会传出去。
  “她如果担心这个,问题不大,官家让我派人去秦州安排她们,我可以安排让她们留在巴蜀,就不用回临安了。”
  “这样最好,就算是我帮她的大忙了。”
  秦桧连忙道:“这是小事,还有一件大事,你要立刻去见太后,张浚建议把朱胜非任命为岭南宣抚使,今天下午知政堂已经通过,表决案已经交给官家,如果官家批准,就要下旨,那时再想挽回就来不及了。”
  王氏眉头一皱,“夫君是右相,难道不能直接否决吗?”
  “下面官员提出的方案我可以直接否决,但这是张浚提出的方案,我就没法否决相国提出的方案,只能进行知政堂表决,你知道赵鼎支持他,李回又是老好人,结果知政堂就通过了,让我怎么办?”
  秦桧虽然也不喜欢朱胜非,但他现在在知政堂孤掌难鸣,太被动了,朱胜非是张浚的政敌,如果他能进政事堂,那么表决就会出现二比二的局面,这个时候就需要天子来决断,想必天子也很喜欢这样的结局。
  “你赶紧去找太后,必须让太后阻止官家批准!”
  王氏点点头,“我现在就回去!”
  ……
  其实秦桧多虑了,朱胜非是韦太后的心腹,一旦朱胜非入相,太后党就形成了。
  这当然也是天子赵构的安排,作为天子,他的帝王之术就是驾驭各个派别,挑拨派系之间的斗争,支持一个派系打击另一个派系,他最后出来做好人。
  他一点都不在意再出现一个太后党,他甚至还推动它形成,而且只要太后自成一派势力,她就不用每次来压迫自己,让自己很被动。
  换句话说,太后想参与权力游戏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纳入规则,让她的党羽来替她实现权力意志,自己就能摆脱她的压制了。
  所以张浚提出把朱胜非调去岭南当宣抚使,赵构肯定不会同意,这一条他用朱笔划掉了,其他几条他都可以考虑。
  其实任命陈庆为熙河路节度使,赵构倒不是很在意,这是他早就同意的,在陈庆没有立功之前,他就准备任命陈庆为广南西路副节度使,熙河路节度使管辖范围比广南西路小得多。
  更何况熙河路还在金兵手中,这种任命实际就是一种顺水人情,如果陈庆能夺回熙河路,他当然有资格出任节度使。
  赵构在陈庆出任熙河路节度使兼知秦州府一栏的后面画了个圈,表示同意。
  然后是吴阶出任利州路节度使兼知兴元府,这个任命就是让吴阶拿到真正的军权,不再像朱胜非在任那样被川陕宣抚使钳制,这对守住汉中意义重大,这一点赵构也认可了,他在后面画了个圈。
  停一下,赵构又在吴阶这条任命后补充了一句,任命监军。
  赵构的目光又放在陈庆那条任命上,犹豫着要不要也任命监军,罢了,等他夺取了熙河路再说吧!现在任命监军还不到时候。
  然后是川陕宣抚司副使卢法胜出任宣抚使,卢法胜是张浚提拔起来的,这一点赵构也知道,川陕是张浚的势力范围,由张浚推荐的人出任宣抚使理所当然,赵构沉思了片刻,在这条后面画了个圈,也表示同意。
  下面是兴元知府刘子羽的任命,任命刘子羽为荆襄节度使兼知襄阳府,管辖金州、房州、邓州、襄阳府、唐州、随州、郢州、归州、峡州、复州等地,实际上就是让刘子羽来镇守荆襄。
  这个任命有点和李纲的湖广宣抚使冲突了。
  而且刘子羽也是张浚的人,自己已经同意卢法胜为川陕宣抚使了,不可能再同意刘子羽为荆襄节度使,这不利于平衡。
  赵构沉思良久,把刘子羽的节度使划掉,改成了都兵马使,这样就形成了刘子羽掌军,李纲主政的局面。
  赵构同时又补充了一句,任命折彦质为邓唐房三州镇抚使兼知邓州事。
  折彦质是李纲的心腹,让折彦质平衡刘子羽,就实现了荆襄地区的军政平衡。
  赵构松了口气,放下了朱笔,这时,一名小宦官在门口道:“启禀陛下,太后有请!”
  太后找自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赵构轻轻叹口气,起身道:“摆驾回宫!”
  “天子回宫!”
  有宦官高喊一声,赵构坐上龙辇,在大群侍卫簇拥下返回内宫了。
  ……
  韦太后依旧坐在竹帘后,声音很阴柔,“哀家听说朱胜非犯了事,官家准备把他打发去岭南出任宣抚使,有这回事吗?”
  赵构沉吟半晌道:“回禀母后,这次金兵攻下汉中,严重威胁巴蜀安危,朱胜非作为主帅,他确实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儿臣决定把他调离川陕,但去岭南并不是贬黜,那边也需要人。”
  “可是你答应过哀家,同意朱胜非入朝为相,怎么又变卦了?陛下,当初你封陈庆为荆国公,理由是天子金口玉言,哀家尊重你,没有再反对,现在到了朱胜非这里,怎么又出尔反尔了?”
  赵构沉默了,良久,韦太后又问道:“官家准备封陈庆什么官职?”
  “儿臣任命他为熙河路节度使兼知秦州事,官阶升为第五级履正大夫,文职不变,散官不变。”
  “才二十几岁就当节度使了,官家觉得是否妥当?”
  “母后有所不知,熙河路依旧在金兵手中,这个节度使其实是虚职。”
  “罢了,陈庆的事情哀家不管了,但朱胜非必须回京,官家,你知道他对我的重要性。”
  赵构就在等母后这句话,母后不在陈庆之事上松口,他也不会在朱胜非一事上松口。
  “儿臣既然答应了母后,就不会失言。”
  韦后瞪了儿子半晌,她才知道自己被儿子罢了一道。
  “哀家累了,跪安吧!”
  “母后好好休息!”
  赵构跪下行一礼,起身告辞走了。
  这时,韦后犹豫一下,要不要提一提那些宫妃的事情,但她还是忍住了,先看看秦桧处理的情况再说吧!


第三百七十七章 小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第一批数千家眷以及七千军队抵达了甘泉堡,一同到来的还有五万石粮食以及军队的大量钱财,其他物资将在第二批抵达。
  甘泉堡内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连陈庆也没法闲着,参与分配房屋,安顿家眷。
  甘泉堡曾被金国改名为西宁县,它的面积其实就是一座县城,城内没有占地大的府宅,也没有耗用土地的大商业、城隍庙等地,道路只有纵横两条,土地利用率很高。
  县城内房子的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