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严重,据我所知,朝廷官库中铜钱只剩下五十万贯,一般要等到明年四月才会有上年税赋押解到临安,但朝廷已经等不急,责令各地有多少钱都押解多少钱,立刻转运到临安,据说也只有一百五十万贯,连一个月的军俸都不够。”
周宽眉头一皱,“我记得前几年朝廷都还预算收支平衡,怎么变化这么大?”
折彦质叹口气,“主要是三件大事把朝廷害惨了,当然和巴蜀无关,巴蜀的税赋这么多年一直是供应西军,朝廷也拿不到,对朝廷没有影响,关键是荆南南路的平乱,据说张俊大军半年时间耗费九百万贯军费,粮食百万石。
其二就是朝廷补贴江淮,江淮大战,江淮几百万百姓无法耕种,就得朝廷养活,短短半年时间,朝廷投下去上千万贯钱,两百万石粮食,就像无底洞一样,什么时候是尽头,根本就不知道。
其三就是三十万北伐大军的军俸粮草,光军俸一个月就要两百万贯,还有大量的兵甲物资,北伐半年,朝廷几乎所有仓库都空了,实在打不下去了,必须要停战议和。”
陈庆淡淡道:“那朝廷财政危机,岂不是变成了抗金派的责任?”
“不能这么说,抗金是大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胜利,尤其要讲究方式方法,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积蓄国力,终一战而胜,而朝廷抗金毫无章法,头脑一热就抗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收扬州,攻汴梁、战江淮,每次都惨败而归,不知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引发了财政危机就把责任推给抗金派,吕相公罢相,李纲免职,真正的有能力抗金者得不到重用,无能抗金者却占据高位,岂不让人心寒?”
“有能力的抗金是岳飞、韩世忠、吴阶,那无能力的抗金者是谁?”
“无能力的抗金者就是二张,姓名也一样,庸将张俊,庸相张浚。”
陈庆笑问道:“愿闻其详!”
折彦质摇摇头,“宣抚使攻打西夏这半年,朝廷也发生了很多大事,都是公开的事情,宣抚使可以自己去打听,从我嘴里说出来就不好了。”
陈庆知道他害怕得罪张浚,便不再多问,派人送他回贵宾驿馆安歇。
陈庆回到自己的官房,派人把张妙请来,不多时,张妙匆匆走来,躬身行礼道:“参见郡王!”
陈庆并不喜欢宣抚使这个称呼,所以他才坚持要封王,一旦封王,性质就不一样了,宣抚使是臣子,郡王却是主公。
陈庆没有谦虚,默许了张妙的称呼改变。
“我是想了解一下,我征西夏这半年,朝廷发生了什么事?”
张妙主管情报,朝廷之事他也有所耳闻,但详情他也不太清楚。
他想了想道:“大概是上半年,张俊被调去征讨刘光世,吴阶就替补了他的防线,这时候,由岳飞提出,由他和东线韩世忠,中线吴阶,三家二十万大军合兵一处讨伐中原,没有了张俊的掣肘,吴阶和韩世忠都表示赞成,天子也同意了,同时任命岳飞为三军主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北伐,张浚为大都督,主管三军后勤。
圣旨已经下了,大军开始出兵北伐,但不知道为什么,天子又突然下旨,取消岳飞三军主帅之职,同时也取消了北伐,三支大军只好又撤军回江淮。
紧接着岳飞就辞职了,也不等天子同意,直接脱掉盔甲去了庐山东林寺替母亲守孝,据说天子震怒,然后张浚推荐他的心腹兵部侍郎张宗元去襄阳接替岳飞的职务,消息传到襄阳,岳飞手下大将纷纷称病,将士人人惶惶,十万岳家军眼看要发生哗变了。
消息传到临安,天子也害怕了,驳斥了张浚要求罢免岳飞的奏折,也拒绝了岳飞请辞,责令张浚去庐州安抚岳飞,把他请回襄阳,并让岳飞节制吴阶的军队,实际上就是天子向岳飞妥协了。”
陈庆沉思片刻道:“这里面应该是张浚在调拨,所以折彦质才说他是庸相。”
“卑职也是这样考虑的,有小道消息说,张俊调去平叛刘光世,岳飞越过大都督张浚,直接向天子推荐吴阶出任中线主将,让张浚很不高兴,张浚原本是想让张宗元出任中线主将。”
陈庆明白了,笑道:“所以张浚就劝说天子,让岳飞掌握二十万大军太危险,会成为第二个陈庆,天子就改变了想法,把合兵北伐之事取消了,岳飞就失去了合兵之权,觉得自己一腔忠心,为国北伐,却朝廷被猜忌,所以他一怒之下撂了担子。”
“郡王猜得八九不离十,真相应该就是这样。”
“但是岳飞太耿直了,一点不懂朝廷险恶。”
陈庆叹口气,摇摇头道:“他是一腔忠心,但天子却认为他是贪恋军权,军权得不到就以退为进,暗中唆使军队哗变,逼得天子不得不认错,派人把他请回去,又把军权给他。
同样一件事情,站在他的立场和天子的立场,就是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个是报国不成,负气出走,一个是谋权不成,以退为进,天子猜忌之心不去,岳飞危险了。”
陈庆又缓缓对张妙道:“这就是我坚决要掌握军权的缘故,与其被猜忌谋反,不如就坐实割据,我绝不当第二个岳飞。”
第七百一十五章 告状
折彦质在第二天就便离去了,时间渐渐到了十二月中旬,又是一场大雪席卷关中,京兆城内到处是一片冰雪世界,距离新年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贴门符,做年糕,酿屠苏酒,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将至的气氛中。
这天是休日,外面还在下着雪,房间里却温暖如春,陈庆在书房里陪一岁的大女儿雪儿玩耍,雪儿非常调皮,在陈庆身上爬上爬下,没一个正形,用母亲吕绣的话说,和她小时候一个样。
儿子陈冀却非常稳重,三岁孩子居然不调皮,坐在旁边安静绘画,他喜欢书法和绘画。
这时,吕绣走进来,抱起女儿笑道:“小家伙不要捣乱了,你爹爹有事呢!”
小家伙从背后抱着父亲的脖子不肯走,陈庆笑道:“今天是休日,可以多玩一会儿。”
“阿樱和阿莲在找你呢!好像她们遇到什么事情,情绪很激动。”
“让她们过来,我来问问是什么事情?”
吕绣走到门口吩咐使女一声,使女连忙快步去了,不多时,余氏姐妹匆匆赶来,一起行一个万福礼。
陈庆笑问道:“夫人说你们遇到什么事情了?”
余莲连忙道:“其实不是我遇到的,是我的使女冬香遇到的,她刚才出去买脂粉,回来说,府衙前跪了好多人,都是老人,我和阿樱跑去看了,真的跪了好多人,士兵正在劝他们离去。”
陈庆一怔,问道:“有多少人?”
“至少有五六十人,都是老人。”
陈庆眉头皱成一团,把女儿交给吕绣,起身道:“我去看看。”
“夫君让亲兵去看看吧!外面还下着雪呢!”
“不用找亲兵,反正很近,我去看看。”
陈庆心中很不舒服,几十个老人跪在雪地里,难道他的治下有这么大的冤屈吗?
……
雪下得很大,天地间一片灰蒙蒙的,陈庆带着数十名亲兵赶到宣抚使司官衙,却见蒋彦先在给士兵们交代什么,地上已经没有看见老人了。
陈庆走上前,见地上有很多脚印,还有跪拜过的痕迹,这时,蒋彦先上前道:“卑职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赶来,说是有一批老者,天刚亮就跪在这里了。”
“他们人呢?”
“我让士兵把他们送去对面客栈歇息了,答应给他们不要钱住店,他们才肯去。”
“他们为什么在这里跪拜?”
蒋彦先摇摇头,“好像是诉冤情,和土地有关,卑职还没有来得及问详情。”
陈庆眉头紧锁,他最担心的就是和土地有关,果然来了。
“去看看吧!”
陈庆在数十名亲兵护卫下向客栈走去,客栈就在斜对面,相距百步左右,它是官办的客栈,占地有十亩,一般外县官员来京兆办事,都会住在这里。
掌柜当然认识陈庆和蒋彦先,连忙把他们请到客堂上就坐。
“刚才有一批老人,他们还在吗?”
“还在,一共有五十四人,小人已经安排他们住下了。”
陈庆点点头,“你去领几个头领过来,尽量不要惊动其他人。”
“小人明白!”
掌柜匆匆走了,不多时,他带着三名老者过来,老者显然已经知道了陈庆的身份,走进客堂便跪下磕头,“小民拜见郡王!”
“你们请坐下!”
掌柜搬来几个小凳子给他们坐下。
蒋彦先道:“你们有什么冤屈尽管说,原原本本说出来就是了,不要有什么顾虑。”
“哎!有顾虑我们就不会来告状了,已经被逼的没法子了。”
陈庆低声吩咐一名亲兵几句,亲兵立刻转身去了。
陈庆点点头,“请继续说!”
“我们是同州郃阳县人,之前我们都逃到巴蜀,然后陆陆续续回来了,却发现我们的土地都被别人霸占了,一些不认识的人,他们说土地是他们的,有官府的地契,可是我们也有地契,我们气愤不过,就去打官司,结果我们居然输了,简直好没有天理,凭什么我们祖祖辈辈的土地就变成别人的。”
陈庆想起了他回来时,在邠州新平县遇到的事情,难道又是自己颁发的垦荒令引发的后果?
蒋彦先小声道:“卑职觉得很可能是伪齐的募民令引来的后果。”
陈庆立刻明白了,金兵杀进关中,百姓死伤无数,还有大量百姓逃亡关中,伪齐国为了给金兵供粮,就从陕北大量招募农民南下,重新给他们办理了契。
老的地契还在,新的地契又出来,矛盾当然会激化。
这时,张妙匆匆赶来了,抱拳道:“郡王找我?”
陈庆点点头,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又道:“这件事监察司接手,一个一个询问,看看他们的诉求是不是一样,然后在去同州调查。”
“卑职明白了。”
陈庆又对蒋彦先道:“先让他们安心住下,告诉他们,这个问题肯定要给他们解决。”
“请郡王放心,卑职会安排好。”
陈庆又安抚三名老者几句,这才起身回府了。
陈庆回到府中,心中着实有些烦,负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相信类似的案子还有很多,伪齐从陕北迁徙了上百万人填关中,随着关中越来越繁华,这种争夺土地的案子一定会大规模爆发出来。
该怎么解决?
这时,陈庆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赵巧云端了一盏茶进来。
陈庆眼睛一亮,连忙笑道:“我的女诸葛来了,赶紧替我想想办法。”
赵巧云撇撇嘴道:“大姐让我来送茶,我就知道肯定有事。”
陈庆连忙拉她坐下,“能者多劳,你不帮我谁帮我?”
“夫君是王爷,想帮忙的人多呢!”
嘴上这样说,赵巧云还是坐下,“说吧!什么事情?”
陈庆便把今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赵巧云想了想道:“这件事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就十一月就发生过。”
“去年八月?”
陈庆眉头紧皱,“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件事是掺杂在一桩械斗大案内,基本上就是一句话,夫君没有印象很正常,发生在扶风县,我记得很清楚,两个村子为了争夺土地发生集体械斗,起因就是一百多亩土地权属不明确,两家人都有地契,一家是陕北人,一家是关中本地人。”
“那后来怎么解决的?”陈庆急问道。
“扶风知县将一百多亩土地一分为二,两家平分,后来就没有闹了。”
陈庆点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
赵巧云摇摇头,“其实我在那份文牒后,又补充了好几个办法,估计夫君都没有看。”
陈庆有些尴尬,“我可能事情太多,忘记了,娘子不妨再说说。”
赵巧云最喜欢丈夫叫自己娘子,一声娘子叫得她心花怒放,她抿嘴笑道:“办法嘛!其实也很简单,用官田给与补偿,无主的农田很多,都成了官田,只要对方地契真实,那就用同样面积的官田补偿,把原地契注销,里面的细节由知县斟酌,第二个办法就是用钱补偿,说白了,就是我们替伪齐擦屁股,但也没有办法,都是平民,必须承认陕北农民获得的土地合法。”
“都是不错的办法。”
赵巧云又道:“但我要提醒夫君,几十个老者一起跑来京兆告状,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背后一定有人替他们出谋划策,还有人组织他们。”
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报
入夜,张妙赶到陈庆府,他带来了一个出乎陈庆意料的结果。
“启禀郡王,这批老者其实是两拨人,为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白天郡王说的,陕北募农和土地原主人的土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