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将田锐建议道:“将军,西军铁火雷犀利,能炸塌城墙,我们兵力太少,不如弃城!”
田锐的建议正中王丰下怀,王丰的妻儿在大名府,他没有选择,便点点头道:“我率守城军先撤,你立刻去军营组织弟兄们撤退!”
“卑职遵令!”田锐下城去了。
王丰当即下令,“开启东城门撤退!”
不多时,东城门开启,王丰一马当先,率军撤退,但只有一千余守城士兵跟随他出城,剩下的军队都在军营,由副将田锐组织撤退。
王丰在数里外等候,但等了半天不仅田锐前来汇合,一名将领提醒王丰,“田将军就是卫州本地人,他恐怕不会撤退!”
王丰这才反应过来,可不是吗?田家是卫州大族,自己把这个关键情况忘记了,他先把自己骗走,他就是守城主将了。
这时,一名骑兵疾奔来报,“启禀统制,田将军率军投降了西军,西军已占领汲县!”
王丰心中懊恼不已,但也没有办法,他只得率领一千余士兵先相州方向撤退。
田家是卫州著名的豪强大族,田锐便是田氏家主田襄的长子,他当然不会丢下家族撤离,实际上,他们家族早就暗中和西军联系,就算王丰不撤退,田锐也一样会献城投降。
王铎大军随即占领了卫州,将民愤极大的知州韩景下令斩首示众,知州韩景为了阻止百姓逃往怀州,搜罗数百无赖地痞组建了州兵民团,杀了不少拖家带口逃往怀州的百姓,连孩子也不放过,被卫州人痛恨。
民团军已经被西军全歼,士兵全部斩杀,韩景想带家人逃跑,却被田锐的军队扣住了,他全家二十余口,被王铎下令斩首,王铎又随即任命田锐为知州,他的军队解散归田。
此时,十二万签军主要部署在三个地方,一个自然河间府,部署了两万军队,这是为了对付西军从海路进攻河北北部。
但河间府的军队不是主力,主力是部署在相州安阳县的五万大军和部署在安利军黎阳县的五万大军。
安阳县的五万军队由都统制司马安率领,主要是对付从滏口陉杀来的西军牛皋主力。
而黎阳县的五万大军则由都统制韩常统领,他们负责应对准备从白马渡河的西军杨再兴主力。
黎阳县的签军大营位于黄河北岸,南北五两里,东西长十余里,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板式军营。
军营内有大帐近五千顶,为了防备西军火攻,大帐距离围墙还留出约一里的空白地带,又夯建了约一丈高的内墙,这样即使是射程最远的火鸦也未必能飞进大帐区域。
中军大帐内,韩常负手来回踱步,他不时回头看看旁边的沙盘,沙盘上的白马渡前插满了红旗,意味着那是西军的渡河之处。
早在一个月前,金国探子便发现十万大军在白马渡集结,扎下了大营,渡口处也陆陆续续来了数百艘船只,一切证据表明,西军即将在白马渡过黄河。
对西军渡河军队进行半渡而击,是完颜昌制定的策略,凭韩常的五万军队,完全可以击败十万大军渡河,因为渡河大军不是一次性全部上岸,而是一批批过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上岸后还要集结、整顿队伍,完全可以趁西军立足未稳之时将他们全歼,然后再等下一批上岸。
但对岸的西军却迟迟没有发动攻势,这让韩常心中有些焦虑,也有些不安,他怀疑西军很可能是虚晃一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果白马渡做样子,那他们又会在哪里渡河?
一名大将劝道:“韩都统,十万大军如果离开白马渡,动静会很大,我们探子不会没有发现,他们应该还在白马渡,在等待机会。”
另一名大将也道:“关键是都元帅命令我们在黎阳县拦截西军渡河,我们离开黎阳县,是不是要得到都元帅同意?”
韩常叹了口气,手下说得对,他们只是主将,而不是主帅,主将必须执行主帅的战略部署,都元帅判断西军在白马渡河,那他们就必须服从部署,在黎阳县拦截西军,如果自己有别的想法,也要及时向都元帅禀报,而不能擅自离开。
当然,如果探子发现西军已在别处开始渡河,那韩常也能做主离开,可问题是他现在也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万一西军还在黎阳县上岸,而他们又撤走了,都元帅不会饶他。
这时,有士兵进帐禀报,“启禀都统,相州那边传来消息,西军约两万大军已攻占卫州。”
这个消息让韩常一惊,他忽然想到什么,急忙来到沙盘前细看,他发现在洛阳一带还有一个著名的渡口,那就是孟津渡。
韩常忽然意识到,西军真正的渡河处,可能不是白马渡,而是孟津渡,从孟津渡渡河北上便是卫州,而卫州有两万西军掩护,这实际上就成功避开了自己的半渡而击。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改局
白马渡大营内的实际兵力是十二万,杨再兴留了两万军队在军营继续冒充十万大军,而真正的十万大军则在半夜出动,迅速离开了白马渡军营,向西赶往孟津渡,大军昼伏夜行,两天后抵达了孟津渡。
此时孟津渡已经集结了三百多都大船,而对岸的怀州和卫州都被西军控制,这便使西军渡黄河不会被签军拦截。
可以说这是陈庆布局上的神来一笔,佯攻白马渡,实走孟津渡,再攻下卫州,打签军一个措手不及,即使对方反应过来,但也来不及了,这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时间差战术。
黄河上船来船往,将一船船士兵和物资送去对岸,最后运送战马,十万大军,至少要三天三夜才能完全运过黄河。
王铎率领的两万军队则部署在卫州进行防御,这时,黎阳县的韩常才刚刚意识到西军是从孟津渡过河,就算他紧急杀到卫州,也需要三天时间,已经无法阻止西军渡河。
但韩常还是率领五万大军向卫州赶来,这是完颜昌的命令,就算无法拦截西军渡河,也要把西军主力堵在卫州,不准西军主力杀入河北。
与此同时,燕山府的五万女真骑兵接到了金国天子的旨意,命令他们支援河北。
五万女真随即南下,在完颜昌的请求之下,赶往卫州支援韩常军队。
……
济南府大营,陈庆独自一人站在沙盘前沉思,他刚刚得到河间府情报探子发来的飞鸽传书,鸽信证实了五万女真骑兵南下了。
这就意味着金国天子并不想放弃河北路,继续调动资源支援河北金兵。
陈庆也当然求之不得,这种各个击破的机会他必须抓住,一批批将女真骑兵杀光,从而极大削减它的国力。
陈庆还是不太放心杨再兴,尤其是杨再兴在卫州的大军,一旦女真援军和韩常军汇合后,他们也是十万大军,杨再兴能不能战胜对方,陈庆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牛皋他不担心,牛皋为人稳重,带兵打仗也是稳扎稳打,绝不轻易冒进,牛皋那边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但杨再兴性格有缺陷,他性格比较偏激,反应到带兵作战上,就是喜欢冒险用奇兵。
而他的对手也是十万大军,尤其签军主将是韩常,和他们是老对手了,彼此都很了解,他同样了解杨再兴,他会不会给杨再兴布一个局,诱引杨再兴兵行险棋?
很有这个可能,还有五万女真骑兵啊!
陈庆有点焦虑了,自己过于考虑资历,让杨再兴来当主将,实际上,刘琼比较他更合适。
所以考虑再三,陈庆还是决定不能大意,把二十万大军作为后备,实属不明智,必须全部压上去,把主要战场从卫州拉回大名府来。
陈庆随即下达了两道命令,第一,传令登州,水军可以出发!第二,传令驻扎在济南府的二十万大军也同样向大名府出发。
陈庆留两万军队守济南府,便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大名府方向进发。
两天后,二十万抵达旧黄河南岸,作为先锋,刘琼率领三万军队已搭建了十座浮桥,三万军队在北岸保护浮桥的安全。
陈庆站在高处,望着十七万大军如蚂蚁一般向北岸进发,十座浮桥上都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北岸旌旗招展,号角声不断,旧黄河内全是西军船只,至少有上千艘之多,满载着不计其数的粮草物资。
“对岸是哪里?”陈庆指着对岸问道。
行军司马娄雷躬身道:“回禀殿下,对岸是大名府临清县,距离大名县约百里左右。”
“可有斥候的情报?”
“刚刚接到,但大名县的金兵没有异常,并没有前来拦截我们。”
陈庆想了想又问道:“河面是否已经封锁?”
“回禀殿下,大名县南北五十里范围内的河面上都是我们战船,完全封锁了河面!”
陈庆心中略有些不解,完颜昌未免太镇静了一点,难道他想和西军打围城之战吗?
“殿下,可以走了。”高定前来催促陈庆。
陈庆点点头,“我们走!”
他在三千亲兵的护卫下,骑马下了高处,向旧黄河上的浮桥奔去。
……
大名县都元帅府内,完颜昌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在大堂上来回踱步,走一会儿,他就问道:“有回信没有?”
亲卫首领战战兢兢道:“回禀都元帅,还没有消息!”
“怎么搞的,这么慢,猪都比他们快!”完颜昌急得骂了起来。
完颜昌是在昨天得到济南府的情报,二十万西军离开济南府,向河北进发了。
完颜昌顿时紧张起来,他之前得到的情报,济南府二十万西军可是作为后备军啊!
后备军的意思就是第一轮不会上,如果河北军队失败了,二十万大军才会押上,这才叫后备军。
可现在二十万大军忽然北上,完全打乱了完颜昌的部署,二十万大军显然冲着大名城来的,难道他的八万军主力要和西军的二十万大军对抗?
当然不可能,完颜昌已经急速派人去召五万女真援军掉头东进,支援大名城,先不用管卫州那边的战事了。
他从昨天开始,已经连续派了三队骑兵赶去浚州传令,但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时,幕僚崔九匆匆走进大堂,“都元帅,卑职刚刚得到消息,二十万西军今天上午开始渡河了。”
完颜昌心中一沉,尽管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这个消息还是让他一阵心惊胆战。
“他们在哪里渡河?”
“在临清县!”
临清县位于大名府最北面,距离大名县还有一百多里,二十万大军过河还要两天时间,那至少两三天内他们到不了大名城,完颜昌稍稍松了口气。
院子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紧接着堂下有侍卫禀报,“启禀都元帅,阿不速将军率大军转向大名府而来,李都统也率两万军南下。”
完颜昌大喜,终于赶来了。
崔九却愣住了,蒲察阿不速不是率领五万大军支援韩常去了吗?怎么又被调回大名府了?还有,河间府的两万军被调动南下,那西军水军登陆后怎么应对?
“都元帅,阿不速将军和韩常将军联手,是我们唯一有把握战胜西军的机会,都元帅把阿不速撤回来,只剩下韩常,恐怕他独木难支!”
完颜昌淡淡道:“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们所有的战术部署都是以济南府的二十万大军不北上为前提,现在他们北上了,那我们的部署也要随之变化,比起卫州,保卫大名府更重要,至于韩常那边,可以让司马安南下,他与韩常合兵一处,十万大军不是那么容易被击溃!”
崔九无语了,之前自己极力劝说完颜昌将签军合兵一处,捏成一个拳头作战,完颜昌死活都不同意,现在又让他们合兵一处,和自己之前的建议有什么区别?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攻心
牛皋的五万大军杀到了安阳城下,在距离安阳城约三里处扎下大营,牛皋并不急于攻打安阳城,扎下大营后牛皋开始建立后勤补给县,首先要获得远远不断的后勤补给。
城头上,主将司马安注视着三里外的西军大营,没有营栅,而是挖了一条壕沟就扎下大帐,这是所有扎营中最简陋的一种,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这样扎营。
当然,司马安也知道西军的苦衷,走滏口陉过来,根本就不可能携带辎重,不会有营栅,也不会有攻城武器,偏偏自己又在安阳实施坚壁清野,一棵树都没有,想临时做营栅也不可能。
司马安有点动心了,这样扎营,很利于偷袭啊!
这时,统制莫孝武建议道:“都统,西军这样扎营,完全是靠外围巡哨警示,但它的大营距离我们只有三里,距离太短,就是外围有示警也来不及集结,我们再用一万骑兵踏营,时间更短,都统这是我们的机会啊!”
莫孝武的这番建议正中司马安的下怀,他们手中正好有一万骑兵,用一万骑兵踏营,后续军队再掩杀而上,西军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