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王的意思,这支奇兵从芜湖进入太湖?”
  “正是!不过我需要提醒你,这支奇兵要在关键时刻使用,待宋军主力出动之时再发动奇袭。”
  “我明白了!”
  这时,帐外有张俊的亲兵传令,“王爷请杨先生速去帅帐商议军情!”
  “我这就来!”
  杨石披上一件外套,匆匆前往帅帐。
  此时,张俊也站在沙盘前沉思不语,他得到了情报,吴嶙率领两万军队部署在镇江府一线,江南运河的入口在镇江府,使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否则他十万大军南下,最重要的后勤就无法保障了。
  虽然罗生平的两万大军被全歼消息也传到张俊,但他不为所动,他的整个心思都放在如果攻打镇江府之上。
  杨石匆匆走进帅帐,躬身行一礼,“参见王爷!”
  “先生来得好,替我参详一下,怎么攻下镇江府?”
  杨石来到沙盘前笑道:“卑职这两天也在想这个问题,倒是有了几个初步的想法。”
  “说说你的想法!”
  杨石不慌不忙道:“卑职的想法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夺取镇江府。”
  杨石拾起木杆指向江宁府方向道:“我不必在镇江府直接登陆,而是可以在江宁府先登陆,在镇江府登陆的同时,江宁府登陆军队偷袭镇江城。”
  “好!好一个偷袭镇江城!”
  张俊大为赞赏,又问道:“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就是我们夺取镇江府后,王爷派一支船队作为奇兵从芜湖经过溧水进入太湖,在太湖潜伏起来,一旦镇江府失守,我们十万大军南下,朝廷必然会派主力大军北上迎战,迎战处极可能会在平江府,我们奇兵从太湖出击,袭击并烧毁对方的后勤粮船,严重影响对方士气,使敌军不战而败。”
  “我明白了,这是极妙的正奇结合策略,可以实施!”
  张俊想了想又道:“其实我还有点担心黄州和蕲州,那里没有一兵一卒,而陈庆在荆襄部署了重兵,我就怕……”
  杨石微微笑道:“之前卑职就给王爷说过,陈庆没有什么好心肠,他是在利用王爷,在他利用完王爷之前,他不会对淮西的沿江三州下手,王爷大可不必担心!”
  张俊沉吟一下道:“关键是他要利用我到什么时候?”
  “卑职觉得,应该是以攻下临安为界线,一旦王爷大军攻下临安,陈庆就会立刻翻脸!”
  杨石的分析说到了张俊的心坎上,张俊仿佛吃了定心丸,他当即下令都统制李衡率三万军赶赴真州扬子县,准备从扬子县渡江南下。
  ……
  夜空晴朗,五万西军骑兵抵达了蕲州和舒州交界处的黄梅县境内,面前是一片茫茫大湖,这是长江北岸的一座大湖,叫做雷池,它的面积和长江南岸的鄱阳湖差不多大,距离长江最近处只有三十里,一条河道将雷池和长江联系起来。
  从这里过了长江后,长江南岸便是鄱阳湖以东的湖口县,目前张俊十万大军集中南昌县,准备迎战韩世忠率领的七万大军。
  尽管张俊有三十万大军,但他在江淮只留了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还全部驻扎在寿春和合肥两地,张俊的全部钱粮都集中在寿春和合肥,寿州和庐州也是他驻防的中心。
  至于西面沿汉水和长江的黄州、蕲州和舒州三地,基本上都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张俊被杨石劝说,他心中也有数了,就算设防也挡不住西军的杀入,还不如不设防。
  这时一百艘万石大船驶入雷池,早已在北岸等候,五万骑兵开始列队上船,一百艘万石大船要走三趟才能把五万骑兵全部运过长江南岸。
  这五万骑兵依旧是由刘琼为主将,唐骞为副将,还有鹿贵、李复兴、岳云、张宪和徐庆等五名上军统制,每人统领一万骑兵。
  湖口县位于鄱阳湖口东岸,是一座只有几千人的小县,县城却有一座很大的长江码头,主要是民用,而军用码头则在西岸的德化县。
  湖口没有军队驻扎,这时,知县带着几名县官赶到了码头,他们刚刚得到消息,一支庞大的军队开始靠岸了。
  知县吴永辉不知对方情况,以为是张俊大军,令他十分紧张,唯恐湖口县遭遇灭顶之灾。
  几名县官被带到刘琼面前,刘琼问道:“谁是知县?”
  “下官是!”吴永辉连忙举手走出来。
  刘琼道:“我们是西军,需要用湖口县做一个后勤补给点,县城内可有空地?”
  吴永辉和众县官交换一个眼色,都同时松了口气,原来是西军,那就不担心了。
  吴永辉为难道:“启禀将军,湖口县是小县,几千人口,东西南北各有三里左右,如果几千军队勉强可以容纳,上万人就有点难了。”
  唐骞在旁边道:“县城太小,我们自己在外面搭建军营,不麻烦他们了。”
  刘琼只得点点头道:“那就不麻烦你们了,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你们不想成为西军的敌人,那就请保持沉默,明白我的意思吗?”
  众人怎么会不明白,连忙道:“我们一定保守秘密!”
  西军五万骑兵随即在湖口县南面扎下了大营。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沟通
  半夜时分,几名骑兵斥候从南面疾奔而来,很快被外围巡哨拦住,将他们领到大营内。
  大帐内重新点燃了数十根蜡烛,灯火通明,刘琼和十几名将领又重新回到中军大帐,大帐正中摆放着江南西道的沙盘,这是几年前就制作成功,直到现在才发挥作用。
  斥候指挥使魏胜在沙盘前给众人讲解最新情报,“目前韩世忠率领的六万军在抚州临川县,而张子琦率领的十万大军在南昌县,两军相距约两百里左右。
  “韩世忠的军队临川县呆了多久?”唐骞问道。
  “回禀唐都统,今天上午刚到临川县。”
  “后勤辎重呢?”
  “后勤辎重是两千辆大车,和军队同步而行,也在临川县,主要以粮食为主。”
  刘琼沉吟片刻也问道:“韩世忠军队装备如何,可有骑兵?”
  “大概六千骑兵左右,装备比较普通,都是皮甲、长矛、战刀,而且三万人看起来比较精锐,另外三万人明显有新兵的感觉,缺乏刚硬,更缺乏杀气,估计是新兵。”
  “攻城武器呢?”刘琼继续问道。
  “回禀都统,两千辆大车只有粮食,攻城武器没有看到。”
  刘琼点点头对众人道:“张俊的淮西军携带有大量火油,以韩世忠的六万军队来攻城,显然不现实,而且韩世忠军队只有三万精锐,其他三万军较弱,另外骑兵也只有六千,而淮西军却有十万大军,兵力上占据优势,所以韩世忠大军杀到江南西道,摆出一副要和对方争夺江南西道的架势,实际上只是虚招,他的根本目的还是要防止淮西军进攻临安府,只是把防御线拉到了江南西道。”
  唐骞也笑道:“这就能解释清楚了,为什么韩世忠军队没有携带攻城武器,因为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攻城。”
  李复兴缓缓道:“那我们得想让淮西军了解这些。”
  “有办法!”
  刘琼沉思片刻,缓缓道:“我们在南昌县有情报点,可以让情报点想办法。”
  ……
  南昌县现在处于战时状态,每天中午开启南城门一个时辰,让城内百姓出城买菜,然后一个时辰内必须回来,否则就会被关在外面,所以南城门外官道两边摆满了菜摊,城内居民和菜农讨价还价,热闹异常。
  这时,城头上急促的钟声响起,“当!当!当!”这是催促大家进城了。
  钟声响起到关闭城门只有一炷香时间,城外上千百姓纷纷拎着菜篮子向城内涌去,纠纷往往就会在这时发生,短秤、少找钱之类,但大家也顾不上了,只能明天再说。
  上千百姓蜂拥进了城内,城门随即关闭,吊桥拉起,百姓们也各自回家了,其实管得也不是很严,如果有探子混进城也发现不了。
  一名穿着短衣的中年男子也混入城内,他叫王永,是一名骑曹参军,之所以选他,因为他就是抚州宜黄县人,能说一口抚州土语。
  王永很快找到城南附近的平安客栈,平安客栈就是西军设在南昌县的情报点,同时也是整个江南西路的情报点,他们并不是收集军事情报,而是收集人口、城池、航运、产粮、物价、官员等等公开情报,同时也要江南西路的豪门士族建立联系。
  掌柜叫葛文礼,就是南昌县本地人,带着五名伙计在江南西路收集情报,已经有近三年了,收集的情报都是送去鄂州,再由鄂州转送到情报司。
  王永走进客栈,掌柜热情招呼,“欢迎来小店住店!”
  王永见两边无人,问道:“我找葛文礼!”
  “啊!我就是。”
  王永取出军牌给他看了看,葛文礼连忙道:“请随我来!”
  两人来到内堂坐下,葛文礼给他倒一杯热茶,笑问道:“阁下也是情报司的?”
  “不是!我是虎贲卫帐下骑曹参军王永,是一名文官,奉刘都统之令来南城行事。”
  “原来是文职军官,难怪!”
  葛文礼又微微笑道:“听口音王参军好像是抚州那边人吧!抚州人说话尾调比较重,听得出来。”
  “一点没错,我是抚州宜黄县人,所以才挑我过来。”
  葛文礼点点头,“王参军的任务是什么?”
  “我要见淮西军主帅张子琦,向他介绍韩世忠军队的情报,刘将军不希望他们对峙。”
  葛文礼沉思片刻道:“虽然我可以直接找他,但我不能暴露,这样吧!我带你去见一个豪门家主,也姓王,在江南西路也很有名,让他带你去。”
  “都可以,你来安排!”
  ……
  葛文礼找的人叫做王禄生,是南昌县乃至隆兴府最大的地主,是南昌县的三大豪门之一。
  王禄生在京兆城已经买了宅子和店铺,实际上就是把家族命运押在陈庆身上,葛文礼在江南西路收集情报,他帮了很大的忙。
  听说是去找张子琦,王禄生一口答应了,立刻带着王永前往元帅府。
  张子琦当然很看重地方豪强,听说王禄生来访,他亲自迎了出来。
  王禄生抱拳道:“打扰张元帅了,这位是我族弟王永,从抚州过来,被韩世忠军营征用了几日,了解一些情况,看看张元帅有没有需要?”
  张子琦大喜,他就在发愁不知道韩世忠的军中情况,居然就有知情人上门了。
  张子琦连忙把王禄生和王永请到后堂,三人宾主落座,张子琦又让人上茶。
  “请问王先生怎么会在韩世忠营中做事?”张子琦笑眯眯问道。
  王永用明显的抚州口音说着蹩脚的官话道:“韩世忠军队招募了一批文士进营替士兵写家信,我是其中之一,在大营呆了三天,因为工钱问题有了矛盾,我就不干了。”
  “工钱问题有什矛盾?”
  王永有些不高兴道:“本来讲好一天三贯钱,后来又变成一封信给二十钱,我写字比较慢,算下来我一天最多只能拿一贯钱,我觉得他们不讲信用,做了三天就不干了,正好族兄托人捎信给我,让我来做庄园管事,我就过来了。”
  “原来如此,出尔反尔确实不应该,不知王先生知道多少情况?”
  王永想想道:“大概都了解一些,和他们士兵聊天,他们士兵什么都说。”
  张子琦连忙叫人把副将韩晋找来,张子琦也是文官,真正能代表打仗的却是副将韩晋。
  韩晋听完介绍,眉头一挑问道:“请问王先生,韩世忠是不是有十万大军?”
  王永愕然,摇摇头道:“他们只有六万人啊!没听说有十万人,将军是听谁说的?”
  韩晋其实只是试探王永一下,看他是否信口开河,看样子对方确实了解情况。
  韩晋呵呵笑道:“听到一些传闻,看来传闻不可靠!”
  “韩将军想知道什么?”
  韩晋想了想道:“六万人都是老兵吗?”
  王永撇撇嘴道:“什么老兵,有三万人是水军,另外三万人是新兵蛋子,刚刚招募的新兵,一个个吓得要死,哭着求家里人想办法把他们调回去,说打仗会死,他们不想死。”
  韩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当然知道,事关士气和战斗力,这个情报太重要了。
  “这些新兵训练怎么样?”韩晋又急问。
  王永冷笑一声道:“啥训练啊!根本就来不及训练,很多士兵哭着说他们连弩都不会用,上面就硬塞一支弩给他们,让他们当弩兵。”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渡江
  王禄生和王永走了,张子琦问道:“韩将军,你觉得此人说的话可信吗?”
  韩晋沉思片刻道:“听起来比较可信,自从全歼了李回的军队后,朝廷可用之军不足十万,他们只能招募新兵,所以韩世忠一半新军一半老兵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