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汉中的归属,张浚也想放在一起谈,张浚想把汉中的地方政务权和人事任免权拿回去,这就属于额外收获了,再有就是峡州归属权,峡州正常情况下是属于荆湖南路,不属于四川,但这次战争陈庆把峡州占领了。
  苏纪匆匆来陈庆大帐,将这份张浚草拟的谈判清单交给了陈庆,陈庆都愣住了,他也没有想到会涉及这么多。
  他沉吟片刻,在驻军权、治安权、防御权、民团权、税权、盐铁权、转运权、矿山权这八项上画了圈,又将汉中归属和峡州划掉,这两项不参与谈判。
  交给苏纪道:“我画圈的是必须拿到手的,划掉的不参与谈判,然后地方政务权和人事任免权可以给他们,但成都府尹和成都通判这两个职务必须由我推荐,另外,加一条川陕宣抚使由我出任。”
  陈庆不可能让秦桧或者韦太后的人掌握成都府这个核心城市,要么是张浚的人,要么是吕家的派系。
  苏纪道:“成都府尹和成都通判恐怕不会给我们!”
  “没关系,谈判最后可以用汉中的政务权和人事任免权交换。”
  “卑职明白了!”
  陈庆让张轩将二十四项权利迅速抄一遍,才把清单给了苏纪。
  陈庆看了一遍清单,对张轩道:“跑一趟,去把韦老爷子请来!”
  韦老爷子是韦宁远的三叔,叫做韦湛,也是韦家目前唯一的长辈,曾在政和年间出任京兆府尹,又调入朝廷先后出任太常卿和刑部尚书,虽然没有实权,但对朝廷以及官场的各种运作了如指掌。
  陈庆专门拜访过他,希望他出任经略府资政,相当于顾问,弥补他们经验不足的弱点。
  谈判已经开始,陈庆要求的驻军权、治安权、防御权、民团权四项权力没有异议,对方一口答应,但另外五项财税权和转运权双方争夺激烈。
  李回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财税权归西军,但钱粮对半分,朝廷用来支付巴蜀各州县的官员俸禄以及官府的日常支出;第二个方案是朝廷承担西军二十万军队的军俸,但税权、盐铁权、转运权、矿山权、铸钱权这五项财税归朝廷。
  这是张浚的方案,张浚当然想要第二个方案,把巴蜀的财税权和转运权拿回来,无非就是负担二十万军队的军俸。
  这时,韦湛被请来了,他年约六十余岁,身材瘦小,精神矍铄,尤其思路清晰,在陈庆面前,他显得很谦卑。
  陈庆请他坐下,让手下上了茶,这才把二十四项权力和目前的争执告诉了韦湛。
  韦湛仔细看了一遍清单,笑眯眯道:“张相公是高手啊!手段老辣,宣抚使绝对想不到勋官任命权的意义。”
  “我是不太明白,所以请教老尚书。”
  “勋官任命权实际上就是控制各乡绅,各乡绅基本上都有勋官,由此获得很多好处,比如见官不拜,比如轻罪豁免,再比如娶妾,出入乘坐马车等等,他们的社会地位就是从勋官上得到,勋官掌握在朝廷手中,乡绅们就自然听命于朝廷,一旦乡绅支持朝廷,那么由他们控制的各级胥吏也同样支持朝廷。
  而且得不到乡绅的支持,军权中的民团就废了,乡绅们不答应,都统根本就招不到民团士兵。”
  “如果我争取把勋官任免权拿到呢?”
  “都统拿到也没有用啊!都统任命的勋官,乡绅们也不认帐,他们要朝廷的勋官。”
  “那怎么解决呢?”
  “办法也简单,都统一定把川陕宣抚使拿到手,宣抚使的一个职能就是代朝廷批准或者革除勋官,朝廷每年会给四川各路五十个勋官名额,然后由宣抚使官衙从各州县上报的名单中来任免,最后把名单交给吏部备案,实际上勋官任免权就在宣抚使手中,某乡绅不听话,就直接革除他的勋官。”
  陈庆暗暗赞叹,姜还是老的辣。
  他又问道:“那关于财税权的争夺,老尚书有什么建议?”
  韦湛呵呵一笑,“征税是官府控制百姓的一项权力,朝廷想极力争取可以理解,但关键还是转运权,所有的钱粮仓库和船只都由转运司掌控,钱粮怎么拨付也是由转运司决定,都统只要拿到转运权和矿山权,其他财税权交给对方无妨。”
  陈庆沉吟一下道:“但我还是想把盐铁权拿到!”
  盐铁权其实就是专卖权,盐、铁、酒、糖等专卖都由盐铁司负责,利益极为丰厚。
  “如果都统想拿盐铁权,那别的方面就得大让步了,比如把汉中除了驻军权以外的权力都还给朝廷。”
  陈庆迟疑一下道;“其实我是想用汉中来换取成都府尹和通判的任命权。”
  韦湛微微笑道:“人事权其实不重要,只要都统出任川陕宣抚使,再把钱粮牢牢捏在手上,不管是谁来当官,都能轻而易举收拾他。”
  陈庆点点头,“我明白了!”
  他写了一张纸条,提出了新方案,“第一,要求朝廷封自己为川陕宣抚使;
  第二,财权中的转运权、盐铁权和矿山权归川陕宣抚使司管辖,各州县官员俸禄和官衙日常开支由转运使司按实拨付,官田和官宅租赁收入可作为官衙日常开支的补充;
  第三,作为财权让步,可以把汉中除驻军以外的所有权力移交给朝廷。”


第五百九十二章 博弈(十六)
  白天的谈判虽然进入了实质阶段,但没有任何成果,双方分歧较大,尽管最后陈庆拿出了一个方案,但这个方案张浚却做不了主,必须要官家决定,这里面最关键就是陈庆要出任川陕宣抚使。
  张浚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李回在一旁道:“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陈庆和刘光世达成了战俘释放协议,刘光世用四十万贯钱和二十万石粮食以及两百艘大船的代价赎回了两万战俘,听说还达成了几个附加条约,好像有关贸易和通航什么的,具体卑职没有问到。”
  张浚轻轻叹息一声,“他们达成什么条约不重要,关键是他们竟然没有通过朝廷,哎!让刘光世来荆湖南路,朝廷犯下了大错。”
  李回小心翼翼试探问道:“如果刘光世真的拥兵自立,朱胜非应该承担推荐之责吧?”
  张浚冷冷哼了一声,“他必须得承担责任!”
  这时,黄龟年在一旁道:“朝廷恐怕不会答应封陈庆为川陕宣抚使。”
  张浚摇摇头,“这不是朝廷答不答应的问题,是形势摆在这里,是朝廷舍不得一个宣抚使,还是眼睁睁看着陈庆割据川陕,然后再支持刘光世自立,我最担心就是后一点,一旦陈庆支持刘光世自立,大宋社稷就危险了,这一点必须要让官家明白。”
  ……
  次日一早,张浚连发十几只信鸽飞往襄阳,他担心朝廷收不到自己的信,特地重复发了三份。
  三天后,秦桧收到了张浚鸽信,秦桧在接到张浚鸽信的同时,也接到了襄阳发来的关于刘光世的最新消息。
  刘光世已经自封为荆王,并囚禁官员,甚至杀了常德知府杜晟,事情变得很棘手,但秦桧也意识到,这是他和韦太后和解的机会。
  秦桧并没有立刻去见天子,而是把自己妻子王氏找来。
  “夫人最近可进宫去见太后?”
  王氏有些不高兴道:“自从老爷在朝堂里得罪了太后,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宫了。”
  “你现在立刻进宫,告诉太后,刘光世确实要拥兵造反,他已自封荆王,还杀了地方官,要太后尽快撇清自己。”
  王氏也意识到问题严重,她紧张问道:“太后怎么撇清?”
  “她知道的,让朱胜非承担责任就是了,但你不要提朱胜非,她心如明镜。”
  王氏点点头,“我现在就进宫!”
  王氏收拾一下,便坐马车进宫去了。
  秦桧望着妻子远去的马车,着实有些得意地笑了。
  和韦太后缓和关系当然只是借口,关键是他要把利用这件事把朱胜非赶出知政堂,朱胜非罢相,太后必然会推荐大学士梁奚入相,但梁奚可不光是太后的党羽,也是自己的暗子。
  王氏刚走没有多久,管家快步走到门口,对秦桧道:“萧先生来了。”
  秦桧吓一跳,萧先生就是长驻临安的金国特使萧敬业,一般都是他的幕僚过来,这次是居然是萧敬业亲自来了,必然有大事发生。
  他连忙让管家把萧敬业请到自己外书房,萧敬业年约四十岁,是生活在金国的契丹人,曾任燕山府司马,被完颜昌推荐为金国长驻临安特使。
  萧敬业长着一对三角眼,笑起来眼角蕴满奸诈之色,“不知现在张相公和陈庆谈判得如何了?”
  秦桧虽然在完颜昌面前表现得很谦卑,但在萧敬业面前却依旧保持着宰相的姿态,他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热茶,放下茶盏不慌不忙道:“在谈吧!听说好像不太顺利,双方分歧较大。”
  “所谓漫天开价,落地还钱,有分歧很正常,关键是朝廷会不会妥协?”
  秦桧摇摇头,“我主要负责刘光世那边的事情,和陈庆谈判是张浚负责,我不太了解情况。”
  “秦相公还是了解一下吧!都元帅非常关注,特地写信给我,也给秦相公写了一封信。”
  说完,他取出一封信递给秦桧,秦桧连忙接过,果然是完颜昌的亲笔信,秦桧急打开信细看,完颜昌在信中要求他尽量拖延和陈庆的谈判,尽量拖到明年三月份以后。
  秦桧着实有点为难,半晌道:“我尽量吧!主要是和陈庆谈判不是由我负责,官家已经授权给张浚,如果张浚已经在京兆达成了协议,我也没有办法。”
  “秦相公尽力就行了。”
  萧敬业起身道:“如果秦相公没有回信,那我就告辞了!”
  秦桧让管家把萧敬业送走,他负手在房间里踱步。
  没想到完颜昌居然很关注巴蜀的谈判,秦桧着实有点为难,巴蜀不是他的地盘,这件事他没有太多发言权。
  秦桧沉思良久,除了隐瞒张浚的鸽信外,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干涉。
  ……
  次日上午,秦桧向天子赵构汇报了刘光世的最新消息,刘光世已自封荆王,同时宣布出任荆湖南路宣抚使,并强迫各地方官写效忠书,不肯写效忠书的官员已被囚禁了二十余人,更有甚者,为了杀一儆百,刘光世已下令处死了强烈反对他拥兵自立的常德知府杜晟。
  一连串噩耗般的消息着实将赵构惊得目瞪口呆,他呆了半晌,紧张地问道:“依相国之见,朕该怎么对付刘光世?”
  “微臣建议,在朝会上公开讨论刘光世之事,听取百官的意见,同时也能把刘光世的罪行昭告于天下。”
  这就是秦桧的狡猾之处,根本不用他出面,百官就能将朱胜非弹劾罢相,至于刘光世,无非就是派兵征讨,十有八九是派张俊,秦桧也不想过问。
  “徐相公的意见呢?”赵构又问徐先图道。
  徐先图躬身道:“微臣同意秦相公的意见,放在朝会上讨论,另外,现在是隆冬季节,不宜出兵,卑职建议多收集证据,或者有官员来指控刘光世,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徐先图虽然比较有正义感,但他毕竟是书生,没有接触过战争,也不懂军事,考虑事情顾虑太多,缺乏雷厉风行的魄力。
  要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收集证据,寻找证人,而是趁刘光世在荆湖南路没有根基,立足未稳,立刻派大军去镇压,不能给刘光世任何扎根的机会。
  赵构也同样缺乏雷厉风行的魄力,他认可了秦桧和徐先图的建议,现在是隆冬,再过半个月就是新年了,等明年开春后再说,趁这段时间,先派人去调查刘光世的罪行。
  这时,赵构忽然想到了一个人,让他调查刘光世应该最合适。
  赵构随即下诏,责令目前在江夏筹集粮草的湖广宣抚使李纲调查刘光世在荆湖南路的所做所为。
  事实上,秦桧隐瞒了消息来源,他得到刘光世的消息,就是李纲通过襄阳鸽信站发送到临安。
  他担心天子重新启用李纲,便隐瞒了消息来源,没想到最后赵构还是想到了李纲。


第五百九十三章 博弈(十七)
  在临安积善坊内,有一座占地十亩的宅子,这里便是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赵鼎的私人府邸,因为临近新年,赵鼎便从绍兴返回临安准备祭祖事宜。
  夜幕降临,赵鼎正坐在书房内看书,儿子赵文信出现在书房门口道:“父亲,孩儿打扰!”
  “什么事?”
  “府外来了一人,说是张浚的幕僚,说有重要事情要向父亲汇报。”
  ‘张浚幕僚?’
  赵鼎想了想,忽然醒悟,“可是王牧?”
  “好像是他。”
  赵鼎便道:“请他到我贵客堂稍候,我马上过来!”
  赵文信匆匆去了,赵鼎披上一件绵袍,他心中有些奇怪,王牧是张浚的重要心腹,他找自己有什么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