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便了,快走吧!”
吕绣陪嫁了几千册书,她一本都懒得看,倒是便宜了赵巧云。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赵巧云上前扶着吕绣,一行人穿过小门向后宅走去。
第四百四十二章 回归
易安茶馆如期开业,顿时轰动了成纪县,很快,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整个西北都知道了,闻名天下的女词人李清照居然在秦州。
首先是秦州的文人们纷纷光临茶馆,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专门从京兆跑来,就是想一睹这位让天下人倾倒的女词人。
刚开始,李清照还是很开心,频频在茶馆接待来拜访她的文人墨客们,但时间长了,她也有点招架不住。
她索性在茶馆前题了一首词,《永乐遇·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她用这首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她已经老了,想安静地生活,希望各地诗友们不要再来打扰她。
这首词再次传遍了西北各地,或许是大家理解了她的心情,确实来拜访她的人少了很多。
但李清照也有了几个固定诗友,主要是秦州州学几名教授,张轩,朱遂、郑楚以及汪临海。
这四人都是从河北、河东、陕西逃到西北的原大宋官员,躲在各州县内惨淡度日,看到秦州贴出的招募榜文后,他们都意识到,这是陈庆在招募人才,他们纷纷从各地赶到成纪县应募。
当然远远不止他们四人,这次招募,一共招募到三十五名不愿为金国效力的大宋各州县官员,几乎都是进士出身,年富力强,他们还有理想,不甘于平庸,不愿默默无闻地生活。
秦州州学肯定用不了三十五名教授,只是陈庆变相地将秦州州学用为招贤馆,给了这些官员一个安身养命之所,等以后再慢慢启用他们。
茶馆很大,一楼是大堂,二楼和后院都是雅室,二楼的一间雅室内,李清照和几名诗友正在闲聊时局。
“听说宋军北伐惨败,赵相公被罢相了,朝廷的求和派占据了上风,以后川陕的日子又要艰难了。”
说话的是张轩,京兆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坊州中部县丞,完颜娄氏入侵陕西,他带着妻儿父母逃到了德顺州治平县乡下,租了几十亩地种地为生。
他只是一介书生,实在熬不住艰辛的农耕生活,小儿子夭折后,他便准备离开德顺州去巴蜀,正好看到了秦州招募州学教授,曾入仕者优先,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他便毫不犹豫来了成纪县。
他分到一座占地一亩的院子,每月补贴六贯钱和一石米,在物价便宜的西北,这是高收入了,足以让他们一家人衣食无忧。
旁边朱遂捋须笑道:“弦雅兄也不必太焦虑,中原之战结束,恐怕伪齐不会太关注陕西这一块呢!”
这位朱遂就是前狄道知县,陈庆在狄道县找不到他,却不料他跑到成纪县应聘州学教授了。
李清照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问道:“朱贤弟这话怎么说?”
朱遂呵呵一笑道:“之前就是因为伪齐把太多资源放在陕西路,导致这次中原之战被打得这么惨,痛定思痛,刘豫一定会把精力和钱粮放在中原,彼涨就此消,陕西路不会被伪齐太放在心上,毕竟这是金人的地盘,你看他们对熙河路,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众人听朱遂说得有点道理,都纷纷把注意力转到他身上。
“那金国呢?”
张轩又道:“金国不会眼睁睁地望着陕西路丢失吧!”
朱遂笑了笑道:“金国内部权力斗争、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据说是金国天子撑不了多久了,关系到皇位归属,所有人都跑回去了。
其实这次宋军北伐本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他们贪心了,居然去攻打汴梁,危及伪齐的生存,这就触碰到了金国的重大利益,所以金国出兵了。
可如果他们只取江淮,不威胁中原,不威胁到伪齐生存,金兵肯定不会出兵,这个时候宋朝的北方边界就应该推到淮河一线了。”
朱遂见众人听得入迷,又捋须笑道:“在这一点上,陈都统就比朝廷聪明,平凉府和陇州也没有什么驻兵,他就坚决不向东走一步,而是掉头西征,和西夏争夺熙河路,金国和伪齐见有西夏来对付我们,就没有把我们放在心上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壮大,等金国和伪齐醒悟过来对付我们,就已经晚了。”
众人一起鼓掌,“朱贤弟不去当陈都统的幕僚,简直可惜了!”
“呵呵!我是随口胡说,大家喝茶!喝茶!”
茶有点凉了,张轩连忙探头喊道:“加热水!”
一名精明伶俐的伙计立刻拎了热水壶进来,陪笑道:“这是早上刚送来的山泉水,烧了两滚,正适合点茶!”
“好!你放下去吧!”
伙计放下茶壶,很知趣地退下去了。
朱遂笑道:“易安居士还真会招人,连一个伙计都懂得水两滚才最适合点茶。”
李清照呵呵笑道:“这可不是我招的,刘大掌柜招的,只能说大掌柜有眼光,各位,陇山的山泉水不错,比当年东京的水质好多了,大家各自点茶,看看谁的茶技最高!”
……
送水的伙计放下水壶后便从后门出去了,绕了一圈,从后门进了雪川酒楼,他立刻前往掌柜的房间。
不用说,这名伙计自然是雪川酒楼安插在易安茶楼的卧底,从易安茶楼这里寻找情报来源。
另外,易安茶楼是节度使夫人开的,酒楼掌柜当然想寻找机会绑架节度使夫人,只是茶楼开业后,节度使夫人再也没有来过,着实让酒楼掌柜失望。
酒楼掌柜的西夏名字叫拓跋青突,他的汉名则叫窦清,五年前被派到成纪县,一直便是西夏在秦州的情报头子。
窦清听完汇报后,摇摇头道:“这些都是腐儒空谈,没有半点实际意义,要从当官口中拿到情报,上次郑平抱怨粮食不足,蒋彦先说赋税收入支撑不了扩军,这不就是很好的情报吗?为什么现在这样的情报没有了?”
“主要是刘大掌柜把我调去雪亭了,官员们大都去雨轩和月台两间雅室。”
“那你就要想办法调回去,要钱我给你,但我要情报!”
“卑职明白,月台的小吴正在申请调换,我看看能不能换一下,把我调到月台去,可能有希望。”
窦清不满道:“那就要尽快,兴庆府过来的使者批评我们情报收集不力,马上要到喝茶季节,你给我好好留意了。”
伙计连忙点头,“卑职一定尽力收集情报!”
……
十月的最后一天,陈庆率领一万大军终于返回了成纪县,一同回来的还有五百只大型皮筏子,运送五万石粮食抵达成纪县。
宋军是利用两千头骆驼和五千辆骡车先将狄道县粮食先运到巩县,再利用皮筏子走水运,利用渭河把粮食运到成纪县。
这次跟随军队一起到来的粮食就是第一批次,以后会源源不断送来,杨元清和蒋彦先一起到城外迎接都统的归来。
“郑平呢?”
陈庆没有看见郑平,不由奇怪地问道。
“他和周宽一起去巴蜀招募人口了,顺便招募军队,已经去了一个多月,也快回来了。”
“中原那边有什么消息吗?”陈庆又问道。
他在临洮和河州,几乎与世隔绝了,完全不知道朝廷的情况。
“听说金国出兵,完颜兀术率五万女真骑兵南下,一路横扫宋军,宋军惨败,李横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韩世忠和张俊的十万大军也被消灭大半,被赶回了长江以南,只有岳飞军队保住了荆襄,还有消息就是赵鼎被罢相,朝廷又是议和派占据上风。”
陈庆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北伐时间不成熟,朝廷还是有点冒进了。
“好吧!把军队安排好,老蒋,粮食我就交给你了,我先回家去看看,改天我们再细谈!”
按照时间算,妻子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陈庆也着实归心似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官衙
次日天刚亮,陈庆便起身了,吕绣搂住丈夫的脖子撒娇道:“夫君刚回来,就休息两天嘛!”
陈庆苦笑道:“我倒是想休息两天,可一堆事情等着我处理,大家都眼巴巴盼着我,我实在不好意思啊!”
吕绣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那好吧!夫君要回来吃午饭!”
“尽量吧!我就怕遇到什么事情处理不完,大家便就一起吃午饭了,我尽量回来。”
“算了,晚上回来我就很满足了,夫君去忙吧!”
陈庆歉然地吻一下爱妻的俏脸,起身穿上了中衣,吕绣慢慢爬起身,陈庆连忙按住她,“你多睡一会儿。”
吕绣慵懒地笑道:“小家伙才不会给我睡懒觉呢!你不在家我也是这个时候起来,正好我来给你梳头。”
陈庆小心扶起妻子,给她穿上保暖的内衣,这时,余莲和余樱连忙过来伺候二人起身。
穿上衣服,吕绣吩咐两人道:“阿莲去准备热水,阿樱去催一下早饭。”
两个小娘子答应一声,连忙去了。
陈庆在妻子的梳妆台前坐下,吕绣给他梳头,抿嘴一笑道:“昨天夫君回来,看见那么多丫鬟仆妇,是不是吓了一跳。”
“是吓了一跳,有四五十人吧!”
“一共四十五人,我后来才发现人多了一点,但契约都签了,也没有办法,不过有了孩子,事情就会多很多,光浆洗尿布就要专门一人,我还得雇一个乳娘。”
“有适合的乳娘吗?”陈庆笑问道。
“正在找呢!师父说,她帮我介绍一个。”
陈庆一怔,哑然失笑道:“她老人家的人脉这么广了吗?”
“她现在忙呢!易安茶馆一开,天天都有人去茶馆拜访她,还有人专门从成都跑来,师父忙得一天到晚看不见人影,她又成立一个易安社,整天和一群人谈诗论道,指点天下。”
说到这,吕绣忽然想起一事,“师父说给夫君荐一个人才,原来也是一个知县,好像叫……叫朱什么,对了,叫住朱遂,推荐给你当幕僚。”
“朱遂?”陈庆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说过,便点点头,“回头我问一问。”
这时,余莲端来热水,陈庆梳洗完毕,又去吃了早饭,这才出门去节度府官衙。
节度府官衙位于城北,占地约三十亩,由官署、情报署、小军营和库房四部分组成,从正门进去,走中轴线,过三道门就是节度府官房,两侧都是六曹官衙,目前有官员、参谋二十余人,还有从事近百人,平时各种琐事都是由录事参军张晓负责。
走进院子,院子里布置得很优雅,假山池鱼,墙角还有几簇腊梅和梅花。
官房很大,至少有五百个平方,俨如一座小宫殿,由内外五间房组成。
外房有五间,一间是等候大堂,官员在这里等候宣召,两座参军房也在两侧,然后旁边是议事厅以及文书房,这外面五间就占去四百多个平方。
里房也有两间,一间是主官房,里面还有一间小小的休息室。
陈庆在自己主官房转了一圈,虽然远不能和空旷的外堂相比,但也确实很大,这间屋至少有七十个平方。
墙壁四周都是书架和地图,东北角有一座香炉,香炉上正袅袅冒着青烟,陈庆在自己宽大的桌子前坐下,他以前都是在军营,桌子不大,这张桌子就大了,比后世的老板桌还要大得多。
陈庆敲了敲木质,和他府上的家具木质一样,是陇西特产红榉木,用材厚实,做工考究,油漆得乌黑光亮,这种木头一般用来做弓箭,密度很高,做桌子虽然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家具。
旁边还有一口大箱子和一只书橱,目前还是空的,但桌上却放着数十本文牒。
所谓文牒就是官方文书,前后有封面,里面纸整齐叠起来,可以打开合上,封面上写内容,还要加印盖章。
陈庆打开第一本文牒,是节度府以州学教授名义招募的人才,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每个人的名字以及履历,足有三十五人之多。
其中一些人已经任命为六曹参军以及司马、判官、掌书记等等。
这时,进来一个小茶童,约七八岁的样子,熟练将一壶煎好的茶放在桌上,陈庆笑问道:“你是茶童?”
茶童乖巧地行一礼,“正是!”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福哥,是张老爷给我起的名字。”
官衙里用茶童做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