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自己想好,跟着我走可就没有后悔药了。”
张简目光坚定道:“我已经想好了,其实不光是我,我手下十几名弟兄都想跟随指挥使。”
杨元清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他一挥手,士兵随即杀了牛东主和他的两个儿子。
他带着三十名全副武装的手下向南城门奔去……
此时已是两更时分,陈庆率领两千余名骑兵就在平凉南城数里外的一片树林内,他和杨元清并没有约好具体时间,而是城头上举火为号。
士兵们都在树林内裹着军毯休息,两更时分快到了,陈庆注视着城头上动静。
此时杨元清已经摸上城头,城头上铺了一层积雪,十分寒冷,几名女真士兵在城墙边点燃了一堆火,聚在一起烤火,其余士兵都躲在城楼内睡觉了。
宋金大军在几百里外的大散关作战,对平凉县还是太遥远了,所有金兵都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
这时,一队士兵快步走了过去,金兵见他们盔甲有点奇怪,一名女真士兵高声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军队?口令?”
回答他们的却是一阵箭雨,数十支弩箭如突袭的暴雨,将几名女真士兵射得如同刺猬一般。
杨元清一脚踢开城楼大门,率军杀了进去……
陈庆忽然看到城楼上的三支火把燃起,信号来了,陈庆当即喝令道:“传令全军上马,入城!”
宋军士兵们纷纷上马,只片刻,一股骑兵从树林里奔出,向城内疾奔而去。
片刻,陈庆率军奔至城下,杨元清在这里等候了,他在吊桥上拼命挥手,陈庆勒住了战马,上前问道:“元清,怎么回事?”
“启禀统领,女真士兵都在熟睡中,卑职怕奔跑的马蹄声惊醒他们。”
杨元清确实考虑得周全,陈庆回头令道:“全军下马进城!”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获
金兵的大营位于县城西北,原本是一大片荒草地,不少人在里面种菜,金兵占领平凉县后,把这片近百亩的土地平整了,变成了他们的大营,扎下了三百多顶大帐。
此时两更时分,大营内一片安静,只剩下帅帐内还亮着灯,依稀可以看见帅帐内有人影走动。
金兵的战马养在侧面,由十几座长长的马棚组成,天下了雪,所有战马都安置进了马棚。
陈庆率领大军慢慢靠近了大营,时机已经成熟,他翻身上马,后面的将士纷纷跟随上马,陈庆一挥长戟大吼道:“冲进去,杀无赦!”
两千两百骑兵骤然发动,马蹄声轰然响起,向女真大营杀了进去。
“当!当!当!当!”
哨塔上警报声大作,瞬间哑然,哨兵被杨再兴一箭射中了咽喉。
宋军骑兵如洪流般冲进了军营,主将完颜辛听到了警钟声,拎起一支狼牙棒冲出大帐,只见无数骑兵冲进了大营,他惊得大喊道:“起身迎战!起身迎战!”
陈庆瞬间锁定了完颜辛,催动战马向他杀来,完颜辛也看见了陈庆,他大吼一声,迎上前,举起狼牙棒横扫而去。
这一棒来势猛烈,力量强大,陈庆策马一闪,反手一戟刺去,快如闪电。
完颜辛一棒打空,不等他收棒,锋利的戟尖已经到眼前,这时再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噗!’冰冷的戟尖刺穿了他的脖子,完颜辛眼前一黑,当即毙命。
陈庆将尸体一甩,喝令道:“斩下人头!”
一名士兵跳下马,一刀斩下了完颜辛的人头。
这时,大营内已经乱成一团,女真士兵光着脚,身无盔甲,拿着兵器和宋军激战,随着主将被杀,女真士兵的军心迅速崩溃,士兵们四下奔逃,被宋军追杀,很多士兵想冲去牵战马,但前往马棚的路被宋军截断,骑马已不可能。
半个时辰后,大营内的战斗渐渐结束了,三千女真士兵全部被杀,无一活命,但宋军也同样付出了三百余人伤亡的代价,但这已经是辉煌大胜。
城内喊杀声一片,平凉县城百姓们十分惊恐,家家关门闭户,带着老人孩子躲进了地窖。
到了五更时分,天空纷纷扬扬下起了雪。
军营已经清理干净,数千具尸体都运到城外焚烧后深埋,金兵大营变成宋军大营,陈庆安排数百人巡逻全城,其余士兵都入帐休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
陈庆入住了帅帐,他没有困意,正在翻阅完颜辛留下的各种军报文书。
这时,一名文官被杨元清带到了大帐,“统领,平凉府长史带来了。”
“带进来!”
官员被带进了大帐,陈庆一怔,这位官员他认识,正是在箭筈关来劝降的那为姓陶的官员。
官员正是劝降陈庆的那位陶爽,他官任平凉府长史,主管民生政务。
陶爽也认出了陈庆,呆了一下,连忙抱拳道:“下官陶爽,参见陈将军!”
“原来是陶长史,还是故人。”
陈庆淡淡道:“看来我想杀你就都不好下手了。”
陶爽吓一跳,连忙解释道:“下官是文官,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只是贪生怕死,才不得不给金人做事。”
“你倒是老实!”
陈庆之前问了张简,这位陶长史的口碑还不错,才考虑和他合作。
陶爽苦笑一声道:“下官很惭愧。”
“我来问你,平凉府的女真人除了平凉县外,别的地方还有吗?”
“回禀将军,就只有平凉县有,其他县都没有。”
“那他们怎么和完颜兀术联系?”
陶爽想了想道:“都是骑兵送信,一般也不怎么联系,只有催粮的时候会派人过来,前几天才来过,粮食前天晚上已经连夜送走,估计很长时间不会再联系。”
陈庆又道:“刚才我的手下说,仓库内还有上万石粮食,我会带走一部分,其余粮食交给你,你把它分给平凉县的百姓,如果你胆敢私吞,我一定会杀你全家。”
陶爽满脸苦涩,他若把军粮分了,金兵回来不杀他才怪,半晌道:“要不这样吧!我负责把消息传出去,肯定会有无数百姓跑来分粮食,将军直接分给他们吧!否则我们所有的官员都活不了。”
“也可以,我最多在这里呆十天,你们要抓紧时间。”
“下官明白!”
陈庆又笑问道:“我记得你在箭筈关好像给我说过,你在秦州做过官?”
“正是!下官在秦州成纪县呆了十年,从县尉做到县令,后来才调到平凉府出任司马。”
“好吧!你先回去准备,以后我再请教你。”
陶爽躬身行一礼,匆匆走了。
这时,杨元清上前笑道:“卑职发现了一个女真人的秘密钱库!”
陈庆精神一振,“走!看看去。”
……
女真人的钱库内堆满了铜钱,足有数万贯之多,另一座仓库内还有丝绸、布帛十余万匹,还有大量的羊肉、酒以及药材等等物资。
陈庆要求把这些铜钱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阵亡士兵的抚恤,另一部分则全部分给手下,三万匹丝绸也全部分给了手下。
宋军士兵在清点铜钱时,无意中发现铜钱背后隐藏着一扇小门,平时被铜钱掩盖住了。
陈庆赶到钱库,只见士兵们已经将铜钱完全清理出来,露出一个铜质的小门,约四尺见方,上面挂了一把铜锁。
“把铜锁砸了!”
一名士兵上前,用铁锤狠狠砸掉了铜锁,推开了铜门。
“启禀统领,里面全是箱子!”士兵钻进去看了看。
“把箱子全部搬出来!”
士兵们一起动手,将里面的箱子全部搬出来,足足有一百箱。
陈庆打开一个箱盖,火光下,箱子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锭,把众人眼睛都照花了,让众人一阵惊呼。
“这是平凉银矿的东西!”
杨元清拾起一块银锭笑道:“这里有字,平凉监造,估计是没有来得及运走,被金兵截获了。”
陈庆也拾起一块,看了看字,又掂了掂,足有五十两重,“算一算,一共有多少?”
“一箱四十锭,就是两千两,一百箱,那就是二十万两白银,折合一百万贯钱,统领,怎么办?”
众人期待地望着他,这些银子可不是用来赏赐,他以后还有大用。
陈庆笑着对众人道:“这笔银子以后经略秦州时用得着,把它们全部带走,铜钱和绸缎全部分给士兵。”
“卑职有个建议,不如把缴获的物资和战马都送到仙人关去,这里面正好布帛有八万匹,我们的士兵分了丝绸,索性就把布帛送给刘瓒,马匹和羊肉、酒也一样。”
这个建议不错,他们还要在平凉呆十天时间,正好用马匹把钱粮物资运走。
陈庆欣然道:“这个任务交给你和王铎,你们带一千弟兄,把粮草以外的物资全部带走,还有这二十万两白银。”
王铎有些担心道:“这些财物,刘瓒会不会趁机吞掉?”
陈庆微微笑道:“放心吧!我救了他父亲一命,他还欠我一个人情,放在他那里,应该很安全。”
“就怕消息泄露出去,以后朝廷那边会有麻烦。”
陈庆冷哼一声,“这种事情我不是第一次干了,一切责任由我来承担,你们不要多想,执行命令就行了。”
杨元清和王铎连忙抱拳道:“遵令!”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南下
陈庆在平凉已经呆了八天,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百姓从各地赶来领取粮食,原本满满的大粮仓渐渐变得空旷起来。
这天下午,陈庆在城头上巡视,陶爽匆匆赶来,躬身行礼道:“将军,发放粮食卑职建议结束!”
“粮仓空了吗?”
“粮仓快空了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从昨天开始,几乎都是重复领粮。”
“什么意思?”
“就是从昨天开始,来领粮食的百姓之前大部分都已经领过了,他们来领第二次,今天也是一样。”
“现在还剩多少?”
“还剩下七百余石。”
陈庆想了想道:“那剩下的粮食就分给各级官员和文吏吧!”
陶爽大喜,“多谢将军厚爱!”
陈庆又笑着对陶爽道:“好像还有一些布匹,你们也分了吧!”
“将军要走了吗?”
“我们这两天会收拾一下,可能很快就要离开了,希望陶长史能把后续的事情处理好。”
陶爽苦笑一声,后续的事情,就不是他的能控制了,一旦金兵杀回来,他们又该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就在这时,城下传来一阵喧哗声,似乎有数千人在大喊。
陈庆看了陶爽一眼,陶爽连忙摇头,“下官也不知怎么回事?”
一名士兵指着前方道:“统领,声音似乎是从大街上传来。”
“看看去!”
陈庆下了城墙,也不骑马,步行向中轴大街而去……
城门处聚集了数千民众,很多老人情绪激动,要求见宋军主将,早有士兵跑去报告了陈庆。
陈庆快步来到大街上,正在维持秩序的杨再兴上前苦笑道:“城内百姓听说我们要走了,情绪都很激动,他们希望宋军能留下来。”
这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事情,但又不得不面对。
陈庆心中叹了口气,来到百姓面前,摆摆手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我就是宋军主将,大家有什么诉求直接对我说吧!”
终于见到了主将,上百名老人跪下,后面黑压压的数千人群也跟着跪下,众老人声泪俱下道:“将军给我们刚刚带来希望,怎么又忍心抛弃我们而去?”
这个大帽子太重了,自己可承担不起,陈庆无奈,只得高声解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我们有任务在身,大散关的激战还在进行,大宋的命运全系这次战争,我们责任重大,请大家理解。”
陈庆也没有办法,他也只能拿大局来压众人,仿佛宋朝的命运就拴在他身上,他不走,宋朝就完了。
众老人面面相觑,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让他们怎么坚持?
一名为首的老人高声道:“陈统领说得对,我们也应该以大局为主,只要宋军战胜金兵,迟早也会把金兵赶出去,我们就不要为难陈统领了。”
这时,两名老者上前道:“将军,我们城内也有一些青壮,与其整天东躲西藏,不如让他们加入宋军,驱逐鞑虏,恢复大宋江山,请将军无论如何成全我们的抗金决心。”
陈庆有些为难,他的军队要求很高,最起码也要会骑马,否则反而会拖累他们。
但这种话不好说,会伤大家的一份拳拳爱国之心,他只得换一种说法,“各位长者,和金兵作战伤亡很大,战死沙场是常事,恐怕最后只有极少数人能活着回来。”
“陈将军,只要是和金兵作战,战死沙场也是他们荣耀。”
陈庆无奈,只得回头对杨再兴道:“你挑选一下吧!只要会骑马,都可以收下。”
“卑职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