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陈留县城距离蔡河有多远?”陈庆问道。
  卢岱连忙道:“回禀殿下,大约有三十里。”
  陈庆摇摇头,“太远了,你们需要挖通一条漕河,否则陈留县会被新汴河彻底遗忘了。”
  停一下,陈庆又笑道:“当然,你们也可以和宋城县一样,先通过老汴河到汴梁,然后再从汴梁转到蔡河,路程就增加了好几倍,还不如直接开通一条漕河,不光对你们有利,对宋城也有利。”
  卢岱叹口气道:“卑职这些天也在焦虑这件事,我们全县父老都想开凿这条漕河,有条小河也可以利用,但就是没有钱粮,无法动员民夫。”
  陈庆缓缓道:“我主张是付钱不付粮,每个人工按照五十文一天结算,然后每人每天提供一斤粮食,每三十人提供一顶大帐,实际上就是管吃管住,每人每天五十文钱,然后你们县衙负责制定方案和组织民夫,把方案制定好之后,立刻赶去汴梁开封府衙,找到安抚使张晓,把你们的方案报给他,一旦批准后,他会拨下钱粮。”
  卢岱挠挠头道:“殿下说得办法卑职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把方案报给了张大人。”
  陈庆瞪了他一眼,“既然你知道,还问什么?”
  卢岱连忙道:“安抚使下发的通知是蔡河主干道的疏浚办法,卑职现在担忧的是支线,就是蔡河到陈留县城的这一段三十里漕河支线,不知道是不是和主干疏浚的办法一样?”
  “一样的,主道和支线没有区别!”
  “卑职明白了,争取今明两天制定好方案,过几天卑职去一趟汴梁,上报给安抚使。”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巡河(下)
  陈庆催马来到蔡河边,果然河道很窄,最多五六丈宽,至少要拓宽到十丈左右才行,陈庆发现已经有衙役在岸边洒石灰画白线了,码头已经有上千人开始挖掘,人流如梭,热闹异常。
  陈留县的做事效率很高,着实让陈庆满意,不过陈庆发现岸边还有不少房屋,他用马鞭一指远处的房屋问道:“岸边的房屋都需要拆除吗?”
  “回禀殿下,如果是扩展十五丈,那就涉及近前座房屋的动迁,如果只扩展到十丈,那就只有一百多座房屋动迁,目前张安抚使定为扩张到十丈,也基本上够用了,以后再扩大到十五丈。”
  陈庆眉头微微一皱,原本是说好扩展到十五丈,怎么又改了?他没有多说什么,这事得直接问张晓,问这个卢岱没有用。
  “是不是动迁比较难?”
  卢岱点点头,“人人都想住在河边,意味着大量的好处,让他们迁远一点是不可能的,必须保证他们还在河边,他们才肯搬走,我们陈留县这一段还好,听说汴梁县那一段,简直是漫天要价,新任富知县被当地乡民打得鼻青脸肿,狼狈逃走。”
  停一下,卢岱又道:“如果是金兵要他们搬,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连夜搬走,西军还是太善良了,人善被人欺啊!”
  ……
  沿着蔡河继续北上,走了二十几里就进入汴梁县境内,又走了几里,只见远处一阵鸡飞狗跳,十几衙役护卫着一名官员狼狈不堪地从村庄里逃出来,后面大群农民拿着锄头在追赶。
  陈庆立刻让百名骑兵前去接应,或许是看到官道上有军队的缘故,村里的农民又纷纷回了村子。
  不多时,骑兵带着官员和衙役们过来了,官员正是新任知县富弘,他模样很狼狈,官服被撕破了,左眼挨了一拳,变成熊猫眼,脸上好像还被女人指甲挠了五道血丝,其他衙役也差不多,都挂了彩。
  富弘哭丧着脸上前施礼道:“参见殿下!”
  “怎么回事,这些农民不肯搬迁?”
  “不是!搬迁不是问题,改拓十丈宽,基本上就不涉及搬迁了,关键是这些农民都纷纷跑去河边修房子,想拓宽河道就要挖他们的新房子了,一个个都要天价,拆一座房子五百贯,一千贯。”
  “河边土地没有主人?”
  富弘连忙摇头,“没有,以前官府就规定,沿河五丈内不许耕种造房,按理说都是官地。”
  陈庆点了点头,又问道:“有多少农民要在河边修房子?”
  “有很多,非常多,这是第一座村庄,卑职想劝他们去拆了房子,起个示范效应,结果……哎!卑职无能。”
  陈庆顿时大怒,立刻喝令道:“王展、李阙何在!”
  两名亲兵统领上前抱拳道:“卑职在!”
  “王展率一千人去村庄抓人,所有青壮男子给我抓出来,全部捆绑来河边见我!”
  “遵令!”
  王展率领五百骑兵和五百步兵浩浩荡荡向村庄冲去,片刻,村子里一片哭爹喊娘。
  陈庆又对另一名亲兵统领李阙道:“你也率一千弟兄跟随衙役去河边,看见建造的房屋一把火烧了,若房里有人不肯出来,无论老少,直接打晕后拖出来,捆绑起来。”
  “遵令!”
  统领李阙同样带着五百骑兵和五百步兵赶往河边,旁边富弘嘴唇动了动,没敢说出来,那些屋子里都有老人,一个个寻死觅活,他们才被迫来村里企图说服村民,没想到雍王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哎!
  ……
  七八里长的河边造满了几百座房屋,都是用木头、泥土和草席搭建而成,此时都被熊熊烈火吞没了,住在屋子里的老人都被士兵拖出来捆住了双脚,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房屋被烧毁。
  不多时,数百名青壮被反捆着双手押了过来,很多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这是和士兵对打导致,也是因为他们是平民,若是敌军士兵,早就被一刀砍掉脑袋了。
  后面还跟着大群妇孺,哭哭啼啼跟在男子背后,原本还在叫骂哭嚎的老人看见自己儿孙被捆绑押来,都被吓呆了,霎时间鸦雀无声。
  陈庆马鞭一指喝令道:“统统按倒!每人重打五十棍,敢反抗者,直接砍掉脑袋!”
  数百男子被按趴在地上,士兵们用矛杆当棍子,噼噼啪啪重打了起来,下手极狠,打得这些农民哭爹喊娘,哀嚎连天。
  打完五十棍,所有人都被打得血肉模糊,动弹不得,每个人都痛苦万分。
  这时,十几老者上前跪下磕头求饶,陈庆冷冷道:“为什么要打他们,因为他们对知县不敬,这只是警告,若还有谁敢对知县不敬,那就要流放了。”
  陈庆一指燃烧着房子道:“拓宽河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你们却像苍蝇一样想占便宜,今天我就算是警告你们,从现在开始,沿途各州谁敢再占河道,一律取消免税,并且双倍征税。”
  一群老人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磕头说不敢。
  陈庆带着军队走了,妇孺老人这才纷纷上去扶助自家的男子,一个个互相埋怨,几名带头男子被一群老人围着破口大骂,向他们讨要治伤药钱。
  事关切身利益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蔡河沿岸,农民们纷纷拆除临时搭建的房子,眼看便宜占不到,还要丢掉十年的免税好处,这种鸡飞蛋打的事情谁都不愿干。
  ……
  陈庆回到大营,张晓闻讯赶来,躬身感谢道:“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没想到被殿下雷厉风行解决了,卑职实在感激不尽,明天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陈庆摆摆手道:“我倒想问一问,原本计划拓宽十五丈,现在怎么缩水变成十丈?”
  张晓微微笑道:“这是前都水使张元朗提的建议,卑职觉得很有道理。”
  “什么道理?”
  “十丈宽的河道可以并行五艘五百石的货船还有余,内河船只基本上都是五百石以下,就算偶然行驶千石的船队也照样没有问题,如果是两三千石的船只也可以走内河,前面增加一个疏导官吏就行了,他会指挥大家靠边停靠,两三千石的船队照样可以走得顺畅。”
  “如果是五千石的战船队呢?”陈庆问道。
  “殿下,五千石的船队一年也难出现几回,就算真的有,那完全可以走黄河新道啊!用不不着来挤内河航道,还不安全。”
  陈庆一时语塞了,张晓笑了笑道:“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工程量,如果拓宽十五丈,今年就完工不了,还要拖到明年去,会影响殿下市场计划的实施,也会影响汴梁的正常运转。”
  陈庆点点头,“这个张元朗不错,多少岁了?”
  “五十岁左右,他是前朝的正六品官。”
  “我要见见此人,就让他出任河南道水务都监,作为安抚使司的官员,负责疏浚航道、船舶转运。”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凯旋
  次日一早,五万青壮民夫加入了蔡河拓宽的工程,与此同时,还有五千妇女参加了后勤,主要是做饭送饭,汴梁县目前有三十万人,能出五万青壮男子已经不容易了,还要维持店铺酒楼的最低人手,另外还有约两万妇女受雇于军队的工坊,江溪衣服,缝制鞋袜军衣等等。
  妇女的工钱稍微低一些,一天三十文,毕竟不是体力活,挑担挖土的民夫,每天包吃包住,能挣五十文钱,而且是货真价实的铜钱,这在汴梁已经不错,工期预计五个月,也就是说,每人能挣到七千五百文钱,扣去休息时间,到手七贯钱没有问题。
  七贯钱对于大部分汴梁家庭来说都是很大一笔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就算不用,存起来也能应急。
  当然,光有钱而没有物质,汴梁的物价必然会大涨,陈庆又下令在汴梁囤积一批粮食、食盐、布匹、茶饼、蜂窝煤,敞开以平价供应,开门七件事,平价供应四件,还多了一件衣食住行中的布。
  工地上,一队队民夫挑着沉甸甸的泥土担子从陈庆面前走过,河里,数百名汉子正在密集的打桩,建造一道木栅墙,然后填满了大量泥袋,蔡河随之断流,河水当然不会溢出,而是直接从汴水流入黄河。
  汴梁河段大约有三十五里,疏浚淤泥,拓宽河道,工程量相当大,没有机械化作业的宋朝,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工。
  下面是陈留县段,大概二十五里左右,三万民工也差不多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时,河道主管张元朗被领来见陈庆,张元朗年约五十岁,身材中等,看起来壮实,或许常年在野外做事的缘故,皮肤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十分明亮,他已经被陈庆封为河南道水务都监,这次拓宽蔡河,就是由他全权负责,当然不光是他一人,他手下官员有二十几人,还有数百名士兵协助,民夫则由各州县负责。
  “卑职参见殿下!”
  陈庆见他的大帐就在不远处,便笑道:“我们去帐里说话!”
  营帐占地有半亩,半敞开着,里面放着十几张桌子,几名官员们正争执着什么?
  官员们争论得很投入,以至于陈庆进来,他们都没有意识到。
  陈庆没有打扰他们,他走到最里面坐下,翻看桌上一幅地图,竟然是蔡河疏浚方案地图,陈庆很惊讶,问道:“这是什么时候制作的图纸?”
  “这是卑职七年前制作的,当时的伪齐相国张孝纯找到卑职,给我三百贯钱,托我绘制疏浚蔡河并拓宽的方案,伪齐也准备考虑用蔡河和颍水替代断流的汴河,虽然是伪齐国所托,但这个方案却利国利民,卑职就欣然接受了,带着十几名徒弟用整整一年时间,制作出了蔡河疏浚拓宽方案,绘制了一百多份图纸,写了数十万字的工程细节说明,结果张孝纯很遗憾告诉我,伪齐国无力负担这么大的工程,放弃了,这套图纸和文字说明卑职一直保留到今天,没想到今天发挥了作用。”
  “现在都是按照图纸来施工的吗?”
  “正是!比如像打木排桩,一般都只打单排,但这里打单排肯定不行,汴梁地势稍高,蓄积的河水向下有泄洪的压力,木桩打浅了或者打少了,都会有溃堤的危险,所以我要求打三排桩,桩深至少要一丈。”
  陈庆点点头又道:“如果从洛阳运输物资到徐州,那就只能走洛水到黄河,再从黄河经过汴口进入汴水,再转蔡河南下,是这样吗?”
  “殿下说得一点没错!”
  “那洛水和汴口那边需要疏浚吗?”
  张元朗摇摇头,“那边宣和年间疏浚过,是卑职负责的,走三千石的大船没问题。”
  “说到三千石大船,我想到了黄河新道,张都监为什么认为黄河新道不利于航行?”
  张元朗微微笑道:“殿下,一条河能否有航运价值,不在于河,而在于人,几百年的航运形成了大量的经验,所有航运人都知道这条河该怎么走安全,那么一条成熟的航道就出来了,百年后,黄河新道的水流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但一定会有很多货船在黄河新道中航行,这就是经验积累出来的航道。”
  “我明白都监的意思了。”
  张元朗又道:“建炎三年卑职就去看过黄河改道了,先后去看过七次,基本没有什么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