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另外一件让他烦恼无比的事情又来了,是户部侍郎吕青山的奏折,朝廷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库存不足五十万贯,已经无法支付下月的三百万贯军俸,希望紧急从各地调拨钱粮。
  财力匮乏,庞大的军俸一直就压得朝廷喘不过起来,以前还有四川和荆襄财税,现在四川的财税没有了,荆襄乱成一团,饥民遍地,非但没有一文钱的财税,还需要朝廷拨出钱粮去救济。
  偏偏还有江淮的饥民,朝廷收复了江淮,可不仅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是饥民遍地,盗贼如麻,像个无底洞一样,每年要朝廷拿天量的钱粮去填补。
  难怪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收复中原,一个江淮就把朝廷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一个生灵涂炭,凋敝困顿的中原,朝廷还活不活了?
  怎么办?赵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去把秦相公和张相公给朕找来!”
  赵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但他可以推给宰相,财政出现危机,这不是宰相的事情吗?当年吕颐浩是怎么解决严重财政不足的,他们可以去取经嘛!
  不多时,秦桧和张浚一前一后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赵构摆摆手,“朕找你们来有两件事,首先是关于去京兆的使者,要立刻确定下来,这件事不能拖,最好现在就确定下来。”
  “封王非同小可,陛下请三思?”
  秦桧还是不甘心,企图再力劝赵构,他知道官家心中也并不愿意册封陈庆。
  赵构心情不好,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朕若不封他,他自封为秦王,朕该怎么办?”
  “陛下可以宣布他为叛逆,号召天下人诛之。”
  身后张浚冷笑一声,“秦相公身为堂堂宰相,怎么想法和三岁孩童一样幼稚可笑?”
  秦桧回头怒视张浚,“天子面前,张相公休要胡言乱语。”
  “我可没有胡言乱语,若朝廷和陈庆翻脸敌对,金国最欢迎,没有陈庆军队从侧面牵制,金国就会毫无顾虑地大举攻宋,完颜兀术再来一个搜山检海,我们该怎么办?若陈庆勾结金国,同时两面夹攻大宋,我们又该怎么抵挡?”
  秦桧哼了一声,又对赵构道:“若敌军来攻,自有我们军队抵挡,我们的将士个个骁勇善战,足以歼灭来犯之敌,不需要……”
  “秦相公,朕已经下旨了。”
  “陛下可以追加条件,迫使他自己放弃……”
  “秦相公!”
  赵构着实恼火了,每次涉及到陈庆,这个秦桧表现不是一般的幼稚、愚蠢。
  秦桧不敢再坚持了,只得躬身道:“陛下若已决定,微臣自当支持,微臣推荐同知枢密院事折彦质再次出使!”
  赵构瞪了他一眼,又问张浚道:“张相公的意见呢?”
  “微臣也同意折彦质再次出使!”
  “那就定折彦质出使京兆,朕再说说今天的第二件事,就是要谈一谈财政问题,朝廷负担沉重,已经入不敷出,荆襄的巨大财政缺口,江淮成了我们填补钱粮的无底洞,到处饥民遍地,盗贼横行,还有每个月三百万贯的军俸开支,再这样下去,朝廷连给百官支付俸禄的钱都没有了,两位相公给朕想想办法。”
  秦桧作为右相,这个问题他早就考虑过,他躬身道:“荆襄那边问题不大,减税降赋,休养生息几年就能恢复,关键是江淮,两边不断拉锯战,以至于百姓无法耕种,一旦错过耕种,就意味半年粮食无着,朝廷就得不断掏钱补贴,这就像人的身体,伤口不愈,出血不止,军俸压力大同样也是因为战争,陛下,恕微臣直言,当我们国力负担不起战争的时候,最好还是停止战争,和金国议和。”
  说到底,还是要议和。
  张浚想反对议和,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反对,秦桧说得也没有错,既然财力支撑不了战争,那就只能停止战争,否则就是穷兵黩武了,张浚保持了沉默。
  赵构负手来回踱步,说他不想议和那绝对是假话,他北攻的要求很简单,夺取江淮,让江淮成为长江乃至江南的缓冲地带,现在目标已经达到,他就不想再向北攻了,尤其想到中原的满目疮痍,想到中原的民不聊生,会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他就更不愿意了,眼下这个关口,能议和他当然求之不得。
  “议和能成功吗?”赵构问道。
  “陛下,微臣认为可以成功!”
  “说说理由。”
  秦桧胸有成竹道:“微臣认为有两个理由,第一,目前是完颜昌在金国掌权,完颜昌是温和派,一向主张议和停战;
  第二,西军攻灭西夏,下一步必然会威胁中原和河东,金兵严重受到牵制,无力南攻,金国朝廷也会考虑和我们议和。”
  张浚直翻白眼,这个秦桧也很清楚嘛!陈庆军队牵制住了金兵,还以为他真的啥都不知道。
  赵构看了一眼张浚,“张相公同意议和吗?”
  “陛下,微臣建议在大朝上讨论一下,如果百官都不反对,那么议和就是众望所归。”


第七百零八章 凯旋(上)
  西军在西夏大胜,灭亡西夏的消息在一个月前就传到了京兆城,京兆满城欢腾,数十万百姓载歌载舞游行,把胜利的喜悦推向了高潮,也使陈庆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就在全城沉浸在胜利喜悦的关头,陈庆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
  时间一晃过了二十天,胜利的笑容还没有从人们脸上褪去,一场大雪悄然而至,喜庆的京兆府变成了冰天雪地的世界。
  外面冰天雪地,房间里却温暖如春,赵巧云躺在床榻上聚精会神地看一份牒文,旁边摇篮里,一个粉雕玉凿的小婴儿睡得正香甜。
  赵巧云坐月子已经二十天了,实在百无聊奈,索性又帮夫君批阅牒文。
  这份牒文是坐镇四川的兵马使郑平所上,他在牒文中陈述,荆湖南路盗贼横行,百姓处境凄惨,民不聊生,而朝廷却不闻不问,希望宣抚使司同意他出兵去荆湖南路一带剿匪,拯救百姓于水火。
  郑平的提议事关重大,宣抚使司无法决定,便把它转到陈庆府中,希望夫人定夺。
  当然,蒋彦先、周宽、张妙三人都批示同意赈济荆湖南路饥民,但是否出兵剿匪却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宣抚使陈庆不在,决定权就在夫人吕绣手上,而吕绣自然又会让赵巧云帮忙考虑。
  这时,门帘开了,吕绣从外屋走了进来,指指外屋低声道:“乳娘睡着了。”
  赵巧云点点头,“乳娘一夜未睡,累坏了,我让她抓紧时间睡一会儿。”
  吕绣摸摸孩子的小脸蛋,笑道:“比她姐姐胖多了,她姐姐二十天的时候,还像个小瘦猫一样。”
  赵巧云也笑道:“她们姐妹只差一岁,等长大了,就有玩伴了。”
  “哎!我那个太调皮了,简直头大。”
  “说明她身体健康,好事情。”
  “也只能这样想了。”
  吕绣笑了笑又道:“有个好消息,大军从西夏南撤了。”
  “大姐,不是西夏,是灵州府。”
  “我又忘了,总是习惯说西夏了。”
  吕绣笑着自嘲一句,又问道:“这份牒文怎么样,今天蒋长史又派人来问了。”
  “这么急吗?”赵巧云笑问道。
  吕绣苦笑道:“是郑平急,过年后就要春耕,没有种子,没有耕牛,只有盗贼,误了春耕要出大事的。”
  赵巧云问道:“大姐的意见呢?”
  “我?”吕绣有点难为情,她基本上都把这些事情丢给赵巧云了。
  吕绣搜肠刮肚想了一番,吞吞吐吐道:“是不是帮助那些百姓,有助于提高夫君的声望?我是瞎想的。”
  赵巧云抿嘴笑道:“其实大姐说到了关键处,为什么要出兵剿匪,帮助百姓,就是为了维护名声。”
  吕绣思索一下道又:“但应该不是维护名声那么简单吧!郑平可不是注重虚名之人,他急着出兵,肯定是另有原因。”
  “是另有原因,夫君在荆襄有根基,军方有不少人都是来自荆襄一带,现在荆襄有难,百姓对我们有期待,我们出兵义不容辞,只是如果出兵过多,朝廷那边会有激烈反应。”
  “那你的意见呢?”吕绣问道。
  “我当然同意出兵,只是建议出兵人数不要太多,在六千人左右,在剿匪的同时,也派出扶济队伍,配合当地官府,给农民发放种子,把耕牛借给官府,由官府统一安排春耕。
  另外,由宣抚使司出面,写一份奏折给朝廷,就算土匪横行,已经威胁到巴蜀百姓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出兵剿匪,剿匪结束后,收兵回蜀,把该说的说到位,把该做的做到位,朝廷就无话可说了。”
  “行!你把意见写下来,我盖一个印,派人送给蒋长史。”
  赵巧云随即写了一份批示意见,吕绣加盖了陈庆的印章,派人送给了蒋彦先。
  ……
  陈庆二十万大军已经进了庆州,正沿着马岭河谷地向南进军,陕西路的冬天明显要比西夏暖和很多,虽然已进入十二月的寒冬腊月,但谷地内却没有多少积雪,马岭河冰层的寒意也不重,没有那种冰冷刺骨的寒意,士兵穿厚实一点,完全可以骑马在冰面上行走。
  二十万大军和三万头骆驼延绵五十余里,浩浩荡荡望不见边际,大军朝行暮宿,足足走了二十余天,这天下午,大军终于抵达了西平县。
  西平县是邠州州治,也是泾源道上最重要的战略之地,向西北的泾源道和向正北的马岭河谷就在西平县汇合。
  陈庆见天色已晚,便命令大军就地驻营休息,士兵们纷纷拿出行军炉,取出蜂窝煤饼和铁锅烧水做饭,这时,邠州知事李厚之,知县周嶙,带人赶着数百口肥猪前来觐见陈庆。
  陈庆夸赞他们几句,便命人杀了猪给伤兵营送去,轻伤士兵基本上都痊愈了,还有数千名重伤士兵继续调养治伤,但也好了大半,他们没有留在灵州府,也跟着一同南下了。
  “宣抚使还是进城去休息吧!”知州李厚之见陈庆的行军帐十分简陋,着实有些不安。
  陈庆微微笑道:“好意心领了,有事情直接给我说,我就不进城了。”
  “是有一件事需要宣抚使明确指示!”
  李厚之挠挠头道:“卑职已经写报告给京兆了,其实就是关于土地权属的问题,去年宣抚使颁布了鼓励垦荒令,规定垦荒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应,也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今年的耕地就比去年增加三成,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以前的旧耕地,因为主人不在了而荒置,就有农民就这些旧耕地开垦了,要求官府办地契,但官府是有这份地契的,事情就有点难办了。”
  陈庆眉头一皱道:“无主耕地归官府所有,是官田,土地权属很明确,农民开垦了可以作为佃户,最多是头几年可以不收租,但土地权是官府的,这个不容置疑,我去年颁布的垦荒令也交代得很清楚,是开垦荒地,不是无主的耕地,不能演变成强抢官田。”
  旁边知县周嶙补充道:“关键是耕地搁置多年,和荒地已经分不清楚了,农民也不知道,一旦开垦了,我们不给办地契,他们就大吵大闹,今年就闹了几次了,往县衙和州衙里泼粪,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陈庆冷冷道:“历朝历代都有刁民,官府的弓手、捕快不光抓贼,也要维持秩序,该抓就要抓,该严惩就要严惩,不能姑息,垦荒令是有原则的,不能成为某些大户趁机侵占土地的借口。”
  李厚之和周嶙满头大汗,连忙道:“卑职明白了!”
  陈庆又语重心长道:“垦荒令是去年二月推出来的,三月时,陈仓县就有人开垦无主耕地,当时县衙审得不严,就给他们办了地契,结果他们转手就以每亩五贯钱价格卖给了大户,发现这个漏洞以后,我们又先后颁布好几个法令,包括有连续耕种的年限要求,有数量上限要求,还有十年内不能转让的要求。
  我记得去年六月我特地下了一道命令,就是防止这种侵占官田,明确产权属于官府,开垦者十年内免租免税,各种法令都是健全的,关键是要给农民讲清楚,如果讲清楚了还要闹事,那就是刁民了。”
  李厚之惭愧道:“卑职回去就召集各县主官,要求他们派人下乡,把这些法令讲清楚。”


第七百零九章 凯旋(下)
  进入泾源道后,道路明显好走,有宽敞平坦的官道,大军速度加快,四天后,二十万大军抵达长安城。
  听说北征大军归来,数万百姓出城迎接,陈庆当即决定,举行一次盛大的凯旋入城仪式。
  二十万大军从东城门入城,从西城门出城,几乎满城百姓都涌到到近十里长的西大街和东大街上,百姓们食箪浆壶,将鸡蛋和馒头拼命往士兵们手上塞,有的酒楼掌柜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