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得不对。”王德标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懂得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才是高明。”说着,他指了指张仲华光光的前额,“你这又当何解?一根辫子难道比当亡国奴还重要吗?抗倭保台,连命都可以舍弃,却舍不得一根辫子,我看这样的人,徒然说得慷慨激昂,却是贪生怕死之辈,不要也罢。”
张仲华脸红了,王德标的反击确实很有力,一时让他说不出话来。
王德标脸色一霁,轻轻拍了拍张仲华的肩膀,转身走了出去。
王德标来到黎鲁家,一眼便看见了几个割掉辫子的家伙畏畏缩缩的样子,象做贼一样,有的低下头拿手遮掩,有的包块破布,有的戴顶破帽子,一副不敢见人的丑相。他不禁怒气勃发,上前挥着手大骂道:“把手拿下来,拿破帽子摘了。瞧你们的样子,一个个象过街老鼠。怎么,丢你们八辈祖宗的脸了。”
“大人,您别打。”王小七赶紧将破帽子捏在手里,苦着脸说道:“不习惯,习惯了就好了。”
这时,黎鲁走了出来,王德标看见他头发依旧,不禁泄了气,一**坐在桌前,阴沉着脸,不再说话。头一个举措就遭到挫折,他的心情确实好不了。
饭菜摆上来,王德标依旧是那副面孔,不说不笑,埋头吃饭,弄得别人也紧张兮兮。
吃完饭,王德标将碗筷一放,起身走了出去,等到别人出来,他已经不见了踪影。
“怎么了?”黎鲁诧异的问道:“那个读书的小子得罪王大人了?”
“不能。”王小七张望了一会儿,看不见王德标的影子,不禁懊悔地一跺脚,“都怪我们几个,剪了辫子浑身不自在,惹大人生气,他不会自己走了吧?”
“我明白了。”黎鲁一拍大腿,指着脑袋说道:“是我,让大人觉得失望了。”
几个人看着黎鲁的头发,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阿娅,拿热水和刀子来。”黎鲁大声说道:“再去把阿山他们找来。”
王德标很郁闷,自己的头一个措施便应者寥寥,遭到挫折,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人闷头跑进了树林,依着记忆的地方,花了一个多小时,逐个将日本死鬼的衣服、装备都扒下来,捆吧捆吧,背着走回了村子。剪掉一个破辫子,怎么就这么难?算了,即使剩下自己一个人,原则就是原则,绝不容许改变。
“来了,大人回来了。”黎山从树上出溜下来,冲着众人直摆手。大家伙会心的笑着,都躲进了黎鲁家的院子。
王德标迈步走了进来,哗啦一声将东西扔到地上,没好气的大声说道:“人呢,是老子的兵跟我走,不是……”
“大人。”“大人。”……随着一阵响亮的声音,一个个光头跑了出来,挺胸抬头,热切的目光投注到他的身上。
“你们——好,好,好啊!”王德标愣了一下,瞅瞅这个那个,随即使劲拍着众人的肩膀,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台湾沦陷了,但台湾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以土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达五个月之久,并使日本侵略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五万侵台日军在战场上伤亡和因病中途被遣送回国的就达三万多人,业已超过了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的总和,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和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也在这次侵台战争中毙命。
一**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日酋桦山资纪发布告示声称:“台湾全岛全部平定。”十月二十八日,桦山资纪又正式向参谋本部报告“台湾全部平定”。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全局输未定,已溺有残灰。台湾反抗侵略的火种并未熄灭,而且将由于一个灵魂的穿越而愈烧愈旺,最后把侵略者烧得焦头烂额。
黎明的静寂中,鸟声婉转,晨雾迷离,象给夜色初褪的天空刷上了一层颜色。一会儿,树梢首先吻上了一线金色曙光,太阳羞答答的露出了脸。
“防左刺。”“杀!”“防右刺。”“杀!”……
随着一声声口令,二十四名士兵圆睁双目,齐声呐喊,气势非常雄壮。
王德标面色严肃,在队伍前走过,当看到士兵们刺杀动作经过十几天的严格训练已经比较规范时,轻轻点了点头。
对于新兵来说,拼杀训练中能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提高了一种精神威慑力和一种无畏的气概,尽快地走向成熟。而对于王德标来说,却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和实战的价值。
首先,正象抗日战争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一样,台湾义军由于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火力战,更没有足够的子弹进行训练,所以在射击作战时应该是不占优势的。而这个时候的日军无论从体能还是从刺杀技术来看,都远未达到几十年后那种水准。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由普通农民组成的士兵的刺杀技术即便不能超过日军,在王德标看来,也不会达到抗战初期那种一对三,一对四,甚至一对五六的悬殊程度。
要知道,王德标教授的可是经过血浴洗涤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刺刀拼杀技,其中对刺刀拼杀有详细的分解,不仅刺法简单有效,更糅合对战时地理环境等诸多的考虑,在技术上不光重视刺刀和枪托的杀伤力,还注重腿法的使用;要是再往深里学,刺刀拼杀技还有“快”“稳”“狠”等技巧,并注重“骗”“闪”“防”“诈”;在战略上更是强调利用周边环境避实就虚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能力。
………………………………
第十二章 鬼子要来了
当然,以后在义军中缨枪、长矛、梭镖、大刀等冷兵器相当普遍的事实也是王德标不得不考虑的原因。(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从历史经验来看,抗战中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缨枪能够显示出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长度可以保证在与日军步兵肉搏时保持一定的心理优势;其次,与双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更便于多人协同作战;再者使用缨枪只需要有一定的臂力即可,不需要高超的武艺,更适合主要由农民子弟组成的义军。
“杀!”“杀!”“杀!”喊杀声整齐而嘹亮,围观的村民眉飞色舞,象看大戏一样频频喊好,一些小孩子兴奋得乱叫。而光头戴着帽子的士兵也没有了当初的局促感,大概真是习惯了,也可能旁观者中有不少年轻的姑娘,所以一个个神态威猛,精神饱满。
“收势,集合。”随着一声声口令,队伍集中变成了两列纵队,王德标当先一站,声音洪亮的高声喝道:“跑步,走。”
咔,咔,咔,整齐的脚步声响了起来,队伍开始围着村子慢跑。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倭奴头,渴饮日寇血。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慷慨悲越的男儿喊声配着咔咔的脚步声,在风中回荡,一遍一遍回响在这山林间的村子周围。
张仲华推窗站起,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让人热血沸腾的吟诵,但每次他都直想纵声高呼,让郁积在胸中的愤懑之气痛快地宣泄而出。半晌,他才怅然归坐,重新拿起刻刀,专心在木板上雕刻起来。
经过这些天的工作,王德标有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并且全装备上了新式步枪,军装则由日本军装稍加改制,上面缝上了绿、棕等色补丁,成了简单的迷彩服,军帽则是四面带边的迷彩软帽。统一服装,装备精良,恐怕老子的队伍是最正规、最威风的一支了,尽管人有点少,训练也不足,但一切都刚刚开始,而且是一个好的开始。
训练结束了,黎娅指挥几个民兵抬上来几大桶热气腾腾的米饭,一些下饭的腌菜,累得要死的战士们立刻欢叫着扑向伙食担。一群可爱、可敬、纯朴的人,王德标收起严肃的面孔,笑着拿起碗筷,上前排队领饭。
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当兵苦,打仗苦,作为游击队战斗会更苦。要让手下队员甘愿忍受痛苦,领导人以身作则是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岳飞清心寡欲,才能叫岳家军官兵“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朱毛在井冈山和红军士兵一起吃红米饭南瓜汤,一起下山上山挑粮,才能稳住将士的心。如果领导人不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出现卖主求荣者也毫不奇怪。
黎娅给王德标盛了尖尖一碗,王德标笑着点头表示感谢,走到一旁,边吃边和战士们聊天。训练时板着面孔,厉声喝斥;平常和蔼可亲,有说有笑。又当爹,又当妈,我容易吗?好在这些日子战士们已经熟悉了王德标的做派,而且效果看起来不错。
“大人,大人。”远处一个汉子边喊叫着边向这边跑来。
王德标放下饭碗,大步迎了上去,低喝道:“慌什么?”说着,回头看了一眼将目光都集中在这里的战士们,好象都有些紧张。
“大人,倭奴,倭奴来了。”杜迁喘息着,放低了声音,“属下得到消息,便连夜赶路,估计现在倭奴已经出了斗南镇。”
“来了多少人?”王德标问道。
“这个——”杜迁被问住了,使劲眨着眼睛,抓耳挠腮。
王德标淡淡一笑,拍了拍杜迁的肩膀,也没责怪他,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吃饭休息吧!”
斗南镇到这里,走路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时间还来得及。王德标略微想了一下,抬手叫过黎鲁、王小七、黎娅等人,开始布置任务。他的声音异常威严,目光异常凌厉,这个时候就要**一些,没那么多时间讨论说服,只有执行命令。
村子里混乱起来,大人喊,孩子叫,战士们在黎鲁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帮着忙活,埋粮食,拉牲口,赶猪羊……战士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莫名的郁闷,还没有打仗就溜走,对不住乡亲们。拖儿带女的村民们虽然不敢说什么,但眼神里的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
“老村长,且带着乡亲们暂到北面山林躲避,待本官击退倭奴,自会派人去接。”在村口,王德标对黎鲁的父亲,一个老秀才模样的人和颜悦色的说道。他是汉人,却娶了位阿美族的妻子,严格的说,黎鲁、黎娅都是混血。
村长黎辉明张了张嘴,没说话,苦笑着点了点头,带着乡亲们向北而去。
“你们要照顾好乡亲们。”王德标面色严峻,对着几个不愿意参军,而变成了民兵的年轻人说道:“站岗放哨不得懈怠,严加提防。”
目送着百姓们走远,王德标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兵,怎么一个个垂头丧气,仗还没有打呢!怎么就好象已经被打败了一样?
“仗还没有打就要百姓躲避,是不是觉得很窝囊?”王德标说完,下面的战士们理所当然的点着头。
“愚蠢,笨蛋。”王德标突然大声吼道:“还要象以前那样,和鬼子死拼烂打,拼死一个算一个?拼死两个赚一个?人都拼光了,地也被占了,百姓们也被杀了,这就是拼命的结果?啊,都***给我抬起头,挺起胸,睁大眼睛看着官是如何消灭鬼子,如何保家卫国的。”
经过王德标一番鼓动,战士们的情绪稍微高昂起来,按着他的命令,向东派出了侦察兵,部队开始向西转移。
………………………………
第十三章 下马威
“大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队伍正行进中,断后的士兵跑上来报告,“书呆子跟来了。”
“书呆子?”王德标停下脚步,示意黎鲁继续带队前进,自己向队伍后面走了过去。
果然是张仲华,辫子盘在头上,换了身短褂子,正被皱着眉头的士兵挡在那里。
“张家小哥。”王德标走到近前,诧异的问道:“你为何跟着我们?”
“小民想见识王大人的游击战术。”张仲华不卑不亢地躬身一礼,泰然自若的说道:“更想知道何为:失败是占领,退却是胜利。”
“打完仗,我自会向你分说。”王德标有些不耐烦,“你一个文弱书生,跟着我们只会碍事。”
“小民非手无缚鸡之力。”张仲华固执的说道:“行走跑跳,却也不会拖累大人。”
“希望不是言过其实。”王德标冷笑道:“跟上队伍,掉队者杀!”
………………
在王德标从山里到草岭村的路上,他曾经记得走过一处十分险要的地方,两侧是斜度约四十度,高约五十公尺的峭壁,中间是一宽约十五公尺,深约四十公尺的峡谷。后来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