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船上一共有三人,一人负隅顽抗,被当场杀死,另外两人不敢再反抗,乖乖地被抓捕。
雍军又继续连夜审问,很快便得到了详细情报。
这艘五百石的船只是一艘军船,前来接应三名上岛探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丽军队已经在对岸集结了三百多艘船只和一万五千士兵。
军营内,汤廷安和几名指挥使商议对策。
“记得上次李都统来巡视时说过,高丽人想要回数万矿工,很可能会袭击我们耽罗岛,抓我们为战俘去交换矿工,他们现在应该就在打这个如意算盘,很显然,对方是准备夺取耽罗岛。”
“将军觉得对方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汤廷安想了想道:“现在距离新年还有六天,我认为对方极可能会在除夕之夜渡过海峡上岛。”
一名指挥使建议道:“将军,对方有一万五千人,而我们只有三千人,就算我们保住了大岛,但必然也会损失惨重,卑职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直接把敌军船只摧毁在海港内。”
汤廷安沉思片刻道:“从审讯情报来看,对方船只几乎都是三百石到五百石之间,偏小了一些,很容易躲在狭窄的水道内,我们的船只很大,容易被发现,容易被敌军从岸上攻击。”
“如果我们用偷袭的办法呢?”另一名将领道。
汤廷安点点头,“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如果偷袭失败,我们就要和敌军海战,绝不能让高丽军登上耽罗岛。”
……
次日半夜,雍军两艘万石海船和十艘三千石战船出现在十余里外的海面上,如果是白天,或许能看到他们,但夜里,岸上的哨塔看不见他们。
汤廷安用千里眼注视岸上片刻,他看到了审讯口供中提到了两座哨塔,那就是从哨塔中间这条峡湾进去了。
“目标确定,通知水鬼出发!”
三艘小舢板出发了,小舢板上十五名身穿黑色水靠的水鬼身背火油袋,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海湾。
海湾的入口处只有一里,三艘小舢板过去,还是很容易被发现,在距离湾口三里处,十五名士兵下水了。
他们每人背负着二十斤重的火油皮袋,所以前面也绑缚了羊皮囊,使他们能够无声无息潜入海湾。
十五人潜入浅海,又继续向前游去,大约潜游了七八里,他们眼前出现了大批船只,密密麻麻停泊在码头边。
审讯的情报没有错,全部都是三百到五百石的船只,还都是新船只,有数百艘之多,再看岸上,远处的岸边插着火把,有一支巡逻士兵来来回巡逻。
雍军士兵仔细检查了船只,所有船只都是用互相铁链锁住,使它们不会跟随起伏的海潮离去,这倒是省了很大的力,或许他们压根就想不到雍军会悄然而至。
十五名雍军士兵一起动手,将猛火油喷洒向一艘艘船只,只片刻,十五袋猛火油全部喷洒完成。
士兵们取出火折子桶,将一只只火折子甩燃,扔向船只,‘轰!’十几艘船同时燃烧起来。
士兵们立刻潜入水中,向海湾外面潜去。
岸上的巡逻士兵发现了火光,立刻敲响警钟,‘当!当!当!当!’熟睡中的士兵纷纷被惊醒,手忙脚乱穿上衣服,向码头上奔来。
数千士兵大喊大叫,拼命要救火,但哪里救得了,火势却越烧越大,渐渐将全部船只吞没了。
十五名士兵潜游出海湾,不多时,爬上了舢板,舢板随即向十几里外的大船驶去。
虽然雍军挫败了对方企图袭击耽罗岛的计划,但高丽人准备进攻耽罗岛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高丽国准备用战争来挑衅雍朝。
次日上午,一直飞鹰离开耽罗岛,向登州蓬莱县飞去,十天后,这份鹰信会出现在天子陈庆的案头。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教诲
随着太极宫上方的太平钟敲响,新的一年来临了,年号继续为永太,永太二年到来。
新年期间陈庆大多是从事一些礼仪性的活动,诸如新年朝会、慰问军队、接见高寿老人等等。
其实每年都差不多,当雍王时也是这样,但作为天子过新年,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内容,而在于仪式。
就拿接见高寿老人来说,每年新年接见百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陈庆雷打不动的新年项目,一般安排在正月初二举行,除非他不在京兆,改由王妃和世子替他接见。
以前的接见仪式很简单,就是说几句话,发给每个老人一份礼物,一斤细糖霜、一斤好茶,一根拐杖,每年都如此。
但这次的接见仪式在承天门,每个老人都要沐浴更衣,穿上一身新棉衣,整齐地坐在广场上,地上还铺着地毯,陈庆也要身穿冕袍,向老人们致辞,最后老人们要集体谢恩退场,每人给十斤肉,十斤面粉,和一斤细糖、一斤好茶,拐杖就改成了新棉衣。
一通仪式走下来,原来只要半个时辰,现在要半天时间。
等所有的事情忙完,已经是正月初五,只能休息两天,后天就要上朝了。
书房里,陈庆正在细读儿子写的策论,在太学呆了一年,陈冀长得一大截,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
“字写得不错,进步很大!”
陈庆笑了笑又问道:“这策论是你写的?”
“准确说是孩儿和两个宿友一起写的,孩儿主笔,我们专门去凤翔调查了一个月,发现沿河畜牧有点失控了。”
对策的题目是《沿河畜牧的严峻形势》,策论中提到,过度放牧导致各地沿河寸草不生,河床崩塌,以至于一到夏季就河水泛滥,沿河周围的农田损失严重。
陈庆点点头,“你能看到这个问题朕很高兴,实际上,已经有司农寺的官员赶赴各地调查了,但作为太子,你不能只会指出问题,你要从更高观察它,沿河养羊为什么会出现?它带来了什么好处?又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该怎么解决它?
你不能说一禁了之,那会让多少养羊农户损失惨重,你是太子,你不是只会忿忿不平的读书人。”
陈冀低下头不敢说话,旁边皇后吕绣笑道;“陛下就用这件事来教育一下冀儿,让他知道该怎么考虑问题。”
陈庆缓缓道:“当时这个办法出台,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军队的战斗力,宋朝士兵普遍打不过女真士兵,一个女真士兵可以单挑三名宋军,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宋军士兵体格不够强壮,力量不足,伙食几乎没有肉食摄入,整天就是面糊糊加咸菜,相反,女真士兵顿顿都要以肉食为主,所以要改变西军士兵的体质,我们必须要拿出大量肉食,但我们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养猪,那么只有养羊,但牧场也远远不够,就这样,沿河畜牧计划就提出来了,事实证明,这个计划很成功,我们的士兵每天都能吃到两斤羊肉,体质大大增强,力量大增,完全可以一对一和女真士兵较量,甚至超过他们。
包括京兆百姓也能大量吃到羊肉,百姓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我们应该都有体会,以前接见百名高寿老人,基本上都是七十岁出头,但现在普遍都接近八十岁了,七十岁出头已经没有了,这就是吃肉带来的好处,体质变好,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自然会长寿。
而且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另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利益,我们很多河边种植的都是野豌豆,当年河北路三次大旱,饥民无数,河北路当时还是金国占领,我们和各地官府暗中联系,陆续运去了三百万石野豌豆,三次大旱救活了多少百姓,后来为占领河北为什么那么顺利,人心归附,就是野豌豆的功劳。”
“孩儿目光短浅,没有想到这些!”
陈庆点了点头,“因为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还年幼自然不知道,不过你们的调查也对,确实沿河无度放牧对河床的破坏很大,官员们都说,养的羊会连草根一起啃食,所以司农寺也在各地调查,拿出治理方案,你说说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陈冀想了想道:“孩儿小时候和父亲去奉天县调查过,当时提到了圈养,孩儿觉得圈养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再从草原运牧草过来。”
“圈养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恢复沿河植被,也不损害农户利益,但这里面关键在哪里?”
“监督!”陈冀脱口而出。
陈庆大笑,“我儿看得精准!”
吕绣也十分欢喜,冀儿在朝廷跟了半年,没有白跟。
陈庆又继续道:“其实有大臣已经劝朕,既然已得辽东、安西,又要出兵草原,那么肉食的来源已经足够,就没必要再进行沿河畜牧,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它们完成历史使命?”
“父亲是什么态度呢?”
陈庆摇摇头,“朕还能有什么态度,肯定是否决,因为这涉及到千千万万农民的利益,如果简单一禁了之,恐怕会有人起来造反的,关中这边感受不强烈,熙河路和陕北那边,大部分农民都是靠养羊赚点钱养家,只能改进方法,而不能禁止,所以圈养是个很好的办法!”
吕绣在一旁道:“那会不会造成羊只过剩?”
陈庆苦笑道:“大臣说肉食来源足够,是按照普通百姓五天吃一顿肉来考虑的,普通百姓五天吃一顿肉,是过剩了,但如果能两天吃一顿肉呢?那肯定就不够了,还有这些养羊农户,你以为他们能吃到肉?没有的,只有羊病死或者过年,他们才有机会吃一顿自己养的羊肉,所以不仅不能禁止,还要继续鼓励养殖,以后玉米有多余,就可以用来养猪,一头猪提供的肉量可比一只羊多得多!”
“孩儿明白了!”
陈庆又把对策报告递给儿子道:“你和舍友继续调查这件事,拿出一个完整的报告,包括它的起源、发挥的作用、造成的危害、怎么解决,然后交给内政堂,不是交给朕,然后这件事你要参与,要和司农寺的官员讨论,怎么发挥引导和监督,让农户心甘情愿改变习惯,把散养变成圈养,你要明白,圈养是要花本钱的,农户肯定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圈养,这里面有很多道道,你参与这件事后,你就会真正的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农民的所思所想。”
陈冀接过报告册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
“去吧!早点休息,明天回太学和舍友商量,顺便看看朕的甘薯情况如何了?”
“孩儿告退!”
陈冀给父母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吕绣笑道:“刚才冀儿一直称呼父亲,我觉得他应该叫父皇更好一点。”
陈庆笑着摆摆手,“这倒没有关系,在家里嘛!随意一点好,夫人不也是总叫我夫君吗?”
吕绣哑然失笑:“我还说冀儿,我自己都这样。”
她想了想又道:“这次对策是不是冀儿还达不到夫君的要求?”
“慢慢来!相信通过这件事,他的思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以后他就会成熟多了。”
“这就叫当头棒喝啊!”
陈庆微微点头,“这件事是一个契机,朕相信是他从积累到突破的转折点。”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浡泥
一艘万石大船抵达了麻六甲海峡,停泊在一处天然港湾前,晁昆一行从大船上下来,指着长满了一望无际椰子树和各种热带植物的半岛道:“我们天子的条件就是这里,要一片土地建造贸易城,如果贵国答应,我们会出兵和朱罗国交战,保护三佛齐王朝。”
查农看了半晌道:“不知你们想要多少土地?”
“这是一条狭长的半岛,我们想要的土地从最南端向北延伸三百里,包括周围的小海岛。”
查农吃了一惊,“三百里,这么多?”
“其实并不多,整个半岛很狭长,有两千里左右,我们只是要最南面的一小部分,而且就算这三百里,也基本上是茂密的丛林,茂密的丛林对你们也没有用,我们主要是要淡水,要那条淡水河流,除了淡水河流外,我们也只能利用海边的一片土地建贸易城,对于你们庞大的三佛齐王朝,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对方要淡水河,查农完全理解,没有淡水,就算修建贸易城也是一座死城,但他还是有点担心,一旦修建了贸易城,对三佛齐国的贸易会不会影响很大?
“可是一旦建好了贸易城,你们就不去巨港了!”
晁昆笑了起来,“贸易是买卖货物,货物在谁的手上,就去谁那里购买,我们当然要去巨港,哪怕是大食过来的商人,购买香料也要去巨港,这并不是影响巨港的贸易地位,相反,只会更加促进贸易繁荣,况且我们修建贸易城,更多是一个中转仓库,你们需要什么雍王朝的货物,也不用万里迢迢跑泉州和广州了,直接来贸易城,想要多少都有。”
查农做不了主,他取出一幅三佛齐地图,用晁昆给他的木炭笔在半岛上画了圈,笑道:“这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