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芙档幕示院芨摺!
“好。”乃木希典抚手称善,“招抚工作就全权由水野君负责,拜托了。”
“卑职定不负总督阁下所托。”水野遵起身鞠躬告辞。
…………………
残垣断壁之中还冒着缕缕清烟,地雷造成的弹坑随处可见,王德标骑在马上,缓缓四顾,真***,小鬼子除了对死物发火就没别的招数了吗?又给糟蹋得不成样子。(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他在这里骂,扫荡的鬼子又何尝好过?两个大队的日军前来讨伐,在地雷、地道、冷枪面前吃尽了苦头,又被七星营的敌进我进,把身后搅得一团糟,只推进到铜锣便支持不下去了。因为日军发觉不仅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而且它的补给线正是七星营以逸待劳的攻击目标,补给线一旦中断,陷入匪区的日军将又成为七星营的猎杀对象。如此的占据苦不堪言,最后不得不厚起脸皮向台湾总督府报告七星营盘踞之处已被基本摧毁,然后烧毁炸坏了不少民居房屋后悄悄地撤了回去。
敌退我进,日军退回云林,立时又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七星营毫不客气,一一接收,设立政权,开挖地道,建立警戒体系。七星营顽强而又固执地依托山区,向丘陵和平原渗透发展。
日军鉴于在云林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使得人心激变,开始改用怀柔政策,由总督府派遣古庄内务部长到云林招抚、赈穷、调查户口,设临时保良救恤所于广福庙,并让汉奸辜显荣、陈绍年参加,协助日军招抚工作。
局势暂时平稳下来,就象两个拳击手有休息时间一样,补充体力,虎视眈眈,等待着再度冲上搏杀。
“德杓兄,身体未见大好,实是有憾。”王德标看着渐行渐远的台东先遣支队,很惋惜地对原台东守将刘德杓说道:“如德杓兄能往,则能起事半功倍之效。”
刘德杓无奈地叹了口气,胸部的枪伤确实伤了肺,虽然找了不少医生,身体也日见好转,但要回复到以前的状态还需要很长时间的休养。
趁着日军开始招抚诱降而局势稍显平稳的空当,七星营终于开始实施早已制定并准备完毕的开枝散叶的战略计划。台东先遣支队、八卦山先遣支队、阿里山先遣支队陆续组建完成并向目的地出发,每个支队都是连建制,目标既不大,可战力也不算小。而且各支队都是尽量选取当地人,既熟悉情况,又容易与当地民众融洽相处,更有利于发展队伍。
“王兄,倭奴新换总督,会如何行动?”刘德杓不无担心地说道:“据传,此为倭国上将,名声显赫,必有才能啊!”
哈哈哈哈,王德标不由得大笑起来,拍着刘德杓的肩膀笑道:“乃木希典,言过其实的草包饭桶,刘兄可被他给唬住了。”
刘德杓不明所以,眨着眼睛不知说什么好。
“今日会议便是针对这个乃木希典。”王德标拉着他向军营走去,“到时你就明白,这个乃木希典徒有虚名,不足为虑。趁其在台湾主政,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发展壮大,待到更厉害的家伙来到,也难以挽回颓势了。”
“更厉害的家伙?”刘德杓有些不解。
“是呀,乃木不行,自然会有别人来顶替。”王德标和刘德杓迈步走进了会议室,各部将领已经齐聚一堂,见首领进来,停止了喧哗,变得严肃起来。
王德标环视一周,基本都是老人,只有张臭头主动请缨带领阿里山支队出征,而由张仲华顶替武曲营营长之职,他点了点头,摆手示意大家落座。
会议的内容已经定好,主要是针对乃木希典上任后采取的新举措,如三段警备法及怀柔政策,以及最近的敌军部署变化。
………………………………
第九十章 会议
“乃木希典,威名很盛。”代理参谋长林怀庆的讲话标志着会议的开始,他先将最近的情况作了介绍,并且着重说明了日军已经开始实行的三段警备法,最后说道:“敌人的军事部署出现了变动,我军也将采取新的应对之法,下面先请将军把他的研究心得向大家说明一下,然后再畅所欲言,形成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
“三段警备法”的实施,实现了由“军警察”到“官警察”的转变。三段警备制度的推行,其目的是想把散在平地村庄的抗日力量赶入内山,然后由军队进行封锁,然后由警察稳固后方。但这样做必须将军队的兵力分散各地配置,从而无法发挥出军队的集团行动。而且二、三等地间的警察事务,本分由宪兵、警察平等掌管,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了种种矛盾之处,由于责权不清,交叉盘结,往往治安维持的效果更差,不仅不能达到日本殖民者所预期的目标,反而使宪警双方因权限争执而变得消极,这间隙便可为台湾抗日军民所利用。
王德标细致的分析了三段警备法的缺陷,但却没有直接提出应对方案,而是让众将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也不加以制止,只是微笑的看着听着,不时插上几句话或侧头和陈发、林怀庆交换下意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虽然派出三支先遣队,但七星营通过民兵的补充,实际兵力依然保持在一千三、四百左右,而且枪械可不是象铁国山、黄国镇、简大狮等武装,动不动就是三、四千人马蜂拥而上,手里却多是大刀长矛。
实力和气势,七星营选择的是实力,这也是日军一直将铁国山作为主要进攻对象的原因。虽然这有些自私,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与鬼子硬磕,确实不是时机。
一个传令兵悄悄走了进来,在王德标耳旁低语了几句,王德标冷笑了一声,示意他将手里的信交给林怀庆,又对林怀庆简单说了一下。
林怀庆打开信看了看,鄙夷地一笑,伸手拍了拍桌子,待众人安静下来,朗声说道:“咱们先听听乃木希典的劝降信,然后再继续讨论。”
劝降信?众人有些愕然,怎么鬼子改路子了,用软刀子杀人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自甲午构兵以来,我军迭战迭胜。贵国简使议和,订约数款,台湾及澎湖列岛皆为贵国所割让。授受之后,开府台北,抚绥民庶,整理庶务,凡百就绪。迩闻阁下尚踞台中,慢弄兵戈。适会全局莫定之运,独以无援之孤军,大势之不可为,不待智者而知矣。阁下雄才大略,精通公法,然而背戾大清国皇帝之圣旨,徒学愚顽之所为,窃为阁下不取也。阁下若解廷谕,速戢兵戈,俾民乐业,当以将礼送归,麾下士卒亦应宥遇。本总督素闻声名,不嫌直告。顺逆之理,维阁下审计之……”林怀庆念完,将信扔到桌上,笑道:“诸位可听明白了?乃木希典说咱们是抗旨不遵的逆臣呢!”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张仲华不以为意地说道:“朝廷误台民,将军应时而起,乃是顺应民意,何来逆臣之说?”
“倭奴懂个屁?”黎鲁直接骂道:“要咱们投降是吧,做他的春秋大梦”
陈火摸着脑袋想了想,开口说道:“能不能骗骗这个乃木,讨价还价拖时间,等倭奴麻痹大意时,我们来个狠的……”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陈发狠狠一眼瞪了回去,他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但陈发比他更了解王德标的心理,生怕因为这一句话引起王德标的反感,以后可就得不到重用了。
“倭奴一日踞台,七星营一日不与其谈和,一日不停止战斗。”陈发郑重地说道,也是提醒陈火不要再乱说话。
“陈统领说得好。”王德标缓缓说道:“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即便我们能得到喘息和发展的时间,但所失的是声誉和人心。所以,我们必须向民众展示我们坚定不移的决心,不让他们胡思乱想。驱逐倭奴、回归祖国这个斗争目标必须明确,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战斗力和号召力。和平的假象会松懈人们的警惕;给予日本殖民者以可乘之机。”
王德标此话一出,也就决定了七星营以后的斗争策略,虽然王德标之前也有过类似的讲话,但直到今天,才正式以文字形式确定了下来。
“我建议把此次会议内容向各抗日武装进行通报。”林怀庆补充道:“这无疑对提高七星营的威望和声誉极有帮助。”
陈发和众将随后也进行了附议,王德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虽然这样做很可能使日军的打击矛头对准七星营,但是从大局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更大,而且这也是早晚的事情。只有高举大旗,才能招揽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抗日队伍,凝聚更坚强的战斗力。王德标一直认为,军队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避战保存出来的。况且随着根据地内部设施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王德标对战胜日军的讨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敌人落后是快乐的,敌人水平差也是快乐的。虽然武器装备还是日军占优(主要是重武器),但七星营却有着先进、灵活的战略战术。而且日军的讨伐,比抗日战争时的大扫荡那可是差得太多了。
劝降的事情告一段落,军事会议继续进行,气氛更加热烈,众将都斗志昂扬,纷纷要大举进攻,给乃木希典当头一棒,打打他的威风。
“诸位,稍停。”陈发在王德标的示意下,止住了众人,“将军曾讲过一个故事,非常有趣,我讲给大家听听,希望能有所启示。”
………………………………
第九十一章 激战的后果
()这个故事严格来说是一个后世的笑话,说的是有一位将军为了要激励士气,就到前线去视察,陪同的军官就跟将军报告说:“将军!前方两百公尺的石碓中有一个狙击手,不过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好多枪,可是都没有命中!”将军听了很生气的说:“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把他干掉?”军官听了就说:“将军!你疯了吗?难道你要叫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乃木希典是个无能之辈,他来台湾正是给了七星营壮大发展的机会,如果行动过于猛烈,压力过于巨大,儿玉源太郎就有可能提前到来,王德标并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就象抗rì战争时期,对于八路军来说,多田骏总要比冈村宁次容易对付。
“大家都听明白了?”陈发笑道:“我们的既定方针是不变的,继续用不温不火的斗争方式削弱倭奴的实力,慢慢地发展我们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才是大举出动,决战决胜的时候。”
“所以说,我们不停止战斗,可也尽量不以大规模的行动刺激rì本人。”王德标接着说道:“三段jǐng备法的弱点已经分析清楚,那么应对之法也就呼之yù出了。”
经过王德标和陈发的提示,会议的结果与他们提前的设想没有大的偏离。利用三段jǐng备法中的疏漏,一部主力牵制外线的rì军,另一部军队化整为零,寻隙钻进去,重点打击战力较弱的宪兵及jǐng察,从根基上动摇rì本统治台湾的企图。
七星营始终避免暴露真正的实力,也就是尽量不全军出动,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rì军产生错觉,一方面使军队轮换作战,既增加经验,又能得到适当的休息而保持体力。
在整个台湾,各处皆有抗rì义军。台湾北部的抗rì义民军在第一次围攻台北城失败后,并不因火力的悬殊而退却,对rì抗战仍在各地分散于各地的山中险要如火如荼进行,并有许多新生的抗rì领袖出现,北部各地区的抗rì豪杰计有:简大狮、卢锦chūn、李勇、林清秀、刘简全等据于淡水金包里地区;詹振等据于南港锡口地区;王猫研、陈猪英等据于三角涌地区;陈秋菊、徐禄迭、郑文流等据于景尾、深坑地区;林火旺、林小花、蒋老福、林朝俊等据于宜兰、头围地区;林李成等据于澳底瑞芳地区;江振源据于龙潭地区;陈瑞荣、林凉、林天义、许才、林清云等据于桃园南崁地区。这些抗rì义民军现在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原本仅对rì军攻击,但因rì人四处残杀台湾同胞,所以攻击对象就不限于rì本军jǐng,并延伸至rì人眷属。义军以游击战术,让rì军防不胜防。
在台中、南地区,声势最大的数铁国山,而实力最强的则非七星营莫属,即便在全台湾,王德标也可自称第一而不夸张。台南林少猫所部综合实力则排在第三,其余又有黄国镇、阮振等部与rì军不断作战。
在这种环境下,驻扎台湾的rì军既需要防守重要城镇和交通要线,又要应对抗rì军不断的袭击和sāo扰,能抽调的机动兵力十分有限。所以即便是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