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前方数里外的官道,前面官道上竟然有一支大军在行军,士兵手中的火把俨如一条长长火龙。
  “当心!”为首都头大喊一声。
  黑暗中数十支箭向他们射来,几名士兵惨叫一声,中箭落马。
  “有埋伏,撤退!”
  十几名骑兵调转马头向来路疾奔,两边忽然杀出数百名伏兵,无数支长矛向他们刺来,一名敌将大喊:“全部杀死,不能让他们逃走!”
  斥候骑兵拼死突围,他们杀开了一条血路,为首都头和两名骑兵冲出了重围,纵马向南面逃去,他们一共十五人,最后只能三人突围。
  为首将领从几名受伤未死的士兵口中问到了消息,急赶去向张仲熊汇报。
  张仲熊大怒,用鞭子劈头盖脸抽了将领一番,大骂道:“五百士兵围攻十五名骑兵,居然还被逃走三人,你们都是吃屎的吗?”
  将领低头汇报道:“卑职审问了一名未死的敌军,刘琼的主力就在南面三十里外,足有两万骑兵,恐怕他们也很快要知道我们存在了。”
  “狗屎!你把他们全部干掉,不就不知道了吗?”
  张仲熊就恨不得一刀把眼前这个没用的混蛋剁了,无奈,他只得令道:“全军加快速度!”
  一万士兵加快了行军速度,开始奔跑起来。
  半个时辰后,刘琼得到了探路斥候的禀报,顿时大惊,立刻派人把唐骞找来。
  “将军,发生了什么事?”
  唐骞打了个盹,被士兵叫醒,说是发生了大事,他便急急赶来。
  “我们斥候在北面官道上发现敌军主力,正向东面转移,我们的十五名斥候被敌军包围,只逃出了三人。”
  唐骞立刻反应过来,“那很可能对方也知道我们了,将军认为他们为何转移?”
  刘琼缓缓道:“我觉得对方援军不想远离颍昌府,所以让张仲熊过去汇合,襄城县的可能性最大。”
  汝州有三座大县,北梁县,南叶县,东襄城,襄城县城池高大坚固,人口众多,粮食储备丰富,又紧靠颍昌府,李成的援军肯定是用襄城县作为后勤根基之地,张仲熊也一定是撤往襄城县。
  刘琼唐骞立刻达成一致,不能让张仲熊的军队和援军汇合,必须在两军汇合前歼灭张仲熊的一万军。
  刘琼立刻命令全军停止休息,收拾出发,此时还是四更时分,两万骑兵收拾了行李,翻身上马,留下两千军队在龙兴县保护一万头骆驼后勤,其余一万八千骑兵向东面追了上去。


第九百八十五章 争汝(上)
  天快亮时,张仲熊的一万军队累得精疲力尽,他们距离襄城县还有七十里,这时,后面十几里外尘土飞扬,大地在颤抖,宋军两万骑兵眼看要追上来了。
  副将赵飞急道:“都统,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要么迎战,要么避战!”
  众将一致反对迎战,对方有两万骑兵,战斗力又强大,他们怎么可能会是对手,必然将全军覆灭。
  “那避战又如何?”张忠熊问道。
  赵飞连忙道:“卑职说的避战,是让会水的士兵泅水去汝水北岸,其余士兵进山林躲避。”
  张仲熊有点犹豫,这个方案会有士兵趁机逃走,这时,已经看到了远处黑点,宋军骑兵已杀到十里外,将领们都急了,纷纷大喊:“都统,再不决定就来不及了。”
  张仲熊无奈,只得下令道:“传令全军,会泅水的去对岸,其余士兵进山林躲避。”
  命令传出,数千士兵纷纷脱去皮甲向对岸游去,其余士兵则向南面两里外的森林奔去,那边丘陵起伏,被茂密的森林覆盖。
  转瞬间,两万骑兵杀至,只见岸边丢了一地的皮甲和兵器,汝水内黑点密集,正是下河泅水的士兵,还有不少士兵爬上岸,撒腿向远方奔去。
  “将军,在那边!”
  士兵向南面一指,刘琼向南望去,只见南面两里外,大群士兵向山林里奔去。
  刘琼大怒道:“准备火箭!”
  两万骑兵掉头向南面奔去,奔至山林前,宋军骑兵万箭齐发,万支火箭飞入山林,山林都是松树林,很快便出现数百个火点,火借风势,开始迅猛燃烧起来。
  刘琼又将骑兵分成十队,每队两千骑兵,分布在大山周围的各处要道,逃出来的士兵允许投降,负隅顽抗者一律格杀勿论。
  但这座山岭延绵三十余里,不可能三十余里全部烧毁,也不可能南北双向六十余里全部包围,这里漏洞很大,实际上只是招降那些愿意下山投降的士兵。
  山岭上浓烟滚滚,烈火滔天,火势在迅速蔓延,逃上山的六千余人已经顾不上集群,而是四散奔逃,各自逃命,很多士兵趁机绕道下山投降宋军,到中午时分已经有近四千人下山投降。
  还有两千余人躲在山上,其中就包括主将张仲熊。
  张仲熊打仗的本事比较稀松,但逃命的技术很高,一进入大山,别向山上跑,他则带着数百人绕过山腰,迅速去了山南部,从山南向外突围,打了一个宋军封锁的时间差。
  围困到黄昏时分,一场夜雨不期而至,雨势很大,将整个山林都浇透了,山火随即熄灭,这时,下山投降的士兵已达五千八百余人,还有六百余人下落不明,要么被山火烧死,要么已经逃走,从投降将士的构成来看,后者的可能性偏大,最高将领也只是几名指挥使,一个统领和统领以上的将领都没有,张仲熊更是毫无消息。
  夜幕降临,雨势越来越大,宋军不得不结束围困,开始向西撤离。
  三更时分,大军抵达了龙兴县,将士都已经疲惫之极,刘琼将近六千战俘交给龙兴县的两千留守士兵看守,他和其他一万八千士兵一样,喝一碗姜茶,换了一身干衣,倒头便睡。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宋军将士才从极度疲惫中恢复过来,龙兴县是一座中县,但人口不多,这里交通便利,两条官道在这里交汇,也使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不断,县里的百姓跑掉了一半,空房子极多,这倒使宋军将士有地方居住。
  六千战俘随即被一千骑兵押送去了邓州,在邓州接受改造训练,或者释放回家。
  这时,斥候从襄城县传来消息,一万女真骑兵和一万签军已从襄城县出发,正疾速向龙兴县杀来。
  刘琼和唐骞稍微商议,两人一致决定,迎战。
  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刘琼又下令一千骑兵将一万头骆驼送回邓州。
  一万八千骑兵整顿军队,在县城外列阵,浩浩荡荡向东杀去。
  从东面杀来的军队正是李成亲自率领的两万接应军,他之前犯了一个失误,没有主动和张仲熊军队汇合,而是在襄城县坐等张仲熊军队前来回来。
  这里面固然有一种情绪,李成一向看不起张仲熊,只会吹嘘拍马,真本事就和他名字一样,熊样。
  但也和李成判断失误有关,他没想到宋军会北上这么快,这么巧,正好和张仲熊军队遭遇,以至于张仲熊全军尽墨,只带了一千多人逃回来,还有一千人是泅水士兵,由副将赵飞约束着,没有趁机散去。
  李成知道自己没法向完颜兀术交代,他索性率军向龙兴县杀来,李成经验丰富,做了一个战术策略,他实际上出兵三万,另外一万人从南面迂回绕道而走,埋伏在龙兴县南面,在关键时刻出击。
  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在官道上疾速西行,这万骑兵虽然打着契丹骑兵的旗帜,但他们却是广义契丹人,也就是东胡人,由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靺鞨人等等东胡人混合而成,主要以契丹人为主。
  虽然不是女真人,但东胡人的战斗力也相当强悍,骑兵非常强悍,由契丹人万夫长萧吉烈统领。
  而李成的军队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军,要比张仲熊的军队犀利十倍,他手下的五万大军一直就是伪齐军的顶梁柱,李成也被完颜兀术看重,封其为颍蔡节度使,率五万大军坐镇颍昌府、蔡州、颍州和陈州等三州一府,其节度使府就在颍昌府的府衙所在地许昌县。
  所以这次完颜兀术派来一万东胡骑兵配合李成的两万军队救援汝州,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成从下午出发,次日上午,距离龙兴县还三十里,探子送来情报,前方十里外,发现宋军主力。
  这时,李成也看见了,十里外出现一条黑线,他喝令道:“大军列阵!”
  萧吉烈虽是万夫长,但要军职要低于李成,完颜兀术也再三向他交代,必须听从李成的调遣。
  东胡军一万骑兵也迅速列阵,长矛举起。
  这时,刘琼和唐骞率领一万八千骑兵在三里外缓缓停止,他们也列成了左右翼大阵,各有九千人。
  刘琼眯眼看了敌军大阵片刻,对唐骞道:“我对付敌军骑兵,你负责击溃敌军步兵,双方夹攻骑兵!”
  刘琼看得很精准,对方唯一的弱点就是步兵,可以先击溃步兵,再联合对付骑兵,就能获得这一战的胜利。
  但刘琼怎么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万敌军步兵正埋伏在他们南面十里外。


第九百八十六章 争汝(下)
  “出击!”刘琼长枪一挥,率领九千骑兵骤然杀出,九千骑兵如决堤的海潮,以锐不可挡的气势向敌军汹涌杀去。
  萧吉烈也挥刀大喊:“跟我杀啊!”
  一万东胡骑兵也发动了,战马狂奔,俨如狂风卷起了乌云,一切都是黑的,黑盔黑甲,战马配着黑鞍,连战旗都是死亡的黑色。
  他们的战场原本是郁郁葱葱的大片麦田,但此时已被四万大军的激战几乎践踏殆尽。
  这时,唐骞率领九千军队也发动了,但他分兵两路,五千骑兵手执盾牌向步兵阵地席卷杀来,另外四千骑兵则走弧线从侧面进攻敌军,原因只有一个,李成在队伍前面部署了三千弩军。
  宋军的骑兵训练中就有打敌军弓弩阵的策略,那就是走弧线的骑兵先杀到敌军大阵前,迫使敌军的两轮弩射只能射出一轮,第二轮来不及发射,必须后撤。
  这时,两支骑兵在疾奔中猛烈相撞,双方士兵都发出凄厉的惨叫声,数百士兵在这次猛烈撞击中当场丧命,但死亡已是必然,没有人把它放在心上,双方骑兵交错在一起,挥舞长矛激战在一起。
  与此同时,李成喝令道:“放箭!”
  三千支军弩同时发射,密集的弩箭腾空而起,射向两百步外的宋军骑兵。
  宋军骑兵在疾速飞奔中举盾相迎,但箭矢如雨点般射来,还是有数百名士兵或者战马中箭,一头栽倒。
  “节度使,宋军从侧面杀来了!”
  李成这才发现侧面杀来的宋军已经到百步外,比正面杀来的骑兵快了五十步,可就是这五十步给弩军士兵带来了致命的影响,如果再上弦发射,恐怕弩军士兵就来不及撤退了。
  “他娘的,太快了!”
  李成大骂一声,喝令道:“弩军撤退,长矛军顶上!”
  三千弩军士兵迅速撤退,五千长矛军士兵冲了上来,这时,侧面的骑兵在奔跑中乱箭射出,数百支箭射向敌军的长矛士兵,外围的长矛士兵躲闪不及,被射翻了百余人,引发了一阵轻微骚乱。
  这也是宋军的战术,扰乱敌军的长矛阵,不等后面的士兵补位上前,四千骑兵从侧面杀进了长矛大阵,正面的骑兵也骤然冲上来,“轰!”一声,和敌军长矛阵猛烈相撞,最前面的上百名骑兵当场被长矛刺杀,但宋军骑兵没有停步,继续向前猛冲,杀进了大阵之中。
  五千人的长矛大阵被宋军九千骑兵从两侧猛攻,外部边缘瞬间被撕开一个大口子,李成没想到宋军骑兵如此犀利,他立刻又投入了三千长矛军,正是刚才的弩军,他们放下军弩,抄起长矛,便化身为长矛士兵。
  三千长矛军从后面冲上来,大吼着扑向宋军骑兵,将正面进攻的宋军骑兵切为两段。
  李成又投入了最后两千长矛军士兵,如法炮制,将侧面进攻的宋军骑兵也拦截为两段。
  唐骞喝令掉:“传令军队化散!”
  “呜——”号角声吹响,令旗挥动。
  骑兵忽然化整为散,由两支军队,化散为九支骑兵队,使敌军的切断失去了意义,九千骑兵奔跑起来,俨如九条龙在敌军大阵中穿插,敌军大阵渐渐被肢解、冲散。
  李成同时也下达了分拆命令,一万长矛化散为一百支长矛小队,在一名都头的指挥下作战,更加灵活,配合更加默契。
  双方都将训练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宋军毕竟是骑兵,就像一个壮汉和一名少年作战,高度和力量的悬殊,使宋军渐渐占据了上风,双方的伤亡加大,但明显步兵的伤亡更加惨重。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来报,“启禀节度使,我们骑兵伤亡惨重,快支撑不住了。”
  步兵这边还能勉强支撑,但东胡骑兵却不是宋军骑兵的对手,伤亡近半,虽然宋军骑兵也伤亡惨重,但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