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侯-第8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顿时又惊又喜,因为国力限制暂时改变不了大车的整体质量,那就从简易性着手,就仿佛推不开大门的时候,却打开了一扇窗,一下子让人看到了无限前景,一定要好好嘉奖想出这个办法的太学工匠。
  “让人拆除更换一下,我要看看有多简易?”
  ……
  回到官房,陈庆脑海里还在回想着车夫安装车轮和车轴的一幕,三下两下,车夫一炷香的时间就更换完成,给陈庆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时,一名参军在门口道:“殿下,吕侍郎来了!”
  陈庆点点头,“让他进来!”
  片刻,吕纬快步走进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陈庆笑眯眯道:“坐下说!”
  吕纬在一旁椅子上坐下,陈庆笑道:“这半年表现得不错,工部刚刚成立,就治理了三门峡河道和栈道,修缮了漕河和广运潭,事实证明,让你主管工部,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吕纬连忙道:“真的功劳应该归于殿下,若不是殿下批准用铁火雷炸暗礁,若不是殿下从府库中拨出充足的钱物,不可能效果这么好,也不可能这么顺利……”
  “行了!不要吹嘘我了,我让你来可不是想听你吹嘘的。”
  陈庆笑着打断吕纬的话,“我叫你来,是想聊聊以后你怎么做?你知道有考虑过吗?”
  “殿下是指哪方面?我个人以后的前途,还是工部的事情以后怎么做?”
  “当然是后者,你把工部的事情做好了,个人的前途就不会有问题。”
  吕纬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考虑过,我觉得工部的事情很繁琐、杂乱,我有时候都不知道该从何着手,这次疏浚河道是因为殿下的安排,做完这个呢?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不就知道了。”
  陈庆微微笑道:“部署治理河道的计划是工部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计划是都水监的事情,这次疏浚河道应该是都水监的事情,但我没看见都水监的人忙碌,却看见工部的官员在跑来跑去。”
  “殿下,都水监还没有成立呢!”
  “问题就在这里了,你整天忙着去做事,哪有时间考虑下一步做什么事呢?你是工部侍郎,不是都水监令,都水监还没有成立,那你就要尽快提出方案,要求内政堂成立都水监,作为工部的主官,你也有权力向内政堂推荐都水监令的人选。”
  “卑职想推荐河南路水务都监张元朗出任都水监,不瞒殿下,这次治理三门峡和疏浚漕河都是张元朗制定的方案,他治水经验非常丰富,连太学都请他去上课。”
  陈庆想起来了,把蔡河扩宽成为新汴河,疏通汴口,号召官府和百姓广泛在黄泛区种树,改变土壤盐碱,都是这个张元朗的功劳。
  “可以!我也同意任命张元朗为都水监令,但你还没有回答我之前的问题,你这个工部侍郎打算做什么?”
  吕纬已经明白了,不是自己想做什么,而是雍王殿下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答案,他躬身道:“卑职愚钝,请殿下明示!”
  陈庆淡淡道:“今天在码头上看到了那辆很容易拆卸的搬运车,我心里就在想,这么好的车辆为什么不立刻推广到天下各地去?但谁来推广呢?其实应该是工部,如果指望百姓自发的推广,那起码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官府推广,两三年就推广开了,所以我觉得推广新技术,就是工部的一件非常重要任务。”
  陈庆负手走了两步又道:“其实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恢复从前的繁荣,恢复人口,每个部门要做的事情都很多,工部也不例外,就拿治理三门峡来说,我们治理三门峡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更安全通过更多、更大的船只,提高运输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大型铁火雷炸三门峡中的石岛,让黄河水道变得更宽,水流更平缓?能够通过万石大船,再延伸一步,能不能让万石海船直接抵达京兆?
  问题又来了,万石海船数量太少怎么办?我们要造更多的海船,更结实、更便宜的大船,工匠从哪里来?原料从哪里来?更好的技术从哪里来?这些都是工部必须考虑的事情。
  举个例子,现在太学器械班正分成几个组研制蒸汽机,一旦成功,我们就能造十万石、二十万石的大船,坐船几天就能抵达扬州,工部有没有关注太学这个项目?
  刚才讲黄河,那长江呢?我们利用丹水把水运从襄阳延伸了商洛县,那能不能再把水运继续向北延伸百里,河渠修建到终南山脚下,然后另外一边也修一条运河,连通京兆,然后在终南山南北两端各修一座中转仓库群,实际上的陆路就只剩下穿过终南山这一段了,这样运输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陈庆笑道:“我这一会儿就想到这么多事情要做,你却觉得茫然,这可不是一个合格的工部侍郎。”
  吕纬满脸惭愧,起身行一礼道:“殿下一番话,让卑职茅塞顿开!”
  “你回去召集工部官员们议事,把我今天说的话告诉大家,最后还有一句话要告诉所有人,工具是人手的延长,车船是人腿的延长,工部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把人手和人腿延伸得更长更远。”
  ……
  陈庆给吕纬好好上了一课,吕纬是工部的主官,而工部职责是做计划,部署各种大项目,要求推广各种新技术,简单说,工部就是一个调度者,负责配置资源,安排项目,做长远计划,如果连工部主官都混混沌沌,思路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最终什么事都做不成。
  吕纬办事能力更强,这一点不容置疑,但陈庆对他的要求更高,要他成为一个思考者、规划者,要具有长远的目光,具有更高层次的思路。
  显然,吕纬暂时还不够格,如果半年后,吕纬还是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理会自己的意图,那工部侍郎就要换人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营救(上)
  二月中旬,辽河已经完全解冻了,这天晚上,三艘五百石的货船借着夜幕的掩护,在河面上无声无息的航行,河面上也有不少民船,但夜晚都靠岸了,没有再航行,这些民船抗风浪能力很弱,不能进渤海,只能在辽河上运输货物和人员。
  军船当然也有,有百余艘巡哨船只,都是百石左右的小船,夜晚也不出来,都是白天才出来巡逻。
  这三艘货船正是种桓率领的三十名内卫士兵,船只在距离辽阳府越二十里处靠岸停泊,二十人留在船上接应,种桓带着十名士兵分成三批前往辽阳城外的黑虎客栈汇合,十人一起走太引人注目,分开走比较好。
  他们都穿着灰布短衣,肩头挑着货物,头戴竹笠,手中拿着一支铜铃,这和辽东地区随处可见的货郎没有什么区别,当然都带着战刀,战刀就藏在扁担中,还有匕首,货担的夹层还藏着一副弓箭。
  不多时,种桓带着三名手下来到了黑虎客栈,这是辽东情报站开的一家客栈,方便监视城外金兵的动静。
  种桓在这里见到了情报站主管庞光济,庞光济请种桓坐下,又让掌柜上了茶,笑道:“将军过来还顺利吧!”
  “还比较顺利!”
  种桓笑道:“我一路上没有看到任何金兵,也没有看到巡逻队,金国的防御松懈着实让人吃惊。”
  庞光济摇摇头,“将军看到的是辽阳府,去上京看看就知道了,防御之严密,到处都是军队,所有汉人都登记在册,包括父母来源都要登记,每个月还要盘查,一旦有新来未登记的汉人就立刻抓捕,我们的情报站就无法在上京立足,只能在辽阳,将军看到辽阳无兵主要是辽阳府的金国军队都参加对高丽作战去了,所以说二月份是最后的机会,三月份金兵回来休整,想走也走不了。”
  “杨钦的府上还有人监视吗?”
  “当然有,而且非常严密,二十名女真士兵监视他们一家,一家五口加一个老仆人住在一个院子里,每天老仆人出来买菜做饭,还有一名女真士兵专门跟着他,但女真士兵不懂汉语,所以消息才传得出来。”
  “你的意思是说,二十名女真士兵不在府门外,而是住在他府上?”
  “是这样,刚开始在府外,现在变本加厉了。”
  种桓点点头,“明天一早我们进城!”
  这时,掌柜来报,又来了六名西军士兵,这是种桓的其他几名手下来了,掌柜安排他们住下,明天一早行动。
  ……
  次日一早,庞光济带着十人出发,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货郎,而是扮做造房子的匠人,扛着几根大木头,赶着一辆装满砖块的大车,庞光济造房子向官府申请,已经被批准,所以他出城运木头砖块之类,守城士兵就不会盘查。
  他们的兵器也不用携带了,城中有各种兵器,这样进城便更加安全一些,十名士兵除了种桓外,身材都不高大,都十分瘦小,这是特地挑选的内卫士兵,也是因为女真人的身材普遍矮小,身材高大的内卫容易被盯上。
  虽然选的内卫士兵都身材瘦小,但武艺一点不弱,相反,他们个个都是高手,身材高大的普通士兵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城门前,庞光济用熟练的女真话和守城金兵交涉,给他们看了官府的建房,又偷偷塞给金兵首领不少钱,金兵首领见他们都扛着建造房屋的原料,腰间都有身份木牌,或许是沉甸甸的一袋铜钱让他心情不错,便一挥手,众人都扛着木头进了城。
  杨钦的府邸就在城门附近,庞光济在他府邸的后面租了一座宅子,两座宅子只隔一条小巷,十人住进了宅子。
  “我原本打算挖一条隧道,将他们从隧道接过来,然后带出城,现在不可能了,只能进府营救。”
  庞光济迟疑一下又道:“可能一场恶战无法避免!”
  种桓当然不会在意是否恶战,要是容易就不用他们来了,他想了想道:“确定对方是二十人?”
  “可以确定,我们用很多种办法打听,都是二十人,我们的人甚至还装扮成伙计给他们送酒,清点过他们的人数。”
  种桓点点头,“事不宜迟,今晚就行动!”
  ……
  五更时分,种桓率领十名手下爬上杨府围墙,轻松翻了进去,他们白天藏在一棵大树上观察了很久,对后宅的地形分布了如指掌。
  杨钦一家就被软禁在后宅中的一座大院子里,他们躲在池塘边的大石后面,看到了院子的情况,围着院墙一圈插满了长矛,锋利的矛尖超过了院墙高度,老弱妇孺根本爬不出来。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前后门走出来,但后门台阶上坐着两名女真士兵,他们用羊皮为坐垫子,又用厚厚的毛毯裹着身体,獭尾毡帽低垂,遮住了眼睛,两人靠坐在门上,睡得正香,唯一露在外面的,就是两人的脖子。
  这时,两名轻功最好的手下回来了,低声道:“前面大门也有两人和他们一样,靠坐在门上,其他士兵都在旁边的院子里的睡觉。”
  现在是五更时分,也是所有人睡得最熟的时候,种桓低声令道:“你们去把前门两人干掉,动作要快,不能让他们出声,最好一刀割断喉咙。”
  两人点点头,迅速去了。
  种桓给另一名内卫神箭手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张弓搭箭,猛地拉开弓弦,‘一、二、三!’种桓低数三声,弦一松,两支狼牙箭同时射出,快如闪电,力量强劲。
  ‘咚!咚!’两声,两支箭同时射穿了两人的咽喉和脖子,将两名金兵钉在后门上,两人痛苦地挣扎,身体扭曲,紧接着种桓和手下又是两支箭射出,射穿了二人的头颅,两人便不再挣扎,彻底断了气。
  两名手下从前院回来,他们也把前院门口的两名女真士兵干掉了。
  “去旁边院子里,一个不留,全部干掉!”
  种桓一声令下,众人拔出刀旁边的院子里扑去……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营救(中)
  杨钦年约五十余岁,看相貌就是典型的汉人,保养得不错,和中原的官员没有什么区别,但他却是辽国进士,短短几年就升为户部郎中,辽国灭亡后,他们汉人官员都投降了金国,官复原职,继续为金国效力。
  杨钦颇得完颜昌的赏识,在完颜昌当相国期间获得了提拔,升为金国兵部尚书,绍兴七年,杨钦和宋朝使者王康私下有过联系,结果最近被人告发,三个月他被革了职,返回辽阳府,原本以为没有事了,不料金兵居然把他软禁在家中,显然还要继续收拾他,杨钦才开始害怕了,想法设法把消息传出去,向雍国求救。”
  杨钦呆望着站在院中的种桓,良久才终于反应过来,雍王派人救他了,他顿时又惊又喜,急忙问道:“外面的金兵如何了?”
  种桓微微笑道:“金兵都被干掉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