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一挥手:“来人呐!请节钺!”

    赵云连忙把军中那把一直供着的黄钺拿了过来。

    假节钺假的钺,就是这种黄钺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后世司马懿在渭水跟诸葛亮相持不战时,为了压制部将求战之心,就假模假样上奏请战,结果曹睿派了辛毗来宣旨不许出战,三国志上原文写的就是“辛毗毅然仗黄钺,立于营门,言出战者斩”。

    这黄钺本身是紫铜所铸,也就是青铜再加入一些黄金熔炼的合金,硬度比青铜还略高,外面还包金一层,所以看上去是金灿灿的,但实际上黄金太软,杀人所需的硬度全靠里面的紫铜提供。

    “我乃陛下亲授镇西将军、假节钺,今日便假此钺斩你这从贼的陇西太守!子龙,你来行刑,斩!”

    “诺!”赵云应诺之后,当众一斧砍了李参的首级。一股血泉飙射在包裹的黄金上,说不出的诡异。

    “走,我们去见左将军报功!”刘备这才出了一口恶气,约束部队去和皇甫嵩会合。

 第72章 大汉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

    “末将刘备,参见左将军。”

    “诶,玄德不必多礼。真没想到是你率兵前来救援陈仓,凉州战事,让陛下和大将军担忧了,此嵩之过也。”

    草草打扫完战场后,刘备与皇甫嵩、董卓相见,刘备立刻滚鞍下马上前行礼,对皇甫嵩极为谦恭。

    皇甫嵩对他的态度也非常满意,如同对待晚辈子侄一样亲切:“玄德,你如今既是镇西将军了,你我表字相称即可,就算是忘年交吧。”

    刘备推辞不过,才改口:“蒙义真公抬爱。”

    即便如此,他还是在表字后加了个“公”字以示尊敬。

    皇甫嵩拍拍他肩膀,问了些军情,这才知道刘备不是专程来帮他的,而是为了走散关道剿灭反贼张鲁,韩遂只是挡了刘备的道。

    皇甫嵩便吩咐道:“既如此,我也不耽误你的使命了,追击韩遂之事,我与仲颖领本部人马就够了。今日一战,城东李参等部,除了渡渭逃脱的那些,算是大部被歼,灭敌至少两万人。韩遂受此重挫,后续士气定然愈发低落。”

    “愿尊左将军督令!今夜略作休整,明日我便与左将军一同追击!”一直在旁边没什么存在感的董卓连忙接话。

    历史上董卓一直是反对追击的,但此刻因为看到刘备与皇甫嵩已经联手大胜了一阵,看样子捞功更容易了,有白捡的便宜董卓怎么会不捡呢。

    刘备见状,也连忙跟董卓说些客套话,祝他旗开得胜。

    一直冷眼旁观的李素,见了这一幕也颇觉诡异:如今的刘备,居然还把董卓当成大汉忠良,两人聊的也都是些如何杀敌报国的话题

    但也没办法,有些事情他不好解释,顺其自然吧。

    如今留点好印象暂时结个善缘,也正好防止将来董卓掌权后、诸侯讨董之前那几个月时间差里,董卓利用中央名义针对刘备。

    双方清点了一下各自的缴获、战利,把战果汇总一下,由皇甫嵩主笔先奏报给朝廷,饮宴一夜后,皇甫嵩和董卓就带兵出城了。

    城中只留了皇甫嵩军数千士卒负责后勤和确保粮道,其余防务暂时交给刘备。

    因为刘备的大部队也不可能一拥而入去攻打汉中,山谷里容不下那么多兵力。所以未来半个月到一个月,陈仓会暂时是刘备出兵的根据地和大本营。

    与此同时,陈仓城里虽然还没断粮,但被皇甫嵩军吃了将近半年,粮仓也差不多见底了,刘备要供养大军,还得从郿县方向调粮甚至买粮。

    因为他的部队有很多瞒报的、超额的兵源,规模远超朝廷所知,所以官方调拨的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这些工作不搞好,不可能冒冒失失就杀往汉中。

    刘备少不得派文官跟法衍、法正一家人搞好关系,让郿县第一望族法家帮着联络筹粮。

    这种春荒时节,只要法正能以正常价格帮刘备买到粮,就已经是一个挺大的人情了,弄不好还得额外加钱。

    短短几天时间,刘备就花出去两三千万钱,用于准备战役存粮,当真是花钱如流水。

    筹集到的粮草总共有十几万石,其中朝廷划拨的五六万石,自己掏钱额外买的七八万石,一共可以让四万人吃两个月。

    部队每休息一天,就要吃掉价值好几十万钱的粮食,这样的压力当然也让刘备不敢多歇。

    第二天一早,皇甫嵩和董卓带兵出征后,天色还早,刘备就睡不住了,起身锻炼了一会儿,踅到隔壁李素的卧室,打算单独聊聊何时进兵、如何进兵。

    李素是迷迷糊糊被从床上拖起来的,内心那叫一个郁闷:你以为都跟你那种二十九岁中年男一样失眠呢?哥才十七周岁还要补觉发育的啊!

    李素打着哈欠,听刘备问了问题,摆摆手示意稍安勿躁:“兄何必急切?难得有机会,左将军将陈仓城防务交给兄长,何不趁机为左将军出力,让闲着的士卒加固一下城防呢?”

    刘备急道:“如今不是就食青州时的情况了,这儿的百姓都是朝廷子民,每一口编外的军粮都是咱自己掏的。”

    李素笑笑:“急也没用啊,散关道狭窄,容不下太多大军并进,所以最初的十天半个月,后军主力肯定是滞留在陈仓的,我为他们找点事做,也是免得吃白饭,兄何不听我说完。”

    刘备无奈摇摇头,一挥手:“行,就听贤弟的,先说后方之事,要怎么个加固城防?”

    李素其实昨天听皇甫嵩把防务暂交刘备时,就已经想好了,此刻顺势摊牌:“我看左将军被围半年,韩遂也是攻打过不少次的,虽未攻破,城池也极为残旧。

    尤其西北两侧面临陇山谷口,城墙缺口处处、城门附近的外包青石、条石也脱落殆尽,城楼也有塌陷。不如筹集一些石料,把城楼和城门都重修一遍吧。”

    刘备急道:“伯雅贤弟,你开什么玩笑,给出点人力就不错了,如何还要自己花钱筹措石料?修城石材昂贵笨重,还要去秦岭开采,运数十里到此,靡费太大了!”

    李素智珠在握一笑:“我没让兄另外采石,这不有现成的么我看城墙东南两侧,也有不少残石,周遭夯土侵蚀,并不稳固,不如把东南两侧松动的石料都挖走,用于西门北门以及相应的城楼。而东南边石料拆光后,随便挖点夯土来,表面补平就好了。”

    “你这不好比是拆东墙补西墙么?不对,都不用比方,就是!”刘备不由好奇,要不是他素知李素有谋,几乎要以为是开玩笑了,“贤弟这是何意?”

    李素附耳低语:“兄且细想,这陈仓城的西北两侧,正对的是何处?是陇山谷道,防的是韩遂,而东南两侧,正对的是秦岭谷道,防的是汉中来路,是张鲁。

    对于朝廷而言,韩遂是持久大患,要一直防下去。而张鲁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有了我们去讨张鲁,彻底剿灭,从此以后,朝廷就不需要陈仓城防御南侧之敌了,我这是为了朝廷省钱。”

    李素把他的真实想法修饰了一下,没说“我们入了川将来还要出川”。

    但即使是修饰过的想法,刘备也觉得很有道理。

    对啊,我刘玄德是天字第一号大汉忠臣,陈仓城东南面防汉中来敌,而汉中是我的,不可能有人反汉。

    好防御工事要用在刀刃上,就这么决定了,拆东墙补西墙!

    他立刻下令,帮皇甫嵩修缮城防,把东南两面的全部石料拆走,准备吧西北修缮一新。

    而实际上嘛,到了执行层面时,“欺上瞒下”的李素甚至比刘备预期的做得更缺德。

    李素甚至都没有用任何质量靠谱的夯土修东南墙的缺口,而是偷偷从护城河里疏浚出来一些淤泥,直接豆腐渣工程一样塞到城墙风化流失形成的空腔里,把内里堆满了,外面盖一层夯土装装样子。

    反正只要不遇到敌人来攻城,这种豆腐渣工程一两年内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安排完主力驻扎陈仓期间的徭役之后,刘备再次问起进兵策略:“贤弟以为,此去汉中,关键在于何处?我军应如何进兵?”

    这个问题还算简单,稍微看过演义的小白都能回答,李素也脱口而出:“入汉中的关键,当然是其门户所在阳平关了。我以为,蜀道艰难,阳平关险峻。

    不可仗恃兵精士众,还应尽量智取,或偷袭,或诱敌,不一而足,具体要见了当地形势才好说。我也只闻阳平关之名,不知其地理细节。”

    刘备想了想:“那眼下该如何做呢?”

    李素让人取了地图来,大致看了一下,说道:“我看不如分两步走,第一,大军留在陈仓,确实离前线太远了,不及随时增援。可先以主力出散关,沿山谷进入武都郡河池县一带。

    河池临近西汉水,从河池往南顺流可至武兴,走五十里陆路可至沔水沿岸的沮县,沮县再顺沔水即可抵达阳平关。

    而如若从河池溯西汉水往上游,可至武都郡治下辨,往西皆是祁山旷谷,直达沓中,水草丰美。我军此来,目的有二,其一是平张鲁,其二是为于夫罗单于寻一处马场安置、任其在当地施政管辖。

    既如此,我们可用第二个目的掩饰第一个目的。此番南下,先假借只为安置于夫罗,且沿途封锁消息,抓到翻山越谷撞见大军的百姓、商旅,全部扣下,暂时不让汉中之贼知我动向。

    然后假借安置于夫罗、装作继续帮助左将军从南侧武都、沓中迂回进击天水、攻打韩遂,如此一来,就算张鲁发现有小股军队在陈仓道中行进,也有望骗过他,让他暂时以为是去打韩遂不是打他的。

    只要我军一天不从河池南下,就一天不会惊动张鲁。此计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于夫罗的骑兵在关隘攻坚时毫无用处,暂时先把他送走,也减轻我大军后勤消耗,他的单于亲卫骑兵都是一人双马,一万人两万马消耗太大了。”

    刘备琢磨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

    那就先从陈仓走一小半路,赶到河池,把大部分军粮也逐次运到河池。然后一边遣送于夫罗故布疑阵,一边派出小股斥候从河池南下阳平关,查看地形。等有了地形详图之后,再在河池召开军议,讨论如何作战。

    李素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这可是一场没有办法耍花招的硬仗,攻打关卡连断粮这种招数都指望不上,只能硬碰硬。

    偏偏之前因为一直没有稳固根据地,李素也没机会在保密状态下攀科技,如今既没有黑火药爆破,也没有别的划时代攻城武器,可拿阳平关如何是好呢?

    历史上,曹操第一次猛攻张鲁时,可是也没法攻破阳平关的。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73章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阳平关

    不管后续的战役要怎么打,第一阶段“保持保密,分兵徐进,充分侦查”的思路总归是没错的。

    所以跟李素商量好了之后,第二天开始,刘备军就开始分批逐次南下、一边探路一边巩固中转据点,并运送囤积粮草。

    跟皇甫嵩他们分兵是正月二十九,正月三十大军出散关,花了三天时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才堪堪翻过秦岭主岭。

    龙抬头的日子,从节气来说大约是惊蛰之后几天,所以大军翻秦岭主岭的时候,山谷里的积雪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旁边高峰处依然还没化完。

    而山谷中已经非常泥泞,经常可以看到一段一段汇成涓涓细流淌下。从散关外往西南七八十里,一直到东狼谷,地势都是逐渐变高的,所以这些融雪水流会一直往陈仓城方向流去。

    李素大部分路程骑在马背上,享受最高级的文官待遇,但遇到实在泥泞不稳的险要之处,也只能下马,由武士搀扶前行。

    走到东狼谷时,大军暂时歇息,刘备找到李素,一起吃点干粮酒水,顺便攀谈起来。

    刘备亲自掰了一块驴肉火烧给他,叹道:“我等久居朔方,这蜀道之难,今天才算大开眼界,难怪张鲁能截杀汉使。走陈仓道已然如此泥泞,要是走郿县的褒斜道,甚至直插长安的子午道,不知要何等险要。”

    李素喝了口水,才接过火烧:“只是泥泞,还好解决,等融雪积水流完就好了。正因此时泥泞、封雪也才刚刚化开,我军进军才有突然性,张鲁容易不作提防,这点苦值得吃。”

    刘备把一个小石子丢进山溪,摇头叹道:“再不作提防,总不至于阳平关上一个巡哨的都没有、让我们偷偷登上关墙吧?只要开始攻关,片刻之间拿不下,敌军援军还不是源源不断赶来。”

    李素不愿说丧气话,就想找话题歪楼,他看着刘备丢出的小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