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不知道中原被自己夺取的后果吗?他当然知道,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但他也要养活五十万朝廷大军,还要养活庞大的官僚体系,一个月近两百万的开支容易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根本就承担不了中原这个巨大的财政包袱。
  自己要夺取并控制中原和河北,现在就必须开源节流,进行必要的财政积累。
  想到这,陈庆缓缓道:“今天我找赵参事,主要就是商讨一下开源节流的问题,节流可以写一份报告给我,一切不涉及民生、教育和军事的大型开支都要暂停,或者要严格审批。”
  赵开大喜,连忙道:“卑职一定遵从殿下开源节流的号召,严格审批,能省则省。”
  陈庆微微一笑,又继续道:“关于开源我有两个想法,一是在荆湖两路售卖我们的盐,实际上就是夺取荆湖两路的盐税,赵参事有没有测算过能收到多少盐税?”
  赵开沉思片刻道:“卑职知道这两年朝廷从荆湖两路收取的盐税已经微乎其微,主要还是私盐泛滥,如果殿下利用军队严厉打击私盐,我们的官盐就能顺势占领荆湖两路,卑职估计一年盐税至少一百五十万贯左右,正好弥补财政缺口。”
  陈庆点点头又道:“昨天你说,只对四川路征税,对陕西路免税,不公平,我的触动也比较大,我考虑了一夜,我决定对陕西路和熙河路继续免税四年,因为这是我的承诺,但我们可以适当提高盐价,除了四川路以外,其他各地的盐价都提高到每斤八十文,另外,河东路明年开始正常征税,然后茶、绸缎、瓷器要恢复商税,这样一来,我们财政盈余每年至少有两百万贯左右。”
  “卑职明白了,这就回去写一封详细奏折,交给内政堂讨论。”
  陈庆也知道,这不是他和赵开就能决定的事情,还必须说服其他人,周宽不用担心,周宽也是财税出身,他一向倡导节俭,关键是其他三人,尤其是蒋彦先,推行节流,必须要得到他的支持。
  赵开回去,陈庆负手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山一般的白云,他在考虑怎么说服蒋彦先,得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
  下午回到府中,刚到栖凤阁门口,赵璎珞飞奔出来,一头扑进他怀中,陈庆搂了搂她肩膀,柔声笑道:“要保胎,可不能这么跑!”
  “刘医师说问题不大!”
  她抬起头,一双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无限的喜悦,“官人,我也要有孩子了!”
  “嗯!想要小儿郎还是小娘子?”
  “都喜欢!”赵璎珞心花怒放,脸上笑开了花。
  这时,女儿陈雪跑出来,拉着陈庆的手急道:“爹爹,你们晚上再说好不好,我都要急死了!”
  陈庆抱起三岁的宝贝女儿,点点她的鼻子笑道:“你急啥?”
  “亮晶晶啊!一大箱子呢。”
  陈庆一怔,随即恍然,应该是库署把战利品送来了,这是惯例,战争获胜,都要从缴获的珍宝中取一箱给陈庆,其他署令以上文官和统领以上将领也都有资格获得两三件。
  这次的战利品是从李金骁、王东原、张建三名四川豪强以及国舅韦桐手中缴获的各种珍宝,尤其国舅韦桐,从他府中缴获的珍宝就达数万件之多。
  作为对雍王的敬意,库署自然会把最珍贵的珍宝进献给陈庆。
  陈庆抱着女儿走进大门,只见一大家子就聚集在一楼大堂,围住一张桌子讨论。
  陈庆走上前,见箱盖还没有打开,笑道:“为什么不打开看一看,有什么好东西?”
  雪儿在父亲耳边悄声道:“爹爹,她们其实已经打开过了,又关上等你来开。”
  众人一阵大笑,陈庆上前打开箱子,虽然大家都已经看过了,但当珠光宝气再次闪烁,众人还是忍不住一阵惊呼。
  最上面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美玉,白如截脂,细腻饱满,重半斤多一些,上面还有很聚的枣红皮,这就是于阗国进贡的美玉了,都是从河里捡来的籽料,无裂无僵,没有一点瑕疵。
  陈庆笑着把美玉递给妻子吕绣,“这个你拿着吧!”
  吕绣抿嘴笑道:“我也看到了,下面还有不少,这块对我来说太大了一点,正好放在夫君书房当个镇纸。”
  陈庆点点头笑道:“那这块我收了,其他还是按照老规矩,每人十件,再给我的两个小宝贝每人挑一颗亮晶晶的珠子。”
  陈庆把另一个女儿陈冰也抱过来,笑眯眯道:“不准贪心,一人一个就够了,长大后爹爹再给你们!”
  陈冰乖巧地点头答应了,姐姐陈雪撅着小嘴,很委屈地点点头。


第八百九十章 新官(上)
  灞桥桥头,两名男子骑着瘦马从东面而来,后面还各跟着一名随从,两人都是二十七八岁左右,一看就是文人,或许是长途跋涉的缘故,神色都显得有些憔悴。
  两人中身材高一点的叫做吴芾,台州人,绍兴二年进士,官任秘书正字,绍兴五年,因上书抨击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
  另一个个头较矮,皮肤黑一点叫做刘玹,和吴芾同乡,绍兴四年进士,因为相貌不佳,加上家境贫寒,一直当候补官,坐了整整四年的冷板凳。
  当陈庆率十万大军护卫先帝到临安后,引起了朝野的极大震动,有人抨击陈庆效仿董卓,目无君主,但也有不少官员感觉陈庆很有魄力,敢作敢为。
  当陈庆撤军后不久,便在临安朝廷内掀起一股前往川陕求职的热潮,主要以众多不得志、坐冷板凳的官员为主。
  吴芾和刘玹就是典型代表,两人一个被罢官,一个坐冷板凳,都在临安煎熬等待,一个月领三贯钱的补贴度日,生活着实艰辛,两人终于决定,先把家人送回老家,他们二人来京兆求职,等安顿好后,再把家人接来。
  次日正是中午,两人又饥又渴,只见前面路边有两三家茶棚,两人忍不住欢呼一声,加快速度奔去了。
  他们二人囊中羞涩,一路上都是住最便宜的脚店,在路边茶棚吃饭,两匹瘦马和盘缠还是吴芾妻子拿出嫁妆支持他们。
  两人坐在桌前,两名随从坐在另一桌,吴芾给两名随从各要了一大碗面片,呼噜呼噜大吃起来,他们不在意吃什么,但能吃饱就行。
  至于吴芾和刘玹毕竟是进士出身,没有那么粗鲁,也吃得不多,两人点了两个菜,各要一碗米饭。
  这时,掌柜走过来笑道:“两位可是从临安来的?”
  吴芾惊讶道:“掌柜怎么知道?”
  “看你们外表像,这几天有不少临安的官员来投奔我们王爷,和你们差不多。”
  掌柜放一壶酒在桌上,“送你一壶酒吧!不是清酒,但也可以喝。”
  两人大喜,连起身感谢,掌柜又拿一份《京报》,指指下面,“这边有呢!你们去哪里报到,这里写得清楚。”
  吴芾看了看报纸道:“掌柜能把这份报纸给我们吗?”
  “我给你们纸笔吧!你们自己抄下来,报纸我就这一份,你们拿走,我就没法给别人说了。”
  “我们有纸笔,多谢了!”
  刘玹取来纸笔,把地址抄下来,又把报纸还给掌柜。
  吴芾又忍不住问道:“掌柜,请问京兆的房租贵不贵,普通点一间屋要多少钱?”
  “房租?”
  掌柜呵呵笑道:“你们如果是进士出身,就不要考虑什么房租了,一旦被录用,都有官舍,就算官职低一点,至少都有小独院,据说最小都是三间屋的小院子,升到五品以上就有官宅了。”
  “居然还有这等好事?”
  吴芾惊讶道:“临安要五品以上才有官宅,五品以下就得自己租房子了。”
  “所以我们王爷前几天还在报纸上批评朝廷对底层官员的生活不关心,俸禄低微,居无住所,以至于底层官员在临安生活不下去,只能来川陕求职。”
  吴芾和刘玹心知肚明,估计来投奔京兆的官员太多了,雍王把责任推给朝廷呢!
  不过话说回来,有职务的低级官员待遇还可以,有俸禄和各种补助,一个月也有十贯钱左右,在临安还能生活,最惨是他们这种只有官阶而没有实职的官员,补助就没有了,只有几贯微薄的俸禄,租房就花去大半,剩下的连吃饭都不够,还得去找份事做补贴家用,否则在临安真的活不下去,陈庆批评朝廷不关心底层官员,其实也没有说错。
  ……
  吃罢午饭,两人又骑马继续前行,下午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兆城,京兆城重新修葺,城池高大坚固,城楼气势恢宏,光进出门洞就有四个,左边出,右边是进,互不干扰,井然有序,临安的小城门简直不能相比。
  进城后是东大街,街道宽阔,地面平整,树木高大成荫,大街上两边都是各种商铺,人流如织,喧嚣热闹,看得吴芾和刘玹目瞪口呆,这简直就像京城一样,昔日长安的盛景也不过如此啊!
  “快找找,进贤馆在哪里?”
  他们在报纸看到,专门接待临安前来求职官员的地方叫做进贤馆,在东城门右侧,紧邻考试院。
  “在哪里!”
  刘玹一眼看见了,一座漂亮的楼牌,上面挂着白底黑字牌子,上书‘进贤馆’三个大字。
  两人十分兴奋,催马奔了上去……
  接待二人的官员是吏部司审官署副署令张严明,张严明很客气请二人坐下,又让人上了茶。
  张严明看了看他们的简历,笑眯眯道:“不错,两位都是进士,我受雍王殿下委托,热烈欢迎二位的到来。”
  刘玹有些不安道:“我在绍兴四年考中进士,一直没有机会入仕,会不会有影响?”
  “刘公子能否说一说,为什么没能入仕吗?”
  刘玹叹口气道:“我外貌不行,家境贫寒,无力打点官场,所以每次有实缺都和我无缘。”
  张严明微微笑道:“你看我的外貌还不如刘公子,还不是一样做到正五品的副署令了,雍王殿下用人首先要有才华,有能力,有品德,身体只要健康就行,坦率的说,这次过来的临安官员很多都和你一样,要么从汴梁过来得不到重用,要么就是考中进士,没有入仕机会,所以你不要担心。”
  张严明又对吴芾笑道:“雍王殿下专门提到过几人,其中就有吴公子,殿下夸赞你性格刚烈,勇气可嘉,是做监察官的好料子。”
  吴芾顿时又惊又喜,雍王殿下还提到过自己,他想多问几句,但又怕影响同伴的情绪,便忍住了。
  张严明笑道:“你们先住下来,好好休息,这里食宿都免费,另外雍王殿下还给每人十两银子的旅途补助,因为很多人都是借钱来京兆,很不容易。”
  刘玹激动得差点欢呼起来,他就是向吴芾借了二十贯钱当盘缠,一路发愁怎么还钱,雍王居然给了十两银子补助,正好可以还给吴芾,还能余三十贯钱,着实让他心中暖烘烘的。
  张严明语重心长道:“雍王殿下极为重视官员德行,他给你们银子,其实是给你们的父母妻儿做船钱车费,绝不是给你们瞎花的,所以偶然去酒楼小聚可以,但切记不要去逛青楼喝花酒,一旦被监察官发现记录,会严重影响入仕。”
  两人点点头,“我们明白了!”


第八百九十一章 新官(下)
  进贤馆就是从前官方驿馆,地方官来京兆出差,都住在这里,但这样的驿馆京兆有三处,所以把这座馆驿专门给临安过来求职的官员们居住。
  条件还不错,三人一座小独院,每人各有一间屋,各种用具齐全,有专门的餐堂,一天供应三顿,伙食也很不错,顿顿有肉,最重要是一文钱都不用自己掏。
  吴芾和刘玹住进小院,他们隔壁住的人叫黄有功,鄂州人,也是绍兴二年进士出身,吴芾认识此人,曾经做到潜江县县丞,去年祖父去世,丁忧辞官,没想到他也跑到京兆来求职了。
  黄有功今年三十岁,做过好几年地方官,明显比两人成熟得多,还没有到吃饭时候,黄有功便来找吴芾了。
  “吴贤弟,好久不见了,我们几个约好去百凤林喝一杯,听说京兆的花魁就是出身百凤林,一起去呗!”
  吴芾本想答应,可听到他最后一句话,便犹豫了,“刚来京兆就去喝花酒,万一被……”
  “我说你又不是三岁小孩,更不是当年的学子了,快三十岁的成年人,连喝个花酒都还害怕?在临安,谁管你啊!”
  吴芾还是不想去,便推脱道:“小弟刚到京兆,一路走得太累了,脚底磨个大血泡,想好好休息一下,以后再说吧!”
  这时,外面有人在喊黄有功了,黄有功只得悻悻道:“不去就算了,早点休息吧!”
  他高声答应一声,几个人有说有笑走了。
  ……
  次日一早,蒋彦先来到陈庆官房,将一叠材料放在陈庆桌上,“这是第二批来京兆求职的宋朝官员,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