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剑注视着城头上巡哨士兵,当他们转身向城楼方向走去时,他一挥手,他率领第一队五十名士兵猫腰向城墙疾奔而去,人数太多容易被敌军的眼角余光发现。
  孙剑和五十名手下一阵风似的从护城河上奔过,紧紧贴在城墙上。
  这时,城头上巡哨队走到一半,已经不再贴靠城垛走,这是最好的机会,三百名士兵狂奔而来,他们携带了三架攻城梯。
  宋军士兵毫不犹豫将攻城挂上城头,孙剑一马当先,迅速向上攀爬,快到顶时,城头顶上忽然露出一张脸,原来城头上就有士兵在躲着睡觉,挂攻城梯铁钩的声音把他们惊动了。
  第一个醒来的人上前来查看情况,孙剑反应极快,手起矛落,一矛刺穿了城头士兵的咽喉,士兵闷叫一声,从城头上翻身落下。
  孙剑疾奔两步,一跃跳上城头,躺坐在城头上守军士兵惊得纷纷起身,大喊大叫起来。
  巡哨队也发现情况,迅速向这边狂奔而来,城下士兵也汹涌向上攀爬,远处数千宋军士兵一起向城墙冲来。
  孙剑挥舞长枪,连挑杀七八名士兵,其他士兵心惊胆寒,发一声喊,掉头便逃,原来宋军已经从三架攻城梯汹涌攀上城头了。
  ‘当!当!当!当!’城头上警报声大作,响彻全城。
  五十名巡哨士兵终于奔至,但宋军已经登城两百余人,孙剑大吼一声,率领两百人迎战上去。
  与此同时,西城的赵勇也率领两千士兵强行攻上城头,他没有用前锋,也没有用任何策略,而是直接将二十架攻城梯同时挂上城头。
  城头上守军由此顾此失彼,赵勇基本上没有付出代价也一样攻上了城头。
  这让杨再兴暗暗赞叹,难怪都统看重此人,果然有点本事,很务实,也很有头脑。
  宋军点燃了南城楼,也打开了南城门,陈庆率领四千骑兵冲进了城内。
  刚冲进城内,迎面便看见敌军主将莫万谷率领七八百士兵向城门冲来。
  陈庆张弓搭箭,八十步外一箭射去,速度快得无以伦比,莫万谷还没有反应过来,箭就到了眼前,本能想躲也来不及了。
  ‘噗!’这一箭正中眉心,强大的力量贯穿整个透露,箭尖带着血糊糊的脑组织从头脑透出。
  莫万谷仰面从马上落下,连惨叫声都没有,就当即毙命。
  身后的士兵吓得掉头便逃,北城门已被开启,正如赵勇事先预料,大量士兵向北城门外逃去。
  可惜迎接他们的是六千伏兵,一个也休想逃走。
  ……
  天渐渐亮了,宋军押解着两千多名战俘从北城门进来,还有南城头俘虏的六百余人,三千守军,除了三百余阵亡外,其余全部成了宋军的战俘。
  陇州的核心地带就是汧水两岸,一共两个县,汧阳县被攻占后,另一座没有驻军的小县汧源县就将不战而降了。


第五百零二章 平凉(上)
  如果说汧阳县只是一座普县,那么平凉府的平凉县就是一座极具战略价值的大县了,平凉县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它正好扼守住泾源道的入口,它同时又正好处于一个南北东西交通的大十字中心,无论对于军事,还是商业贸易,它的价值都十分重要。
  但从德顺州攻打平凉府就困难得多,大陇山横亘南北,光大陇山上的大大小小关隘就有数十个之多,像著名的石门关、木峡关、六盘关、陇山关、制胜关等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陈庆选择了南线,从渭河通道穿越秦岭,再北上穿过箭筈关,拿下汧阳县,再以汧阳县为根基,北上平凉县,这就算是一条捷径。
  但平凉县的重要程度远远超过的汧阳,当然,汧阳也很重要,夺取汧阳,等于打开了凤翔府的大门,它距离凤翔县只有一百余里,严重威胁着凤翔各县的安全,只是汧阳县易攻难守,战略价值不大。
  陈庆把战俘送回成纪县,又命正将指挥使王琦率两千军队镇守汧阳县,他自己则率一万六千大军北上平凉府,欲一鼓作气夺取平凉县。
  这天下午,大军抵达华亭县,华亭县原来的知县陈庆认识,只不过已被调去别处,现在知县叫做张清,是当地的士绅。
  和所有知县一样,宋军抵达华亭县,张清立刻组织一批猪羊和粮草来犒劳军队,只希望军队不要进入县城。
  陈庆也理解这些官员的难处,下令军队在城外驻扎过夜,当年晚上,斥候从平凉县赶来,送来了平凉县的最新情报。
  着实让陈庆头大,就在他攻打陇州这么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伪齐军迅速向平凉府增兵,平凉县的驻军最初只有四千人,现在猛增到两万人,而且是由都统制李成亲自统领。
  这就是战机,战机稍纵即逝,可以说现在战机已经没有了,他再想夺取平凉县难上加难。
  “说说平凉县城墙和城门情况!”
  “启禀都统,平凉县城高度约三丈,都是用大青石砌成,非常坚固宽阔,护城河也宽达三丈,吊桥和城门都是去年新造,包着铁条,整个县城周长约三十里,两万敌军全部驻扎在城内。”
  “城内的斥候有探子有多少?”
  “加上卑职一共八人。”
  陈庆负手来回踱步,旁边几名大将也忧心忡忡,大家都是守城经验丰富之人,从斥候的描述来看,就算攻下这座城池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最关键他们的兵力不多。
  对付有两万人镇守的城墙,至少要有六万人的兵力,三比一的兵力对比才有可能拿下城池。
  这时,陈庆停住脚缓缓道:“既然我们来了,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吧!”
  ……
  第三天上午,陈庆率领一万六千大军来到平凉县城三里外,列队整齐,他当即命令一名士兵靠近城头上发射一支信箭。
  城头上,李成冷冷地望着三里外的宋军,对众将道:“连营帐辎重都没有携带,一看就是为了偷袭平凉城,原本是可以的,只不过他现在来晚了一步,战机丧失了。”
  众将大笑,“他不是号称算无遗策吗?没想到也会这么狼狈!”
  李成淡淡道:“他出兵的时候没有算错,但他的出兵的基础是建立在吴阶的军队出兵和尚原之上,一旦宋军出兵和尚原,完颜喝离撒就不敢轻举妄动,他就能兵分两路,一路取汧阳县,一路取平凉城,或许就能赶在我们之前夺取平凉城,那时,就是他在城头上嘲笑我们没有携带帐篷辎重。”
  众人敬服,“大将军看得透彻!”
  李成得意一笑,“现在他很尴尬,我倒要看看他想怎么夺城?”
  这时,一名宋军骑兵疾奔而来,张弓搭箭,将一支箭信射上城头,有士兵拾起箭信飞奔跑来呈给李成。
  李成打开信看了看笑道:“他要求和我单挑,希望我出城和他一战!”
  众将纷纷道:“大将军不可上当,若没有了大将军,城池防御能力将降低一半。”
  李成心中暗暗恼火,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和陈庆单挑,自己有那么差吗?
  不满归不满,李成还是心知肚明,能够干掉完颜娄室的人,自己是没有机会获胜的。
  他提笔回复道:“四时不吉,不宜出城!”
  把信递给士兵,“射回去!”
  ……
  陈庆决定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城,既然要看看对方的守城能力,也要了解平凉城的防御情况,更重要是,他要了解自己军队的攻城能力。
  战争肯定会有阵亡,难以避免,他必须用最小的伤亡获得自己想要的情报。
  这种大战的机会比较难得,众将纷纷争战,最后抽签,牛皋抽到了出战签。
  陈庆取出一支金令对他道:“我给你六千步兵和一百二十架攻城梯,许进不许退,退兵由我来决定,擅自退兵,斩!”
  “卑职遵令!”
  宋军队伍中的战鼓声敲响了,‘咚!咚!咚!咚!’
  六千精锐步兵出战,他们身穿双层皮甲,手执大盾和短矛,后背战刀,之所以没有采用铁甲,主要是成本太高,其次有盾牌的护卫,士兵中箭的几率不太,同时也能降低负重,便于士兵登城交战。
  在六千士兵中,还有六百名火油火器兵,这已经是熙河路宋军的标配了,他们不仅配备了火油皮囊,也配备了两只火药桶。
  六千大军迅速集结,在牛皋的统领下,向南城墙浩浩荡荡杀去。
  李成没想到对方居然攻城了,他当即下令全军进入作战状态,调集一万大军部署在城南头,投石机还没有运到,主要是弓箭和滚木礌石,还有一部分火器和火油。
  宋军在甘泉堡使用火器和火油,表现出的巨大威力令李成印象深刻,他从金兵手中得到了一万只仿制的淬毒钉火药桶。
  至于火绳技术怎么到了金兵手中,基本就无法考证了,一般而言,只要宋军大规模开始装备,金兵军队中就很快出现。
  另外还有火油,但金兵的火油没有经过炼制,只能叫火油或者原油,而不是宋军的猛火油,它虽然也能燃烧,但效果还是要差一些。
  宋军越来越近,距离城墙只有两百步,李成大喊道:“放箭!”
  城头上五千支弩箭同时发射,密密麻麻向宋军射去,此时,六千宋军已完全分散在十几里宽的旷野里。
  五十人为一队,每队配备了一架攻城梯和六块长木板。
  这其实是一种战术变化,之前金兵和西夏军攻打宋军城池,都是先派人在护城上架好了三座简易木桥,这就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军队挤成一团。
  陈庆也发现了这种战术的严重弊端,容易被守城军弓箭大规模杀伤,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护城河的独木桥问题,他便改换理念,让每支军队都拥有一座独木桥,这样,战场作战面就大大拓宽,将有效降低被敌军弓箭射中的概率。
  宋军士兵在奔跑中高举盾牌,迎着呼啸射来的箭雨奔跑,盾牌有效挡住了强劲的弩矢,但还是不断有士兵腿部中箭倒下,这是唯一的漏洞,弩矢如果射出的角度偏低一点,就有可能射中士兵的腿部。
  腿部中箭虽然不会致死,但如果救治不及时,也会流血过多而死,事实上,冷兵器时代,除非是一刀砍掉脑袋,或者被刺穿内脏,大部分士兵都其实死在救治不及时上。
  受伤的宋军士兵都受过训练,他们忍痛拔掉弩箭,从怀中取出急救包,先用酒倒在伤口上,疼得士兵们浑身发抖,单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忍住疼痛,继续嚼碎止血膏敷在伤口上,又撒上金创药粉,再用布带把伤口包扎起来。
  这一套简单的自我救治完成后,基本上就能保住性命了。
  宋军继续在战鼓声中奔跑,奔至护城河边,架上长长的木板,瞬间冲过了护城河,将一架架攻城梯在城头上竖起来。
  城头上,滚木礌石如暴雨般砸下,一只只嗤嗤燃烧的火药桶也跟着抛了下来。


第五百零三章 平凉(下)
  火药桶是陈庆在保卫箭筈关时发明,事实上它在北宋军队早就出现了,陈庆发明的是绳式导火索,以前都是在火药桶上插个长鼻子火药管,用烧红烙铁点燃后扔下去,容易导致火药管和桶身分家,从而变成哑炮,爆炸的成功率并不高。
  但绳式导火索的成功率就高得多,尤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双层火药桶推出,爆炸成功率达到九成五以上,而且控时非常精准,基本上做到落地即爆,没有给敌人反应的时间。
  宋军在推出火药桶的同时,就开始研究怎么防范它,刚开始是设立斧手,在它没有爆炸前劈烂。
  后来发现根本来不及劈烂,便又开始训练士兵,立刻卧倒,用盾牌保护头部,这一招的效果很不错,基本上能将爆炸杀伤力降低九成。
  火药桶本身威力不大,主要是里面的毒钉可怕,但毒钉的四射方向都是斜角向上,只要卧倒,基本上就不会被毒钉伤害。
  在去年冬天,宋军工匠缝制出了一种十三层的麻布,里面还有一层石棉,防火效果非常好,也叫做火浣布,而且它对火药桶也有很好的防护效果,这样便催生了火浣氅,每个进攻士兵都披一件火浣氅。可以防止身体被火烧伤。
  但在试验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它还可以抵御住火药桶毒钉的穿透,这个发现让陈庆大喜,立刻大规模缝制,到目前为止,也只缝制出四千顶斗篷。
  也就是说,六千攻城军中,有两千人是没有配备这种火浣氅。
  他们依旧只能靠卧倒来保护自己,而攻城梯上的士兵都配备了火浣氅,他们并不惧怕火药桶毒钉。
  这也是陈庆攻城的目的之一,在实战中检验这种火浣氅的效果。
  一百二十架攻城梯,每架攻城梯下面有五名火器兵,当对方的火药桶抛下,火器兵立刻大喊一声,“卧倒!”
  士兵们纷纷卧倒,‘轰!’一声炸响,火药桶爆炸,毒钉四散飞射,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