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宏伟叹口气,“卑职知道也没有办法,西夏军擅长收集情报,他们应该很早就知道银矿存在了,西夏窥视临洮府,恐怕也和银矿有关!”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情况我大概了解了,你先接手县衙,和黄耀宗一起把狄道县民心稳定下来。”
  下午时分,宋军斥候传来了最新消息,西夏军队七千余士兵在抵达狄道县以北四十里时,折道向西而去,去向不明。
  这个消息让陈庆警惕起来,他立刻打开地图,并派人把武宏伟找来。
  不多时,已经换了一身知县官服的武宏伟匆匆赶来,躬身道:“节度使找卑职有事吗?”
  “我想向你了解一下路况!”
  陈庆指着地图道:“斥候刚才送来最新消息,西夏七千军队从狄道县以北四十里处折道向西而去,但我在地图上并没有找到任何道路,是怎么回事?”
  武宏伟迟疑一下道:“节度使所说的道路,卑职估计就是以前的旧官道,新官道修通后,旧官道就慢慢没有人走了,已经废弃了至少二十年,这份地图是后来绘制的,所以就没有标注旧官道了。”
  “废弃二十年还能走?”
  “走肯定能走,当年修建的是骑兵道,夯土非常结实,就是比新官道向北绕远了至少一百里,很不方便,它主要是为了和北面的官道交汇。”
  “是指通往哪里绕远了百里?”
  武宏伟愕然,“卑职当然是说当川县,难道节度使不知道?”
  陈庆摇摇头,这时他已经明白了,西夏援军在支援狄道失败后,改变了策略,他们一定是去接应当川县银矿,杨再兴的军队恐怕会有危险了。
  陈庆沉思片刻,果然对亲兵道:“速去传我的命令,立刻集结三千骑兵!”
  一刻钟后,陈庆亲自率领三千骑兵离开了狄道县,沿着新官道向当川县方向疾奔而去。


第四百三十七章 银矿
  当川县位于山区,在临洮府的地位几乎微不足道,它的存在只是因为需要安置军队家属而特别设立的一座小县,随着宋军在临洮府的消失,大量当川县百姓也跟随着离去,目前只剩下几百户人家,两三千人口。
  当川县之所以成为宋夏两军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当川县西北部三十里外的一座大银矿,当然,之前并不叫银矿,而是叫当川县铅矿,几乎所有当地百姓都以为那是一座铅矿。
  直到西夏人接手矿山,重新开采冶炼后,才渐渐有消息传开,那不是铅矿,而是一座银矿。
  目前银矿已经开采近二十年,之前因为人手不足,产量一直不大,这两年由于西夏军从西夏一次性转移来七千矿奴,使得银矿石产量骤然增大,从年产二十万两白银,到现在年产数万斤粗银。
  矿山虽然远离县城,但人口却比县城多得多,七千矿奴和数千家眷生活在矿山周围一望无际的窝棚内。
  矿奴来源复杂,有的是被俘的宋军士兵,有的是被抓的宋朝汉人奴隶,还有不少是羌人和吐蕃人,他们原本是在盐矿当矿奴,一年半前,他们又被转到了当川县。
  七千人中,有六千人在矿山上开采矿石,另外一千人则是冶炼工,负责冶炼矿石。
  在西夏人占领矿山之时,便发现了大量宋军开采的矿石,没有冶炼,这些矿石白白便宜西夏人,西夏人大喜若狂,他们加班加点冶炼,利用这些矿石冶足足炼出了八万斤粗银,加上自己开采的矿石,短短一年多时间,西夏人的粗银库存便超过了十万斤。
  在巩州之战结束不久,曹保宗便派出一千头骆驼前往临洮府,运回滞留在当州县的十万斤粗银,不料骆驼队刚刚抵达狄道县,准备休整两天,宋军就杀进了临洮府。
  主将夏金不得不派出一千军队护卫骆驼队前往当州县搬运粗银。
  银矿暂时停止了采矿,在山脚下,一座用大石砌成的仓库前,一只只木箱子被搬了出来,一共两千只木箱子,每只箱子装五十斤粗银,正好由一千头骆驼运走。
  大管事任中群跟着最后几只木箱走出来,笑呵呵道:“拓跋将军不喝一杯再走吗?”
  护卫主将叫拓跋汲,是一名行将,他肩负押运银锭的重任,心中着实有点紧张。
  拓跋汲摇摇头道:“宋军已经杀进临洮了,一刻也不能耽误,以后有机会吧!”
  任中群眯眼笑道:“那好!就祝将军一路顺风。”
  一千西夏护卫骑兵纷纷上马,数十名骆驼奴最后检查箱子是否捆绑结实。
  就在这时,远远隐隐传来低沉的号角声,随即山腰处有士兵大喊:“远处来了一支骑兵!”
  拓跋汲急搭手帘向远处望去,只见远处官道上黄尘滚滚,尘土飞扬,闷雷一般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估计还有十几里远。
  任中群脸色大变,大喊道:“拓跋将军快走,我来牵制对方!”
  拓跋汲心中又恨又急,他怒斥数十名骆驼奴,“不要检查了,快走!”
  骆驼奴牵着长长的骆驼队出发了,沿着官道向北方快步走去,他们不断挥鞭抽打,催促骆驼加快速度,一千骑兵紧紧跟随在骆驼队两侧。
  拓跋汲心中焦急万分,他恨不得骆驼队飞奔起来,他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逃脱宋军追击。
  远处杀来的正是杨再兴的五千骑兵,他们虽然比对方晚了一天,但他们不断加快速度追赶,终于赶上了对方。
  杨再兴率领大军冲到矿山前,他勒住战马四处张望,远远看见矿山上似乎有一支军队,但那支军队在半山腰上,骆驼在哪里去了?
  杨再兴看到了军队正是矿山的看守军,也是一千士兵,他们负责监管矿奴采矿冶炼,他们在矿奴头上作威作福可以,但面对五千宋军骑兵,一千看守军胆怯了。
  他们不敢正面抗击宋军,便逃到半山腰上若隐若现,吸引宋军注意力,企图给骆驼运输队争取时间。
  杨再兴目光一瞥,只见路边一块大石背后躲着十几名光脚孩童,他们衣服破烂,浑身肮脏,估计是矿奴家的孩子。
  杨再兴抓出一大把钱问道:“有一支骆驼队你们看见没有?大概有一千头骆驼。”
  十几名孩童纷纷指着北方大喊道:“骆驼向那边走了,好多骆驼啊!”
  “跟我追!”
  杨再兴把铜钱扔给孩童,回头大喊一声,大队骑兵疾奔向北而去,冲上一个低缓的山坡,杨再兴一眼看见数里外的骆驼队,每头骆驼身上都背负着两只木箱子,一支千余人的西夏骑兵不时紧张地向后张望。
  “弟兄们,除了骆驼,其余人杀无赦!”
  命令下达,宋军骑兵纷纷拔出战刀,挥舞战矛,怒吼着向数里外的骆驼队追杀而去……
  拓跋汲见宋军追杀上来,他绝望地举刀大喊:“弟兄们,跟宋军拼了!”
  一千西夏骑兵大喊一声,在官道两侧的田野里迅速摆下了阵型。
  宋军骑兵转瞬杀到,和一千西夏骑兵猛烈碰撞,双方骑兵人潮迅速淹没在一起……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作战,双方皆训练有素,但宋军拥有压倒优势的兵力,以五战一,西夏军完全抵挡不住,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西夏军骑兵便已阵亡过半,剩下的四百余士兵调转马头便没命奔逃。
  他们一阵狂风般从骆驼队身边经过,却没有停留,狂奔而逃,很快便跑远了。
  杨再兴一挥手,止住了军队追赶,军队随即控制了骆驼队。
  “开箱看一看!”杨再兴对士兵们令道。
  士兵们卸下十几只木箱,撬开了第一只箱子,众人顿时面面相觑,里面竟然是沉甸甸的石板,质地粗糙,但谁都认得出来,这就是山上岩石片。
  杨再兴大吃一惊,急令道:“再打开箱子,他们一连打开三百多口木箱,全部都是石板,无一例外。”
  “将军,不会是刚才骑兵临时换了箱子吧!”
  杨再兴已经从盛怒中冷静下来,如果刚才的骑兵知道是石板箱,他们就不会和自己拼命了,他们应该也一样被骗了。
  “回矿山!”
  杨再兴一声令下,宋军士兵牵着骆驼掉头返回矿山,一千看守士兵不见了踪影。
  宋军四处搜查,不多时便抓到一名汉人管事,将他带到杨再兴面前。
  管事吓得跪地磕头求饶,“将军,我只是仓库小管事,没有作恶,求将军饶命!”
  “我不杀你,你起来告诉我,刚才我看到在半山腰的军队到哪里去了?”
  “大管事带着他们向西逃走了。”
  “向西是去哪里?”
  “这里距离河州很近,向西走三十里就是河州定西城寨,然后再走三十里就是宁河县,翻过两座大山就到了。”
  “我再问你,白银到哪里去了?箱子里怎么会是石板?”
  “小人不知道……”
  他话音未落,杨再兴的利剑已经顶住他的脖子,杨再兴冷冷道:“你再敢说不知道,我就斩断你的人头,换一个人询问。”
  宋军又抓到一名仓库管事,眼前的小管事崩溃了,瘫坐在地上哭泣道:“银子都被任大管事换走了,几个月前就被换走,我真不知他藏到哪里去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意外
  杨再兴恨得咬牙切齿,追问道:“这个任大管事究竟是什么人?”
  “他全名叫做任中群,是西夏文思远派来的,在西夏就专门负责冶炼金银。”
  “他是党项人?”
  小管事连忙摇头,“他是汉人,是西夏朝廷中为数不多的汉人官员。”
  这时,杨再兴已经隐隐明白了,这批白银应该没有运去西夏,否则曹保宗不会派人过来运送银子,一定是被这个任中群私吞了。
  “王伦何在?”
  一名指挥使上前道:“卑职在!”
  “你率一千士兵向西追赶,不要骑马,追到定西城寨,如果没有发现敌军,就立刻撤回!”
  “卑职遵令!”
  指挥使王伦带着两千士兵向西追去……
  杨再兴着实沮丧,他的第一个任务就失败,让他回去怎么向都统交代?
  但他还有一个任务在身,他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命管事去把矿奴首领找来。
  ……
  杨再兴用一间空仓库当议事大堂,不多时,十几名矿奴首领都走进了仓库,里面有汉人、羌人、吐蕃人,几乎都是中年人。
  这些人从年轻时就当矿奴,差不多了做了二十年矿奴,染了一身病,所以他们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四十余岁就差不多了。
  正因为他们都已认命,不再抗争,西夏人才让他们当矿奴首领,实行自治管理,只要不逃跑,平时的生活西夏人一般都不会过问。
  十几人都很平静,完全没有那种得到解放的喜悦和激动,和平时来参加议事没有任何区别。
  “各位都请坐下!”
  十几人面无表情地各自坐下,目光茫然地望着杨再兴。
  “我们不是西夏军,而是宋军,西夏军已经跑掉了,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为奴。”
  十几名矿奴首领终于有了反应,他们低声议论片刻,一名稍微年长的男子问道:“宋军打算放我们回去吗?”
  杨再兴听他说得别扭,眉头一皱道:“为什么要回去,难道你们不是宋人?”
  “我们在宋朝已经无处可去了,在西夏至少还有一个家。”
  另一名稍微年轻的矿奴首领怕惹怒这名宋将,连忙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道,我们这批人在西夏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其实已经是自由身了,前几年我们联系过宋朝家人,早已不知去向,村庄都毁了,所以我们便决定在西夏度过残生。”
  杨再兴点点头,“好吧!我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放你们自由,你们想去哪里都可以,回宋朝故乡也好,回西夏养老也好,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第二个选择,你们留下来继续开矿,身份从矿奴转为矿工。”
  众人面面相觑,刚才年轻一点矿奴首领问道:“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矿奴是奴隶,矿工是平民,矿工签三年协议,你们拿工钱,每天一百文,每十天休息一天,生病了有医师看病,家人搬去归川县居住,孩子还可以读书。”
  “那粮食呢?西夏人虽然不给工钱,但给我们粮食。”
  “西夏人一天给你们多少粮食?”杨再兴问道。
  “成人每天一升,孩童每人半升。”
  “好吧!就算一家三口,每天两升半粮食,一个月七十五升,八斗米不到,现在斗米三十文,八斗米才两百四十文钱,三天不到就挣到了,告诉你们,我们在巩州招募矿工开铁矿,每天才五十文,只有你们的一半工钱,你们好好想清楚,到底要钱还是要米?”
  十几人议论半天,纷纷道:“将军,让我们回去告诉大家,让他们自己决定,愿意走还是留下来?”
  “可以,给你们两天时间做决定!”
  ……
  两天后,陈庆率领两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