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料更容易解决——过了都江堰,再往岷江上游去,两岸就是青城山了,青城山上砍不完的大树,就是费斧子锯子。
未来李素可是打算在成都平原周遭一圈的山上,包括西北的青城山、西南的峨眉山、东边的龙泉山……统统搞茶树、花椒树、桑树和果树的产业基地,给成都平原的剩余劳动力找出路,所以大树尽管砍来用就是。
秦陇与蜀地自古就是大木巨树的主要产地,秦陇大木一直到唐末五代才渐渐枯竭,蜀地大木则是一直开采到明清。
“真是大兴土木,多亏蜀郡富庶号称天府,大战之后又清理了一批富户?不然还真没那么多民力可用。”关羽看着那一排排最大号的水车?叹息地摇摇头。
诸葛瑾领着他走进一座最大的水车,关羽就看到里面有一个巨大而巧妙的机构?通过一些轮轴、连杆?把水车轮的圆周运动,转化成高低往复的运动。
中间还有齿链传动的的结构来实现加速减力、减速加力?最终驱动一个极其沉重、远非人力可以扛动的圆滑锤头砸击铁砧。铁砧上还放着一块红热的铁板锻件,不过看样子目前还在试验期?并不是真的批量锻造东西。
这一系列结构说起来有些抽象?但其实只要打个比方,现代人就很容易听懂——蒸汽机的传动机构,其实就是把气缸的往复运动,通过飞轮转化为圆周运动输出功率。而水力锻锤?就是反过来?把水力推动的水车轮转动,转化为连杆另一端的往复运动。
所以,哪怕李素前世是文科生,但好歹看过那么多视频,也见过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虽然造不出蒸汽机?模仿一下传动机械结构还是容易的,说出思路让工匠们鼓捣试了几个月就搞定了。
只不过?区区一个“飞轮…连杆”的往复变圆周、圆周变往复,在关羽这种人看来?第一眼绝对是视觉冲击力爆棚。
“惊呆了吧?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比将军还惊讶。其实就算是现在,见得多了?只要盯着看?看久了还是会感慨伯雅兄的奇巧妙想。”诸葛瑾在旁边用胳膊肘捅了捅?还说了些感叹安慰的话,才把关羽拉回现实。
关羽回过神,指了指那个锤子下面的一块烧红后锻的弧形薄铁板,问道:“那是在锻什么东西?难道是甲胄?这省事倒是省事了,恐怕穿上后人连动弹都动弹不得吧。无论玄甲札甲,甲片大小或一两寸,或三四寸,这块铁片,怕是两尺长都不止。”
铁甲的锻造当然是以冷锻为更优,热锻强度和应力都不如冷端。比如宋朝时候,西夏人著名的青唐瘊子甲,就是一锤一锤一片一片冷锻出来的,号称强弩五十步内都射不透。要说产地吧,倒是跟如今的益州相去不远——后世的“青唐羌”,就是此前刘焉征募“青羌兵”和“叟兵”的蛮夷地区。
但冷锻需要更好的钢材胚料,汉末优质钢材不足,生铁熟铁直接冷锻就砸裂砸碎了,所以李素规划的时候,最初没有考虑,宁可先把铁料烧红再锻。
将来能不能搞水力冷锻,还得看技术的积累与磨合。因为冷锻对锤子的结构和发力要求也更高,最好是跟液压机一样压力大、锤头慢慢下压,而不是靠冲击力猛冲,猛冲是会砸断的。李素估计他目前的技术,搞出来的锤子最多也就二三十吨的锻力,未来最大也不可能超过五十吨,充其量就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大航海时代的工业水平了。
锤子大了,还有个麻烦就是不适合锻数量众多的小件,只能是粗放型地直接锻大件,减少加工次数,这才有了关羽看到的那个奇怪的弧形大块铁甲。
诸葛瑾在旁解说:“伯雅兄说了,这叫胸板甲,简称胸甲,给步卒穿的话,还是有些累赘,行动不便,但是给只在马背上冲锋作战的重骑兵使用,防护效果却是很好。
这水锤锻力强大,锻出的铁甲极为致密坚实。铁片厚可两分,蹶张弩抵近到二十步都射不透,除非是床子弩才行,那也得五十步内。”
诸葛瑾展示的这种整块胸甲片,其实就是李素设想的、模仿后世17、18世纪西方胸甲骑兵的甲。
李素一开始其实设想过用水力锻锤锻造16世纪的全身板甲,也就是文艺复兴末期完全体的那种米兰全身甲。但后来发现太复杂了,大锻锤搞细微末节的小片甲板根本没有效率提升,而且造型和工艺也不行,没有工匠会造板甲那种灵活的关节。
所以,他才退求其次搞胸甲。别看历史上整块胸甲的出现时间比米兰全身板甲晚了一两个世纪,但其工艺难度反而是极大降低了的,非常便于量产。
胸甲的崛起,是因为黑火药火绳枪的普及,传统全身板甲即使做到30公斤重量、两三毫米铁皮厚度,也扛不住火枪弹,再加厚就走不动路了。
所以西欧诸侯就放弃全面防护,改成只给重骑兵护住胸腹,但厚度加到五毫米,可以防住同时期的手枪弹。就胸口这么一块钢板,便有接近15公斤的重量。
李素现在不需要面对手枪,只要防住蹶张弩和腰引弩,可以再轻薄一点,一片胸甲大约40汉斤(10公斤)
“原来是这么用的。可有已经锻好冷了的,容我试试。”关羽听得兴致盎然,立刻要求拿一块冷却了的穿穿看。
诸葛瑾在旁边给他找了块试作品,关羽穿上后觉得很不舒服,不过既然说是骑兵用的,他决定上马再充分测试一下,这次觉得倒是好了点。
诸葛瑾连忙解释:“这块毕竟尺寸不适合将军,临时绑扎也不好,未来是要分几批大小尺寸,肩膀用皮带捆扎,或者直接镶嵌在皮甲外面,等于是放大了数倍的护心镜,那样就舒服些了。”
关羽下马摇摇头:“那也只能持枪冲锋的骑兵能用,想要马上弯弓射箭的绝对会碍手碍脚。”
关羽虽然不怎么会骑射,但他懂还是很懂行的。
“所以不会给乌桓突骑用的,就是给近战重骑专用。”诸葛瑾笑着解释,“伯雅兄当初想到这个法子时,就说把我军重骑的铁甲都腾出来,武将依然穿玄甲,重骑兵穿铁胸甲,把目前重骑兵用的铁札甲让给高顺,未来扩建陷阵营。
札甲的造价伯雅兄说他也没办法大幅度降低,幸好我军入川之前就有一两千铁札甲,后来十常侍之乱时,伯雅兄带吴中郎他们离京,又从京师武库得到两千铁甲。听说将军这次讨董归来,也缴获了一批胡轸与吕布军精锐的甲胄,还有华雄的重骑的装备。
伯雅兄就估计,未来我军可以扩充的陷阵营上限,大约就在四五千人。蜀中钱粮、民力、钢铁都要用在刀刃上,未来那些靡费众多而产出低效的东西可能就不会生产了。以八百人为一营,目前只有一个营,再扩四个,总计就是四千人。主公希望将军与高顺两年内练成。”
别小看这几千人的陷阵营,似乎装备一下子就凑齐了,这可是刘备军屡次搜刮、累计得到了相当于雒阳武库四成的铁甲储备,才有这样的本钱。
如今除了董卓以外,关东诸侯都没这个本钱,袁术集结全军的武库储备,也只能凑出三千多副能装备陷阵营的铁甲。袁绍更是得好好种田,慢慢生产追赶。
骑兵部队把目前的一两千副札甲全部换下来后,这两年再锻造五千副胸甲板,附加到传统皮甲外面,就可以把刘备带入川的五千嫡系幽州重骑全部换装。反正骑兵坐在马背上作战,有马匹的遮挡,很多部位本来就不容易受伤。
如果水力锻锤产能还有过剩,用来锻造全钢制兵器、节约人力也不错。比如扩建陷阵营所需得斩马剑,传统用百炼法反复人力锻打就极为耗费铁匠人工,有了水力机械锻打,成本一下子就能降低很多,武将用的百炼兵器也可以定制。
——
ps:因为有密集的种田情节,这周三更两天,加快点进度。满足其他加更条件的再另算额外加更。
第178章 南中真正的经济价值
关羽在诸葛瑾的带领下,把水力锻锤作坊里里外外参观了个遍,大开眼界之余,总觉得还有一些细微末节可以改良的地方,忍不住想找李素本人提提意见。
比如,他觉得李素搞“皮甲外衬铁质胸甲板”的胸甲骑兵,虽然兼顾了成本,不过防护上漏洞还是太大。
用大型水力锻锤锻札甲甚至鳞甲叶固然大材小用,但锻造一些大号的护心镜,用于背心的防护,或者再锻造一些弧形的、半覆盖在大腿和上臂外侧的甲片,工艺成本应该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余部位再用皮革。
反正现在也还是试点,总要一点点磨合调整的,关羽也知道这些肯定都能改——别的不说,就他今天视察这半天里,走了那么多个作坊,结果就发现有一处突发了点小事故,一切都表明李素目前的建设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根本不完善。
事情倒也不大,没有人员伤亡,是一处水车向锻锤传动的齿链结构,因为木舵轮和麻绳链的强度不够,结果绷断了,锤头直接砸掉在地上,幸亏铁砧旁边没站人。
诸葛瑾却似乎对于处理这种事儿已经有心得了,跑过去让人测量记录、看看断掉的传动舵轮和绳链是多少尺寸的。按账目稍一排查,就发现这是一座今年二月份就造好的早期锻造水车,已经用了三个月了,当时的选材还比较省料,看样子是不够结实。
诸葛瑾轻车熟路地吩咐:“记下来,用榉木做传动舵轮,辐条必须粗四寸以上,这种三寸粗的以后就不能用了,主轴要一尺两寸粗,黄花梨等效,红木橡木可酌减两成直径。
嗯,可惜这个坏得比较彻底,你们当时有谁亲眼看到,是绳链先断的还是舵齿轮先折的?”
旁边的工匠都很惭愧地表示没看见。
诸葛瑾摇摇头:“那就只能两个都整改了,以后盯紧一点儿。能复盘出事故损坏先后的,侯爷有令,每次赏赐三百钱工钱——但绝对不能制造事故,更不能说谎。制造事故者斩,籍没妻子?犯谎报误导者罚为城旦舂三年!”
工匠们连忙表态:“侯爷待我们如此仁慈?每日足食还可养家,每月还有几顿肉食?怎敢欺心?”
一次试产期的事故就这样处理过去了?谁让李素也没更好的科学管理和科研方法呢。
关羽看着这一切,就知道今年上半年绝对没到全速量产的时候。这些作坊走遍了?也才看到几百片半成品的铁胸甲,质量还参差不齐?也尚未正式缝制到皮甲上。似乎是因为新皮甲的产量也不足?暂时制约了配套。
……
离开锻甲作坊后,关羽就问诸葛瑾:“伯雅人在何处?我有些建议跟他说知。”
诸葛瑾想了想:“伯雅兄前几个月,在都江堰内江临江一侧,筑了一座别院?专门在那里试制各种水利器械。将军回来之前?他就在鼓捣一个东西,差不多有眉目了,现在应该还在那里吧。”
关羽:“走,一起去看看。”
说着,一行人也不骑马?就徒步稍微走了几里地,来到都江堰一侧的“观坂”。
“观坂”这个地名?汉末是都安县下属的一个集镇,说白了?就是一处游览都江堰的风景名胜区。
《三国志》就记载,后来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一年半?才摆脱了董允的说教控制?第一次出宫旅游?‘登观坂望汶水之流’,也就是登上观坂游览都江堰、登高观景。(刘禅早年在吃喝玩乐方面还是被管得挺惨的。他登基后、诸葛亮活着的那12年,刘禅根本不能出宫旅游,纳妃子宠幸宫女的数量也被董允限制)
所以李素等于是把他的“水利研究所”放在了观坂的都江堰景区,既方便心旷神怡放松一下,有个好的工作环境,也便于时时刻刻就近测试鼓捣出来的新玩意儿。
关羽也是第一次来,也就免不了跟其他普通外地游客一样感慨一番:“伯雅这封地真是好地方啊,他也真会挑地方营建别院,名为公务,实则兼顾享乐,这人呀……啧啧。”
推开“研究所”的大门,关羽也不用跟李素客气,直入内堂,也没人会因为保密拦他。
见到李素后,关羽就开门见山,把他改良铁胸甲、要求加上后护心镜和护腿的建议说了。
李素也非常干脆,停下忙碌洗了洗手,表示可以整改:“没事儿,可以慢慢试嘛,如今皮甲产能不足,本来就没往上缝呢,还可以改。
我本来就是打算先锻造一些甲片零件存着,等今年疏通南中商路之后,多取南中兽皮,增加皮甲产能,然后再打造成品。南中犀皮、象皮、鼍皮(鳄鱼皮)产量颇丰,质地也比北方燕甲用的牛皮更为韧实,都是造甲的好材料。”
这一点也不是李素的创新,因为历史