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晚上,一场暴风雪从北方席卷而来,从定州到鸣沙县,整个西夏大地都笼罩在一场狂风暴雪之中。
第七百零四章 处置
中午时分,雪还在下,但已经小了不少,原野、屋顶、树梢、大街上都积满了厚厚的雪,开始有小孩子跑出来玩了,在大街上打雪仗,一直被恐惧压抑的城池终于有了笑声,正是这个缘故,大人们也没有把孩子叫回家,让这些笑声驻留得更久一些。
宋军骑兵在街头巡逻,也没有干涉孩子们玩耍,大街上秩序井然。
陈庆站在窗前注视着大街上奔跑打雪仗的一群孩子,他回头对张晓:“司马说得对,关键是孩子,从孩子开始改变,教育、文化,把优秀的孩子送去京兆,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汉文化,认同汉文化,再用鼓励通婚的手段让子孙变成汉人,二十年时间够吗?”
张晓微微笑道:“其实用不着二十年,做得好的话,几年就足够了,关键是利益,变成汉人有利可图,百姓肯定趋之若鹜,比如送孩子读书可以分田,可以免税,比如卑职了解到,西夏很多人都会说汉语,普通百姓也会说几句,只是他们不愿说,但我们只要形成只能用汉语的氛围,大家都一定会说汉话。”
“为什么都会说汉语?”陈庆好奇地问道。
“因为城内的党项人和放牧的党项人不一样,就像熟番和生番的区别,放牧党项人以牧业为生,对外没有交流,所以基本都说党项语,城内的党项人也不种地,主要以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各种交流很多,基本上都会说一些汉语,加上他们的汉人奴隶,据我了解,他们自己人之间交流说党项语,但和汉人奴隶就会说汉语,只不过就是谁为主,谁为副的问题。
只要官方全部说汉语,商业全部说汉语,几年后,这里就听不到党项语了,至于推广识读汉字,那是第二步,慢慢来,当务之急要做的是,将党项文字全部革除,书籍、字碑、店面等等,都不准出现,认识党项文字的人全部送去川陕,就像植物没有土地,很快就会枯死。”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说到利益,我们得培养一批汉人士绅和汉人地主,光靠官府不行,这些士绅和地主才是推广汉化、维护汉化的中坚力量。
一些受伤的将领,我准备让他们退伍留在灵州,还有像宋成那样的汉人管事,可以培养为地主。
愿意接受汉化的党项百姓可以成为平民,而顽固不化的党项人那就只能沦为奴仆和佃农,这就是利益再分配,西夏已经灭了,那就不可能再维持现状,汉人必须翻身,利益必须重新分配。”
陈庆沉思片刻又道:“还是按照原计划,党项人要迁徙一部分去陕北,剩下的党项人必须和汉、羌、回鹘等民族混居在一起,以汉民为主导,一定要混居,这是原则,切不可出现党项县或者羌人县。
最好的办法是弱化现在的兴庆府,在河套地区更多建立几座县,把人口全部分散,然后再配合村落,要让所有的县城都围绕农耕来运作。
至于商业,可以让灵州肩负这个职能,可以慢慢来,五年内完成这个计划。”
陈庆注视着张晓道:“重新建立灵州路,张司马出任最高政务官,肩头担子很重啊!”
张晓知道陈庆带自己出征西夏,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出管西夏政务,这份信任让他感动,不过这件事他必须建议陈庆思路更广阔一下。
“启禀宣抚使,卑职建议可以设灵夏路,下面设灵州府和夏州府,路以军事为主,设立瀚海军,对内管控党项人,对外防御金兵入侵。
政务由府负责,直接向宣抚使司汇报,卑职可以出任灵州知府,卑职推荐吕纬出任夏州知府,培养他和羌人打交道的能力,独当一面,这会更有助于他的成熟。
然后再设一个灵夏路转运司,军民皆管,再设一个提刑司和监察司,这样就形成了三司两府一军的格局,还是熙河路一样,灵夏路也属于川陕宣抚使司管辖。”
“那朝廷那边呢?”
陈庆又道:“我现在有点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让朝廷插手西夏,我想听一听司马的意见。”
张晓微微笑道:“西夏可不是四川,没有什么油水,我估计朝廷兴趣不大,最多只挂一个名而已,比如朝廷每年审阅一下灵州府和夏州府的述职报告,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把一些底层官职拿出来,比如主薄、县丞或者各府司士等等,要求朝廷派一批年轻有作为的进士来灵夏路任职,最后这批官员来京兆报道后,究竟怎么用,就由宣抚使来决定了。”
“妙计!”
陈庆鼓掌大笑,朝廷现在有很多年轻进士都在赋闲等缺,既然朝廷不用,还不如拿给自己,用灵夏路缺人为理由,把这些年轻的人才要过来。
“就这么决定吧!司马写一份详细报告给我,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
就在攻下兴庆府三天后,陈庆得到曹保宗的消息,他的兄弟曹保辉愿意投降宋军,由于北部河套地区被大雪覆盖,只能等开春后再率军南下投降。
陈庆大喜,随即将黑山军司改名为丰州,封曹保辉为上军统领,出任丰州兵马指挥使。
当然这也只是权益之计,不可能让党项军再守丰州,只能等明年再重新整编,曹保辉将去河西任职。
这天上午,陈庆在曹保宗的陪同下,巡视城内各处情况,曹保宗熟悉西夏人的情况,陈庆便任命他为灵州府通判,成为张晓的得力助手。
城内几天前就已经解除戒严,很多商铺都已经开了,三三两两的宋军成为这些商铺的客人。
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满街都是党项话,现在不是了,满街都在说汉语,生意最好的是酒楼和青楼,当然,青楼内已经看不到从前的汉人女奴,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各家青楼再敢用汉女为妓是被杀头的。
现在都是回鹘、羌人和党项人,宋军没有再干涉了,毕竟大量宋军士兵也有生理需要,基本上每家青楼前都排满了长队。
酒楼也是一样,家家户户都客人爆满,坐满了前来喝酒吃饭的宋军士兵。
陈庆给军队轮流放假三天,基本上半个月内,城内生意都极为兴隆。
兴庆城不愧是西夏的都城,大宅很多,陈庆却看见不少女人拎着包袱和箱子,牵着孩子从府宅中出来,匆匆上牛车离去。
陈庆马鞭一指,好奇的问道:“这些女子是怎么回事?”
曹保宗笑道:“这些大宅的主人都是以前的权贵、官员或者豪门,男主人都没有了,剩下的女人和幼童支撑不起这么大的宅子,就只能搬到小院子去居住。”
“其实也不用这么着急。”
曹保宗摇摇头,“宣抚使有所不知,这些女人都不傻,住在这种大宅内,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肥羊,之前都统同意给她们留一千贯钱,她们基本上都要了白银,卑职就知道她们要赶紧离开了。”
“随便他们吧!这些大宅都收回来作为官宅,以后给官员和驻军将领居住。”
“卑职明白!”
这时,陈庆看见城墙正在重新修葺,里面很多工匠似乎都是当地人,陈庆好奇问道:“本地匠人多吗?”
曹保宗点点头,“住在城内的党项人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底层党项人中,各类匠人很多,光修筑房子的泥瓦匠和木匠就有上万人,只是年纪稍大了一点,中年人偏多。”
“对啊!我就没看见年轻党项人,基本上都是中年人,年轻人都被消耗了吗?”
曹保宗叹息一声,“都差不多死在战争中了,在和萧合达打仗那两年,兴庆城内天天征兵,除了权贵的奴隶外,普通的党项平民都要当兵,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
后来又和宋军对抗,规定十四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子都必须从军,现在剩下的年轻男子都是战俘,城内基本上都是中年人和女人,年轻男子看不见了。”
陈庆摇摇头,忍不住自嘲地笑了起来,他殚精竭虑怎么处置党项人,却把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忘记了,党项年轻男子都打仗打没有了,他还担心什么?
“汉人奴隶有十几万青壮男子都没有娶妻,这下子可解决大问题了。”
第七百零五章 分宅
灵州府已经成立,张晓出任知府,曹保宗出任司马,傅林出任判官,下设六司曹房,官员缺乏,就暂时由军中文职军官出任,连种桓也临时出任户曹司士。
灵州府下辖七县,原来的兴庆城改名为大兴县,为府衙所在地,下面还有顺县、保静县、定县、灵武县、鸣沙县和理县等等六个县。
灵州府的当务之急就是清理房宅,超过六十万的汉人百姓要回迁,当然,一部分会搬去夏州府,一部分要形成村落,那至少也要有三十万人、近八万户汉民落户灵州府各县。
陈庆专门调拨一万士兵协助灵州府清理房宅,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房宅清理出来,让百姓回迁,先安居再分田,这是很浩大的工程,没有半年时间搞不定。
这天下午,晁清匆匆跑来道:“宣抚使,有家信!”
陈庆一怔,现在大雪封路,家信能过来吗?
陈庆连忙道:“信在哪里?”
晁清将一管鹰信递给陈庆,陈庆苦笑一声,原来是鹰信,就说怎么过得来。
他连忙接过信细看,顿时跳了起来,赵巧云产下一女,按照他的想法,取名为冰儿,母女平安,孩子身体健康。
陈庆欢喜若狂,自己又得一个宝贝女儿,他随即对晁清道:“去传我的命令,庆祝我喜得千金,全军放假三天。”
消息传开,将领们纷纷赶来祝贺,陈庆有点归心似箭了,这时,唐骞向陈庆建议,虽然大雪封山,但可以走白马川河面南下,大概走八十里的峡谷冰面,就能穿过横山,进入庆州,关键是小河冰面远不像黄河冰面那样寒冷刺骨,士兵、战马和骆驼完全可以承受。
到了庆州以后就直接沿着马岭水河谷南下,最后走泾源道进入关中。
这个建议得到众人一致赞成,陈庆当即派出一支斥候前去探路,与此同时,军队开始收拾行装物资,得到确切消息后就能出发了。
事实上,张晓和官员们做得很好,不需要陈庆再做决策,他批准了张晓制订的的汉人主导方案后,具体的事情就由张晓以及官员们来施行了。
灵州府运转得十分流畅,有足够的军队协助,短短半个月就清理出院子或者宅地八万户,很多人家只剩下一个老人,官府就用互助、并户的办法,把这些老人都集中在一座大院里生活,每天有专人做饭,就相当于养老院,光用这种办法就腾出来近两万套院子。
这天上午,四万头骆驼和两万头牲畜带着第一批从割踏寨过来的汉民百姓来到大兴县,第一批百姓足有十万人,两万七千户。
运送他们的骆驼并不是宋军的骆驼,而是从西夏缴获的骆驼,宋军在西夏一共缴获了五万头骆驼,送给了羌人一万头骆驼,官府还有四万头。
另外还有大量的马匹、骡子和毛驴,这些马匹和骡驴就准备全部分给汉民家庭。
在第一批百姓到来之前,官府已经安排好了大营,百姓们先住进大营,然后进行抽签定房,拿到房子后,就可以直接搬过去了。
几万户百姓既紧张、又期待,还有点胆怯,毕竟他们常年被西夏压榨,心理变得很弱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他们弱势心态慢慢扭转过来。
下午时分,第一批分到院宅的两千户百姓进城了,他们被士兵引领着来到自己的新院子,这些院子很多都是之前被李察哥赶出兴庆城的非党项族的房子,那些被赶走的百姓会迁徙到夏州府,他们原来的房宅就归新主人所有了。
陈庆正在东城巡视,这一带是原来的羌人聚集地,将来也是汉人聚居最多的地方。
这时,他看到一名士兵领着一家五口人来到一座院子前,陈庆走上前笑问道:“请问你们贵姓?”
男主人三十余岁,夫妻二人带着两个孩子和老母亲,应该属于汉人二代,他们母亲是被掳掠来的奴隶,男子连忙抱拳道:“小人姓常,原本是天鹿庄园的奴户。”
陈庆摇摇头,“现在可没有什么奴户了,你们是大宋灵州府大兴县百姓,堂堂正正的平民,你们孩子都一样。”
“小人也知道了,现在改名为灵州府大兴县,好啊!”
“这是你们抽到的房子?”陈庆指着院子里笑问道。
“正是,我母亲抽到的,据说有两亩。”
男子很激动,原本他们一家五口挤在一个小窝棚内,现在终于有自己的宅子了,还是两亩。
他颤抖着手摸出钥匙,打开了院门,两个孩子欢呼一声,跑了进去。
陈庆让亲兵帮着他们把东西都搬进去,院子很大,足有半亩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