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得不商讨有没有“放着敌军主力不顾,先往颍川下游机动一段距离,偷袭阳城县城”的可能性。

    但既然总兵力优势不大?还要偷袭攻城,貌似太冒险了?只好先放弃,正面战场一时僵住了。

    拖到二月下旬的时候?整个战场的外部全局变量,又传来了一些对讨董联军不利的噩耗。

    这天是二月二十四?一个从后方颍川郡而来的袁术信使?向孙坚通报道:“禀将军?本月十五,冀州牧韩馥让位于袁绍。十九日,兖州刺史刘岱于陈留、袭杀东郡太守桥瑁!袁绍建议刘岱另表曹操为东郡太守。”

    邺城离颍川比东郡、陈留要远不少,所以隔了好几天发生的两条消息,前后脚传到孙坚这儿,也属于正常。

    孙坚听后,却是微微一惊:“什么?桥瑁不是当初撮合联盟讨董的重要联络人么?刘岱虽是桥瑁上司,怎敢妄杀?桥瑁有何罪名!”

    一旬之内,接连发生两起讨董联盟内部的内讧,这势必极大打击讨董一方的气势。虽然早在去年入冬之前,雒阳以东那些诸侯就根本屁事没干,军队也已各回自己驻地,但至少他们的存在还能壮壮声势,孙坚当然不希望他们明着闹内讧。

    嗯,确切地说,眼下其实还只算一桩内讧,因为韩馥让袁绍那事儿目前表面上还很和平,是非常自愿的,韩馥也还能平静地再活四五个月。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扰动的话,韩馥大约会在今年七月份才因为担惊受怕而自杀。

    面对孙坚疑问,信使答道:“据说桥瑁有越权聚众、擅扩郡县之罪,且造谣惑众,毁谤盟主及联盟大义。”

    孙坚一愣:“且细言之!”

    《三国演义》上写桥瑁和刘岱的矛盾,是因为“刘岱问桥瑁借粮,桥瑁不给”,这当然是家言听不得的。《三国志》则只是简略说刘、桥素来不对付有旧怨,但也语焉不详。

    那信使仔细给孙坚解释了一通:

    原来,桥瑁原本只是东郡太守,但最近居然有与东郡相邻的陈留郡太守张邈、济阴郡太守吴资迎桥瑁统管三郡。而他们之所以迎桥瑁的理由,居然是因为追溯桥瑁在当初联盟初立时的贡献,所以要拥戴他。

    而这个“特殊贡献”,解释起来又比较复杂,前面说过,去年讨董联盟成立的过程中,其实有两波加盟潮。

    第一波是张邈、张超、曹操、臧洪几个人搞的,是去年正月的事儿,但他们当时并没有绝对的大义名分。

    第二波则是桥瑁和袁绍、刘岱以及其他诸侯的加盟,是去年二月份,代表事件是桥瑁分发给了袁绍刘岱他们“雒阳三公请求出兵的书信”,这样一来讨董联盟的大义名分进一步扩大了,来的人也更多。

    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截止到如今、191年2月之前,世人都不知道桥瑁分发的“三公书信”是桥瑁自己伪造的,大家都以为这是真的三公求助地方讨董。

    而就在前几天,确切地说是桥瑁被杀前的几天,他自己把内幕抖出来了,公然宣称“去年那些纠集诸侯的信是我矫造的”,然后以此为功劳,提升自己在讨董联盟内部的地位,显得“要不是当初我当机立断伪造书信,说不定就没那么多人响应大义了”。

    而张邈、吴资也是因为桥瑁抖漏了这个内幕,觉得桥瑁的功劳比原本评估得更高,所以要迎他——至于这里面有没有别的内幕交易,这就没人知道了。

    说不定就是张邈等“去年一月份首批聚义派”的元老诸侯,想恶心一下袁绍等“去年二月份靠三公书信纠集的第二批聚义诸侯”,有派系斗争,所以拿出一点好处来劝诱作为“第二批聚义诸侯联络人”的桥瑁反水,自曝伪造丑闻,整体打击第二批聚义诸侯的共同威望。

    但袁绍作为第二批聚义诸侯的最大受益者,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大义名分受损。同时兖州刺史刘岱也是第二批聚义诸侯之一,在袁绍默许下,刘岱就以“破坏联军整体威望”的罪名,在桥瑁被张邈迎去的半路上杀了他。

    桥瑁都没拿到张邈、吴资给的好处,直接被上司刺史肉体消灭。

    讨董联军诸侯内部之间,首起直接将某一路诸侯杀害级别的内讧,就此展开。

    从此以后,“讨董联盟内部不能互相攻打不能互相抢地盘”得禁制,被彻底砸碎了,魔盒已经打开。

    孙坚和关羽一时还想不明白那么多弯弯绕,估计过两个月才能彻底想明白。但眼下至少他们也想到了一种跟自己利益相关的可能性。

    关羽在旁听完后,拍着大腿惋惜叹道:“不好!我们都知道这个消息了,董卓老贼只怕比我们更早得到消息。他之前命华雄不顾军事上的不利条件主动出击,为的就是打好今年对讨董联盟的第一战,威慑住诸侯,让其他人不敢蠢蠢欲动墙倒众人推。

    可现在桥瑁被杀,而且桥瑁死前还吐露出如此丑闻、让世人知道去年纠集后七路讨董诸侯的三公求援信是假的,恐怕那些诸侯就更有理由畏敌不前了!如此一来,董卓政治上没有需要立威的对象。

    从此董卓指挥打仗就可以纯看军事,那他还用逼着吕布、胡轸渡河主动攻击我们么?吕布十余日不见动静,是不是就是这个原因?”

    孙坚也醒悟过来:“此言不无道理,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华雄被斩,董卓觉得已经小败一阵,反正脸已经丢了,也不用太急找回来,不如万全准备。后面可能真是因为董卓不用再考虑威慑其他诸侯,所以不急着打我们立威!唉,山东那帮废物,连摇旗呐喊都摇不好!只会拖我们后腿!”

    孙坚是真的恨,在他看来,桥瑁袁绍刘岱简直是当背景板站着凑人数都凑不好,当背景板啦啦队摆那儿还喝倒彩、公然内讧给敌人看,害得敌军连紧张主动出击都不必紧张了。

 第167章 时代受益者

    韩馥让位、桥瑁被杀带来的连锁反应,当然不止会影响关羽和孙坚的部队。

    也会对敌对阵营乃至吃瓜友军都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

    孙坚得报的同一天,在陈留郡治陈留县,风尘仆仆从郡南襄邑县赶来的曹操,诚恳地拜访了自己的老朋友、陈留太守张邈。

    曹操这次是去补桥瑁被杀后留出来的缺的,讨董至今,他终于再次是一郡太守了!在此之前,曹操可是只有五千义兵,但并无根据地的。

    另外,这里面也比历史同期少了一些波折——原本桥瑁死后,袁绍和刘岱还遮遮掩掩没有直接让曹操上位,而是先选了一个叫王肱的人,是刘岱麾下的一个都尉,来当东郡太守。

    后来王肱做了五个月太守,七月份的时候,因为打不过入侵兖州的青州黄巾军,连郡治濮阳都丢了,张邈一派才跳出来指责袁绍、刘岱用人不当,把曹操推上去火线救急。

    而这一切蝴蝶效应之所以发生,多半是因为这一世的曹操,去年秋天讨董的荥阳之战中损失不大,还有足够的兵力被袁绍所利用。

    本来曹操要是在荥阳之战遇到了徐荣、导致五千义兵全军覆没的话,那他现在应该还处在“厚着脸皮问卫兹要第二笔五千万钱的投资,然后让曹洪、夏侯惇去扬州征募一批丹阳兵来补充去年的损失”的节骨眼上。

    但一切都变了,徐荣被李素的蝴蝶效应调走,去年荥阳之战后曹操还剩两千多残兵,一直驻扎在陈留。他提前被袁绍发现了利用价值,袁绍也就绕过了王肱这个工具人,让曹操提前五个月发迹了。

    不过,被袁绍利用越深,也就代表曹操在讨董联盟的“一月元老创始派”与“二月矫诏加盟派”两派之间,愈发倒向了袁绍这个“二月加盟派”。曹操自己原本也是跟张邈、张超、臧洪一样的“一月创始派”,他不得不为自己在两个派系之间的骑墙行为,跟老兄弟解释几句。

    曹操跟张邈早年是非常铁的,他俩的关系是随着曹操越来越靠拢袁绍派才逐渐恶化。但历史上的曹操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弥合这里面的矛盾,好几次张邈指责袁绍傲慢背盟、而袁绍也大怒要求曹操杀张邈问罪时,曹操都苦劝袁绍留张邈一命。

    历史上这种骑墙说和的尝试持续了整整两年多,直到张邈和陈宫勾结、迎接吕布袭取兖州,曹操才彻底跟张邈翻脸,曾经的“讨董元老派生死兄弟”闹得不死不休,张邈张超最终全部兵败被杀。

    此时此刻,双方一见面,曹操就一脸诚恳:“孟卓勿忧,我此去东郡,定然把桥瑁留下的问题解决了。我也跟你说句心里话,在你我看来?桥瑁虽然罪不至死?但刘公山杀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他毕竟是给咱的同盟之义泼了脏水。

    有些话就算是真的?不当这时候讲,打击大义士气呐。我们虽然没有调兵跟董卓交战?但听说孙坚、关羽还在血战,我们应该全力声援才是?桥瑁的泄密毕竟损的是咱大伙儿所有人的大义名分。”

    张邈听了曹操这番话?内心也是颇不乐意,因为潜台词就是自己同一派的老兄弟投靠对面了。

    这就等于联合创始人投靠种子轮大投资人,算个什么事儿呢?

    不过他也不好对曹操说重话,只能是试图拉拢:“希望孟德记住今日之言?记住当初为何要讨董。袁绍虽然势大?其心却不良,他只是在利用你,投靠他没有好下场的,迟早成为他的棋子。”

    曹操宽慰地大笑:“孟卓放心!我曹某岂是被人利用之人,我自有主张?告辞了。”

    张邈却还不放过,拉住曹操最后交代了几句:“孟德?我素知你诚以待人,不知诡诈?恐为袁绍所算,我给你介绍一人为幕僚?多有奇思?或能助你避免韩馥的下场?孟德肯用否?”

    曹操坦然受之:“孟卓荐人,必为奇才,我自当重用。”

    张邈一招手,旁边走过一人,长相古拙,看上去四十来岁年纪,三撇鼠须,张邈指着介绍:“此乃颍川戏志才。”

    戏志才也拱手致意:“见过曹公。”

    曹操托其双肘示意免礼,一番嘉许劝勉自不必提。

    三天之内,曹操就从陈留赶到濮阳上任,把那帮本家兄弟将领和戏志才都安顿了。还没两天,又听说有一个袁绍手下的冀州功曹官员、名叫荀彧来投。

    曹操不明其意,一开始还以为是袁绍派来监视他的,谁知荀彧也非常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了他的来意:

    “袁绍不知明公心意向背,需派人为明公参赞。彧本为韩馥同乡,为韩馥所邀至邺。如今韩馥之位已让于袁绍,待我客礼,彧以为袁绍阴怀异志、又不敢放手去做,难成大事,故求此任,请明公勿疑。”

    这是直接挑明了:我就是袁绍派来监视你的,但袁绍待我也很虚伪,我原先是被颍川同乡韩馥请到冀州做事的,现在韩馥不干了我也不会真心跟着袁绍干,所以别担心。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文若肯来,岂有相疑之理。既然文若在韩馥处为功曹从事,想必对举贤任能、考核官员颇有见识,我也不费力多加考校了,便请重操旧职。”

    荀彧:“谢明公信任。”

    曹操捻须问道:“既如此,正好有一事请教:我营中另有一谋士,名戏志才,是数日前陈留孟卓兄举荐于我。他也是颍川人士,文若是否熟悉?此人心向我否?心向张孟卓否?”

    这个考验比较刁钻,看似随口而问,却要荀彧点评一个比他早几天来、而且同样是其他诸侯派到曹操身边的人的可靠性。

    荀彧如果直接打包票,或者是诋毁对方的忠诚度,似乎都不合适。

    不过,荀彧正大光明地说:“当今之世,英才皆知择主。戏志才之心,我不了解,但戏志才之才,我素有所闻,此人颇有奇思。

    明公只需待人以诚、匡朝廷以正道,纵然有人初附之时心怀犹豫,想必假以时日也会心悦诚服,何必问人本心。”

    曹操眼神一亮,对荀彧颇为敬重。

    从此,他就掌握了东郡一郡之力,武有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文有荀彧戏志才卫兹,开始他的备御青州黄巾大业。

    最多再加上两个夏侯惇南下招募丹阳兵路上征召到的乐进、以及路过老家谯郡时招揽的许褚。别的曹营文武如今都还没来呢。

    ……

    曹操成为桥瑁之死的最大赢家后,董卓也成了桥瑁之死的第二大赢家。

    之前华雄、李蒙刚刚战死、折损西凉骑兵四千,噩耗刚刚传到雒阳时,董卓还着实郁闷了好久。

    但因为华雄死都死了,朝廷大军的面子丢也丢了,董卓也不急着让胡轸、吕布马上找回场子。

    既然暂时相持观望待变一段时间,在军事上更有利,那就相持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