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猫自己要求,倒省了不少事。
两个人慢慢谈着,不仅是林少猫提出要求,王德标更对新营的军纪和发展计划异常关心,再三重申告诫。等到诸事商议已毕,已经是夜半时分,满天星斗了。
第五天中午,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进入了根据地。早已得到消息的政府人员已经组织了各村村长带着民兵前来接应,即便是有心理准备,当看到如此庞大的人流时,政府人员也是吃惊不小。
接下来便是安置移民,整顿军队,巩固新占地盘,分配缴获物资等琐杂的事情,五、六天后才安排完毕。而林少猫也准备要南下回家了。
………………………………
第八十五章 云林大屠杀
一阵新鲜温和的微风吹过,象是大地发出了幸福的叹息,田圃、林间有一只晒着羽毛的小鸟在婉转的啼鸣。(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士兵有士兵的责任,将领有将领的职责,身先士卒固然鼓舞士气,一旦意外,对军队的打击也不可不虑。”王德标边走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是南部的旗帜,要切记此点。”
“属下明白。”林少猫点头说道:“将军放心,义成非鲁莽之徒,孰轻孰重,心中有数。”
“南部靠海,外援可期,但却不可全然依赖。”王德标继续说道:“日军封锁将越来越严,东南沿海是其重点,你可尝试另辟航路,安南、香港皆可试探。”
“香港为英人所占,英人与日人结盟,似有阻碍。”林少猫思索着说道:“安南为法人盘踞,或有希望。”
“这些本官不敢断言。”王德标对此也不太确定,也不好深说,便转换了话题,“过些日子,本官拟向台东、八卦山、嘉义派出先遣支队,一方面减轻本部的后勤压力,一方面牵制各地日军。如此,与你部的联系会更方便一些。”
“属下在台南占稳脚跟后,也将伺机向北发展,另外,可翻山,或用近海小船与台东建立联络。”林少猫对王德标的大战略知之甚详,却并不全部赞同,嘴上如此说,多出于安慰王德标,但心里对能否达成目的还抱着怀疑态度。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王德标笑了笑,自嘲地说道:“看我,絮絮叨叨象个老太婆。”
“将军深情厚谊,殷殷期盼,属下铭记在心。不知何日才能再睹将军威颜?”林少猫这些日子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王德标无私和大力的支持感激异常,临行时真情流露,眼眶有些潮湿。
“莫效那小儿女之态。”王德标洒脱地拍了拍林少猫的肩膀,握住他的手用力紧了紧,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保重。”
“将军保重。”林少猫喉头一哽,勉强说完,转身大步向等候的小队伍走去。
王德标自认已经过了那种容易被感动的年龄,但是这一刻,他的心情却难以平静,轻轻挥着手,用这种最没有力量,也是最没有用的方式来送别自己的弟兄。前途漫漫,遍布坎坷,血雨腥风中的每次相聚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世间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沧桑,我会时时为你祝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云林被占领,鹿港被攻破,南投街被夺取,一连串的抗日铁拳震惊了日本朝野,台湾总督资山桦纪黯然离去,第二任台湾总督桂太郎到职。这位陆军中将接过前任手中的屠刀,继续血染台湾。
为了方便总督府高效处理台湾突发事件,日政府随后发布了《关于在台湾实施法令之法》。该法为日本统治台湾的基本法,因以“第63号法律”颁行,故又称“六三法”。依据这一法律,日本所派“台湾总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对台湾人民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五月中旬,日军第二旅团由台北开至台中设立本部,并派出讨伐队相继攻占北斗、斗六、南投、云林等地,并于五月二十日进逼林圯埔,简精华率领抗日军退守铁国山。
日军于六月初派遣中村中尉,率二十多人侦察铁国山地势。柯铁虎率众截击,除逃走二三人外,侦察分队全部被歼。日军再遣佐藤大队围攻铁国,铁国山抗日军坚守要塞,拒不出战,且七星营一部向铁国山靠拢,以游击形式频频袭扰其后勤补给线,以助铁国山防守,致使日军攻势受挫。
由于此次中部大起义是以铁国山为首,飞檄各地,大会群雄,且攻取云林,使得日军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铁国山。佐藤大队受挫后,再招援军。台中守备队益田中佐,带一步兵联队进入云林,一部寻七星营所部作战,一部与佐藤大队合攻铁国山。简精华与柯铁虎见敌势大,料难坚守,为避免无谓牺牲,便化整为零,分散退入深山,待机再起。
日军攻占铁国山后,遍寻抗日军不获,恼羞成怒,回师途中,竟大肆烧杀焚掠,短短的五日间,烧毁房屋四千余户,杀戮平民三万余人。日人声称“云林管下无良民,顺良村落皆指为匪,予以焚毁”,从而制造了台湾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云林大屠杀”。一时间阴风萧萧,哀声魈魈。
云林大屠杀为传教士目睹,传至香港日报,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不仅如此,大屠杀并未吓倒台湾人民,而是更加激起台湾各族人民对侵略者的滔天仇恨。六月二十九日,同铁国山有密切联系的集集地区,六百多抗日义民起义,袭击日军宪兵屯所,日本宪兵十五名被全歼。随后,简精华、柯铁虎率众出山,集结兵力再度攻击南投街。七月二日,台北简大狮与许凭考、卢爷等率抗日军民,进攻金包里及日人石门宪兵所,接着又攻打照湖,击毙不少日军。七月五日,台南林少猫审时度势,公开举事。与义军首领郑吉生率部数百人大举袭击阿猴街宪兵屯所,用火油将其驻所彻底焚毁,消灭日本宪兵十七人。此外,在下淡水溪右岸阿公店等地,魏开、陈鱼、张石定率领的抗日军也在观音山附近扯起大旗,声言将“杀死日本官吏,以为民除贼”,并攻击了阿公店、弥陀港、赤嵌、阿莲等地。
………………………………
第八十六章 报复
风一阵阵把树叶吹得簌簌作响,象是在发出呻吟,天上下着细雨,使天空变得朦朦胧胧。
明知事情的发生,自己却力不能及,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王德标将油布斗篷掀掉,清凉的雨使他心里好受了一些。面前是一排排纹丝不动的战士,眼睛里透出了怒火和杀气。
不动则已,动若雷霆。云林大屠杀激发了将士的滔天怒火,经过近两个月补充整顿的七星营,决定再次重拳出击,狠狠教训犯下累累罪行的鬼子。
这两个月,除了派出小股部队策应铁国山之外,七星营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部发展上。工匠的增加,工序的再次合理明晰,使得兵工厂的产量再上一个台阶。而部队除了练兵,便是帮助百姓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并且着力进行了根据地的内部建设。地道白天由战士们挖,晚上则交给民兵和百姓,以惊人的速度向四面延伸,离实战的标准已相差不远。各个村、镇还开展了竞赛、评比,一小袋大米、一块肥皂、几两海盐就会让老百姓拼命的挖掘。
各个村子里的通墙已经打好,就是在家家户户的院墙都打开一个小洞口,平常都用秸杆等杂物遮住。院连院,户通户,凭着这些通墙,士兵在村落战斗中便可以通行无阻,隐蔽潜行,掌握主动,打击了敌人。
村外则广泛开挖覆顶的交通壕,部队在里面可以隐蔽的进行机动,在地面却看不到。村连村,庄连庄,一旦达到这个规模,根据地不敢说固若金汤,也敢说是铜墙铁壁。
内功精湛,便不怕鬼子的大举报复。借着此次民心、士气沸腾之际,七星营再次露出了锋利的爪牙,盯住了斗六街的日军,还有大屠杀的杀手之一,现驻云林的佐藤大队。
围点打援,虚攻斗六,实歼佐藤,整个军事计划便可用这十二个字概括。
“将军,要注意身体,您还有什么吩咐?”副统领陈发见王德标有些走神,低声问道。自云林大屠杀消息传来,王德标不仅病了,而且心情一直不好,众将也都感到压抑和愤怒。此次由自己和张仲华率队出征,定要重创倭奴,血债血偿。
“没有了。”王德标轻轻摇了摇头,“大军在外,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因怒而打乱了原先的布置。”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请将军放心。”陈发稍提高了声音,将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背出,以使王德标安心。
王德标抿抿嘴角,与陈发、张仲华等将领握手告别,特别在张仲华的手上加了些力量,张仲华会意地点了点头。
一队队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鱼贯而行,王德标站在土丘上,象钢铸石刻般一动不动,直到队伍消失在毛毛细雨之中。
一件斗蓬带着香味披在了王德标的身上,他转身冲黎娅微微一笑,心中立刻温暖起来。
“病还没好,就淋雨。”黎娅嗔怪地白了他一眼。
“这点风雨算什么?”王德标大言不惭地说道,迈步走下土丘。
王德标得病,应该是累的,再加云林大屠杀一刺激。想想他这大半年,殚精竭虑,事必躬亲,打下这样的局面,实属不易。如今各项工作都有了帮手,他只需抓个总,终于能轻松一下了。
病其实已经好得七七八八,只是身体有些发虚,他倒也乐得多享受享受黎娅的贴身照顾。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哼哼唧唧装得弱不禁风,可没少趁机占人家的便宜。
“不用喝药了吧?”王德标最怕这个,要是装病还能不喝苦药汤就好了。
“不行。”黎娅摇着头,毫无通融的余地。
王德标翻了翻眼睛,接过药碗,一憋气,咕咚咕咚,干了。
黎娅满意地笑了,接过碗,转身要走,臀部却被王德标结结实实捏了一把,不由惊叫出声……
油灯发出昏黄的光芒,王德标在灯下细细翻看着根据地的情况汇报。由于手榴弹的木柄需要蜡浸才能防潮,所以根据地内连王德标也不用蜡烛,上行下效,这样才能有好效果。
“身体还未完全复原,早些休息吧!”黎娅端上杯热茶,关切地说道。
“时间不等人哪!”王德标无奈地叹息一声,呷口香茶,对黎娅说道:“你先去休息吧,我看完这段就睡。”
黎娅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陪着你,不是快看完了吗?”
王德标感激地一笑,伸手拿起鹅毛笔,在情况汇报上批示起来。
中国老百姓是纯朴的,也是最能忍耐的,虽然因为上次鬼子的扫荡,有些村子损失很大,但人员基本没有损伤,而且随后军队和政府又出钱出人帮他们重建了家园,对此百姓们并没有太大的怨言。再加上军队和政府又制定了薄税微赋的政策,所以他们对七星营还是拥护的。特别是云林大屠杀传来之后,他们对七星营的支持和拥护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触动老百姓的还是政府组织的苦难启发团,那些从日占区逃出来的百姓挨村挨庄的讲故事,讲述日本鬼子的残忍暴戾,讲述敌占区百姓在鬼子压迫下的苦难生活,种种惨绝人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故事以平实无华的语言讲述出来,往往讲着讲着,便是台上台下一起落泪,痛哭失声的场面。
宣传鼓动加上切身的实惠,使得老百姓对政府颁布的征兵令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欣起了一股参军的热潮,老百姓慢慢明白过来,抗倭是大家的事情,只有打跑日本鬼子才能有好日子过,起码现在的日子就比日占区要强上很多。要是没人支持,没人出力,等倭奴占了这里,惨祸就会落在自己头上。
………………………………
第八十七章 复仇
踊跃参军是好事,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德标知道如果无节制的招收下去,由于脱产人员过多,必将难以适应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使根据地民众的供给能力不胜负担,拖垮根据地的后勤支柱。
精兵简政在目前是不适合的,解决“鱼大水少”的问题,王德标认为有这样几个办法:第一,分兵,也就是贯彻他历来就有的思路,派出队伍,向台东、彰化八卦山、嘉义阿里山等地挺进,建立根据地,牵制日军;第二,抢地盘,渗透也好,强攻也罢,只有扩大势力范围,才能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持;第三,藏兵于民,大力淘汰民兵中的老弱病残,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足或是一块田地。而将少壮新兵补充进去,同时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