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叹了口气,又恼火道:“一方面是朝廷空虚,另一方面是富商大户拼命逃去京兆,光今年一年,你知道跑掉多少富豪吗?初步统计就有九十七户,转移走的财富在六百万贯以上,这些肥猪与其便宜了陈庆,不如我们自己宰了过年。”
  王氏撇撇嘴,不屑道:“就不能少招募一点军队吗?非要招三十万人,十万人也就五百万贯,不就正好够了吗?”
  秦桧冷笑道:“说你们妇人没见识,你还不信,在官家眼中什么最重要,百姓?富商?还是文武百官?统统都不是,在他眼中,皇位最重要,社稷最重要,十万人能保住他的皇位和社稷,那是痴心妄想吧!其实三十万人都远不够,真要和西军抗衡,至少要五十万大军,只是五十万大军实在养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养三十万人,这是官家的底线了,懂不懂?那些养肥的猪,现在再不杀,就留给陈庆了。”
  “说这些与我何干?”
  王氏忿忿转身走了,秦桧又拿出一份名单,细细看了起来。
  他提笔在名单上钩了十个人,先从这十人下手。
  排名第一的,赫然正是郑统全。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宰猪
  自从郑家被逼捐军费百万贯后,郑家便开始向泉州、巴蜀和京兆转移财富,郑统全很清楚,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郑家和陈庆的关系一天不撇清,官家就一天不会放过自己。
  不仅转移金银铜钱,郑家还转移家人以及变卖不动产,他的三个儿子,长子郑直去了京兆,次子郑曲去了巴蜀,他的兄弟郑统泰一家去了泉州。
  西湖边上大名鼎鼎的郑楼改名为吴楼,被吴皇后的父亲用八万贯钱买下,还有其他店铺、房宅,除了郑家的主宅没有卖以外,其他房宅土地都卖掉了,用得到的钱投资创办了万宝柜坊,又在江南柜坊中占了一成的份子。
  郑家的财富基本上转移完成,家仆也解散得差不多了,最后几万贯钱也存进了万宝柜坊,万宝柜坊开出一张转移柜票和半块提钱玉珮,由郑统全贴身收藏。
  这天上午,郑统全在报馆里喝茶,和王牧闲聊,他在家里呆不住,每天要么来报馆,要么去长丰茶馆。
  他抓了一把铁钱放在桌子,又抓了一小把银交子放在一旁笑道:“这两种钱币就是朝廷和雍王府各自发行的新钱币,朝廷是铁钱,雍王发行的是银交子,有意思的是,朝廷规定铁钱和铜钱一比一兑换,但出来黑市价就是一比二了,一枚铜钱兑两枚铁钱,昨天又跌到一比三,一枚铜钱兑三枚铁钱。”
  王牧笑道:“这可是赚钱机会啊!一百贯铜钱,在黑市上换三百贯铁钱,然后又到朝廷那里兑换三百贯铜钱,转眼就翻了三倍。”
  郑统全摇摇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有这种好事,谁会去黑市换钱,说起来宝记柜坊这次被坑惨了。”
  王牧笑道:“说来听听!”
  郑统全呵呵笑道:“这次朝廷是委托宝记柜坊兑换,兑换一贯钱,宝记柜坊可以拿一百文的获利,所以宝记柜坊满心欢喜接受了,结果第一天,多少人跑来兑换钱,全部都是官员家眷,听说一天就兑换了七万贯,宝记柜坊把这七万贯铁钱押解给三司,想换成铜钱,结果三司不肯,让宝记柜坊兑换给百姓流通,这下宝记柜坊傻眼了,他们按照官价兑换,原以为朝廷会用官价收回去,但朝廷根本不收,让他们兑换给百姓,百姓谁会要铁钱?”
  王牧大笑,“这件事我得记下来,老胡要收集这方面的情报,这就是最好的情报。”
  “但这个银交子就不一样。”
  郑统全玩弄着手中的一把银交子道:“临安黑市也收银交子,价格是一枚兑五百文铜钱,他们转手可以卖六百文,一枚就赚一百文。”
  “一枚对五百文铜钱,这个价格和川陕柜坊价格一样啊!”
  “完全不一样!”
  郑统全摇摇头道:“川陕柜坊是溢价发行,你把它熔化成银锭,就只值三百文钱了,必须要保持银交子状态,才值五百文钱,在这里有两百文是雍王府的信用,大家都相信雍王府会用五百文收回去,但临安黑市是把价格做实了,把它熔接了,它也值五百文铜钱,把它兑换给需要银子的人,还能再赚一百文,说明临安黑市的银价已经涨到一比十了。”
  “郑东主利用得好,可以大赚一笔,翻一倍啊!”
  郑统全苦笑一声道:“有些钱是不能赚的,稍有不慎小命难保,前几天有个布匹商人用一千两银子换了九千贯钱,结果第二天在河道发现他的尸体,九千贯钱也没有了,你是《京报》的头,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听说了,但没有你说的那么详细,据说是黑市商人干的,那帮家伙心狠手辣!”
  郑统全冷笑道:“你以为是黑市商人干的?那帮家伙虽然凶狠,但不会砸自己的饭碗,我听到的消息,是梅花卫干掉。”
  “消息可靠吗?”
  “是梅花卫里传出的消息,你说可不可靠?”
  正说着,报馆门房在门口道:“郑东主,贵府的家丁来了,说有急事!”
  郑统全一怔,连忙问道:“人在哪里?”
  “在楼下客堂!”
  郑统全连忙起身下楼去,来到客堂,只见他的老马夫急道:“梅花卫来抓人了,来了好多士兵,把府宅包围起来,老爷不在,他们把李账房抓走了,管家让老爷赶紧躲起来。”
  郑统全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王牧走进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梅花卫把我府上包围了,见我不在,就把我的帐房抓走了。”
  王牧眉头一皱,梅花卫赶来抓人,必然是天子批准的,而且把帐房抓走,十有八九就是为钱而来。
  “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一刻钟之前,管家叫老爷赶紧躲起来。”
  王牧把马夫打发走,这才对郑统全道:“报馆会被他们监视,不利于你离去,东主立刻去城南旗云客栈,从后门坐船离去,我会安排一辆马车从前门离去,混淆监视者,李帐房我们想办法营救出来。”
  旗云客栈也是情报站的一个分支点,位于南城外,躲在那里,对方就找不到了。
  郑统全在临安已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也当即答应,王牧当即安排了一条船,郑统全从后门小河离去。
  就在郑统全刚走没有多久,十几名梅花卫士兵赶来,将报馆监视起来,他们显然已经知道,郑统全就在报馆内。
  中午时分,王牧得到了消息,共有九名临安富商被梅花卫请去做客,王牧立刻意识到,应该是十人,只是少了一名郑统全。
  他当即坐上马车前往长丰茶馆,这件事他要和胡云商议。
  ……
  胡云听完了王牧的叙述,点点头道:“这件事应该和发行会子和铁钱有关,百姓不认铁钱,铁钱无法流通,朝廷就会让富商们强行兑换,以一比一的价格兑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抄家掠财。”
  “既然如此,发行铁钱就行了,干嘛还要发行会子?”
  胡云冷笑一声道:“铸造铁钱也需要时间,时间来不及,印刷会子多方便,一定是先用会子和他们兑换,运气好的话,将来还能用铁钱兑换会子,朝廷心黑一点,会子也不兑换了,我估计会承诺,但最后不一定会兑换。”
  王牧叹息一声,“郑东主运气不错,把家产都清空了,就只剩下一座宅子,不过十亩的大宅子也值不少钱啊!”
  胡云想了想,对一旁的董安道:“把命保住才重要,今晚就把他送走,先把他送到当涂县,然后看他想去哪里?”
  董安点点头,“我来安排!”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漏网
  御书房内,秦桧正在向天子赵构汇报会子认购情况,“启禀陛下,第一批一共九个富商,一共认购了三百二十万贯会子,平均每户不到四十万贯。”
  赵构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不得不打这些富商大户的主意,与其让这些大户都跑去京兆花大钱买土地,把钱捐给陈庆,还不如让他们把钱捐给自己养军队。
  当然,赵构多少还是要一点面子,明抢那是土匪干的事情,他做不出来,还是秦桧体贴圣意,想出了发行会子这个办法,让这些富户认购会子,以钱换钱嘛!
  这些会子也是朝廷承认的货币,他们完全可以拿去流通,至于别人接不接受,那就不是赵构考虑的事情了,他们自己想办法花出去,实在花不出去,等将来朝廷富裕了,再把这些会子赎回来。
  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借钱,当然还不还是另一说,眼下为了面子,赵构还是承诺,将来朝廷财政宽裕后会赎回所有会子。
  至少这比明抢好看一些,给富商们一点希望,至少他们不敢再逃走了,敢逃去京兆,那就意味着叛国,手中的会子朝廷就不再承认。
  这时,赵构忽然发觉有些不对,第一批不是有郑家吗?有郑家才三百二十万贯?他连忙问道:“郑家不在第一批?”
  “回禀陛下,没有郑家!”
  “为什么?”
  赵构顿时不满,郑家可是大户,他一户就可以认购几百万贯,现在居然没有郑家,他恼火的问道:“为什么没有郑家,是谁在网开一面?”
  “陛下,并没有谁网开一面,是郑统全跑掉了,他的家人和财产早就转移走,去年就转移完了。”
  “那他的土地房宅店铺呢?这些也能转移走?”
  “都卖掉了,只剩下一座十亩的主宅,还有城外码头上的几座仓库,估算下来,最多值二十万贯。”
  “砰!”
  赵构一拳砸在桌上,咬牙道:“财产全部没收,去查城内各柜坊,但凡存有郑家的财物,一律没收,另外,郑统全和他的子侄若返回临安,也一律抓捕!”
  “微臣遵旨!”
  赵构负手走到窗前,沉思片刻又道:“郑统全家族虽然跑掉了,但还有王振邦家族和虞万丰家族,这两大家族也有亿万家资,另外还有广州和福州的海商,命令梅花卫全体出动,把这些海商全部控制住,防止他们逃跑,然后再一家一家认购会子,没有上千万贯收入,朕不会满意。”
  ……
  虽然《京报》没有报道朝廷向富商强行发行会子之事,但这件事还是在一夜之间传播了临安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此事,底层百姓几乎都在幸灾乐祸,早就看这帮有钱不顺眼了,但有识之士却很担忧,这样竭泽而渔,会让有钱人都转向支持京兆。
  中午时分,长丰茶馆内热闹异常,数十名茶客都在谈论此事。
  “朝廷这样做我支持,不加税而取富商之财,一路哭不如一家哭。”
  一名老者幸灾乐祸道:“那些富商个个为富不仁,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他们有今天也是活该。”
  “余翁,不能这样说,别人也是几代人攒下的财富,朝廷不要脸,变着法子抢钱,你怎么还能叫好。”
  “余翁说得对啊!历朝历代的商人不都是养肥的猪吗?养肥他们,不就是需要的时候宰吗?眼看要过年,是要宰猪了。”
  “朝廷这样干,不怕有钱都跑掉吗?有钱人都跑光了,谁来雇佣我们做事?”
  “有钱多得去,朝廷又不傻,那些权贵官宦,那些大士族,大地主,朝廷都不动,就拿商人下手,有什么影响?”
  “朝廷吃相太难看,和土匪无异!”
  ……
  雅室内,王牧问道:“郑东主走了吗?”
  董安点点头,“魏延宗昨晚带手下护卫他走的,还顺利,明天就到当涂了,郑东主要去京兆,好像雍王殿下找他有事。”
  王牧往向胡云,胡云点点头笑道:“昨天接到雍王鹰信,请郑东主有时间去一趟京兆,大概有什么事情吧!”
  “雍王还说了什么吗?”
  “还有铁钱!”
  胡云沉吟一下道:“雍王很关注铁钱,他认为铁钱最终会强制推行,雍王要我们严密关注铁钱,尤其要深入了解铁钱带来的恶劣影响,少府兄,《京报》有这方面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起来。”
  王牧点了点头,胡云又对董安道:“情报站这边要着重了解朝廷生铁的情报,这关系到朝廷军备发展和铁钱的发行。”
  董安立刻道:“我会安排!”
  “大掌柜,有人找!”外面有伙计大喊。
  董安只得苦笑道:“我去看看,估计送茶的人来了。”
  董安起身出去了,王牧又对胡云道:“这次我们小看朝廷了,这次朝廷发行会子并不是针对普通百姓,而是为了合法掠夺富商,有报探去打听消息,说梅花卫把富商关在空房子里,在隔壁折磨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割耳朵,剁手指之类,折磨得很惨,这些富商最后不得不破财买命,几十年的家底基本上都被掏空了,宝记柜坊说,昨晚梅花卫在仓库里提走了六户人家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