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点点头,“土地卖得如何了?”
  蒋彦先笑道,“前段时间卖得非常火爆,沿街店铺已经卖掉一半,住宅地块也卖掉三成,甚至还有一些临安的商人拿着黄金白银来买,殿下这些店铺土地,每亩已经涨到一万贯,不过最近又有点冷清了。”
  “为什么?”
  “不就是大家担心殿下要迁去汴梁吗?”
  原来是担心这个,陈庆点点头笑道:“等明天我发表声明后,估计又会开始热闹起来。”
  雨下大了,陈庆和蒋彦先又上了马车,马车继续向太学方向驶去。
  新太学占地千亩,南面是一片的湖泊,叫做南湖,一座座大型建筑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外面搭满了竹架子。
  “现在太学遇到一个问题。”蒋彦先欲言又止道。
  陈庆看了他一眼,不满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难道我还会办你一个妄言之罪?”
  蒋彦先叹口气道:“我们招收了三届太学生,每届四百人,按理应该有一千二百人在校,但实际在校已不足四百人,只剩下三百八十八人,其他都退学不读了。”
  “为什么?”
  “殿下应该知道,太学不是读农学的地方、也不是读冶炼、不是读机关技巧,不是读军器制作的地方,它是学习诗歌经文的场所,虽然我们也安排了大儒授课,但时间太少,只是一种补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种茶养蚕,都是在辨矿冶炼,殿下,为什么不造两所太学,一所学工,一所学文?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部分学生退学的尴尬局面了。”
  陈庆摇了摇头,反问道:“考中进士者,有多少太学生?在我记忆中,一成都不到吧!而几乎所有的进士都读过州学或者府学,说明什么,说明各种经文在州学、府学读完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在太学继续深造,在太学再教经文有什么意义?不想读太学,自己在家读书不可以吗?还要占据名额,让真正想读太学的学生进不来。”
  停一下,陈庆又道:“我很早就给大家说过了,我办太学是想培养技术官僚,懂农业当农业官,懂冶炼的当冶炼官,而不是一群只会读经文的人来管技术,他们不愿读太学,我不勉强,我们继续向愿意读太学的学生开放报考。”
  “殿下就不想再办一所太学吗?”
  “没有必要!”
  陈庆的态度十分强硬,他对蒋彦先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不是很多官员都有意见了?”
  蒋彦先点点头,叹口气道:“光卑职记录,就有超过五十名官员有这个要求了,他们都在为子女考虑。”
  陈庆沉思片刻道:“我不可能再开一所太学,它会占据现在太学的职官名额,不过我们可以用三个方案来解决,第一,我们可以在科举时再开一门明经科,可以适当扩大上榜人数,主要是用来安排文吏;
  第二,可以延长州学和府学的读书年限,州学和府学三年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一个州学上阶或者府学上阶,学制两年,学成后等同于明经科;
  第三,可以学习朝廷的制科考试,对所有官员再进行一次拔优。”
  蒋彦先着实有些无奈,官员们都盯着太学出来可以授官这一条,都想把孩子送进太学,但都不愿意读太学的专业技术课程,所以才不断找他,希望把太学课程改成和朝廷一样,或者另办一所太学,可陈庆却丝毫不愿让步。
  怎么可能呢?读个太学就可以出来做官了,那考进士还有什么意义?这些官员打的都是如意算盘,以为是个漏洞,偏偏雍王就不让步。
  其实蒋彦先也理解陈庆的想法,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是陈庆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懂技术的人去管技术,各种先进技术才会大量井喷式出现。
  而不懂技术的人去管技术,结果必然是千方百计压制新技术出现,因为新技术代表风险,风险就意味着官位不稳,所以文官们宁可守旧求稳,也绝不允许出现风险。
  蒋彦先只得叹口气道:“好吧!卑职再和内政堂商议一下,争取推行殿下的三个方案。”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震怒
  离开太学,陈庆又来到了新市瓦肆,这里是京兆城四大瓦肆之一,新市瓦肆又叫城南瓦肆,位于城南的积善坊内,紧靠新开辟的南城。
  四大瓦肆其实就是东南西北各一处,当然,京兆城可不止四座瓦肆,大大小小有十七座瓦肆。
  所谓瓦肆就是后世的综合体,集吃喝玩乐为一身,既有各种密集的店铺,又有大大小小众多舞台,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诸如小唱、嘌唱、傀儡、杂剧、小说、讲史、散乐、影戏、弄虫蚁、诸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等等。
  一家人天亮时过来玩耍,要玩到半夜才会回家。
  瓦肆的店铺都很小,薄利多销,十几文钱就能吃饱,如果嫌档次低,瓦肆大门两边的大街上,还有很多占地很大的酒楼、茶馆,这些酒楼茶馆只能算中档。
  真正的高档大酒楼不在街坊中,而是在著名商业大街上,比如东大街、西大街等等。
  陈庆和蒋彦先都穿了便服,他早有准备,取出两片胡子贴在嘴唇上,皮肤抹黑一点,便拿着折扇大摇大摆走进了瓦肆大门。
  现在还是上午时分,大多数店铺的门刚开,因为京兆没有宵禁,不闭城门,大多数小吃店铺都要经营到三更时分才关,回去睡几个时辰,次日上午又开门经营,非常艰辛,大部分都是夫妻店。
  陈庆在一家陈记小吃摊上花了三十文钱,要了两碗肉沫馄饨,和蒋彦先一边吃,一边体会着百姓的辛劳。
  “大嫂每天要营生到什么时候?”陈庆笑问道。
  女店主很麻利地擦着桌椅,笑道:“要三更时才歇店!”
  “每天都这样吗?”蒋彦先在一旁问道。
  “差不多吧!要不然怎么养活一家人。”
  “小店房租很贵吧!”陈庆不露声色问道。
  女店主叹口气道:“现在南面土地一卖,全城的房价就拼命涨,租金也涨得厉害,我在附近租的两间房,原来一间五百文,现在涨到八百文了,这小店一个月租金三贯钱,现在涨到五贯钱了,每天累死累活,一个月只能净赚三贯钱不到,一家五口人只能糊口,好在官府不收税,再收税的话,饭都要吃不起了。”
  蒋彦先满头大汗,却不是辣的,他知道雍王带自己来吃馄饨的意思了,南面地价涨得太猛,连带着全城房价和租金都大涨,底层百姓已经无法承受了。
  趁女店主端碗去里面的时候,蒋彦先连忙道:“卑职明白了,回去和大家讨论一下。”
  “不用讨论!”
  陈庆用指节敲着桌子冷冷道:“瓦肆房子都是官府的,立刻将租金恢复原状,还有官府的出租房,也立刻降租,严禁跟风涨价,再有下一次,从上到下,都给我滚蛋!”
  这一次陈庆真的动怒了,私人涨价,他没有办法,但全城最大的地主官府也跟着涨价,而且是大涨,完全不顾底层百姓的死活,甚至连临安官府都不如。
  “还有,这次房租涨价是谁决定的,今天立刻给我引咎辞职,我马上派内卫查,被我查到了里面还有贪赃枉法之事,小心他的脑袋!”
  蒋彦先连连点头答应,他坐不住了,索性叫一辆牛车,先回去官房去了,陈庆派了两名亲兵护卫他回去。
  ……
  陈庆回到自己官房,他刚坐下,蒋彦先过来了,将一份辞呈交给陈庆,“殿下,这是矿山田宅署署令高昆请辞书,上调官房房租是他决定的,他已经下令全部恢复原价,然后引咎辞职。”
  “田宅署署令就有权涨价吗?”
  蒋彦先无奈道:“这件事如果再追究下去,内政堂参事都得辞职了!”
  果然自己猜得没错,是内政堂的决定,让高昆背这个黑锅。
  陈庆克制住怒火道:“那你说说,为什么要涨租?”
  蒋彦先苦笑一声道:“其实殿下也知道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税收不足,军费压力太大。”
  陈庆把高昆的辞呈放到一边,对蒋彦先道:“让高昆先把官房涨价之事处理好,他辞呈之事回头再说,另外,把几位参事请到我官房来,我们商议一下!”
  蒋彦先心中松了口气,高昆不会被革职了,这明明是内政堂决定的事情,让高昆背这个黑锅,他心中着实歉疚。
  “卑职这就去安排!”
  ……
  不多时,在议事堂内,五名内政参事都赶来了,包括蒋彦先、赵开、关师古、周宽和张妙。
  “昨天刚回来,今天第一天来官房,按理应该和大家谈点高兴的事情,但是……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关于房租大涨,已经让底层百姓难以承受了,估计昨天欢迎军队入城的百姓没有多少底层百姓,他们都在背后骂我陈剥皮呢!”
  赵开叹口气道:“这是我的责任,是我提出的建议,想补充税收上的不足,我绝没有想到会影响殿下的名声,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陈庆摆摆手,“我召集各位不是来追究责任,连高昆的责任我都暂时不追究了,我要解决问题,各位,我希望和大家厘清一件事,我免税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为了赢得民心,但我不至于为了免税把自己的政权都搞垮了,所以盐税和酒税我不免,赵参事应该知道,盐税和酒税占了全部税收的多少?”
  赵开点点头,“八成左右!”
  “这就对了,我们确实免了户税、田税、商税和其他各种苛捐杂税,百姓得了实惠,但我们的税收并没有减少多少,相反,加上官府的各种收入,总的收入甚至比从前还高,我们免税了吗?其实没有免,我们只是取消了压迫在百姓头上各种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百姓被压迫程度,仅此而已。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拿免税来说事,盐税和酒税不免,就谈不上真正的免税,只是减轻百姓的负担,而不是取消百姓的负担,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没有?”
  众人都默默点头,怎么会不明白呢?动不动就把财政不足的责任推到免税上,等于什么都是雍王的责任,这就让雍王不高兴了。
  陈庆见众人都点头,又道:“那就说说房宅的事情,我今天去看了城南的新地,宅地都卖掉三成了,但我要求,必须留下三成的土地作为官租房来源,由店宅务出租给百姓,各位,现在城南土地大涨,大家都发了大财,我陈庆的土地价值两百万贯,我当然高兴,只是……钱虽然重要,可我们政权更重要,宅地怎么涨我不管,但必须把租金的价格打下来,那就要从源头上增加房源。”
  周宽敲敲桌子缓缓道:“殿下说得对,最近地价涨得太疯狂,两间破草房都要卖几千贯,很不正常,我家里仆妇的意见都很大,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件事,我提个意见吧!
  我们不光增加底层百姓的房源,还要增加中等百姓的租房需求,大大增加一亩和两亩的院子数量,签一个长租协议,比如十年租金不变,如果租客要转租出去,那增加的租金归官府所有。”
  张妙笑道:“你这个办法一推出,恐怕两亩以上宅地价格会大涨,其他小房子的价格涨不上去,但会不会有人买几座小房子,拼成一块大地皮出售赚取暴利呢?”
  周宽摇摇头,“别人也不是傻子,会让他占这个便宜吗?”
  陈庆摆摆手,大家都安静下来,陈庆缓缓道:“具体怎么做,让田宅署来想办法,我们只提要求,第一,增加官租房的数量,店铺不用增加了,但住房至少要比现在增加一倍;第二,房租,不管是店铺还是住房,十年内都不准涨价;三,不准有二房东存在,租了官府的低价房,再高价转租出去,这种情况决不允许,租期太长可以改,可以退租,但就是不能转租;第四,便利,租房退房要像市场买菜一样便利。”


第一千零五十章 苦劝
  增房源、降房租的提议没有任何异议,众人一致同意,具体由田宅署来实施,事实上,高昆已经下令,统治全城店宅务,降低全城官房房租,恢复到年初标准,多收房租一律退还,这才是不折不扣执行了陈庆的命令。
  中午吃过午饭,晁清将一份声明交给陈庆,“殿下,您看这样写妥当吗?”
  “这是什么?”陈庆微微一怔。
  “就是雍王府不迁去汴梁的声明吗?上午您让卑职草拟的。”
  陈庆这才想起他和蒋彦先说过这件事,当时他是想写的,但现在嘛……
  “你说这篇声明登报后会是什么后果?”陈庆若有所思问道。
  晁清沉默片刻道:“地价会继续大涨!”
  陈庆摇摇头,“我就搞不懂了,明明地价很平稳,怎么会突然大涨?”
  “殿下,这和您收复中原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京兆地价大涨就是从西军收复洛阳后开始,这其实是天下拥有财富的人一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