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这部沙盘我会摆放在灞上军营的中军大帐的侧帐内,统制以上将领可以带幕僚进入查看沙盘;
  第四,若需要调用船只等大型军事物资,请和关都监商议,若有额外财物支出,请和赵都监商议,但我要提个醒,我们赵财神的口袋比较小,掏不出多少,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众人一阵大笑,便各自散去了,陈庆却叫住了赵小乙。


第九百四十三章 泄密
  赵小乙目前也升为副统制,算是统制级别了,他主要是负责后勤运输,所以一直默默无闻,但实际上,每场战役的背后他都有出场。
  目前川陕的长途运输工具主要涉及两样,一是船只,二是骆驼,其中船只由军部司掌控,这里需要说清楚的是,军部司是文职官署,它相当于朝廷的枢密院和兵部合并,负责招兵、考核、奖励、军籍管理、武学、民团以及粮草、军器物资的制造、保管和分发。
  但军部司的军权很有限,无法大规模调动正规军将领以及数十万大军,军部司有限的军权表现在两处,一是在本州范围内调动五百人以下的正规军队。
  其次兵部司可以调动地方州兵和民团,加起来也有十万人之多,光灵州和夏州的民团就有五万人。
  而三十五万正规军和内卫军的军权在陈庆手上,陈庆是川陕西军上将军,他用上将军令来指挥各路大军,五百人以上的跨州调动必须要有陈庆的令箭,而灞上军营内的元帅大帐就是他的上将军大营,他基本上每隔几天都要去一次。
  军部司虽然不掌握军权,但它也是为军队服务,军部司仓库内的粮草、军器物资都是军队所有,船只、土地、建筑也都是归属于军方,和财税转运司的粮草、钱财、物资等民用仓库没有关系。
  赵小乙掌控的骆驼营就属于军方,五千人,四万头骆驼,本来有六万头骆驼,其中两万头骆驼调拨给了财税转运司,用于京兆和四川路之间的物资往来。
  官房内,陈庆笑眯眯道:“我昨天才知道大家都叫你驼王,这个绰号很霸气啊!很不错。”
  赵小乙比从前成熟多了,也已成家立业,他的妻子便是徐宁的小女儿,去年给他生了个儿子,徐宁大笔一挥,取名为赵宁。
  赵小乙苦笑一声道:“我以前都叫赵骆驼,现在给我改为驼王,十有八九是财神爷改的,估计他又要问我索要骆驼了。”
  陈庆呵呵一笑,“他看到了你的报告,知道骆驼营去年增加了五千头小骆驼,他便有想法了。”
  赵小乙知道雍王把自己留下,十有八九就是为了这件事,他连忙道:“调骆驼给转运司不是不可以,但至少他替骆驼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我去年申请的五座大棚,迟迟没有批下来,听说就是卡在他那里。”
  “可以,我提醒他一下,但我让你留下,是要告诉你,中原之战需要大量骆驼,暂时不要外借,把骆驼的身体调养好,尤其要小心被敌军探子下毒,要加强防范。”
  “卑职明白了。”
  “目前可用的骆驼有多少?”陈庆又问道。
  “回禀殿下,目前有四万五千头骆驼,其中五千头小骆驼还不能使用,然后两千头母骆驼还需要休养,所以可用骆驼为三万八千头,如果到五月份才开战,那么可用骆驼会增加到四万三千头。”
  “我知道了,你去吧!”
  “卑职告退!”
  赵小乙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官房里的人都走了,陈庆又独自来到参谋房,负手来到沙盘前,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沙盘,陷入了沉思之中。
  ……
  聚香酒楼内,赵双和周华又一次请吕纬吃饭,据吕绞反应,这两天吕纬比较急躁,总是催钱,赵双自然就要安抚住吕纬。
  “吕司马不要担心,从时间上算,我的手下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最多十天左右就能带钱回到京兆,剩下的钱我们肯定会如数支付。”
  赵双很有信心,他已经接到了完颜昌发来的亲笔鸽信,吕纬有大用,让他好好安抚住,把他收买过来。
  吕绞也劝道:“大哥尽管放心,赵哥和周哥都是厚道人,一言九鼎,我相信他们绝不会食言。”
  吕绞把大量的粮食数据卖给了周华,赵双认为很有价值,便给了他五百贯钱。
  有了钱,吕绞这段时间过得花天酒地,逍遥快活。
  吕纬点点头,“你们守信留在京兆,这一点让我很放心,其实我主要担心你的手下路上遇到土匪,那就麻烦了。”
  赵双摆摆手笑道:“放心吧!那么多黄金,肯定会派人保护,其实只是过了太行山,进入河东地界,基本上就安全了,乱也是乱在相州这一段,但如果不走山道、小路,一般也不会遇到山贼。”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来!我们喝酒。”
  四人举杯一饮而尽,吕纬斜看了一眼吕绞,笑道:“我听吕绞说,你们给了他五百贯钱?”
  赵双呵呵笑道:“当然不是白给,吕老弟也提供给我们不少有价值的数据。”
  吕纬淡淡道:“我知道,他把账簿的数据给你们了,但我要提醒你们,有些数据不一定准。”
  赵双和周华都吓一跳,连忙问道:“什么意思?”
  吕绞跳起身大叫道:“大哥,我可没有欺骗他们。”
  吕纬摆了摆手,让吕绞安静下来,“我并没有说你欺骗他们,只是有些情况你不了解,他们恐怕也不清楚。”
  赵双急问道:“吕司马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吕纬这才不慌不忙道:“吕绞是管粮食的,而川陕宣抚使司存放粮食的仓库就有三大类,一个是军部司的军仓,另一个是财税转运司的京仓和转运仓,还有一个灞上军营的营仓,吕绞的帐簿能看到军仓和灞上营仓的情况,但京仓和转运仓的粮食情况你们就看不到。”
  王双又问道:“京仓我们知道,就在西城外,但转运仓是什么?”
  “转运仓有五座,湟水仓、灵州仓、成都仓、秦州仓、河东仓,这是五座大粮仓,它们实际上是京仓放在各地的分仓,五大转运仓只是第二级,然后还有各州的粮仓,基本上每个州都有,那就数不胜数了,只有财税转运司才清楚各地粮食情况。”
  周华挠挠头道:“我们只关心军仓,这些民仓对我们意义不大。”
  吕纬摇摇头,“如果你们真这样想,那就错了,军民有时候是不分,比如这次备战中原,就是从湟水仓运了几十万石粮食前往潼关,根本就没有走军仓,你们看着京兆歌舞升平,却想不到战争即将爆发,因为军仓没有调拨粮食。”
  赵双和周华大吃一惊,“西军要进攻中原吗?”
  吕纬点点头,“基本上我这个级别的官员都知道了,具体什么时候进攻上面还没有决定下来,但军方已经开始进行战备训练,所有的相关司衙都在调拨钱粮物资备战了,我们军器库前天晚上向潼关方向发去三十大船的兵甲弓弩,近十万套,还有军帐三万顶,这些你们都不知道吧!”
  王双脸色苍白,他忽然站起身行礼道:“多谢吕司马告之重大军情!”
  吕纬笑了笑没有说话,他其实是奉雍王之令故意泄密,以让对方更加相信自己。
  “这也不算什么重大机密,至少有二十名高官都知道,统制以上将领也知道。”
  停一下,吕纬又嘱咐道:“不过虽然不是重大机密,但也是不可外传的甲类文书,你们知道就行了,切不可四处传播。”
  “我们绝不会!”
  这一刻,王双就恨不得立刻去咸阳写鸽信向完颜昌报告重大军情。


第九百四十四章 孟州
  孟州是河东路最南面,紧靠黄河的一个州,它之前是陕州的一部分,因为隔着黄河,陕州管理不便,川陕宣抚使司便将它独立成一个州,叫做孟州,孟州的隔壁便是怀州,怀州属于河北,金国的地盘,两个州以沁水为界,互不往来。
  不过孟州的盐价只有七十文一斤,今年涨了十文,涨到八十文,但比起怀州三百文一斤的盐价还是要低得多,不光是盐价,其他粮价、布价都比怀州要低上几倍,而且两地的税赋也差距巨大,孟州前年免税了一年,去年开始征税,但税赋负担也只有怀州的三成不到。
  同样二十贯一年的收入,孟州人就要过得比怀州人滋润无数倍,孟州人能吃饱穿暖,过年还能杀只羊,怀州人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如此巨大的生活差距,使怀州人内心失去了平衡,从去年开始,便有很多人偷偷游过沁水,来孟州买盐买粮买布,孟州人也发现了这个商机,很多村民便蹲在岸边,专门向对岸过来的人售卖盐粮布,稍微加点钱,村民有了差价收入,对岸百姓也方便了很多,皆大欢喜。
  可惜好景不长,从去年六月,怀州驻军便在沁水东岸部署三支巡哨队,一旦去对岸买东西被抓住,重则丧命,轻则罚个倾家荡产,跑去买货的人越来越少,很快销声匿迹了。
  驻军以为遏制住了这种走私行为,驻军主将还特地向完颜昌请功,但到了八月,征夏税的时候到了,怀州百姓收成的小麦一半要被官府征税征走。
  逃亡潮陡然间爆发,百姓们拖老携幼,带着粮食和微薄的家产投奔孟州,这时候孟州的三千军队及时杀过沁水,将三支巡哨队悉数歼灭,孟州官府在沁水上组织了上百艘船只,日夜不停地运送逃亡百姓,七成的怀州百姓,约十几万人逃到了孟州。
  这便是发生在去年八月的孟州事件,在《京报》登载后,引起很大的轰动。
  此时,十几万怀州逃亡百姓被安置在河阳县城外的一座大营内,从去年九月开始,怀州百姓便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在王屋山北面的泽州晋城县,发现一片埋藏很浅的露天煤矿,挖开薄薄一层泥土,下面就是厚达七尺的优质煤。
  军队便组织了四万怀州青壮来晋城县开采煤矿,一部分要拿去冶铁,但大部分都是用来做蜂窝煤。
  数千人组建了三座蜂窝煤工坊,简短培训后,便开始大量制作蜂窝煤,就这样,四万青壮每天的辛勤劳动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养活河阳县的一家老小。
  矿工们每天挣一百文工钱,一个月三贯钱,按照孟州的最低物价,能保证全家吃饱穿暖,每个月还能攒下一贯钱,还不用交税,这可不就是怀州百姓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虽然是以工代赈,但很多人都动了心思,就算以后回到怀州家乡后,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来挖煤做蜂窝煤,挣钱养家,在怀州,青壮男子每月最多只能挣两贯钱不到,现在每月却是三贯钱。
  而且他们转为正式矿工,收入会增加到每个月五贯钱,想到每个月能挣到五贯钱,还包吃住,矿工们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这其实就是陈庆的意思,目前挖煤和做蜂窝煤都是由军队来完成,这很不合理,陈庆早就想交给地方官府,正好在晋城发现了大量浅表煤层,同时爆发孟州事件,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四万难民矿工便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军队挖煤制煤任务。
  这天下午,斥候统制呼延雷带着十几名斥候出现在怀州难民的大营内,官员带着他们来到一座大帐前,官员大喊道:“孟大叔!孟大叔!”
  “谁啊!”
  从大帐内走出一名身材魁梧高大的中年男子,约五十岁左右,皮肤黝黑,须发半白。
  “啊!是王县尉,找小人有什么事?”姓孟的中年男子满脸陪笑。
  王县尉指了指旁边的呼延雷道:“这位是军队的呼延统制,他找你有重要事情。”
  “各位进帐坐吧!里面有毯子,可以直接坐在地上。”
  “不用了!”
  呼延雷问道:“你就是被誉为黄河水牛的孟小光?”
  中年男子笑着摆摆手道:“黄河水牛是朋友们的抬爱,实在不值一提,不过我确实是孟小光。”
  呼延雷淡淡道:“我们几个想去黄河对岸看看,想请孟前辈驾船,事成之后,每天付你十贯钱,如何?”
  “十贯钱!”
  中年男子笑得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十贯钱啊!当然可以。
  ……
  下午时分,一艘千石货船离开了河阳县的黄河码头,缓缓向对岸驶去,这一带的黄河河面很平缓,非常适合渡河,而对岸又是一片方圆十几里的平原,使这里成为了黄河上最有名的渡口:孟津渡。
  孟津渡实际在北邙山脚下,只不过山脚距离黄河还有十几里,适合大军驻扎,便使这里成为最好渡口,当年武王伐纣,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
  北邙山南面便是洛阳城,在渡口以东约十几里外有好几座山谷,其中有一条山谷可以穿过大山,山谷前便修建了一座关隘,叫做孟津关,穿过孟津关山谷,就抵达洛阳城的东北面了。
  呼延雷问道:“对方在黄河上有战船队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