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绣笑着解释道:“这是他父亲给他订的规矩,不可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说了两次,他就记住了。”
“我来打开给哥哥看。”
雪儿好奇心旺盛,从哥哥手中抢过布包,从里面取出拳头大一块石头,却三色石头,黑如墨,白如脂,红如血,界限分明。
“哥哥,你的是三种颜色哦!还比我的大。”
吕绣笑道:“这是刘关张吧!祖父书房里也有一块,不对,好像就是这块。”
吕青山哈哈一笑,“这就是你祖父送给冀儿的,他最心爱之物,给雪儿的大红袍是我收藏的,是我们两个老家伙给晚辈的心意。”
吕绣知道女儿拿不稳石头,便从她手上把石头接过来,自己的于阗玉不知被她摔了多少次,好在是木地板,不容易摔坏,但客堂里铺的却是青石板,不能给她拿着。
“娘给你拿着,赶紧给祖外公跳个小鸭舞。”
胖嘟嘟的雪儿跳起了小鸭舞,着实可爱之极,让吕青山大声喝彩,大堂内一片笑语喧阗,不一会儿,李梅也带着两个儿子来了,这可是吕纬的儿子,正宗吕家子弟。
大堂内更加热闹了。
……
大斗拔谷位于甘州和凉州的交界处,趁军队驻扎之时,陈庆来到了大斗拔谷视察。
宋新平带着数千将士一起单膝跪下,齐声道:“参见郡王!”
陈庆对宋新平很熟悉,当年追随自己在箭筈关抗击金兵南下,他当年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小兵,但他却刻苦自学,娶了家乡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为妻,现在他不仅能够读书识字,还自学兵法,渐渐能独当一面,令陈庆颇为欣赏。
他和赵小乙相反,赵小乙不思进取,到现在也只认识几百个字,他的职务到统制就到顶了,而宋新平却前途无量。
“宋将军请起,各位弟兄请起!”
陈庆高声对数千将士道:“你们艰苦戍边,奋勇杀敌,保住了河湟,保卫了我们大后方的安全,你们都是有功将士,将来我会竖立一块碑,刻上你们所有人的名字,你们的子子孙孙都会为有你们这样的祖先感到骄傲。”
“万岁!”
不知是谁高喊一声,数千将士一起振臂高呼,“万岁!郡王万岁!”
宋新平脸都吓白了,自己可没有教过他们。
……
陈庆巡视关城,他尤其对宋新平发明的反向示警法兴趣很大,亲自让人示范。
“卑职考虑考虑到骑天岭上如果点燃烽火报警,我们看见的同时,敌军也发现了,卑职就无法实施反偷袭,最后让哨兵在一个敌军看不见的地方举火,虽然我们也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中间哨塔反馈,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我们实施反偷袭效果很好。”
这时,陈庆看见了后方哨塔举火,但他却看不见头顶上的警报,而后方哨塔就像一面镜子,准确地将山顶的警报反馈过来。
陈庆连连点头,这种第三方借鉴的办法很不错,值得推广!
……
陈庆在大斗拔谷只呆了半天,又继续率军北上,距离张掖城还有五十里,这时,天色已晚,陈庆下令扎下了大营休息,这时,唐骞带着商人塞哥匆匆赶来。
大帐,赛哥给众人介绍张掖城的情报,“我兄弟就在张掖城开酒铺,他给了我不少重要情报,我知道张掖城内的驻军大约有八万人。”
陈庆吃了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军队?”
“西州军大概有五万人,还有三万军是黄头回鹘的降卒,所以就有八万军之多,基本上都是骑兵。”
陈庆想了想问道:“整个西州回鹘的军队有多少?”
唐骞躬身道:“卑职听说不到十万人。”
这个数量陈庆相信,毕竟西州回鹘的总人数并不多,十万人数这个级别很难突破,他们要对付黑汗,要对付西辽,现在还要对付宋军,他们的怎么兵力怎么够用?他们之前已经在大斗拔谷和凉州城被全歼了一万人,如果能再全歼这五万人,西州回鹘就没兵了。
这时,杨再兴道:“郡王,卑职认为,西州军很可能要和我们在草原决战。”
“理由!”
“因为铁壳火雷,张掖的城墙并不比凉州城好到哪里去,他们守不住城池,既然如此,为何不与我们在草原决战,反而兵力也差不多。”
陈庆点点头,还真有这个可能,八万大军,守不住城池,彼此不了解,或许会真不知天高地厚和宋军决战。
第八百二十二章 决战
张掖驻军主将叫做毕贵安,是西州回鹘王毕勒哥的胞弟,也是西州回鹘的第二号人物,掌军元帅。
毕贵安派五千军偷袭大斗拔谷,结果失利,几乎全军灭亡,就算前两天,凉州主将仆固密逃回来了,五千军再度全军覆灭。
短短一两个月内他就连遭两次惨败,着实让他有些胆战心惊,大斗拔谷的宋军用火倒也罢了,关键是凉州城,宋军竟然呼唤雷击,一举摧毁了城墙,简直让毕贵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仆固密到底是不是在欺骗自己?
毕贵安着实有些焦躁不安,立刻派人去把曹原找来询问。
曹原是曹长春之弟,正是因为他的背叛,导致黄头回鹘灭亡,尽管毕勒哥承诺立他为黄头回鹘大酋长,可从毕贵安的所做所为来看,他们是要将黄头回鹘全部兼并,这让曹原又惊又怒,但又没有办法,只得借酒浇愁,一个冬天,他都是在酩酊大醉中度过。
曹原为什么要背叛兄长,原因就是曹长春想推行汉制,也就是父位子继,打破回鹘兄位弟继的传统。
这让自认为是黄头回鹘继承人的曹原心中极为不满,只是他的城府比较深,一直没有让曹长春看出来,所以当曹长春派他去高昌和回鹘王毕勒哥协商结盟一事时,他自己也和毕勒哥秘密达成了协议。
这两天曹原也听到了宋军西征的消息,他不敢喝酒了,他对宋军既抱有一线希望,但又害怕宋军到来,他希望宋军击败西州军,让自己从重新恢复黄头回鹘,但他又害怕陈庆追究自己的责任,着实让他患得患失。
曹原来到大帐,在帐门口恭恭敬敬行一礼,“毕贵安殿下,你找我?”
“我有事情询问,请进来说话!”
两人在地毯上坐下,毕贵安笑眯眯问道:“你们和陈庆打交道时间很长,应该对他的军队很了解吧!”
曹原欠身道:“我兄长和陈庆是结拜兄弟,他对陈庆的军队比较了解,我只是听兄长说起过一些事情。”
“他们很擅长用火吗?”
“没错!他们无论攻城和守城都极为擅长用火,我听兄长说,女真人和西夏人几次大败,都是败在他们火攻之下,他们用一种火油,点火就燃烧,非常迅猛。”
毕贵安点点头,难怪大斗拔谷会惨败,没有一点准备,当然会败。
“我听仆固密说,宋军有人会使妖术,一声雷击,城墙便彻底坍塌了,是这样吗?”
曹原冷笑一声道:“妖术,殿下信吗?”
“坦率说,我不太相信,但我不理解城墙怎么会坍塌?”
“应该是火器,宋军的火器应该都见过吧!”
西州回鹘和北宋的关系很密切,经常派使者去东京汴梁朝贡,使者也带回去一些宋朝的新奇事物,这里面就包括火器。
“我知道火器,但火器不至于把城墙炸塌吧!”
“那是你不了解陈庆的军队,我兄长说,陈庆军队的火油和火药非常厉害,没有城池能守得住。”
毕贵安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如果守不住张掖,难道让自己弃城北撤吗?还是……和宋军在草原上决一死战?
……
次日上午,陈庆大军继续西进,但没有走多远,大概只走出十里左右,斥候来报,在二十里外发现敌军主力大军,足有八九万人马。
陈庆笑着对杨再兴道:“看来你的判断正确!”
杨再兴精神一阵,问道:“请问郡王,这一战我们该怎么打?”
陈庆淡淡道:“用在西夏对阵女真军的战法,结五座步兵大阵,由我亲自指挥,李慕清为我的副将,三万骑兵为外围辅助,由杨都统、高都统和刘都统各率一支,另外还需要一支奇兵,小刘都统!”
“卑职在!”刘琼上前行礼。
“你率两万骑兵绕到敌军身后,在大战胶着之时,突袭敌军后背。”
“卑职遵令!”刘琼接了军令走了。
“唐统制何在?”
“卑职听令!”唐骞闪身而出。
陈庆又抽出一支令箭,“你率本部三千斥候军,用三颗疯狗铁火雷炸塌张掖城,我估计城内没有什么守军,你给我杀进城去,占领张掖城!”
“遵令!”唐骞接过军令走了。
陈庆这才对众将冷冷道:“我们曾经战胜名震天下的女真铁骑,西州军我们虽然不了解,但我们一定能将他们彻底击溃。”
众军振臂高喊,“杀——”
喊声直冲云霄。
……
宋军十万大军虽然都是骑马而来,但军种不一样,首先是五万骑兵和五万步兵,然后骑兵中又有斥候军、重甲骑兵和车军,但这次三千重甲骑兵没有带来,一方面是训练还不够用,其次它主要是对付步兵,在草原上无用武之地。
车军就是战车军,移动的发射阵地,火药桶、猛油火柜、床弩等等,它们一般部署在步兵大阵中。
步兵中的军种就多了,长矛军、短矛军、弓弩兵、重盾军、火器军、飞龙军、重甲步兵,这里面杀伤力最强的是飞龙军,一共五千人,每座大阵中一千人,投掷精钢短矛,一旦被他们盯上,肯定活不了。
而五千重甲步兵是最新的兵种,由完颜粘罕的黑甲军盔甲转换而来,也是五千士兵,每个士兵身高都在一米九以上,身披重甲,手执一丈一尺长的三尖两刃刀,可劈可刺。
在距离西州军还有十里处,宋军布下了大阵,看似密密麻麻排列像城墙一般,实际上是五座步兵大阵,一旦大战起来,随时会变阵。
汉人军队对阵法要求很高,练习阵法是每支汉人军队重中之重,阵法千变万化,五座大阵又组成一座特大阵,一旦骑兵杀入阵中,就会被宋军士兵穿插切割成一个个小块,被一一吃掉。
这时宋军大阵中的战鼓声敲响了,缓慢和沉闷,“咚——咚——咚——”
远处出现了一条黑线,八万敌军骑兵出现了,低沉的羊角号声也在草原上吹响,“呜——”
毕贵安心中窃喜,对方居然是步兵占大多数,这样一来,战争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了,自己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能奈我何?
毕贵安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他所了解的宋军就是这样,以步兵为主,辅以少量的骑兵。
两支军队越来越近,最后在相距三里处停下,草原上西风猎猎,战旗飘扬,西州军是传统的狼头大旗,而宋军是黑龙赤底大旗,镶嵌着金边,这就意味着郡王陈庆在军队之中。
这个道理毕贵安懂,他眯起了眼睛,厉声大喊道:“两翼准备突击!”
号角声连续吹响,两翼骑兵跃跃欲试,左翼是黄头回鹘的军队,两万骑兵,由曹原统帅,右翼也是两万西州骑兵,由万夫长仆固密统帅。
中军是毕贵安亲自率领的四万骑兵,由三万西州军和一万黄头军组成。
当然,黄头回鹘已经灭国,他们穿的盔甲都是一样,皮甲、长矛、弓箭、小盾,马术娴熟。
“两翼出击,杀啊——”
毕贵安挥剑大吼一声,号角声连续吹响:“呜!呜!呜!”
四万两翼骑兵同时杀出,俨如两股决堤的洪水,向三里外的宋军大阵汹涌杀去。
战争爆发了。
第八百二十三章 激战(上)
宋军的第一排并不是弓弩手,而是重盾军士兵,每个方阵约有一千重盾军士兵,他们都在第一排,保护身后的长矛军士兵。
这是宋军在一场场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弓弩手在最前面,撤退时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后面的军队,反正也只是几十步的距离,为这几十步而影响到阵型,不值。
第一排的长矛手如果没有防护,很容易被敌军骑射中射倒,这也是后来才发现,第一排长矛手大部分在敌军撞击之前都已被箭矢射倒。
所以把重盾军放在第一排,对降低士兵阵亡率大有好处。
重盾军士兵执盾而立,这种大盾是宋军军器署参考奚人的重盾制作方式,结合汉人的浸油法制成,奚人讲究整体完整,不能用木板拼接,要求双层牛皮,追求大盾,每面大盾高四尺,宽三尺。
这些优点西军军器署都吸取了,他们也用致密的整块大木板制成,木材用榉木或者栎木,再用汉人特有的浸油法,浸油一个月后阴干,反复三次,再覆盖一层铠布。
铠布也是用浸油法制作,每块布坚韧无比,刀箭难入,专门用来制作布铠,最后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