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能进来了?”
  葛庆红半晌没有说话,陈庆看出了他的顾虑,便道:“有什么困难直接说出来,不要藏着掖着,是铺路钱不够?”
  葛庆红叹口气道:“不是钱的问题,相信只要修路,很多百姓不要钱也会来帮忙,我们就害怕路修通了,河道拓宽了,军船也会跟着停进来,那时民船就真的没有立锥之地了。”
  “原来是担心这个,你早点说不就解决了?”
  陈庆随即对王凯道:“等杨统制回来后,你告诉他,就说是我的军令,军船不准停入江夏河中,如果是紧急情况,需要临时停泊,也要和地方官府商议后再停!”
  “卑职遵令!”
  ……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汉阳
  次日上午,陈庆带着赵璎珞在三千士兵的护卫下,前往对岸的汉阳县。
  汉阳府没有驻军,整个荆湖北路除了襄阳城有两万驻军外,其他各州都没有驻军,最多只有几百州军。
  陈庆当然是对汉阳城外的仓城感兴趣,仓城周长有十二里,俨如一座小县城了,是当年李纲为了剿灭杨幺造反而修建的后勤重地,在抵御完颜昌大军南侵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仓城没有了军事作用,划归地方管理,汉阳府把它转为商仓后,一下子迸发了巨大的活力,商人们在这里租仓存货,带动了汉阳城商业的迅猛发展。
  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西军战船到来而使江夏商业冷清,根本原因是汉阳的商仓城带动了商业发展,已经迅猛发展了两年,而西军战船驻守江夏还不到一个月。
  汉阳府没有军队驻守,只有两百州兵负责维持秩序,知府和通判听说雍王殿下前来视察,吓得他们连忙出城迎接。
  虽然汉阳府是属于朝廷管辖,但雍王到来,谁又敢怠慢?
  “卑职汉阳知府李青参见雍王殿下!”
  “卑职汉阳通判周霖参见殿下!”
  陈庆微微笑道:“两位不必紧张,我只是巡视鄂州,顺便过来看看汉阳城的商业,别无它意!”
  “殿下请进城到府衙休息,我们向殿下汇报!”
  “不用去府衙了,我就随便看看,要不是手下不允许,我还不想惊动你们。”
  两名州官对望一眼,都暗暗松了口气,知府李青道:“卑职陪同殿下巡视!”
  “可以!”
  陈庆带赵璎珞坐上一辆马车,向汉阳城内驶去,在汉阳城外就看见大量的商铺,各种脚店、茶馆、酒馆等等,一间挨着一间,十分热闹繁华,颇有几分京兆城的感觉,仅仅还是在城外,陈庆就感觉到商业气息浓厚了。
  马车在数百士兵护卫下进了城,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内到处是吆喝声和来往人流,店铺密集,各种招牌看得人眼花缭乱,整个商业气氛极为热闹。
  要知道西军和张俊大军就在百里外的汉水上对峙,这里居然还这么繁华,一点也不受影响。
  “李知府!”陈庆打开车窗喊了一声。
  李青骑在一匹马上,他连忙催马上前,“请殿下吩咐!”
  “我就想问一问,这里的商业如此发达,县城又有多少人口?”
  李青连忙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道,商业发达其实和本县人无关,买主和卖主都不是汉阳府人,他们都是各地的商人,只是借汉阳城这个地方交易而已,本地人不多,县城人口不足十万。”
  “原来如此!”
  陈庆笑着点点头,“你这样说,那商业街应该不长吧!”
  “殿下说得一点不错,就是城东这一段,大概一里左右去,其他地方和江夏城也差不多,也比较冷清。”
  停一下,李青又道:“其实汉阳并不是商业繁盛,而是仓储业可观,我们有了商仓城,大量商人都在这里存放货物。”
  “那就去仓城看看!”
  陈庆吩咐道:“掉头,去仓城!”
  马车缓缓掉头,在数百士兵的前后护卫下,向城外的仓城而去……
  仓城就在东南长江边上,水道进行了拓宽,商船可以直接驶入城内,另外还开了一座北城门,方便货物运往县城。
  陈庆的马车从北城进入仓城,仓城很大,周长十二里,就是一座小县城了,一样有街道和河道,水陆并行。
  但陈庆感觉街上的商人很少,和县城的繁华相比,冷清得多。
  陈庆索性下了马车步行,一边是一座座巨大的仓库,另一边则是河道,随时可以卸货,陈庆倒很喜欢这座仓城。
  他前来巡视当然是有考虑,将来拿下襄阳后,汉水—商州道开通,从江南和海外过来的物资大部分就可以存放在这里,去巴蜀的物资则继续运往江陵。
  如果全部运往江陵,再掉头回头运往襄阳,距离远了很多,而且汉水过了襄阳后,就走不了万石海船,还要在襄阳换船,就有点麻烦了。
  还不如就利用汉阳的仓库,直接把货物放在汉阳,但这里面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全。
  要想安全就必须驻军,同时要有专用仓库,一旦驻军,又会和朝廷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和其他商人的货物混放在一起,他也不太愿意。
  当然,陈庆并不想为了独占仓城,就把商人们都赶出去,他在大力鼓励的商业的时候,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做。
  “仓城都租满了吗?”陈庆问道。
  “租出去一半多了。”
  陈庆一怔,“有这么多,都是哪里的商人租用?”
  “回禀殿下,有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淮西路,还有中原的商人,来自各州各县,主要是船只紧张,所以他们的货物都存放在仓库内,有船后再慢慢运回去。”
  “我知道了!”
  陈庆没有心思再看下去,租用汉阳府的仓库显然不太现实。
  回程船上,赵璎珞对陈庆笑道:“其实夫君可以考虑在襄阳建仓库群,万石海船直接运货到襄阳,卸下货物,再用船队转运到商州,再用骆驼和大车运去京兆,而且在襄阳建仓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照顾到中原。”
  陈庆点点头道:“就是卸完一部分货物后,还要继续前往巴蜀,多走了汉水这一段水路。”
  赵璎珞抿嘴笑道:“其实影响并不大,万里海路都走了,还会在意多走几百里水路吗?
  另外,也可以在源头就把货物分好,去京兆的货船放在一起,去四川路或者荆湖南路的货物放在另外大船上,各送各的货物,就不会多走冤枉路了。”
  陈庆笑道:“你说得对,几万里海路都走,也不在乎多走几百里江道,货物全部送往襄阳,然后在襄阳设一个转运署,由转运署决定货物发往哪里?反正荆湖南路和四川路也会有船队送货过来,船队回程时顺便运载货物去江陵或者衡阳,问题就解决了。”
  “夫君的意思是说,四川路物资也要水运到襄阳,再送去京兆,绕一个几千里的大圈子?”
  陈庆点点头,“你是不知道走蜀道运送货物的艰难,千辛万苦到了汉中,还要再翻越终南山,骆驼队走一趟要一个多月,每年都要累死上千头骆驼,而且铜钱、粮食等大宗物资还不好运送。
  如果走水路差不多也是一个多月,可以从成都把货物走水路一直运到商州上洛县,再从上洛县用骆驼或者大车把物资运到长安,陆地就短得多,路途也平坦,这其实是最好的一条运输路线。”
  赵璎珞若有所思笑道:“我现在才知道,夫君为什么千方百计想拿下襄阳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宣召
  临安,张俊的弹劾王贵的报告送到了天子赵构的御案上。
  在报告书中,张俊在谋士王静修的三条罪名之上又给王贵加了一条罪名,配合西军收拢汉江东岸的船只,使他们无船渡江。
  事态有些严重,赵构在盛怒之下,立刻召集几名相国商议对策。
  秦桧躬身道:“陛下,卑职认同张俊的弹劾,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岳飞的军队那么多都投降了西军,王贵的军队不可能和从前的军队一刀两段,他们之前一定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襄阳就有很多岳飞军队的家属,王贵也没有把他们驱赶走,凭这一点,王贵就无法撇清他和西军的关系。
  陛下,陈庆谋夺了荆湖南路,他就算不急于夺取荆湖北路,那荆湖北路也一定在他的控制之中,王贵很可能只是名义上效忠陛下,而实际已经暗中投靠了陈庆。”
  朱胜非也道:“微臣就觉得奇怪,这两年荆湖北路盐税收入几乎没有,百姓不可能不吃盐,那他们的盐从哪里来?原来荆湖北路的盐税已经被陈庆攫取了,这么重大的事件,王贵怎么可能不知道?卑职特地查过了,我们失去荆湖北路盐税的时间,正好和他出任军事主官这段时间一致,那么卑职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把川陕的官盐引入了荆湖北路。”
  天子赵构其实对王贵的印象很不错,觉得他能够顶住陈庆的诱惑,替自己守住襄阳,忠心可嘉,值得褒奖,所以他才封王贵为襄州制置使,令他率两万军队守襄阳,如果不出意外,到年底时,赵构就要升他为都统制了。
  但赵构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耳根软,立场容易动摇,也比较容易听信谗言,张俊的弹劾书有根有据,条理清楚,他已经信了七八分,现在加上两个相国极有理性的分析,赵构就完全相信了。
  他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徐先图,“徐相公觉得呢?”
  徐先图淡淡道:“我们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背叛朝廷、背叛陛下的臣子,卑职建议还是用老办法,宣王贵进京述职,然后把他暂时软禁,派人去调查情况,如果属实,那就将王贵问罪,谅他也逃不掉。”
  “微臣也赞成徐相公的意见!”
  秦桧在一旁道:“如果王贵心中无愧,他应该坦然进京,如果他心中有鬼,那他必然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这个时候,陛下就要授权给张俊,让他想办法解除王贵的军权,将他押回临安受审。”
  朱胜非也道:“微臣也赞成召他进京述职!”
  赵构下定了决心,点点头,“那好!传朕旨意,立刻宣召襄州制置使王贵进京述职!”
  ……
  赵构用的是金牌急脚递,昼夜兼程,日行三百里,五天后,宣召王贵进京述职的圣旨送到了襄阳城。
  中午时分,副将汤怀走进了位于襄阳城西的檀溪酒楼,他来到海棠房雅室,见到了正在等他的许睦,许睦见过蔡让的第二天,又拜访了汤怀。
  汤怀和徐庆的私交极厚,许睦把徐庆的劝说信交给了汤怀,汤怀便被徐庆的劝说动心了,许睦又及时把陈庆的信交给汤怀,汤怀终于下定决心,加入西军。
  陈庆当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要的是襄阳,不是王贵,如果王贵不肯投降,那么汤怀投降也是一回事。
  “许参事,今天朝廷派人送来了天子诏书,天子宣召王统制回京述职。”
  许睦连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在刚才,半个时辰前。”
  许睦沉吟片刻又问道:“那王贵是什么态度?”
  “王贵什么都没有说,把自己关在大帐内。”
  “那他召见蔡让了吗?”许睦又问道。
  汤怀摇摇头,“他谁也没有召见。”
  停一下,汤怀惊奇地问道:“莫非蔡让也效忠了雍王?”
  许睦微微笑道:“蔡家是襄阳地头蛇,你觉得他们会效忠朝廷,还是效忠雍王?”
  汤怀淡淡道:“临安太远,雍王的势力就在襄阳咫尺之外,蔡家在天子眼中恐怕连只蝼蚁都不如,但在雍王眼中至少还是能倚靠的地头蛇,蔡家当然会选择雍王!”
  “这就对了,雍王许诺蔡家,若事成,将任命蔡让为襄州通判,同样,不管王贵是否投降雍王,雍王都将任命汤将军为统制,和徐庆、岳云、张宪他们平级。”
  汤怀感动道:“天子视我们为反贼,只有雍王才这么重视我们,雍王的知遇之恩……哎!我只恨自己去年没有果断投奔雍王殿下。”
  许睦笑着安慰他道:“这是天意,是上天要让雍王得到襄阳,才把你留下来,所以很多事情不在于走得早,而在于走得巧。”
  汤怀点点头,他又想起一事,低声道:“卑职怀疑张显已经被张俊拉拢了。”
  “汤将军怎么知道?”
  “张显有个侄子叫做张大强,年初前来投奔张显,卑职一名手下和他喝酒时,他多喝了几杯,就吹嘘他在寿春逛妓院的事情,说的就是去年的事情,说明他是从寿春过来,并不是履历上说的汴梁。
  而且据卑职所知,张显没有什么侄子,只有一个外甥,早就死掉了,不知这个侄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两天我才反应过来,他极可能是张俊派来的卧底,他出任张显的旗牌官,正好负责张显和张俊之间的联系。”
  许睦沉思片刻道:“王贵会进京吗?”
  “卑职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